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柳林

怪柳林

怪柳其實就是旱柳,人們也叫它疤拉柳、王八柳,是五六十年代的產物。 在柳樹轉皮的季節,人們把新發的柳枝割下去皮,製成白條,然後再編成工藝品。 不論怎樣的傳說都表達了人們對柳樹的情思,也許是越要失去的東西也越覺得珍貴的吧,人們對現在僅存的天然柳樹更加珍貴起來。

景點描述

來到奈曼旗的中東部,你就會看到一株株、一片片奇形怪狀的柳樹,

怪柳林怪柳林
象奔馬、象巨龍、象雄師……只要你展開想像,就能夠跟眼前的形象對上號。說起柳樹,在人們的心目中應該是“萬條垂下綠絲絛”的嫵媚,然而矗立在你眼前的卻更象是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它高大、粗壯、樹皮暴裂、滿身疤痕。讓人吃驚的是即使樹身爛空,它也能枝葉茂盛,蓊鬱蒼翠,使人不得不由衷地讚嘆它的生命力。
怪柳其實就是旱柳,人們也叫它疤拉柳、王八柳,是五六十年代的產物。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從奈曼旗穿境而過的教來河曾有過兩次洪水泛濫的記錄,洪水給人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在教來河沿岸淤積了千頃沃土;洪水過後形成了大面積的柳樹天然林,成為奈曼旗主要的森林資源,從此柳樹與奈曼的人民結下了不解亡緣。斧把、鍬把、鎬把想用就到柳林內砍,柳木柔軟輕巧;車、犁、椽、檁想用也到柳林,天然資源多的是,隨時可用。春秋季節,奈曼旗少雨多風,沙塵滾滾,這些柳村林便成為一道天然的屏障,保護著人民的生產生活。冬天是柳樹的枝葉又成為牲畜的可口牧草,據材料介紹,柳葉營養豐富,對毛質的提高影響很大,農牧民朋友對這些可能不全理解,但他們懂得在秋末把未落葉的柳枝砍下壓植起來,到冬天柳葉還是綠綠的,牲畜非常愛吃,農牧民朋友的話也實在,他們說餵這東西趕上餵料了,於是柳林又成為空中牧場。六七十年代,人們的環境意識、生態意識觀念淡薄,柳樹的無私奉獻導致了人們無休止的索取,人們砍木材、砍枝杈,甚至為多發枝杈將樹頭砍掉。這些天然柳林終於不堪重負,大部分被毀掉,所剩的也都是傷痕累累,由於人們年復一年地砍伐樹杈,往往是舊傷未復又添新傷,一年一年的傷口不能癒合,形成了病瘤一樣的大疤,也形成了現在這樣奇形緊狀的景觀。即使這樣,這些怪柳也沒中止過奉獻。在柳樹轉皮的季節,人們把新發的柳枝割下去皮,製成白條,然後再編成工藝品。望著精美細膩的柳編工藝,有誰能想像得出這些工藝品原來是從這些醜陋的怪柳身上孕育出的呢!
從五十年代到世紀末,這些天然柳林伴隨了奈曼人民五十個春秋,不知不覺中柳樹情思已溶入人們的文化之中,有人根據古人以柳寄別情的詩情,將奈曼的柳樹演義成一段纏綿的仙女與人們的愛情故事,這些柳樹便是仙女對善良的人們的回報;也有人把柳林演義到八仙中去,說這片柳樹是韓香子拆柳成笛用的。不論怎樣的傳說都表達了人們對柳樹的情思,也許是越要失去的東西也越覺得珍貴的吧,人們對現在僅存的天然柳樹更加珍貴起來。值得慶幸的是奈曼旗人民政府已把天然柳樹列為天然保護工程,在八仙筒林場設立天然保護區5萬畝,還成功地進行了截頭定向培育的試驗,這些幾乎被視為薪材的天然柳將重新為奈曼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