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基因

憤怒基因

憤怒基因是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的最新發現,導致人們易怒和情緒化。

研究發現

憤怒基因憤怒基因

一些人頭腦冷靜、自控能力強,另一些人卻遇到一點刺激就可能勃然大怒,其實是因為他們天生脾氣火暴。德國科學家發現,遺傳基因是決定一個人性格是否易怒的關鍵。

德國波恩大學研究人員選取超過800名受試者參加問卷調查,評估他們處理憤怒的方式。

研究人員還對受試者進行DNA測試,檢測他們體內DARPP-32基因的類型。DARPP-32基因共有三種變體,分別為“TT” ,“TC”和“CC”。這些變體決定大腦中多巴胺的水平,而多巴胺是影響憤怒和攻擊情緒的重要物質。研究發現,比起擁有“CC”型基因變體的人,“TT”和“TC”型的受試者更易發怒,他們大腦杏仁核中灰質較少。杏仁核是大腦中負責控制情緒的部分。

研究人員認為,“T”基因能提高多巴胺水平,“T”基因越多,人就會越焦躁易怒。

參加這項研究的馬丁·羅伊特說:“換句話說,他們不能像沒有‘T’基因的人那樣良好地控制情緒。”研究報告將發表於最新一期《行為大腦研究》雜誌。

西方國家大部分人的DARPP-32基因為“TT” 和“TC”變體。“CC”型的人因為沒有“T”基因,能輕鬆控制情緒、保持冷靜。英國《每日郵報》3日援引研究人員的話報導:“特別易怒當然較難為社會所接受。但是,適當約束、控制行為舉止有助於在社會中獲得一席之地。”雖然基因在某種程度上決定性格,但DNA並不是亂發脾氣的藉口。

研究人員警告說,易怒的人不能把責任都推給DNA。影響性格是否易怒的因素中,基因的比重約占一半,而DARPP-32則是諸多“憤怒基因”中的一個。羅伊特本人即為“TC”型。他說:“人們能在天性允許的範圍內調整自己的性格。我不是個易怒的人,但如果事情很重要,我就會發火。”

美國2007年一項研究發現,女性易怒、情緒化的元兇也是大腦中的“憤怒基因”。大腦中一種基因能產生複合胺,在幫助腦神經細胞信息傳遞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在易怒女性體內,這種基因變異成“憤怒基因”,導致複合胺不能正常發揮作用,控制情緒。越易動怒的女性基因變異越明顯。

危害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女性易怒、情緒化的元兇也是大腦中的“憤怒基因”。 大腦中一種基因能產生複合胺,在幫助腦神經細胞信息傳遞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在易怒女性體內,這種基因變異成“憤怒基因”,導致複合胺不能正常發揮作用,控制情緒。越易動怒的女性基因變異越明顯。另外一項研究發現,憤怒有害健康。人處於憤怒時血壓升高,而血壓高是心臟病突發和中風的重要誘因。

研究人員調查559名特別容易發怒的受試者,結果發現,這些人患心臟病的幾率是平常人的兩倍以上。 英國科學家發現,健康人如果經常發怒,死於心臟病的風險比其他人高19%。心臟病患者的情況可能更糟。他們勃然大怒一次,死亡機率隨即增加24%。

那些人體內有趣的基因

FOXL2基因 | 長壽基因 | 猝死基因 | 貪吃基因 | 快樂基因 | 奴性基因 | 飢餓基因 | 無私基因 | 憤怒基因 | 杜康基因

盤點那些人體內有趣的基因

基因影響著人類的遺傳變異。一些人頭腦冷靜、自控能力強,另一些人卻遇到一點刺激就可能勃然大怒,其實是因為他們天生脾氣火暴。德國科學家發現,遺傳基因是決定一個人性格是否易怒的關鍵。
FOXL2基因 | 長壽基因 | 猝死基因 | FTO基因[人體基因] | 快樂基因 | 奴性基因 | 飢餓基因 | 無私基因 | 憤怒基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