成化元年

成化元年

成化(元年:1465年 - 末年:1487年)是明憲宗的年號。明朝使用成化這個年號一共23年。

歷史介紹

成化元年成化元年
成化(元年:1465年 - 末年:1487年)是明憲宗的年號。明朝使用成化這個年號一共23年。大事記:成化九年——劉大夏和項忠建議廢止下西洋。 成化十一年——朱佑樘被立為太子。 成化二十年——華北大旱。 成化二十年——天水伏羲廟建廟。 成化二十年——澳門媽祖廟建廟。 成化二十年,1月29日——北京居庸關地震。 出生:成化九年——顧鼎臣,明朝大臣 成化十一年——李夢陽,明朝文學家 成化十九年——陳淳,著《陳白陽集。成化二十一年——顧可久,明朝大臣。逝世 成化九年——柯潛,明朝文學家 成化十年——根郭珠巴,第一世達賴喇嘛 成化十年—杜瓊,明朝畫家 成化十年——葉盛,明朝文人。成化十一年——宗喀巴洛卓扎巴,黃教創始人。成化二十三年——朱見深,明朝皇帝。

歷史紀事

成化元年成化元年
荊襄流民起義:明朝中期,隨著土地兼併的劇烈和賦役的苛重,加之連年不斷的饑荒,流民漸多。湖廣荊襄地區即為流民的重要聚居地區。洪武初,明廷恐這裡的流民聚眾起義,派重兵剿除該地,試圖禁止流民進入,設立了以勛陽為中心,西到終南山東端,東南到桐柏山、大別山,東北到伏牛山,南到荊山的禁區,並於天順八年(1464)專設湖廣布政使參議一職,專管流民事宜,但並不能控制流民的湧入。到成化初,入山墾荒開礦者已達一百五十餘萬人。明廷多次強令逐散,流民在走投無路之下,於成化元年(1465)三月在劉通、石龍、馮子龍領導下於房縣大石廠立黃旗起義,占據梅溪寺稱漢五,國號漢,年號德勝,任命了將軍、元帥等職,擁眾數十萬,分兵進攻襄、鄧、漢中,大獲全勝,明廷大為震驚,憲宗詔命撫寧伯朱永為充兵官,兵部尚書白圭提督軍務,太監唐慎、林貴監軍,會合湖廣總兵李震、副都御史王恕前往鎮壓。成化二年三月,義軍在梅溪附近打敗李震、殺都指揮以下軍官三十八人。五月,白圭率兵從南漳、遠巡、房縣、谷城四路進逼梅溪,劉通率義軍轉至壽陽,與明軍激戰兩天,劉通被俘,義軍中男子十一歲以上者皆被殺,共一萬餘人。六月,石龍率部分義軍轉至四川,攻下巫山、大昌,殺夔州通判王禎、奉節縣典史及百戶二百餘人。十月,白圭遣指揮使張英誘降,劉長子縛石龍投降。十一月,石龍、劉長子等義軍首領七十三人及其家屬五十二人被斬,起義失敗。六年十一月,荊襄流民又在李原、小王洪領導下起義。李原與小王洪均是劉通之部下,起義後稱太平王、流民附和者達百萬人。憲宗詔命都御史項忠總督河南湖廣、荊襄軍務,與湖廣總兵官李震前往鎮壓。項忠又增調土兵、共合二十五萬人,分八路進攻義軍。同時遣人入山誘流民出山復業,使大批流民出山,削弱了義軍的力量。成化七年七月,李原在均山、小王洪在均州被俘,大批流民被屠殺,死者枕籍山谷,而被誘出山的流也也在還鄉途中死去。荊襄流民起義復又失敗。減孔子子孫田租;成化元年(1465)四月安一,曲阜孔子第五十六代孫克晌以子孫繁衍,人口眾多,日用不給,乞免應納之租。憲宗下詔:孔子有功於萬世,其子孫理應優恤。遂減其田租之三分之二。四川山都掌少數民族起義:山都掌系永寧宣撫司所轄,是彝族、苗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地,正統、景泰年間即有起義。成化元年(1465)三月,這裡的少數民族復又起義,分別占領了江安、合江等縣。成化三年六月,憲宗詔命襄城伯李瑾為征夷將軍,充總兵官,太監劉恆監軍,晉兵部侍郎程信為尚書,提督軍務,前往鎮壓。李瑾等經珙縣至戎縣,合貴州兵合攻大壩,得勝而歸。但義軍等官軍退後,復又攻占合江等九縣。明廷擬發大兵前往鎮壓,程信認為此地山勢險惡,必有土兵為嚮導,不宜輕進。成化四年四朋,憲宗詔令東川(今雲南會澤)、芒部(今雲南鎮雄)、烏蒙(今雲南昭通)、烏撒(今貴州威寧)等府土兵至四川,並調湖廣兵和南京戰馬一千餘匹供程信調用。當時義軍已攻占上、下羅計,逼近永寧,程作乃令游擊羅永忠等由永寧分道並進,義軍不敵而敗。官兵乘風縱火,先後焚燒二千餘寨,斬殺三千餘人,俘一千餘人,並改大壩為太平川長官司,設官撫治。

文化紀事

成化元年成化元年
沈珤等請以副榜舉人任學正教諭職;成化元年(1465)十月初四日,吏科都給事中沈珤等言:舊制學校之學正、教諭、訓導多於會試副榜舉人中選授,往往教有成效,科貢得人。而近來納馬、納粟並四十以上入監者,俱以記誦舊文,濫授學正教諭之職,遂致學校廢弛。請自今學正教諭必用副榜舉人,其他止授訓導,仍限年五十以下。憲宗從其奏。遂著為令。

雜譚逸事

成化元年成化元年
趙鐸起義:趙鐸(?-1465),四川德陽人。初與綿竹人徐貴有仇,為徐貴誣告通盜,受官吏迫害,遂於天順八年(1464)起義。當時川中小股義軍,如天澗溝楊瓚、漢川僧悟升、花溪陳煥章、連山河黃鷂子俱接受其領導。於是趙鐸稱趙王,設定安將軍、席評事等官。進行流動作戰,多次攻陷縣城,殺長吏。其活動區域以川北為主,南到內江,東到湖廣荊襄一帶。憲宗詔命巡撫汪浩率官軍入川鎮壓。成化元年(1465)五月在彰明(今四川江油)中伏戰死。起義失敗。定西域諸國及哈密入貢之制:成化元年(1465)正月二十日,西域諸國及哈密遣使來貢。禮部尚書姚夔等上言說:哈密貢馬二百匹,而使人乃至二百六十人。以中國有限之財,供外藩無益之費,不宜濫行。於是乃下廷臣議,定其一年一次入貢,每次不得過二百人。十月十二日,因哈密失國,流民以入貢之名大批湧入內地,各地不堪重負,再次申令哈密貢使不得過二百人,癿加思蘭(今甘肅敦煌北)五十人,吐魯番、亦力把力(今新疆北)等三年或五年一貢,每次不得超過十人。任禮逝世:任禮(?-1465),字尚義,河南臨漳(今屬河北)人,以燕山衛卒從成祖起兵,積功至山東都指揮使,永樂二十年(1422)擢都督僉事。仁宗即位,命掌廣西都司事,尋改遼東。宣宗即位,進都指揮同知。正統初進左都督,正統元年(1436)佩平羌將軍印,充左副總兵鎮甘肅,以破阿台功封寧遠伯。景泰初提督三千營,以老致仕,後起復守備南京,掌中府事,成化元年(1465)正月二十三日卒,贈寧元候,謚僖武。開納粟之例:成化元年(1465)正月,憲宗詔命戶部右侍郎薛遠整飭兩廣軍餉,薛遠請開納粟之例。憲宗批准施行。具體規定:其一,兩廣大小衙門三年六年考滿官員,許令納米就於本布政司給由。其二,兩廣兩考役滿吏典有能納米一百石者,送部免其辦事,就撥京考,納米三百石者,免其京考,冠帶辦事,納米一百五十石者,於本布政司撥補,三考滿日是,赴部免考,冠帶辦事。其三,兩廣軍民舍餘人等照納米則例運於用糧處所,給授散官。其四,兩及湖廣、江西為民文職官備米一百五十石運於用糧處所者冠帶閒住。其五,淮浙廣東等處鹽運司,提舉司天順七年(1463)存積見在引鹽,就彼定擬斗斛出榜召商中納。其六,兩廣等處放回依親監生坐監三年以上者納米一百五十石,未及三年者納米二百五十石,免其坐監,起送聽選,其聽選給假回還者納米一百石,不拘挨次,就便選用。其七,兩廣儒學考試不中生員廩膳納米五十石,增廣納米三十石,免其充吏,放回寧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