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運

應運

應運,詞語。順應時勢;順應期運。魯迅 《而已集·讀書雜談》:“現在因為出版物太多了--其實有什麼呢?而讀者因為不勝其紛紜,便渴望批評,於是批評家也便應運而起。”

基本信息

應運詞語解釋

詞語解釋

yìng yùn ㄧㄥˋ ㄧㄨㄣˋ
應運(應運) 
[as the occasion demands] 順應時勢;順應期運
應運而生
順應期運;順應時勢。 漢 荀悅 《<漢紀>後序》:“實天生德,應運建主。” 晉 乾寶 《晉紀總論》:“昔 高祖宣皇帝 以雄才碩量,應運而仕。” 唐 李白 《上雲樂》詩:“陛下應運起,龍飛入 鹹陽 。”明 孔貞運《明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憲憲袁公(袁可立),命世偉人。應運而出,蔚為寶臣。 明 吳承恩 《鶴江先生誄》:“於赫尚書,應運乘期。六翮培風,糾繞紫霓。” 魯迅 《而已集·讀書雜談》:“現在因為出版物太多了--其實有什麼呢?而讀者因為不勝其紛紜,便渴望批評,於是批評家也便應運而起。”

年號

北宋初期,公元994年,農民起義軍首領李順攻入四川成都,建立大蜀國,自稱大蜀王,改年號為“應運”。

貨幣名

公元九九四車(淳化五年)正月,李順建立大蜀國,改年號“應運”。大蜀國政權存在時間雖短,卻極為重視發展經濟,鑄有“應運元寶”銅錢和“應運通寶”鐵錢兩種貨幣,這在我國農民戰爭
應運元寶
史上是空前的。

應運雄軍

李順建立大蜀國,改年號“應運”。不少義軍和民眾臉上都刺有“應運雄軍”四字,充滿了對大蜀國建立的豪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