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龍[恐龍]

惡龍[恐龍]

諾弗勒惡龍(masiakasaurus knopfleri)化石發現在非洲東南部的馬達加斯加島。

基本信息

惡龍

惡龍

中文名稱( chinese )→ 惡龍
其它中文名稱( chinese【other】 )→ ...
拉丁文學名( name )→ masiakasaurus
發音( pronounced )→ mah-shee-ah-kah-sawr-us
含義( meaning )→ 惡的, 不道德的種名獻給諾弗勒(knopfler)先生

所屬

目( order )→ saurischia蜥臀目
亞目( suborder)→ theropoda 獸腳亞目
類( infraorder)→ neotheropoda 新獸腳類
ceratosauria 角鼻龍
neoceratosauria 新角鼻龍類
abelisauroidea 阿貝力龍超科
abelisauria 阿貝力龍類
科( family )→ noasauridae 西北阿根廷龍科
屬( genus )→ masiakasaurus 惡龍
模式種( type species )→m. knopfleri 諾弗勒惡龍
其它種( other species )→
錯誤歸屬種( misassigned species )→
時代( period )→ 白堊紀晚期 maastrichtian
分布( found in )→ 馬達加斯加島(非洲島國)
發現地層( stratum )→ ...
食性( diet )→ 肉食
典型狀態( length up to )→ 長1.5-1.8米
推測體重( mass )→ 36.3公斤
發現者( discoverer )→ sampson, carrano & forster, 2001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sampson, carrano & forster, 2001
簡介(brief introduction)
【a】諾弗勒惡龍(masiakasaurus knopfleri) 發現在非洲東南部的馬達加斯加島,化石完整度約40%,包含了下顎,椎骨,前肢,腰帶,後肢等。惡龍的下顎構造十分特殊:下顎的第一顆牙齒幾乎是水平的,前排牙齒的尖端則回鉤,且具有小小的鋸齒。從惡龍的牙齒和下顎的特化,表現出獸腳類的食性是呈多樣性的。惡龍的神經弓與神經棘低平,趾骨比較發達,腕骨較圓,髂骨和恥骨的關節像插座般排列,股骨內側髁關節,脛骨下突起及腳末節骨兩面皆有溝等,這符合阿貝力龍超科(abelisauroidea)的共同所有的性狀。
惡龍與阿根廷發現的西北阿根廷龍(noasaurus)及印度的福左輕鱷龍(laevisuchus)之間有許多相同的特徵,他們都屬於阿貝力龍超科(abelisauroidea)內的西北阿根廷龍科(noasauridae)。惡龍的發現也說明了西北阿根廷龍科的分散,不僅僅白堊紀後期的南美洲,甚至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及非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