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親王

18、胤禶(康熙十八年二月二十-康熙十九年二月) 21、胤祚(康熙十九年二月初五-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十四) 40、胤禨(康熙三十年正月二十六-康熙三十年三月)

人物簡介

恆溫親王胤祺(1679-1732)是清康熙帝第五子,雍正帝異母弟,康熙十八年己未十二月初四日申時生,宜嬪郭絡羅氏即宜妃出。其初行次為第十三,三十七年三月,封貝勒。四十八年三月,晉恆親王。雍正十年壬子閏五月十九日醜刻卒,年五十有四,謚溫。

人物生平

雍正帝胤禛(zhēn)即位後,為避名諱,除自己外,其他皇兄弟都避諱“胤”字而改為“允”字排行。因此又作"允祺"
康熙三十五年(1696),胤祺隨父征討噶爾丹,奉命領正黃旗大營,以功於三十七年三月晉封為多羅貝勒。 胤祺成婚時間,據皇太子胤礽奏摺為康熙三十六年三月十五日。
四十八年(1709),晉封為和碩親王,賜號為恆親王,賜銀5000兩,子弘升為世子。康熙評價此子心性甚善,為人敦厚。
胤祺沒有結黨,也沒有爭儲。雍正即位後,藉故削其子的封爵。
雍正十年病故,賜祭葬如典禮,謚“溫”。十二年,立碑勒銘,稱其“秉性和平”,持躬謙謹,頗具樂善之風。

妻妾子嗣

妻妾

嫡福晉他塔喇氏,員外郎張保之女;
側福晉劉佳氏,劉文煥之女;
側福晉瓜爾佳氏,碩色之女;
庶福晉馬佳氏,馬三合之女;
庶福晉白佳氏,白玉之女;
庶福晉錢佳氏,管領土完整錢加官之女;
庶福晉張佳氏,張喚文之女。
胤祺成婚時間,據皇太子胤礽奏摺為康熙三十六年三月十五日

子嗣

第一子,恭恪貝勒品級弘升,康熙三十五年丙子四月初六日未時生,母側福晉劉佳氏,劉文煥之女。乾隆十九年甲戌四月二十二日丑時溘逝,年五十九歲。嫡夫人戴佳氏,郎中順岱之女;妾兆佳氏,朔色之女;妾伊拉里氏,關保之女;妾楊氏,楊鳳玉之女。三子:長子副都統品級永瑞,次子未有名,三子固山貝子永澤。
第一女郡主,康熙三十七年戊寅九月二十四日卯時生,母為側福晉劉氏劉文煥之女。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八月,嫁喀爾喀烏郎阿濟爾莫氏納穆塞;郡主乾隆二十四年己卯九月二十二日戌時卒,年五十八歲。
第二女郡主,康熙三十八年己卯九月十九日寅時生,母為庶福晉馬氏白玉之女。康熙五十八年己亥正月,嫁厄魯特綽絡斯氏郡王策凌旺布。額附雍正二年甲辰七月卒,郡主乾隆八年癸亥三月十三日辰時卒,年四十五歲。
第二子,和碩恆恪親王弘晊,康熙三十九年庚辰八月二十六日申時生,母側福晉瓜爾佳氏,碩色之女。乾隆四十年乙未六月初六日亥時薨,年七十六歲。嫡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協領德啟之女;繼福晉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子拉什之女;側福晉李佳氏,五格之女;側福晉佟佳氏,華色之女;庶福晉成佳氏,達賴之女;庶福晉完顏氏,管領常保住之女;庶福晉田氏,田陽之女;庶福晉石佳氏,二格之女;庶福晉許氏,觀音保之女。十一子:長子二等侍衛、輔國將軍永馨,次子永修,三子奉國將軍永熏,四子永銓,五子永特,六子永隆,七子永懋,八子三等侍衛永封,九子永萃,十子多羅恆敬郡王永皓,十一子未有名。
第三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一年壬午八月十六日戌時生,母側福晉瓜爾佳氏,碩色之女。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八月初三日丑時卒,年六歲。
第三女縣君,康熙四十一年壬午十一月二十五日丑時生,母為庶福晉馬氏馬三台之女。康熙六十年辛丑十二月,嫁薩克達氏達沖阿。額附雍正二年甲辰閏四月卒,縣君雍正二年甲辰五月二十三日戌時卒,年二十三歲。
第四子,鎮國將軍弘昂,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四月初三日丑時生,母側福晉瓜爾佳氏,碩色之女。乾隆四十六年辛丑十二月十三日未時卒,年七十七歲。嫡妻瓜爾佳氏,員外郎齊式之女;妾兆氏,花色之女。六子:長子永泰,次子永傅,三子永興,四子永瓚,五子永寶,六子未有名。
第四女縣君,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十一月初八日巳時生,母為庶福晉馬氏馬三台之女,與第三女同母。雍正十三年乙卯正月,嫁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炳圖郡王郡錫班第。縣君乾隆四十九年甲辰五月初六日申時卒,年八十歲。
第五子,未有名,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六月十一日巳時生,母側福晉瓜爾佳氏,碩色之女。本月十六日巳時卒。
第五女,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九月初十日戌時生,母為側福晉瓜爾佳氏碩色之女。女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四月卒,年三歲。
第六子,奉恩將軍弘晌,康熙四十九年庚寅九月十八日寅時生,母庶福晉錢佳氏,官領錢加官之女。乾隆十八年癸酉八月十七日申時卒,年四十四歲。嫡妻博爾濟吉特氏,副都統格捫之女;妾石氏,二格之女;妾舒氏,舒斌之女。五子:長子永讓,次子奉恩將軍永慶,三子永琬,四子永雄,五子永果。
第六女,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初四日未時生,母為庶福晉張氏。乾隆三年戊午七月,嫁敦爾羅斯博爾濟吉特氏蘇馬第。女乾隆九年甲子十月十四日巳時卒,年三十四歲。
第七子,奉恩將軍弘瞳,康熙五十年辛卯九月二十三日丑時生,母庶福晉錢佳氏,官領錢加官之女。乾隆十九年甲戌二月二十九日午時卒,年四十四歲。嫡妻納喇氏,佐領三泰之女;妾劉佳氏,保住之女;妾楊氏,楊保之女。三子:長子奉恩將軍永椿,次子奉恩將軍永鼐,三子永綱。
第一女郡主,康熙三十七年戊寅九月二十四日卯時生,母為側福晉劉氏劉文煥之女;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八月,嫁喀爾喀烏郎阿濟爾莫氏納穆塞;郡主乾隆二十四年己卯九月二十二日戌時卒,年五十八歲。
第二女郡主,康熙三十八年己卯九月十九日寅時生,母為庶福晉馬氏白玉之女;康熙五十八年己亥正月,嫁厄魯特綽絡斯氏郡王策凌旺布;額附雍正二年甲辰七月卒,郡主乾隆八年癸亥三月十三日辰時卒,年四十五歲。
第三女縣君,康熙四十一年壬午十一月二十五日丑時生,母為庶福晉馬氏馬三台之女;康熙六十年辛丑十二月,嫁薩克達氏達沖阿;額附雍正二年甲辰閏四月卒,縣君雍正二年甲辰五月二十三日戌時卒,年二十三歲。
第四女縣君,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十一月初八日巳時生,母為庶福晉馬氏馬三台之女,與第三女同母;雍正十三年乙卯正月,嫁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炳圖郡王郡錫班第;縣君乾隆四十九年甲辰五月初六日申時卒,年八十歲。
第五女,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九月初十日戌時生,母為側福晉瓜爾佳氏碩色之女;女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四月卒,年三歲。
第六女,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初四日未時生,母為庶福晉張氏;乾隆三年戊午七月,嫁敦爾羅斯博爾濟吉特氏蘇馬第;女乾隆九年甲子十月十四日巳時卒,年三十四歲。
合計子女數:共13人。側福晉瓜爾佳氏5人,側福晉劉佳氏2人,庶福晉馬佳氏2人,庶福晉錢佳氏2人,庶福晉張佳氏1人,庶福晉白佳氏1人。

家族支系表

弘晊:允祺第二子。雍正三年封輔國公,五年進鎮國公。十年閏五月襲恆親王,乾隆四十年薨,謚曰恪;
永皓:弘晊第十子。乾隆四十年襲 郡王,五十三年,薨,謚曰敬;
永澤:弘晊兄弘升子。永皓之堂弟,乾隆四十年封不入八分輔國公,五十五年襲貝子;
綿疆:永澤第三子。嘉慶十五年襲鎮國公,十六年卒;
奕奎:綿疆嗣子,永澤第四子綿崧之子。嘉慶十六年襲鎮國公。道光十五年,奪爵;
綿崧:永澤第四子,奕奎父,道光十五年襲輔國公,十七年卒;
奕禮:綿崧侄。道光十七年襲輔國公,二十九年卒;
載伏:奕禮第一子。道光二十九年襲輔國公,同治元年卒;
溥泉:載伏第一子。同治二年襲不入八分輔國公。三年卒;
毓森:溥泉子。同治四年襲不入八分輔國公。

兄弟姊妹

1、承瑞(康熙六年九月二十-康熙九年五月) 母榮妃
2、皇長女(康熙七年十一月初二-康熙十年十月) 母張氏
3、承祜(康熙八年十二月十三-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五) 母仁孝皇后
4、承慶(康熙九年二月初一-康熙十年四月) 母惠妃
5、皇次女(康熙十年三月初九-康熙十二年二月) 母董氏
6、(養女)純禧公主(康熙十年十一月二十八-乾隆六年十二月初七) 母恭親王福晉晉氏
7、賽音察渾(康熙十年十二月二十五-康熙十三年正月) 母榮妃
8、胤禔(保清)(康熙十一年二月十四-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初一) 母惠妃
9、榮憲公主(康熙十二年五月初六-雍正六年四月十二) 母榮妃
10、皇四女(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康熙十七年) 母張氏
11、長華(康熙十三年四月初六-康熙十三年四月初六) 母榮妃
12、胤礽(保成)(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雍正二年十二月十四) 母仁孝皇后
13、端靜公主(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康熙四十九年三月) 母貴人兆佳氏
14、長生(康熙十四年六月二十一-康熙十六年三月) 母榮妃
15、萬黼(康熙十四年十月初八-康熙十八年正月) 母通嬪
16、胤祉(康熙十六年二月十九-雍正十年閏五月十一) 母榮妃
17、胤禛(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 母德妃
18、胤禶(康熙十八年二月二十-康熙十九年二月) 母通嬪
19、恪靖公主(康熙十八年五月二十七-雍正十三年三月) 母貴人郭絡羅氏
20、胤祺(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初四-雍正十年閏五月) 母宜妃
21、胤祚(康熙十九年二月初五-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十四) 母德妃
22、胤祐(康熙十九年七月二十五-雍正八年四月初二) 母成嬪
23、胤禩(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雍正四年九月初八) 母良妃
24、皇七女(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康熙二十一年八月) 母德妃
25、皇八女(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康熙二十二年閏六月) 母孝懿皇后
26、胤禟(康熙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 母宜妃
27、溫憲公主(康熙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二-康熙四十一年七月初一) 母德妃
28、胤礻我(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十一-乾隆六年九月初九) 母溫禧貴妃
29、胤礻禹(康熙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三-康熙二十三年六月) 母貴人郭絡羅氏
30、純愨公主(康熙二十四年二月二十六-康熙四十九年三月二十四) 母通嬪
31、胤禌(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初七-康熙三十五年七月二十五) 母宜妃
32、皇十一女(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康熙二十五年五月)母溫禧貴妃
33、胤祹(康熙二十四年十二月初四-乾隆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 母定嬪
34、皇十二女(康熙二十五年四月二十四-康熙三十六年三月) 母德妃
35、胤祥(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雍正八年五月初四) 母敏妃
36、溫恪公主(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七-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二十一) 母敏妃
37、胤禎(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初九-乾隆二十年正月初六) 母德妃
38、愨靖公主(康熙二十八年二月初七-乾隆元年) 母貴人袁氏
39、敦恪公主(康熙三十年正月初六-康熙四十八年十二月初三) 母敏妃
40、胤禨(康熙三十年正月二十六-康熙三十年三月) 母平妃
41、胤禑(康熙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雍正九年二月初一) 母密妃
42、胤祿(康熙三十四年六月十八-乾隆三十二年二月二十一) 母密妃
43、皇十六女(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康熙四十六年) 母王氏
44、皇十七女(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康熙三十九年) 母劉氏
45、胤禮(康熙三十六年三月初二-乾隆三年二月初二) 母勤妃
46、胤祄(康熙四十年八月初八-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初四) 母密妃
47、皇十八女(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 母和妃
48、胤禝(康熙四十一年九月初五-康熙四十三年二月二十三) 母襄嬪
49、皇十九女(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康熙四十四年二月) 母襄嬪
50、胤禕(康熙四十五年七月二十五-乾隆二十年正月初九) 母襄嬪
51、皇二十女(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九-康熙四十七年十二月) 母鈕祜祿氏
52、胤禧(康熙五十年正月十一-乾隆二十三年五月二十一) 母熙嬪
53、胤祜(康熙五十年十二月初三-乾隆八年十二月二十九) 母謹嬪
54、胤禐(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康熙五十二年二月) 母貴人陳氏
55、胤祁(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七) 母靜嬪
56、胤秘(康熙五十五年五月十六-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二十) 母穆嬪

《清史稿》列傳

恆溫親王允祺,聖祖第五子。康熙三十五年,上征噶爾丹,命允祺領正黃旗大營。四十八年十月,封恆親王。五十一年,賜銀五千。五十八年,封子弘升為世子,班祿視貝子。雍正五年,坐事,削世子。十年閏五月,允祺薨,予謚。子弘晊,襲。乾隆四十年,薨,謚曰恪。子永皓,襲郡王。五十三年,薨,謚曰敬。弘升子永澤,襲貝子。子孫循例遞降,以鎮國公世襲。弘升既削世子,乾隆十九年卒,予貝勒品級,謚恭恪。
注釋
 [1]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 列傳七 諸王六 聖祖諸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