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柳

怪柳

檉柳又名垂絲柳,西河柳,是檉柳科落葉小喬木。檉柳的嫩枝葉是中藥材。產於中國各地。鮮用或乾用。檉柳的老枝紅紫色或淡棕色。由於生活在惡劣環境中,葉子變得很小,像鱗片一樣密生於枝上,每個葉子只有1—3毫米長。在綠色的嫩枝頂部生出圓錐形的花序,花小而密,粉紅色,淡雅俏麗。檉柳的花期很長,從每年的5月到9月,不斷抽生新的花序,老花謝了,新花又開放了。幾個月內,三起三落,綿延不絕,所以當地人也稱它“三春柳”。檉柳是最能適應乾旱沙漠生活的樹種之一。它的根很長,可以吸收到深層的地下水,長的可達幾十米。檉柳還不怕沙埋,被流沙埋住後,枝條能頑強地從沙包中探出頭來,繼續生長。所以檉柳是防風固沙的優良樹種之一。檉柳的分布很廣,我國各地都有生長。

基本信息

簡介

科名:檉柳科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樹皮紅褐色,枝細長,多下垂。葉楔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尖。總狀花序集合或圓錐花序,花小、粉紅色,1年開花3次,自春至秋陸續開放。

繁栽要點

扦插、播種、壓條和分株繁殖。每次花謝後應將殘花剪去,以保護植物整齊美觀。

栽培簡史與花文化;檉柳又名三春柳,其乾紅枝軟,花色美麗而花期長,可3次開花。樹柳不是柳,因其葉纖枝細下垂,迎風飄曳如榴枝而得名。由於葉退化細小,狀與色如柏葉,故兼柏與柳剛柔並具的特色。唐代白居易詩句:“有木名水怪,遠望青童童。根株非勁梃,柯葉多蒙蘢。彩翠色如柏,鱗皴皮似松。為同松柏類。得到嘉樹中。枝弱不勝雪,勢高常懼風。雪壓低還舉,風吹西復東。柔芳甚楊柳,早落先梧桐,惟有一堪賞,中心無蠹蟲。”唐代李欣詩句:“愛君雙檉一樹奇,千葉齊生萬葉垂......攢青蓄翠陰滿屋,紫穗紅英曾斷目......”兩位詩人對樹柳的枝、乾、葉、花都作了形象的描繪。 檉柳耐水濕、耐鹽鹼、耐瘠薄,故在園林中可植天湖邊、岸旁、河灘上。近來很多樹柳老樹樁被開發製作盆景,別具一格。枝條可編筐;嫩枝、葉可供藥用。

藥用

【功 效】:疏風散寒,解表止咳,升散透疹,祛風除濕,消痞解酒。

【主 治】:治麻疹難透,風疹身癢,感冒,咳喘,風濕骨痛。

【性味歸經】:甘鹹,平。 ①《履巉岩本草》: “涼,無毒。” ②《本草匯言》:“味苦微鹹。” ③《本草從新》: “甘鹹,平。”入肺、胃、心經。①《本草匯言》: “入足陽明,手太陰、少陰經。”②《本草從新》: “入心、肝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l~2兩;或研末為散。外用:煎水洗。

【用藥忌宜】:麻疹已透及體虛汗多者忌服。

【藥物配伍】:配胡荽,用於麻毒內陷,疹出不暢及食滯中脘,痞悶不舒之候。相須為用。配牛蒡子,用於風邪束表,麻疹不透之候,牛蒡子協檉柳疏風解表,檉柳助牛蒡子解毒透疹。配升麻,發散透疹效強。配防風,用於風寒束表之外感,風入經脈之瘙癢,風濕入絡之痹痛。相須為用。配秦艽,用於風濕關節疼痛,筋脈攣急之候。

【別 名】:檉(《詩經》)、河柳(《毛詩傳》)、殷檉(《爾雅》鄭玄注)、雨師(陸礬《詩疏》)、赤楊(崔豹《古今注》)、人柳(《三輔舊事》)、赤檉(《日華子本草》)、三春柳(《開寶本草》)、春柳(《本草圖經》)、三眠柳(《本草衍義》)、長壽仙人柳(《履巉岩本草》)、觀音柳(《衛生易簡方》)、雨絲、蜀柳、垂絲柳(《綱目》)、亦柳(《東醫寶鑑》)、西河柳 (《本草匯言》)、赤檉柳(《本草備要》)、西湖柳、紅筋條(《中國樹木分類學》)、山川柳 (《藥材生產手冊》)、 紅柳(《新疆藥材》)。原植物檜檉柳又名:華北檉柳、檜葉檉柳、鑽天柳、溪河柳、香椿柳。

【處方名】:檉柳、西河柳、鮮檉柳

【商品名】:檉柳、山川柳,以枝嫩葉肥者為佳。

【藥用部位】:以上植物的花(檉柳花)、樹脂(檉乳)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動植物資源分布】:檉柳分布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湖北、福建、山西、陝西、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甘肅、青海、新疆、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檜檉柳分布河北、河南、福建、廣東、雲南、山西、遼寧、內蒙古等地。多枝檉柳分布新疆、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河北、陝西、山東等地。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4~5月花未開時,折取細嫩枝葉,陰乾。

【拉丁名】:藥材西河柳 Cacumen Tamaricis原植物檉柳 Tamarix chinensis Lour.檜檉柳 Tamarixjuniperina Bge.,多枝檉柳 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去梗,噴潤後切段,曬乾。

【考 證】:出自《本草圖經》。

【生藥材鑑定】:乾燥的枝梗呈圓柱形。嫩枝直徑不及1.5毫米,表面灰綠色,生有許多互生的鱗片狀的小葉。質脆,易折斷。粗梗直徑約3毫米,表面紅褐色,葉片常脫落而殘留葉基呈突起狀。粗梗的橫切面黃白色,木質部占絕大部分,有明顯的年輪, 皮部與木質部極易分離, 中央有髓。氣微弱, 味淡。 以色綠、質嫩、無雜質者為佳。主產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湖北、雲南、福建、廣東等地。顯微鑑定: 莖枝橫切面:木栓層為多列木栓細胞。皮層狹窄,近木栓層處有2-4列厚壁細胞,壁稍厚,木化。中柱鞘纖維壁木化;纖維束周圍細胞含硫酸鈣結晶,形成晶纖維。韌皮部導管多單個散在或2-3個相聚;髓射線寬2-3 列細胞。髓部小,薄壁細胞類圓形。粉末:灰綠色。①葉表皮細胞橫斷面觀類方形,外壁稍隆起,有的(葉緣)呈乳頭狀突起,角質層厚6-9μm,內緣細齒狀;表面觀類方形、多角形或長方形,垂周壁呈細密連珠狀增厚,有的可見半月形角質突起。氣孔下陷,副衛細胞4-6個,有的一個特小。②硫酸鈣結晶直徑5-27(-34)μm,稜角大多明顯;另有少數方形及細小針狀結晶。③纖維(枝)細長,直徑8-22μm,壁稍厚,木化或微木化;纖維束周圍細胞含硫酸鈣結晶,形成晶纖維。④薄壁細胞(髓)類長方形,壁稍厚,紋孔明顯,有的含硫酸鈣結晶。此外,有葉柄基部纖維、導管等。

【中藥化學成分】:含樹脂、槲皮素。樹皮含水分19.6%,鞣質5.21%。從乾燥嫩枝中分離得到10個化合物,其中3 個化合物分別為怪柳酚(tamarixinol)、檉柳酮和檉柳醇,其它7個化合物為β-谷甾醇、胡蘿蔔甙、3′,4′-二甲基槲皮素、硬脂酸、正三十日烷、正三十一烷醇-(12) 及三十一烷醇乙酸酯。另報導從嫩枝中又分得山柰酚-4′-甲醚、槲皮素-3′,4′-二甲醚、山柰酚-7,4′-二甲醚、槲皮素及沒食子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