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細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類型,發病高峰年齡為3~4歲,男孩發病率略高於女孩,二者的比例約為1.1~1.6∶1。

概述

白血病類型複雜,一般根據病程急緩,分為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兩種。根據白血細胞的形態和生化特徵,又可分為急性淋細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慢性單核細胞白血病和慢性嗜中性粒細胞白血病等。
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類型,發病高峰年齡為3~4歲,男孩發病率略高於女孩,二者的比例約為1.1~1.6∶1。

分型

1、按細胞大小(FAB、我國標準)
① L1 原幼淋細胞以小細胞為主,大細胞﹤0.25(25%)。
② L2 原幼淋細胞以大細胞為主>0.25(25%)。
③ L3 大細胞為主,胞質較多、深藍色,多空泡呈蜂窩狀,稱 BurKitt 型。
2、按細胞表型(WHO標準)
① 前體B--ALL:細胞形態學如 L1 或 L2,免疫表型為B系:CD19、CD22、CD79a、CD10 陽性,TdT^+。占 ALL 中80%~~85%。
② 前體T-ALL:細胞形態學如 L1 或 L2 ,免疫表型為T系:CD3、CD7、CD4、CD8陽性,TDT 亦可陽性,占 ALL 中 15%~~20%
WHO將 L3 (BurKitt 型)歸入成熟 B 細胞腫瘤中

治療

近20年來,由於新的抗白血病藥物不斷出現,新的化療方案和治療方法不斷改進,ALL的預後明顯改善。現代的治療已不是單純獲得緩解,而是爭取長期存活,最終達到治癒,並高質量生活。

聯合化療

是白血病治療的核心,並貫徹治療的始終。其目的是儘量殺滅白血病細胞,清除體內的微量殘留白血病細胞,防止耐藥的形成,恢復骨髓造血功能,儘快達到完全緩解,儘量少損傷正常組織,減少治療晚期的後遺症。
白血病的緩解標準是:
(1)完全緩解(CR)

① 臨床無貧血、出血、感染及白血病細胞浸潤表現;

② 血象血紅蛋白>90g/L,白細胞正常或減低,分類無幼稚細胞,血小板>100×109/L;

③ 骨髓象原始細胞加早幼階段細胞(或幼稚細胞)<5%,紅細胞系統及巨核細胞系統正常。
(2)部分緩解 臨床、血象及骨髓象3項中有1或2項未達到完全緩解標準,骨髓象中原始細胞加早幼細胞<20%。
(3)未緩解 臨床、血象及骨髓象三項均未達到完全緩解標準,骨髓象中原始細胞加早幼細胞>20%,其中包括無效者。
常用抗白血病化療藥物 有關藥物的介紹詳見腫瘤篇概述。這類藥物在白血病治療時的用法、劑量、適應證及其副作用,參閱腫瘤篇常用抗癌藥物簡表(表33-2)。
設計化療方案時,應考慮周期特異性與周期非特異性藥物聯合套用,選擇周期特異性藥物時,應選用不同時相的藥物配伍。

化療方案

急淋的治療分為4部分:

① 誘導治療;

② 鞏固治療;

③ 庇護所預防;

④ 維持和加強治療。正確的診斷、分型是選擇治療方案的基礎。應當根據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設計方案,即"個體化"。
(1)誘導緩解治療 急性白血病初診時,體內有1012以上的白血病細胞。本期的目的是在短期內迅速大量殺滅白血病細胞,恢復骨髓正常造血功能和臟器功能。兒童ALL的誘導緩解比較容易,簡單的VP方案(VCR+Pred)即可使CR率達到95%左右。但套用較弱的方案時,體內殘存的白血病細胞較多,且容易形成多藥耐藥,因而易於復發。許多研究證實,白血病的治療關鍵在於早期階段。因此主張在治療早期採用強烈、大劑量、聯合方案,在短期內達到CR,最大程度地殺滅白血病細胞,減少微量殘留白血病細胞數量,防止耐藥形成。
① 標危ALL:目前常用的方案有①VCLP:VCR每次1.5~2mg/m2,靜注,每周一次,共4次;CTX600~800mg/m2,於治療第一天靜注;Pred40~60mg/(m2·d),口服,共4周;L-Asp10,000u/m2,靜脈或肌肉注射,於治療第二或三周開始,共6~10次。②VDLP:即CTX換為DNR每次30~40mg/m2,靜注,連用2日。其它同上。③CODLP(或COALP):即在VCP基礎上加DNR每次30~40mg/m2,連用2日。
套用上述方案,95%以上的病人於治療2~4周可獲CR。由於開始即套用3~4種藥物,白細胞降低明顯,容易合併感染。L-Asp無骨髓抑制的作用,故主張於治療的第3周開始套用,效果較好。
② 高危ALL:儘可能採用強烈化療,否則即使達到CR,骨髓、中樞神經系統和睪丸白血病的復發率仍很高。因此必須採用4~6種大劑量的化療藥物,如大劑量CTX,Ara-C,DNR、MTX,VM26或VP16、IDR等。

常用的方案有:

①COAP:CTX400mg/m2於治療第1、15天靜注;VCR1.5~2mg/m2,每周一次,Ara-c100mg/m2,每12小時一次,肌注或靜注,連用5~7天第1,3周用;Pred60mg/(m2·d),口服,連用4周。

②CODLP:CTX800~1000mg/m2,於治療第一天靜注;DNR每次30~40mg/m2,於第2,3天靜注各一次;VCR,Pred用法同上;第3周加用L-ASP,連用10天,10,000U/(m2·d)。用以上方案。

預後

自然病程較短,若不治療,一般多在6個月內死亡,平均病程約3個月。自從套用聯合化療以來,預後有了明顯改善。緩解率可達95%以上,目前已開發國家如德國BFM協作組的五年無病生存率已達到80%,國內的五年無病存活率也達到74%以上。因此ALL已成為一種可治癒的惡性腫瘤。
一般認為高危患兒較標危患兒預後差。此外,化療後達到完全緩解的時間與預後關係密切。誘導治療後,周圍血幼稚細胞在5天內減少一半,骨髓於2周內明顯好轉,4周內達到完全緩解者,則預後較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