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第七中學

忻州市第七中學

忻州市第七中學有教職工122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22人,中學一級教師53人,中學初級教師43人。有省級模範班主任6人,省教學能手7人,省學科帶頭人2人,省骨幹教師2人。

基本信息

辦學情況

忻州市第七中學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科技創新教育”為突破口,致力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學校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核心,大力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遵循“以法德治校、靠質量立校、憑創新活校”的戰略思想和“追求卓越、打造品牌、爭創一流”的辦學目標;樹立“以人為本,質量為基,發展為要”的辦學理念;遵從“厚德、修身、博學、創新”的校訓;堅持“會學習、會生活、會做人”的教育目標;倡導“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教學相長、科研先導、開拓創新、和諧發展”的七中精神;實施內部民主改革,實行校長負責制、師生雙向選擇、教職員工聘任制、崗位責任制,充分發揮工會、教代會的職能,建立校務公開制度;實施“封閉式小班級管理,開放式大課堂教育”;堅持品行與學科並舉的成人成才教育,夯實常規教學基礎。拓展學科教學領域,強化“1+1”課評活動,形成了獨特的教學風格,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學校德育工作“立足本位,特色自我”,打造出“傳承國粹精華,弘揚中華美德”的品牌,在校園內牆面、樓梯、樓道懸掛中華美德名言警句、圖片、文字資料,營造潛移默化的文化氛圍,間周舉辦講座解析傳播中華美德,隔月舉行“踐行中華美德”演講比賽,每年一次“中華美德”徵文賽講或歌詠比賽,真正做到“踐行美德,從我做起”,用自己的行為喚醒中華美德在心中的博動,讓“忠、孝、節、義、禮”在學生中發揚光大,同時結合現代理念,學校推行成功教育,培養學生勇敢面對困難,善於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願望和需要,激發學生期盼成功的熱情,堅定成才的信念。

加強教師隊伍的教科研綜合素質。開展了教育專題講座和學生成長檔案等系列“成功教育” 活動。把知識決定命運,理想成就人生的信念融入學校專題教育、日常管理、學生行為規範之中,以實現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自主管理體系,實現了育人目標。

學校因勢利導,積極回響區教育局會議號召。推行“1+1”課評活動,校領導牽頭,中層領導,年級組長,教研組長及高級教師帶頭在學校形成層層抓教學,個個講課改的良好氛圍。學校領導深入課堂,分擔起語文,數學,歷史等學科的教學一線工作,用切身的體會,科學的理論,慎密的思維,對“1+1”課評活動的備課提出“四定、五議、一評”的具體要求,對授課教師授課方式做出明確規定:必須採用本校的教科研項目“四環節主體探索”教學模式,合理使用課件,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服務教學最佳化教學。課後及時評價,發揚優點,糾正缺點。

2008年4月,由學校自主研究與實踐的“四環節主體探索課堂教學模式”通過了省級鑑定,七中也由此而確定為中國教育學會“實驗學校”,山西省教育學會“實驗學校” 。

1996年,該校確立了“四環節主體探索課堂教學模式”的課題研究和實驗。從而改變了過去教師面面俱到,一講到底的傳授知識的陳舊教法,交還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權,體現了教學的民主性、生動性、靈活性、實踐性;有利於學生大膽創新,大膽冒尖,大膽超越;形成善於學習,勤于思考,勇於創新的學習風格;把學生培養成為知識全面,情感豐富,視野開闊,思維廣博,自學能力強,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對該項實驗給予高度評價:“本實驗體現了當前課程改革的新觀念,在課堂教學改革方面做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為當前我省國中教學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經驗。本課題的成果具有推廣價值。”省內外不少地市以及忻州各縣市區的學校來校考查學習,互相研討。忻州七中在教育教學中取得了一系列驕人的成績,受到了上級領導的首肯,家長和社會的高度讚揚。

經過全體教職工團結拼搏,開拓創新,科學施教,精心育人,七中在管理水平、師資建設、設備設施、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等方面贏得了學生、家長和社會的普遍認可。七中這艘揚帆起船的巨輪,必將乘著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東風,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培養出更多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優秀人才,為忻州教育的騰飛做出更大的貢獻。

學校榮譽

忻州市第七中學先後被評為山西省“德育示範學校”,“山西省文明學校”,“山西省傳統體育項目訓練學校”,“山西省科技活動先進學校”。並先後獲得忻府區“‘五一’勞動獎狀”;忻州市“育人杯先進集體”稱號;山西省教育學會“先進集體”稱號;忻府區“模範基層工會”稱號;山西省教育學會“先進集體”稱號;忻府區“中華魂”主題教育讀書活動優秀組織獎;忻府區“‘五一’勞動獎狀”;忻府區“中華魂”主題教育讀書活動優秀組織獎、忻州市勞動競賽委員會“集體三等功”、等眾多獎項。校園內綠草如茵,花木掩映,育人環境優美,綜合實力雄厚、辦學特色鮮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