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靜寂

愛的靜寂

《愛的靜寂》是李田對戀愛中虐戀的“斯德哥爾摩情結”一次深入探索。書中人物在李田張開的懸絲下以各自的方式演繹著對愛情的理解,揮霍著青春的激情和衝動,與命運做著一次又一次抗爭,卻終掙不開、逃不脫,被牽引著交付出成長的殘酷代價。在李田筆下,生命就如同一場提線木偶的美麗掙扎。作為編劇的男主角生命中遇到了三個重要的女子,一個是長達十年的愛恨別離的女友,一個是夢中永遠完美的女神,而另一個卻是讓他怦然心動的女編輯。誰都無法預知,他們的戀愛最終會走向什麼結局。

基本信息

書籍信息

愛的靜寂愛的靜寂

作者:李田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2013-4

頁數:328

定價:26.80元

裝幀:平裝

ISBN:9787535464286

內容簡介

《愛的靜寂》是李田對戀愛中虐戀的“斯德哥爾摩情結”一次深入探索。書中人物在李田張開的懸絲下以各自的方式演繹著對愛情的理解,揮霍著青春的激情和衝動,與命運做著一次又一次抗爭,卻終掙不開、逃不脫,被牽引著交付出成長的殘酷代價。在李田筆下,生命就如同一場提線木偶的美麗掙扎。作為編劇的男主角生命中遇到了三個重要的女子,一個是長達十年的愛恨別離的女友,一個是夢中永遠完美的女神,而另一個卻是讓他怦然心動的女編輯。誰都無法預知,他們的戀愛最終會走向什麼結局。

作者簡介

李田,男,現居北京,出生於1986年4月9日的牡羊座。2011年第二屆“文學之新”全國新人選拔賽十五強選手。上海最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簽約作者。就讀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戲劇影視文學專業藝術碩士。軍旅生活讓他的文章充滿陽剛之氣,而對村上春樹作品的喜愛又為他賦予了清新文藝的氣息,他熱愛並擅長青春校園愛情題材,是青春文學界極具潛力的後起新銳作家。

已出版作品《出永安記》

編輯推薦

《愛的靜寂》中,李田在秉承以往寫作風格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嘗試,敘事方式別具一格,夢在這部小說中似乎具有隱喻的意義,作者將真實與夢境,現實與回憶穿插交替,使小說節奏跌宕起伏,凝縮緊湊。整部作品漫溢著綿綿不斷的牽引力,一旦入手,就難以釋卷,非一口氣讀完不能盡興。溫情、喜悅、繾綣交糅著感傷,揪心的故事與心酸的淚水相伴,使人久久不能釋懷。與他的首部長篇《出永安記》的熱血、純情、青澀不同,《愛的靜寂》是安然、冷冽、憂傷、沉痛的。

後記

再見燦爛憂傷

很開心,我們又見面了。

當你翻到這一頁,心情是不是忽然放鬆下來了呢?從第一頁開始,你隨著我們的主人公跌跌撞撞至此,旅途中有沒有遇到歡樂、幸福、感動、心酸呢?如果你已經累了的話,可以停下來歇口氣,閉上眼睛緩一緩(放心吧我會拉住蘇婧依不讓她去偷偷親你的)。

終於進入我們最喜歡的環節了。

每到這個時候,我都有太多太多的話想說,你知道的,有太多話想說的時刻,通常會不知道從何說起。如果你不著急趕時間的話,讓我好好想一想。

在很久很久以前一我讀高中時(確實很久了),覺得一個歌手被命名為行吟詩人,生活定然充滿傳奇富有詩意令人嚮往。與行吟詩人相對應的另一個性感辭彙是:流浪作家。那時的我希望自己成為前者,背著吉他走走停停,為旅途中的歡樂痛苦而歌唱。十多年後,陰差陽錯地,我成了後者。流浪作家和行吟詩人相比,境遇差不了多少,只是手裡的工具不同而已。當吉他換成了筆,最初的夢想也就隨時光遠去。

你或許在好奇我是怎么走上流浪作家這條路的,其實我也覺得挺意外的,我本身還是個學生,這本書上市了我還沒畢業。研一修滿了學分,研二畢業作品創作,對,我有一年空閒時間。編輯找我商定出版計畫時,我跟她說,出完第一本書我就開始找工作了。為什麼?她問,你剛剛走上寫作這條路就停下來找工作不覺得太可惜了嗎?我說,我得掙錢養家。

當時我有個女朋友,現在成了前女友。分手的原因有很多,我的是最世俗的那個。她媽媽覺得我這個職業不靠譜不說,還沒房沒車沒戶口。問我畢業後的打算,我說還是寫寫寫。不準備找工作?不找。她媽媽臉色變了。我跟前女友感情很深,可又不願在現實問題上妥協,而她的堅持在家長看來很荒謬可笑。於是就分手了,我不想她夾在中間兩頭受氣,以後就算勉強生活在一起,也不會幸福的。

我相信她不會理解我,我是個徹頭徹尾的悲觀主義者。分手是我提的,但對我來說,那也是失戀。這些我都沒寫進書里,不是因為職業道德。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正義感很強,道德感很弱。正義是來自靈魂深處的英雄主義情結,而道德是所謂的文明社會強加給人的,我不信這個,只相信內心深處的自我。房、車、戶口、金錢導致感情破裂,雖是社會熱點問題,可我不想寫這個,現實生活已經足夠不堪,我不忍心再去添亂。只想寫心中所期冀的詩意生活,讓熱愛讀書的人,擁有一個更加完美的世界。

不知道每年有多少失戀的年輕人離開北京,這次算我一個。

第一站三亞。有個朋友住在亞龍灣寫劇本,我先去投奔他。在掛滿五星紅旗的酒店借住了一個多星期,陽光、沙灘、海浪、比基尼,每天寫寫小說游游泳,我皮膚黝黑,心情愉悅。編輯冬冬聽說我出來寫書了,比我本人還要高興。順帶說一句,最世的編輯都是好編輯,尤其是我的編輯;作者也都是好作者,尤其是,呃,你懂的。

在亞龍灣那個環境,太適合寫艷遇小說了,於是有了那篇《只愛陌生人》。完稿後,我塞著耳機在海邊的小鎮閒逛。鎮子原名叫田獨,後來改稱吉陽,但居民還是沿用老名字。我也喜歡田獨這個名字,仿佛昭示著:李田獨自一人。先詛咒我失戀,又讓命運把我召喚過來,對我說,你丫就應該獨自一人。想想夠變態的,不過我喜歡。

於是租了個房子。

房東是個更年期提前的女子,和老公住在頂層七樓。事無巨細,院子四周、大門、樓道都被她裝滿了監控器,讓我不由得想起了九把刀那本《樓下的房客》。還好房子不錯,有廚房、廁所、落地窗。外面是片濕地,有野雞、野豬、野鴨什麼的,我只帶了個彈弓,後悔沒帶把火槍來。我檢查了一遍,沒針孔攝像頭,就放心搬過來。當天下午,我出門買個椰子回來,發現鑰匙鎖屋子裡了。我給房東打電話,她讓我等,晚上八點能回來。我看看太陽,看看手機,得在三十多度的高溫中等四個小時。有這四個小時,我能寫三千字,看兩部電影,白白浪費掉太不人道了。我在特種部隊訓練過,像這種五層小樓,給我一根繩子幾十秒就爬上去了。問題是沒繩子,現買太麻煩。我只好使出了看家本領,翻身入院,錢包里抽張廢卡,一分鐘時間,捅開了三重門。進屋吹著空調喝著椰汁看著電影,好不愜意。房東七點半給我打電話,說正從三亞市區往家趕。我說我已經進來了。當她了解到我是怎么進來的之後,說,你太恐怖了。

真正恐怖的還在後面——編輯約我寫個恐怖小說。那時候是旅遊淡季,鎮子裡人不多,到了晚上,我住的地方看上去就像是荒村公寓,寫恐怖小說可有感覺了。《遺書遊戲》完稿後,我才開始構思長篇。每天睡到十點起床,上午看個電影,做做筆記,下午睡個覺,傍晚去跑步。回到住處沖個澡,坐在書桌前把一天的靈感整理下來,用便簽貼在牆上。房子到期時,已經攢了半牆的靈感。一張張揭下來,按故事先後順序貼好,打算到下個城市寫故事梗概。

第二站長沙。說來有點好笑,從前外出窮游,坐火車比較多。伴著汽笛聲進入城市,我總會很同情那些住在鐵軌邊的居民。這幾年頸椎不舒服,為了省去路途折騰,一般都乘飛機,好久沒有同情鐵軌邊的居民了。到了長沙,朋友給我騰出一個臥室,然後告訴我,知道你比我文藝,靠鐵軌那間就留給你了。每天聽聽火車汽笛,會有種在路上的感覺,有助於你寫作。我明白了,同情了別人那么多年,就是為了終有一天被人同情而準備的。

頭天晚上比較累,入睡後夢到自己坐火車去見女主角,汽笛聲把我從幽會中拽出來時,我看著陌生的房間,又看看窗外的月夜,忽然想到一句詩:今宵夢醒何處,京廣線、曉風、殘月。

朋友說隔壁住了對小情侶,這20世紀90年代的房子隔音效果不好,你得有心理準備,我就是忍不了才搬到旁邊那屋的。如果你也忍不了的話,咱倆再換回來。我揮手說不用,忍也是一種修行。朋友看我的眼神仿佛是在看著風蕭蕭兮易水寒的荊軻。儘管我做足了開始修行的心理準備,還是對隔壁的敬業精神心生敬意。拍片兒似的,晚上折騰到凌晨,早上起床還得再補拍一次。住到第三天,我心生海恨,對朋友說,咱倆還是換回來吧。

朋友死活不肯。

這本小說就是在清晨陣陣的汽笛聲和隔壁爽亮的呻吟聲中開始的,可能正因如此,才顯得有點重口。(是不是正中你下懷?)《出永安記》是青春、熱血與純愛,人物的思維和行動,有年齡和視野的局限。這本書還是純愛,不過隨著人物年齡的增長,生活輾轉,愛情多舛,算是走入了殘酷青春的陣列。

以前寫書,下筆找不到感覺,就停下來聽音樂。收音機個頭太大,放在北京沒帶出來。只好打開豆瓣電台,搖滾、民謠、爵士、流行,混著聽。寫著寫著聽到好歌,再翻開網頁標上紅心。這次住在長沙,朋友家裡有吉他、鼓、音響和簡單的錄音設備。我寫書沒感覺時,就去客廳彈會兒吉他,尋找我所需要的人物情緒,進入狀態了,再坐下寫。這個方式很好用,寫一會兒彈一會兒再寫。久了之後,我開始嘗試寫歌。結果,書還沒到四分之一,歌已經寫了三首,這樣冷不丁又圓了那個行吟詩人的夢想。

寫到四萬字,遇到個姑娘,和我同歲,陌陌來的。

她很有才情,我挺動心的,所以帶回住處,給她聽我的心跳。吻過後,我說,我發現你也動心了。她不吃這套,說,心不動不就死了。我說,你心跳特別快,不信你趴自己胸口聽聽。她趴不上,我說那讓我來替你。比我動得還厲害,撲通撲通,隆隆的火車聲都被蓋住了。她表情嚴肅地給我講了去醫院看病的故事——不知道是不是現編的——她從小心臟就跳得比常人快。講完後,她笑。我心愉悅,這或許是個我可以拼盡全力與之博弈的姑娘。她問我,你平時都是這么泡姑娘的嗎?我說,你錯了,小鹿亂撞啊、聽心跳啊什麼的,都是那些女孩教我的事。她問她們讓你聽心跳你怎么說?我說我怕耳朵聽不清楚,要不用手試試?她笑問後來呢,得手了嗎?我說,有的得手有的沒有。她問感覺好嗎?我說都還不錯。她問那我呢?我答像你這樣長相漂亮身材又恰到好處的姑娘,不多見的。她笑了,誇我,你這個流氓。

一個姑娘說你流氓,又願意跟你膩在一起,能說明兩件事情,一是她喜歡流氓,二是她喜歡你。我選擇相信後者。膩到晚上,她看到床頭我的書,拿起來翻了翻又放下,說她現在老了,已經看不下去這樣的書了。貶得還挺委婉,我也就沒提出抗議。她跟我聊她喜歡的作者——馮唐,她誇他比誇我使勁多了:那才是真正的流氓。我心裡挺醋的,那感覺就如同她跟我床上躺著還念叨馮唐活兒好一樣。一個作家朋友評價過馮唐,文字太糙,傾向於審醜,像是作家裡的左小祖咒。我聽過左小祖咒,卻沒讀過馮唐,就不好說他寫得像屎一樣,於是我點支煙不說話。最終姑娘沒和我在一起,我心想,全他媽怪馮唐。

我是寫小說的,所以想批評他,得先看看這個人的生平著作。百度完簡歷,又定了一套他的書。剛從送貨員手裡接過書,我就撕開塑膠膜,怒目內封上的照片,情敵見面,分外眼紅。尼瑪,長這樣還好意思寫書搶我姑娘?長這樣屁股後還有大幫女文青捧著?估計有兩下子。下午到晚上,我帶著批判的眼光讀完了《三十六大》。有幾篇明顯是湊字數的,不過我得承認,那些不湊字數的寫得還真不賴。

我心有不服,又去翻他成名作《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看這書名,我都不好意思再跟人說我的座右銘了——年輕不流氓,人老珠黃悔斷腸。“北京三部曲”讀完,我基本可以認定,馮唐披著“王朔+王小波+塞林格”的外衣,操著一顆亨利·米勒的心。

我站在姑娘們的立場上,拿自己和他比較了一下,有幾點倒是相同:都寫小說,都是漢矇混血(不同在於我是我爸蒙,他是他媽蒙),都喜歡瑞士軍刀,都喜歡跟姑娘耍流氓,都把毛姆奉為一流作家,都喜歡《美國往事》多於《教父》,都認為王小波最好的作品是《綠毛水怪》和《黃金年代》……一個老流氓和一個小流氓的相似點太多了,說說不同的地方吧。除了沒我帥,他身上優點蠻多:個子比我高,出道比我早,名氣比我大,讀者比我多……算了,不比了,姑娘是你的了。

轉念一想,我何必跟他比這些呢?他大我十五歲,三十歲出書;我小他十五歲,出書比他早四年。王勃怎么說的來著?對,馮唐易老。所以我跟他比年齡。姑娘是他們的,也是你們的,但終究是我們的。泡姑娘是一輩子的事,就跟文學一樣。我在軍藝文學繫上了幾年課,學到最有用的創作理論就是:文學是人學,人學是情學。口語翻過來就是:想學寫作先學會做人,想學做人得先學會泡姑娘。學會了泡姑娘,就學會了寫作。估計莫言師兄沒少實踐,要不然能拿諾貝爾?

文學是情學這個說法,對剛摸到寫作大門的我來說無疑是醍醐灌頂。念書時我聽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兩眼緊盯書本,漏掉了不少對我有意的姑娘。培根的話倒沒有錯,上升到理論高度,是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問題。對於寫作來說,讀萬卷書是間接經驗;而研究人的情感,探索男女身體和靈魂才是直接經驗。我乾不過馮唐的主要原因是,我走的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他乘的是三菱電梯。痛定思痛,我決心應該多向莫言師兄學習,少走彎路,多坐電梯。

你看,我又繞回來了。上面拿姑娘做了一大堆關於文學的比擬之後,再模糊掉姑娘,回到文學,這也許就是文字的魅力。也許你看得直皺眉頭,心生厭惡地誇我怎么這么流氓;也許你一眼就看明白了,我兜著圈子說的其實是一立志踩著前輩肩膀攀登文學高峰。用不用給半分鐘時間,讓你回味下自己到底是前者還是後者?我也好趁這個機會和姑娘說句話。

別張望了,說的是你,長沙的姑娘。就算你沒接受我的建議,回家偷戶口本出來跟我去民政局蓋倆戳,我也沒有怪你不是(其實出門太急我也沒帶戶口本)。反過來,我倒要謝謝你,不謝你在陌陌上跟我搭訕,不謝你陪我喝咖啡彈吉他唱民謠讓我喜歡上你,不謝你和我在長沙的濕冷冬天擁抱接吻看電影消解孤單,那都是我們應該做的。只謝你帶給我的醋意,一個男人對另一個男人的骨子裡的妒忌,讓我不至於錯過一個還算不錯的華語作家。

囉里囉唆這么多,還有一個目的:防止劇透。

通過上本書,我知道許多讀者跟我一樣.喜歡從後記看起。假如你就是奔劇透來的,那么,這次我又讓你失望了,可能以後我還會讓你一次次地失望;假如你是奔著看我來的,那再好不過了,在這裡,我永遠會給你一個更加真實的自己。

寫《出永安記》時,我的初衷是想把它寫得真誠一些,流暢一點。在我的閱讀經驗中,有些評價很高的小說,甚至是在文學史上享有盛譽的書,閱讀起來並不是那么的舒服,翻幾頁就睡過去了,像是治療失眠的良藥。所以,在上本書里,我有兩個希望:一是希望小說可以一口氣從頭讀到尾,人物的遭遇、命運的流轉,在閱讀的過程里擊中你內心中最柔軟的地方;二是希望小說可以喚醒人對過往的回憶,記得那些閃光的足跡,正因為它們已不可更改,對我們來說才彌足珍貴。

而這本《愛的靜寂》,下筆之前我只想過一個問題——是不是人的成長總是伴隨著心理底線的降低。小時候,喜歡的人和異性說句話,自己就會難過好多天;半大不小的時候,心愛的人有稍許過錯,就扔下對方離開,發誓不再回頭;成年後,你的她或他一次次打破你的底線,與前任割捨不斷,與第三者出軌背叛,你卻不敢再輕易放手。你怕你再也遇不到更好的人,你怕她或他已在你心裡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你怕她或他在你生命中無可替代。你說這一切都是命運,提醒自己要接受、要臣服於此,堅守到最後,你就勝利了。可這樣真的是成熟嗎?還是你在為自己放棄底線所找的藉口?你以為贏了戰爭,卻沒想過是不是輸了愛情;你以為贏了愛情,卻沒想過是不是輸了人生;你以為贏了人生,卻沒想過是不是輸了你自己。

我大概花了半年時間來反思愛情,你手裡的這本書就是反思的結果。

睡了么? 沒,想你呢,所以失眠了。

想我什麼?

想你愛笑的眼,冰涼的手,和死一樣靜寂的心。

在寫作過程中,我一直留著長沙姑娘的幾條微信,化悲傷為動力。你猜第一條是誰先發的,你猜,你再猜。猜不出來罰你再買本《愛的靜寂》送你的另一半(什麼?你單身?快去找三五個戀人,挨個送)。

世界末日前那個晚上,長沙下雨,我送她離開,沒打傘。我們就站在雨里等計程車,彼此無話,她知道我心裡生氣,就用帽子上的毛毛領子蹭我,哄我說,別不高興嘛。我很堅強地微笑,你走了我才不難過,我回屋繼續寫小說,裡面還有三四個姑娘等著我去愛呢。

可我沒說,湧入心頭的這句話,讓我更加失落。

我吻了她,算是告別,她上了計程車,搖下車窗跟我揮手,我微笑著看她離開,然後冒雨走回家。三四個姑娘等著我去愛?我抹著臉上的雨水心中冷笑,面對愛情的我如此虛弱。我知道不會再見她了,她或許也知道。我不能容忍這一秒和我溫存的人,下一秒就去和別人約會了。在回家的路上,耳邊縈繞著幾句不知哪兒聽來的歌詞,寫下來還挺文藝的:

我看著滿目瘡痍的繁華,感到痛徹心扉的惆悵,聽著心在爆裂的巨響,陷入深不見底的悲傷。再見青春,再見燦爛的憂傷……

我聽說,一個人最大的缺點,不是自私、多情、野蠻、任性,而是執著地愛一個不愛自己的人。

我知道,接下來出現的那個人,會把我從失落中拯救。

我也知道現實中遇到的愛情,永遠沒有書中的那么美好。

這讓我想起了姜昕的那句歌詞:因為生命存在失望,所以才要歌唱。

在這本書里,我想我找到了期待已久的愛情。寫著寫著就心碎了,為奮不顧身的他,也為備受寵愛的她。我愛他們,就像愛著那個不可抵達的世界。我羨慕他們對愛情的執著和單純,他們的美好讓我們所處的現實顯得那樣地不堪。如果有天你讀著讀著也忍不住流淚了,不要怪我,因為在這一刻,我和你一樣。

小說結束後,我又回到了北京。

現在的我依然單身,依然想著要去流浪。

在不停行走的路上,我沒有刻意地去想念誰,因為我知道,遇到了就應該感恩,路過了就需要釋懷。我只是在很多很多的小瞬間,想起你,想起所有給過我溫暖的人。比如一部電影、一首歌、一句話、一條馬路,和無數個閉上眼睛的瞬間。

還記得我們最初的約定嗎?

那么我們,下本書見。

李田

2013年3月3日

於北京

目錄

Chapter 000

Chapter 001

Chapter 002

Chapter 003

Chapter 004

Chapter 005

Chapter 006

Chapter 007

Chapter 008

Chapter 009

Chapter 010

Chapter 011

Chapter 012

Chapter 013

Chapter 014

Chapter 015

Chapter 016

Chapter 017

Chapter 018

Chapter 019

Chapter 020

Chapter 021

Chapter 022

Chapter 023

Chapter 024

Chapter 025

Chapter 026

Chapter 027

Chapter 028

後記

名人推薦

我想我找到了期待已久的愛情。寫著寫著就心碎了,為奮不顧身的他,也為備受寵愛的她。我愛他們,就像愛著那個不可抵達的世界。我羨慕他們對愛情的執著和單純,他們的美好讓我們所處的現實顯得那樣不堪。如果有天你讀著讀著也忍不住流淚了,不要怪我,因為在這一刻,我和你一樣。

——李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