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國高中排行榜

2015中國高中排行榜

2015年9月,線上教育公司猿題庫評價研究中心發布了2015年中國高中排行榜。榜單是針對全國各省市的普通高中做的一個公正、權威的排名,評選範圍涉及全國31個省份、直轄市、自治區的普通高中。榜單以全國百強榜為主,另有分省十強榜、全國競賽榜、國際競賽榜、狀元榜、出國留學榜等子榜。通過此榜,希望呈現中國高中在聯考、自主招生、競賽和留學等方面的特點與差異,可以:(1)為學生、家長提供一份報考高中的權威參考,提供更廣闊的擇校視野和標準;(2)將中國高中放在同一平台形成對比,希望引起行業溝通討論,並促進教學資源的合理分配。

基本信息

2015中國高中百強榜

排名得分僅保留2位有效數字
2015全國高中百強榜
排名 學校 省份 14年排名 排名變化 得分
1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 3 ↑2 100.00
2 河北衡水中學 河北 2 →0 96.80
3 長沙市長郡中學 湖南 4 ↑1 91.68
4 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 湖北 1 ↓3 90.27
5 上海中學 上海 6 ↑1 89.70
6 北京市第四中學 北京 20 ↑14 89.65
7 石家莊市第二中學 河北 8 ↑1 88.83
8 長沙市雅禮中學 湖南 5 ↓3 87.41
9 成都市第七中學 四川 7 ↓2 86.75
10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北京 30 ↑20 86.74
11 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吉林 10 ↓1 86.72
12 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上海 24 ↑12 86.66
13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 浙江 16 ↑3 86.19
14 湖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湖南 11 ↓3 86.09
15 山西大學附屬中學 山西 29 ↑14 85.88
16 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學 陝西 39 ↑23 85.88
17 鄭州外國語學校 河南 12 ↓5 85.86
18 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 陝西 36 ↑18 85.73
19 北京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 -- 85.70
20 重慶巴蜀中學 重慶 44 ↑24 85.21
21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廣東 15 ↓6 85.13
22 浙江省鎮海中學 浙江 9 ↓13 85.06
23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 94 ↑71 84.68
24 北京市十一學校 北京 -- 84.62
25 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 -- 84.05
26 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北京 51 ↑25 83.79
27 杭州學軍中學 浙江 22 ↓5 83.77
28 西安市鐵一中學 陝西 68 ↑40 83.61
29 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中學 湖南 48 ↑19 83.43
30 武漢市第二中學 湖北 13 ↓17 83.22
31 東北育才中學 遼寧 21 ↓10 82.93
32 大連市第二十四中學 遼寧 79 ↑47 82.92
33 重慶南開中學 重慶 42 ↑9 82.84
34 深圳中學 廣東 23 ↓11 82.53
35 雲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雲南 100 ↑65 82.37
36 襄陽市第五中學 湖北 74 ↑38 82.23
37 西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甘肅 40 ↑3 82.07
38 北京市第五中學 北京 -- 82.06
39 貴陽市第一中學 貴州 37 ↓2 82.02
40 吉林大學附屬中學 吉林 14 ↓26 82.00
41 溫州樂成寄宿中學 浙江 28 ↓13 81.87
42 本溪市高級中學 遼寧 34 ↓8 81.81
43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江蘇 58 ↑15 81.42
44 大連育明中學 遼寧 -- 81.35
45 襄陽市第四中學 湖北 -- 81.29
46 浙江省溫州中學 浙江 53 ↑7 81.27
47 福州第一中學 福建 54 ↑7 81.14
48 哈爾濱市第三中學 黑龍江 63 ↑15 81.13
49 四川省綿陽中學 四川 17 ↓32 81.09
50 北京市第二中學 北京 -- 81.09
51 衡水市第二中學 河北 78 ↑27 81.05
52 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 福建 57 ↑5 80.94
53 大慶實驗中學 黑龍江 -- 80.81
54 南京外國語學校 江蘇 27 ↓27 80.74
55 成都外國語學校 四川 41 ↓14 80.67
56 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 -- 80.64
57 合肥市第一中學 安徽 19 ↓38 80.61
58 北京市第八中學 北京 -- 80.60
59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 北京 -- 80.46
60 山東省實驗中學 山東 25 ↓35 80.42
61 天津市第一中學 天津 49 ↓12 80.35
62 武漢外國語學校 湖北 47 ↓15 80.29
63 福建省廈門第一中學 福建 59 ↓4 80.28
64 杭州外國語學校 浙江 56 ↓8 80.26
65 天津市南開中學 天津 38 ↓27 80.22
66 遼寧省實驗中學 遼寧 32 ↓34 80.22
67 北京一零一中學 北京 -- 80.21
68 天津市耀華中學 天津 46 ↓22 80.19
69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 內蒙古 92 ↑23 80.08
70 曲靖市第一中學 雲南 -- 80.06
71 烏魯木齊市第一中學 新疆 76 ↑5 80.02
72 廣西師範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 廣西 83 ↑11 79.91
73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上海 26 ↓47 79.83
74 重慶市第八中學 重慶 77 ↑3 79.72
75 海南中學 海南 73 ↓2 79.69
76 深圳外國語學校 廣東 -- 79.68
77 鄭州市第一中學 河南 18 ↓59 79.68
78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中學 新疆 89 ↑11 79.66
79 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 陝西 65 ↓14 79.63
80 牡丹江市第一高級中學 黑龍江 64 ↓16 79.63
81 寧夏銀川一中 寧夏 98 ↑17 79.62
82 山西省實驗中學 山西 67 ↓15 79.62
83 北京市第八十中學 北京 -- 79.59
84 興義市第八中學 貴州 -- 79.54
85 泉州市第五中學 福建 66 ↓19 79.49
86 河北正定中學 河北 85 ↓1 79.43
87 北京市第十三中學 北京 -- 79.40
88 廣西柳州高級中學 廣西 60 ↓28 79.39
89 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 山東 33 ↓56 79.38
90 河南省實驗中學 河南 96 ↑6 79.37
91 中山紀念中學 廣東 91 →0 79.32
92 北京市第十二中學 北京 -- 79.32
93 河北武邑中學 河北 -- 79.32
94 江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江西 55 ↓39 79.24
95 北京市景山學校 北京 -- 79.24
96 東營市勝利第一中學 山東 -- 79.20
97 鞍山市第一中學 遼寧 -- 79.18
98 太原市第五中學 山西 80 ↓18 79.14
99 江蘇省天一中學 江蘇 -- 79.12
100 柳州鐵一中學 廣西 -- 79.12

2015中國各省高中十強榜

2015中國各省高中十強榜包括全國除港澳台外的31個省份、直轄市、自治區的高中十強榜單。

安徽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52.7 萬人,全省普通高中698所;今年有1所高中進入中國高中百強榜,其中在省內排名第1的合肥市第一中學在全國排名第57。
省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省內排名 2015年全國排名 省內名次變化
1 合肥市第一中學 合肥市 1 57 →0
2 馬鞍山第二高級中學 馬鞍山 5 159 ↑3
3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學 六安市 3 164 →0
4 安徽省安慶第一中學 安慶市 6 187 ↑2
5 合肥一六八中學 合肥市 2 191 ↓3
6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學 淮北市 8 -- ↑2
7 合肥市第八中學 合肥市 9 -- ↑2
8 銅陵市第一中學 銅陵市 7 -- ↓1
9 安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蕪湖市 4 -- ↓5
10 蕪湖市第一中學 蕪湖市 10 -- →0

北京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6.78 萬人,全市普通高中291所;今年有18所高中進入中國高中百強榜,其中在市內排名第1的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在全國百強榜雄居榜首,在市內排名第2的北京市第四中學位居全國榜第6;與去年相比,北京市增加了13所高中進入全國百強榜。
市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市內排名 2015年全國排名 市內名次變化
1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海淀區 1 1 →0
2 北京市第四中學 西城區 2 6 →0
3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西城區 3 10 →0
4 北京大學附屬中學 海淀區 9 19 ↑5
5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海淀區 5 23 →0
6 北京市十一學校 海淀區 7 24 ↑1
7 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 海淀區 6 25 ↓1
8 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西城區 4 26 ↓4
9 北京市第五中學 東城區 -- 38
10 北京市第二中學 東城區 10 50 →0

重慶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25.55 萬人,全市普通高中261所;今年有3所高中進入高中百強榜,其中在市內排名第1的重慶巴蜀中學在全國排名第20。
市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市內排名 2015年全國排名 市內名次變化
1 重慶巴蜀中學 渝中區 2 20 ↑1
2 重慶南開中學 沙坪壩區 1 33 ↓1
3 重慶市第八中學 沙坪壩區 4 74 ↑1
4 重慶市第一中學 沙坪壩區 5 114 ↑1
5 重慶育才中學 九龍坡區 6 130 ↑1
6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 北碚區 3 151 ↓3
7 重慶市第十八中學 江北區 8 -- ↑1
8 重慶外國語學校 高新區 7 -- ↓1
9 重慶市實驗中學 巴南區 -- --
10 江津中學 江津區 10 -- →0

福建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18.93萬人,全省普通高中544所;今年有4所高中進入中國高中百強榜,其中在省內排名第1的福州市第一中學全國排名第47。
省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省內 排名 2015年全國 排名 省內名次變 化
1 福州第一中學 福州市 1 47 →0
2 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 廈門市 2 52 →0
3 福建省廈門第一中學 廈門市 3 63 →0
4 泉州市第五中學 泉州市 4 85 →0
5 廈門外國語學校 廈門市 5 104 →0
6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學 莆田市 8 111 ↑2
7 福建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福州市 7 119 →0
8 福州第三中學 福州市 6 124 ↓2
9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學 漳州市 9 157 →0
10 福建省龍巖第一中學 龍巖市 -- 158

甘肅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30.38萬人,全省普通高中428所;今年有1所高中進入中國高中百強榜,其中在省內排名第1的西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在全國排名第37。
省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省內排名 2015年全國排名 省內名次變化
1 西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蘭州市 1 37 →0
2 甘肅省蘭州第一中學 蘭州市 2 129 →0
3 天水市第一中學 天水市 3 -- →0
4 蘭州煉油化工總廠第一中學 蘭州市 4 -- →0
5 金川公司第一高級中學 金昌市 5 -- →0
6 蘭州化學工業公司總校第一中學 蘭州市 -- --
7 蘭州大學附屬中學 蘭州市 6 -- ↓1
8 靜寧縣第一中學 平涼市 9 -- ↑1
9 甘肅省慶陽第一中學 慶陽市 8 -- ↓1
10 嘉峪關市酒鋼三中 嘉峪關市 7 -- ↓3

廣東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75.4 萬人,全省普通高中1015所;今年有4所高中進入中國高中百強榜,其中在省內排名第1的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全國排名第21。
省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省內排名 2015年全國排名 省內名次變化
1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廣州市 1 21 →0
2 深圳中學 深圳市 2 34 →0
3 深圳外國語學校 深圳市 7 76 ↑4
4 中山紀念中學 中山市 4 91 →0
5 汕頭市潮陽實驗學校 汕頭市 5 101 →0
6 深圳實驗學校 深圳市 8 112 ↑2
7 廣東實驗中學 廣州市 10 120 ↑3
8 佛山市南海區石門中學 佛山市 -- 127
9 汕頭市金山中學 汕頭市 9 167 →0
10 東莞東華高級中學 東莞市 3 169 ↓7

廣西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31萬人,全自治區普通高中453所;今年有3所高中進入中國高中百強榜,其中在自治區內排名第1的廣西師範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在全國排名第72。
區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區內排名 2015年全國排名 區內名次變化
1 廣西師範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 桂林市 2 72 ↑1
2 廣西柳州高級中學 柳州市 1 88 ↓1
3 柳州鐵一中學 柳州市 4 100 ↑1
4 廣西南寧市第三中學 南寧市 3 154 ↓1
5 南寧市第二中學 南寧市 5 165 →0
6 廣西玉林高級中學 玉林市 6 200 →0
7 廣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桂林市 -- --
8 桂林市第十八中學 桂林市 8 -- →0
9 貴港市高級中學 貴港市 7 -- ↓2
10 桂林中學 桂林市 -- --

貴州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33.06萬人,全省普通高中448所;今年有2所高中進入中國高中百強榜,其中在省內排名第1的貴陽市第一中學在全國排名第39。
省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省內排名 2015年全國排名 省內名次變化
1 貴陽市第一中學 貴陽市 1 39 →0
2 興義市第八中學 興義市 2 84 →0
3 貴陽市第三實驗中學 貴陽市 3 134 →0
4 遵義市第四中學 遵義市 4 -- →0
5 貴州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貴陽市 -- --
6 貴州省銅仁第一中學 銅仁市 6 -- →0
7 貴陽市清華中學 貴陽市 5 -- ↓2
8 貴州省思南中學 銅仁市 8 -- →0
9 遵義航天高級中學 遵義市 10 -- ↑1
10 遵義縣第一中學 遵義市 7 -- ↓3

海南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6.2萬人,全省普通高中102所;今年有1所高中進入中國高中百強榜,其中在省內排名第1的海南中學在全國排名第75。
省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省內排名 2015年全國排名 省內名次變化
1 海南中學 海口市 1 75 →0
2 海南華僑中學 海口市 2 -- →0
3 海口市第一中學 海口市 3 -- →0
4 海南省農墾實驗中學 五指山市 6 -- ↑2
5 瓊海市嘉積中學 瓊海市 7 -- ↑2
6 海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海口市 5 -- ↓1
7 文昌中學 文昌市 4 -- ↓3
8 三亞市第一中學 三亞市 -- --
9 湖南師大附中海口中學 海口市 8 -- ↓1
10 瓊山中學 海口市 -- --

河北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40.48萬人,全省普通高中563所;今年有5所高中進入中國高中百強榜,其中在省內排名第1的河北衡水中學位在全國排名第2,在省內排名第2的石家莊市第二中學在全國排名第7。
省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省內排名 2015年全國排名 省內名次變化
1 河北衡水中學 衡水市 1 2 →0
2 石家莊市第二中學 石家莊市 2 7 →0
3 衡水市第二中學 衡水市 3 51 →0
4 河北正定中學 石家莊市 4 86 →0
5 河北武邑中學 衡水市 6 93 ↑1
6 河北冀州中學 衡水市 7 136 ↑1
7 唐山市第一中學 唐山市 5 142 ↓2
8 石家莊市第一中學 石家莊市 9 175 ↑1
9 河北辛集中學 石家莊市 -- 199
10 邯鄲市第一中學 邯鄲市 8 -- ↓2

河南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77.2萬人,全省普通高中776所;今年有3所高中進入中國高中百強榜,其中在省內排名第1的鄭州外國語學校在全國排名第17。
省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省內排名 2015年全國排名 省內名次變化
1 鄭州外國語學校 鄭州市 1 17 →0
2 鄭州市第一中學 鄭州市 2 77 →0
3 河南省實驗中學 鄭州市 3 90 →0
4 安陽市第一中學 安陽市 -- 160
5 河南省開封高級中學 開封市 8 192 ↑3
6 南陽市第一中學 南陽市 4 -- ↓2
7 林州市第一中學 林州市 9 -- ↑2
8 河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新鄉市 5 -- ↓3
9 北京大學附屬中學河南分校 新鄭市 7 -- ↓2
10 鄲城縣第一高級中學 周口市 6 -- ↓4

黑龍江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19.8萬人,全省普通高中379所;今年有3所高中進入中國高中百強榜,其中在省內排名第1的哈爾濱市第三中學在全國排名第48。
省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省內排名 2015年全國排名 省內名次變化
1 哈爾濱市第三中學 哈爾濱市 1 48 →0
2 大慶實驗中學 大慶市 3 53 ↑1
3 牡丹江市第一高級中學 牡丹江市 2 80 ↓1
4 大慶鐵人中學 大慶市 7 126 ↑3
5 哈爾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哈爾濱市 4 135 ↓1
6 黑龍江省實驗中學 哈爾濱市 9 150 ↑3
7 哈爾濱市第九中學 哈爾濱市 5 163 ↓2
8 佳木斯市第一中學 佳木斯市 6 185 ↓2
9 哈爾濱市第六中學 哈爾濱市 8 -- ↓1
10 大慶第一中學 大慶市 -- --

湖北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36.84萬人,全省普通高中563所;今年有5所高中進入中國高中百強榜,其中在省內排名第1的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在全國排名第4。
省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省內排名 2015年全國排名 省內名次變化
1 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 武漢市 1 4 →0
2 武漢市第二中學 武漢市 2 30 →0
3 襄陽市第五中學 襄陽市 4 36 ↑1
4 襄陽市第四中學 襄陽市 5 45 ↑1
5 武漢外國語學校 武漢市 3 62 ↓2
6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學 宜昌市 6 107 →0
7 黃岡中學 黃岡市 7 125 →0
8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學 宜昌市 -- 152
9 武昌實驗中學 武漢市 -- 166
10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第三子弟中學 武漢市 8 182 ↓2

湖南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39萬人,全省普通高中577所;今年有4所高中進入中國高中百強榜,其中在省內排名第1的長沙市長郡中學在全國排名第3,在省內排名第2的長沙市雅禮中學在全國排名第8。
省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省內排名 2015年全國排名 省內名次變化
1 長沙市長郡中學 長沙市 1 3 →0
2 長沙市雅禮中學 長沙市 2 8 →0
3 湖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長沙市 3 14 →0
4 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中學 長沙市 4 29 →0
5 長沙市明德中學 長沙市 5 118 →0
6 長沙市南雅中學 長沙市 7 128 ↑1
7 麓山國際實驗學校 長沙市 6 184 ↓1
8 湖南省石門縣第一中學 常德市 9 -- ↑1
9 株洲市第二中學 株洲市 10 -- ↑1
10 湖南省衡陽市第八中學 衡陽市 8 -- ↓2

吉林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13.77萬人,全省普通高中243所;今年有2所高中進入中國高中百強榜,其中在省內排名第1的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在全國排名第11。
省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省內排名 2015年全國排名 省內名次變化
1 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長春市 1 11 →0
2 吉林大學附屬中學 長春市 2 40 →0
3 吉林市第一中學 吉林市 3 195 →0
4 長春市第十一中學 長春市 4 -- →0
5 吉林省延邊第二中學 延邊州 5 -- →0
6 吉林毓文中學 吉林市 9 -- ↑3
7 吉林省實驗中學 長春市 6 -- ↓1
8 梅河口市第五中學 梅河口市 8 -- →0
9 吉化第一高級中學校 吉林市 7 -- ↓2
10 長春市第二中學 長春市 10 -- →0

江蘇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為39.29 萬人,全省普通高中578所;今年有3所高中進入中國高中百強榜,其中在省內排名第1的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在全國排名第43。
省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省內排名 2015年全國排名 省內名次變化
1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南京市 2 43 ↑1
2 南京外國語學校 南京市 1 54 ↓1
3 江蘇省天一中學 無錫市 6 99 ↑3
4 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 常州市 8 133 ↑4
5 江蘇省海門中學 南通市 -- 176
6 江蘇省徐州市第一中學 徐州市 10 -- ↑4
7 南京市金陵中學 南京市 3 -- ↓4
8 江蘇省揚州中學 揚州市 5 -- ↓3
9 無錫市第一中學 無錫市 7 -- ↓2
10 江蘇省蘇州中學 蘇州市 4 -- ↓6

江西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35.46 萬人,全省普通高中436所;今年有1所高中進入中國高中百強榜,其中在省內排名第1的江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在全國排名第94。
省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省內排名 2015年全國排名 省內名次變化
1 江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南昌市 2 94 ↑1
2 撫州市臨川第一中學 撫州市 1 -- ↓1
3 南昌市第二中學 南昌市 10 -- ↑7
4 九江市第一中學 九江市 6 -- ↑2
5 餘江縣第一中學 鷹潭市 7 -- ↑2
6 南昌縣蓮塘第一中學 南昌市 4 -- ↓2
7 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學 吉安市 9 -- ↑2
8 江西省鷹潭市第一中學 鷹潭市 -- --
9 白鷺洲中學 吉安市 -- --
10 贛州中學 贛州市 -- --

遼寧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22.52 萬人,全省普通高中416所;今年有6所高中進入中國高中百強榜,其中在省內排名第1的東北育才中學在全國排名第31。
省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省內排名 2015年全國排名 省內名次變化
1 東北育才中學 瀋陽市 1 31 →0
2 大連市第二十四中學 大連市 4 32 ↑2
3 本溪市高級中學 本溪市 3 42 →0
4 大連育明高級中學 大連市 5 44 ↑1
5 遼寧省實驗中學 瀋陽市 2 66 ↓3
6 鞍山市第一中學 鞍山市 6 97 →0
7 遼河油田第一高級中學 盤錦市 7 137 →0
8 瀋陽市第二中學 瀋陽市 8 139 →0
9 盤錦市高級中學 盤錦市 9 -- →0
10 阜新市實驗中學 阜新市 10 -- →0

內蒙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18.4萬人,全自治區普通高中277所;今年有1所高中進入中國高中百強榜,其中在自治區內排名第1的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在全國排名第69。
省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省內排名 2015年全國排名 省內名次變化
1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 呼和浩特市 1 69 →0
2 鄂爾多斯市第一中學 鄂爾多斯市 2 116 →0
3 內蒙古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呼和浩特市 9 145 ↑6
4 內蒙古北方重工第三中學 包頭市 8 196 ↑4
5 平煤高級中學 赤峰市 4 -- ↓1
6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 呼和浩特市 -- --
7 包頭市第九中學 包頭市 3 -- ↓4
8 內蒙古一機集團第一中學 包頭市 10 -- ↑2
9 海拉爾第二中學 呼倫貝爾市 7 -- ↓2
10 包鋼第一中學 包頭市 6 -- ↓4

寧夏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6.77萬人,全自治區區普通高中62所;今年有1所高中進入中國高中百強榜,其中在自治區內排名第1的寧夏銀川一中在全國排名第81。
區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區內排名 2015年全國排名 區內名次變化
1 寧夏銀川一中 銀川市 1 81 →0
2 銀川市第二中學 銀川市 2 -- →0
3 寧夏六盤山高級中學 銀川市 5 -- ↑2
4 固原市第一中學 固原市 4 -- →0
5 吳忠高級中學 吳忠市 7 -- ↑2
6 石嘴山市第三中學 石嘴山市 6 -- →0
7 寧夏銀川唐徠回民中學 銀川市 3 -- ↓4
8 寧夏平羅中學 石嘴山市 8 -- →0
9 中衛市第一中學 中衛市 10 -- ↑1
10 寧夏西吉中學 固原市 -- --

青海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4.27萬人,全省普通高中105所;今年沒有高中進入中國高中百強榜,其省內十強榜如下:
省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省內排名 2015年全國排名 省內名次變化
1 青海湟川中學 西寧市 1 140 →0
2 西寧二中 西寧市 -- --
3 青海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西寧市 2 -- ↓1
4 青海師範大學附屬第二中學 西寧市 6 -- ↑2
5 西寧市第四中學 西寧市 5 -- →0
6 西寧市第十四中學 西寧市 4 -- ↓2
7 湟中縣第一中學 西寧市 7 -- →0
8 西寧市第五中學 西寧市 3 -- ↓5
9 樂都縣第一中學 海東市 9 -- →0
10 互助縣第一中學 海東市 10 -- →0

山東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69.62 萬人,全省普通高中547所;今年有3所高中進入中國高中百強榜,其中在省內排名第1的山東省實驗中學在全國排名第60。
省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省內排名 2015年全國排名 省內名次變化
1 山東省實驗中學 濟南市 1 60 →0
2 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 青島市 2 89 →0
3 東營市勝利第一中學 東營市 9 96 ↑6
4 濟南市歷城第二中學 濟南市 4 156 →0
5 山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濟南市 3 -- ↓2
6 滕州市第一中學 滕州市 5 -- ↓1
7 棗莊市第三中學 棗莊市 6 -- ↓1
8 泰安第一中學 泰安市 7 -- ↓1
9 濰坊第一中學 濰坊市 8 -- ↓1
10 壽光現代中學 濰坊市 10 -- →0

山西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34.23萬人,全省普通高中504所;今年有3所高中進入中國高中百強榜,其中在省內排名第1的山西大學附屬中學在全國排名第15。
省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省內排名 2015年全國排名 省內名次變化
1 山西大學附屬中學 太原市 1 15 →0
2 山西省實驗中學 太原市 2 82 →0
3 太原市第五中學 太原市 3 98 →0
4 晉城市第一中學校 晉城市 6 -- ↑2
5 山西現代雙語學校 太原市 -- -- --
6 忻州市第一中學 忻州市 5 -- ↓1
7 高平市第一中學 青城市 -- -- --
8 山西省運城市康傑中學 運城市 4 -- ↓4
9 懷仁縣第一中學 朔州市 10 -- ↑1
10 臨汾市第一中學 臨汾市 8 -- ↓2

陝西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34.3萬人,全省普通高中511所;今年有4所高中進入中國高中百強榜,其中在省內排名第1的西安高新第一中學在全國排名第16。
省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省內排名 2015年全國排名 省內名次變化
1 西安高新第一中學 西安市 2 16 ↑1
2 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 西安市 1 18 ↓1
3 西安市鐵一中學 西安市 4 28 ↑1
4 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 西安市 3 79 ↓1
5 陝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西安市 5 155 →0
6 西安市第一中學 西安市 6 170 →0
7 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分校 西安市 -- 197
8 寶雞中學 寶雞市 8 -- →0
9 西安高級中學 西安市 7 -- ↓2
10 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學 西安市 10 -- →0

上海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5.1萬人,全市普通高中數量為243所;今年有3所高中進入中國高中百強榜,其中在市內排名第1的上海中學在全國排名第5。
市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市內排名 2015年全國排名 市內名次變化
1 上海中學 徐匯區 1 5 →0
2 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浦東新區 2 12 →0
3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楊浦區 3 73 →0
4 上海市七寶中學 閔行區 7 110 ↑3
5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 寶山區 4 143 ↓1
6 上海市建平中學 浦東新區 6 161 →0
7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 虹口區 5 172 ↓2
8 上海市格致中學 黃浦區 10 174 ↑2
9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浦東外國語學校 浦東新區 -- 180
10 上海市曹楊第二中學 普陀區 -- 189

四川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57萬人,全省普通高中數量735所;今年有3所高中進入中國高中百強榜,其中在省內排名第1的成都市第七中學在全國名第9。
省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省內排名 2015年全國排名 省內名次變化
1 成都市第七中學 成都市 1 9 →0
2 四川省綿陽中學 綿陽市 2 49 →0
3 成都外國語學校 成都市 3 55 →0
4 成都樹德中學 成都市 7 106 ↑3
5 成都石室中學 成都市 8 121 ↑3
6 綿陽東辰國際學校 綿陽市 4 132 ↓2
7 成都七中嘉祥外國語學校 成都市 5 141 ↓2
8 成都實驗外國語學校 成都市 9 190 ↑1
9 西南交通大學附屬中學 成都市 -- --
10 四川省綿陽南山中學 綿陽市 6 -- ↓4

天津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6.199萬人,全市普通高中193所;今年有3所高中進入中國高中百強榜,其中在市內排名第1的天津市第一中學在全國排名第61。
市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省內排名 2015年全國排名 市內名次變化
1 天津市第一中學 和平區 3 61 ↑2
2 天津市南開中學 南開區 1 65 ↓1
3 天津市耀華中學 和平區 2 68 ↓1
4 天津市楊村第一中學 武清區 8 105 ↑4
5 天津實驗中學 河西區 5 108 →0
6 天津新華中學 河西區 4 131 ↓2
7 寶坻區第一中學 寶坻區 7 198 →0
8 天津市靜海縣第一中學 靜海縣 6 -- ↓2
9 天津市第二十中學 和平區 -- --
10 天津市第四中學 河西區 -- --

西藏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為2.1萬人,全自治區普通高中29所;今年沒有高中進入高中百強榜。其自治區內十強榜如下:
區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區內排名 2015年全國排名 區內名次變化
1 拉薩中學 拉薩市 1 -- →0
2 拉薩北京中學 拉薩市 2 -- →0
3 日喀則地區第一高級中學 日喀則市 4 -- ↑1
4 日喀則地區上海實驗學校 日喀則市 6 -- ↑2
5 山南地區第二高級中學 山南地區 7 -- ↑2
6 林芝地區第一高級中學 林芝地區 8 -- ↑2
7 日喀則地區第二高級中學 日喀則市 9 -- ↑2
8 拉薩市第二高級中學 拉薩市 10 -- ↑2
9 拉薩市第三高級中學 拉薩市 -- --
10 日喀則地區江孜高級中學 日喀則市 -- --

新疆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16.05萬人,全自治區普通高中366所;今年有2所高中進入中國高中百強榜,其中在自治區內排名第1的烏魯木齊市第一中學在全國排名第71。
省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省內排名 2015年全國排名 省內名次變化
1 烏魯木齊市第一中學 烏魯木齊市 1 71 →0
2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中學 烏魯木齊市 2 78 →0
3 烏魯木齊八一中學 烏魯木齊市 3 194 →0
4 新疆哈密地區第二中學 哈密地區 5 -- ↑1
5 新疆兵團農二師華山中學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4 -- ↓1
6 烏魯木齊市第八中學 烏魯木齊市 6 -- →0
7 新疆實驗中學 烏魯木齊市 8 -- ↑1
8 烏魯木齊第七十中學 烏魯木齊市 7 -- ↓1
9 石河子第一中學 石河子市 10 -- ↑1
10 新疆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烏魯木齊市 9 -- ↓1

雲南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27.2萬人,全省普通高中440所;今年有2所高中進入中國高中百強榜,其中在省內排名第1的雲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在全國排名第35。
省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省內排名 2015年全國排名 省內名次變化
1 雲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昆明市 1 35 →0
2 曲靖第一中學 曲靖市 2 70 →0
3 昆明市第一中學 昆明市 4 147 ↑1
4 玉溪市第一中學 玉溪市 3 153 ↓1
5 昆明市第三中學 昆明市 6 -- ↑1
6 下關第一中學 大理市 9 -- ↑3
7 雲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學 昭通市 5 -- ↓2
8 雲天化中學 昭通市 10 -- ↑2
9 雲南省騰衝縣第一中學 保山市 7 -- ↓2
10 臨滄市第一中學 臨滄市 8 -- ↓2

浙江十強榜

2015年聯考報名人數28萬人,全省普通高中569所;今年有6所高中進入中國高中百強榜,其中在省內排名第1的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在全國排名第13。
省內排名 學校 地區 2014年省內排名 2015年全國排名 省內名次變化
1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 杭州市 2 13 ↑1
2 浙江省鎮海中學 寧波市 1 22 ↓1
3 杭州學軍中學 杭州市 3 27 →0
4 樂成公立寄宿學校 溫州市 4 41 →0
5 浙江省溫州中學 溫州市 5 46 →0
6 杭州外國語學校 杭州市 6 64 →0
7 浙江省諸暨中學 紹興市 8 109 ↑1
8 浙江省慈谿中學 寧波市 7 122 ↓1
9 浙江省餘姚中學 寧波市 -- 123
10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學 衢州市 10 144 →0

2015中國高中競賽十強榜

2015中國高中競賽十強榜包括2015中國高中全國競賽十強榜和2015中國高中國際競賽十強榜兩個榜單

2015中國高中全國競賽十強榜

學科競賽是一項面向全國中學生的競賽活動,其宗旨是:向中學生普及科學知識,激發他們學習科學的興趣和積極性,為他們提供相互交流和學習的機會;促進大、中學校教學改革;通過競賽和相關的活動培養和選拔優秀學生,為參加國際學科競賽選拔參賽選手。根據獎牌含金量的不同,評定一枚金牌為5分,銀牌為3分,銅牌為1分:華中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在全國奧林匹克競賽上的成績優異,榜首。長沙市長郡中學和石家莊市第二中學緊隨其後分別獲得第二、三名。從國內競賽十強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學校都在省內排名處於榜首的位置,但也有部分學校像石家莊第二中學、長沙市雅禮中學是排在省內第二名的位置,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國內頂尖的高中在各個層面都在重視學生的發展。
競賽排名 學校 省份 全國排名 省內排名 總得分
1 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 湖北 4 1 100
2 長沙市長郡中學 湖南 3 1 93.66
3 石家莊市第二中學 河北 7 2 93.29
4 成都市第七中學 四川 9 1 87.99
5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 浙江 13 1 87.55
6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 1 1 87.33
7 河北衡水中學 河北 2 1 86.25
8 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吉林 11 1 84.82
9 長沙市雅禮中學 湖南 8 2 84.59
10 吉林大學附屬中學 吉林 40 2 84.05

2015中國高中國際競賽十強榜

因每年進入國家隊參加國際競賽的人數比較少,我們統計整理了2012-2014年這三年的獲獎情況。
競賽排名 學校 省份 全國排名 省內排名 總得分
1 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 湖北 4 1 100
2 四川省綿陽中學 四川 49 2 81.46
3 長沙市長郡中學 湖南 3 1 80
4 上海中學 上海 5 1 78.91
5 石家莊市第二中學 河北 7 2 78.18
5 紹興市第一中學 浙江 168 14 78.18
7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 1 1 76.36
8 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吉林 11 1 74.55
9 長沙市雅禮中學 湖南 8 1 72.73
9 深圳中學 廣東 34 2 72.73
9 杭州學軍中學 浙江 27 3 72.73
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在國際競賽榜上仍然雄居榜首,其國際競賽的成績遙遙領先其他學校。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在聯考升學和競賽方面,都有很強的實力。湖南有長沙市長郡中學和長沙市雅禮中學兩所中學都躋身國際競賽十強榜,浙江省的紹興市第一中學和杭州學軍中學也都進入國際競賽十強榜。兩省都是國際競賽強省。

2015中國高中排行榜熱門子榜

清北最青睞的10所高中

排名 學校 地區 全國排名
1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 1
2 河北衡水中學 河北 2
3 長沙市長郡中學 湖南 3
4 北京市第四中學 北京 6
5 上海中學 上海 5
6 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 陝西 18
7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北京 10
8 石家莊市第二中學 河北 7
8 長沙市雅禮中學 湖南 8
10 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 湖北 4
從報告中可以看出,清北錄取人數最多的10所高中在中國高中百強榜中排名都很靠前,基本上都排在前20名。其中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被清華、北大錄取人數占據全國第一,北京3所學校上榜,湖南和河北都有2所學校上榜。

出國留學10強高中

統計整理了每個學校被世界前10、前20和前100名等世界名牌大學錄取的人數,其結果如下:
排名 學校名稱 省市 全國排名
1 南京外國語學校 江蘇 54
2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 1
3 深圳中學 廣東 34
4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北京 10
5 武漢外國語學校 湖北 62
6 深圳外國語學校 廣東 76
7 鄭州外國語學校 河南 17
8 杭州外國語學校 浙江 64
9 成都外國語學校 四川 55
10 北京市第四中學 北京 6
從上面的榜單可以看出,出國強的學校大部分是外國語學校,這些學校不僅在出國方面的實力強,而且在聯考中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同樣北京有3所學校上榜,領先於其他省市。

狀元輩出的19所高中

統計整理了各校近5年來培養狀元的人數,其結果如下:
學校 地區 全國排名 近五年狀元人次
上海中學 上海 5 8
雲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雲南 35 7
西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甘肅 37 6
河北衡水中學 河北 2 6
寧夏銀川一中 寧夏 81 6
浙江省鎮海中學 浙江 22 6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 1 5
襄陽市第五中學 湖北 36 5
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吉林 11 5
撫州市臨川第一中學 江西 -- 5
西安高新第一中學 陝西 16 5
北京市第四中學 北京 6 4
廈門外國語學校 福建 -- 4
海南華僑中學 海南 -- 4
海南中學 海南 75 4
大慶實驗中學 黑龍江 53 4
本溪市高級中學 遼寧 42 4
烏魯木齊市第一中學 新疆 71 4
重慶南開中學 重慶 33 4
上海市教育資源分布相對比較均衡,但是上海中學還是以其強大的實力盛產出8名狀元,即五年來,80%的狀元來自上海中學;雲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以盛產出7名狀元位居第二名,即五年來70%的狀元來自雲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這些學校的實力在各個地區名列前茅,只有個別學校沒有進入今年的中國高中百強榜,這是因為綜合評價體系不僅僅以狀元的人數來衡量,更考察了學校一本率、清北人數等方面的情況。

2015中國高中排行榜的幾個結論

百強學校地域分布呈明顯不均衡

5強省:北京(18),遼寧(6),浙江(6),湖北(5),河北(5)中國大陸高中教學水平最高省市:百強榜北京獨占18所,且名次都非常靠前,遙遙領先於其他省市,可以說是中國大陸高中教學水平最高省市。東西部教學水平差距明顯:進入高中百強榜的學校東部地區占60%以上,西部地區則不足10%。像遼寧、浙江省都有6所高中上榜,河北、湖北省都有5所高中進入百強榜。西部不少省份沒有高中進榜,如西藏和青海。中國高中百強地域分布圖
圖片

教育實力受經濟實力影響分布

2014年全國各地區人均GDP分布圖
圖片
對比2014年全國各地區人均GDP分布圖與高中百強榜的地域分布圖,可以看出,各省經濟實力與教育水平分布基本是正相關的。在北京和東部沿海地區,經濟水平明顯高於內地與西部地區,其教育水平也在全國領先。當然也有個別例外,像內蒙古人均GDP高於很多中部地區,前百強學校僅僅只占1所,這和當地的政策和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有關。總之,就全國整體來說,經濟水平越高,教育水平就比較強的這一趨勢是毋庸置疑的。

素質教育的代價並非是犧牲升學率

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素質教育領域共有41個,包括德育內容與方式改革、課程與教學改革、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教育質量評價、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規範辦學行為、教育督導改革等專題,涉及20個省(區、市)。其中,4個改革試點轉為示範項目:北京市教委“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上海市教委“改革義務教育教學質量綜合評價辦法”、天津市教委“開展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改革”、遼寧省部分地區“推進素質教育,減輕中國小生課業負擔”。素質教育示範項目地區的學校在全國百強榜中的數量分布:
圖片
這四個地區從試點轉為示範項目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其中以北京最為顯著。四地在素質教育大力推行中,其升學情況在百強榜上仍占據30%。從這一結果來看,社會上流行的論調“想要素質教育就不要談聯考出高分”,其實值得商榷。僅從這四個素質教育示範地來看,推進素質教育並未使得整個地區的教育水平和升學率降低。

升學率與信息化教學普及程度正相關

教育信息化進程逐漸加快,利用平板、手機等設備進行類似微課程、翻轉課堂等信息化教學方式,已成為中學教學的改革熱點。平板、手機等設備可以為學生提供自主、個性化學習平台,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中國小教學改革。以某線上教育產品為例。在全國6000萬中學生有接近2000萬中學生是其註冊用戶,每天都在產生大量的練習數據。以其用戶分布情況和練習作答情況作為各地信息化教育的普及程度,是一個較為可靠的標準。某線上教育產品1800萬用戶地域分布圖:
圖片
某線上教育產品近一年題目練習量地域分布圖:
圖片
很直觀,可以看出高中百強榜的熱門省市基本都是信息化教學發展的非常好的地方,尤其是京津冀和東南沿海這兩個用戶量和作答量都極高的地區,占據了百強榜50%以上的名額。整體看來,升學率與該地區的信息化教學普及程度是正相關的。

百強榜學校有62%位於一二線城市

根據《中國城市60強》報告,中國60強城市包括:超一線城市:北京、上海;一線城市:廣州、深圳;1.5線城市:成都、重慶、杭州、南京、瀋陽、蘇州、天津、武漢、西安9個城市;二線城市:長沙、大連、濟南、寧波、青島、無錫、廈門和鄭州;三線城市:增長型三線城市包括長春、常州等14個,新興型三線城市包括海口、湖州等17個,起步型三線城市包括淮安、吉林等12個。
圖片
從圖中可以看出中國高中百強榜中的學校有62%位於一、二線城市,88%的全國百強高中位於這些經濟發展、綜合實力比較強的一、二、三線城市。而且,經濟發展、綜合實力越強的城市其優秀學校的數目越多。

一本率100%的8所高中,均在北京。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8所學校的2015聯考一本率是100%,而且這8所學校全部位於北京。
學校 省市 一本率 全國排名
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市 100.00% 1
北京市第四中學 北京市 100.00% 6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北京市 100.00% 10
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市 100.00% 25
北京市第二中學 北京市 100.00% 50
北京一零一中學 北京市 100.00% 67
北京市第十二中學 北京市 100.00% 92
匯文中學 北京市 100.00% 113

中西部地區部分省市教學資源過於集中

在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其教育資源分布比較集中,最好的高中一般集中在經濟好的城市,省內教育水平比較不均衡,以新疆為例:
圖片
從圖可以看出,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的十強學校有7所坐落在烏魯木齊市,另外3所學校分別在哈密市、庫爾勒市和石河子市,對比這4個城市的GDP情況,可以看出其上榜高中數量與GDP情況成正比。相反,在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地區,教育資源在各城市的分布比較均衡,並不完全集中在省會城市,在某些地方城市的教育水平會與省會城市的教育水平差不多。以浙江省為例:
圖片
寧波、杭州都有3所高中進入十強榜,而溫州也有2所學校進入十強榜,排名前10的高中在省內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如杭州市、溫州市、寧波市)分布相對比較均衡。同樣的,對比這4個城市的GDP情況,可以看出其上榜高中數量與GDP情況成正比。

兩湖地區和東南沿海,盛產競賽金牌

全國競賽成績地域分布圖:
圖片
就獎牌在全國的分布來看,從東部到中西部,整體來看,競賽獲獎人數是逐漸減小的;從獲獎名次層面來看,從東向西,一二等獎所占的比重也是下降的,競賽強省主要集中在湖北、浙江、河北等省,而有些省份如廣西、雲南對競賽的關注度並不高。以貴州省和浙江省為例,可以看出浙江省不僅獎牌數量幾乎是貴州省獎牌的3倍多,且獎牌的含金量要明顯高於貴州省。
圖片

近3年國際競賽獲獎,湖北包攬23%

近3年國際競賽成績地域分布圖:
圖片
可以看出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獲獎情況按地域分布比較集中,主要在五大省:湖北、浙江、河北、湖南與廣東。事實上,近3年國際奧林匹克競賽中,全國僅三分之一的省份產生過獎牌,而湖北一省就貢獻了23%的獎牌,是名副其實的競賽強省。對比全國競賽和國際競賽的地域分布可以看出,在奧林匹克總決賽和國際奧林匹克競賽上,湖北實力一直都很強,成績在全國遙遙領先。浙江、廣東、湖南和河北在這兩個重要賽事上表現也很突出,成績比較優異。

本次排行

(1)分析了以高校排行思路進行高中排行評價並不適用,提出高中作為在校教育的其中一環,應以升學作為標準,同時考慮生源情況;
(2)形成了三級評價指標體系,具有橫向窄,縱向深,彈性小特點,同時利用二八定律進行時間維度的權重初始配置;
(3)跨省市排行算法和生源評分標準化算法中,首次提出了實力因子的概念,刻畫不同省市的教育水平;
(4)首次提出權重反向修正需求,並利用基於遺傳算法的權重修正算法解決了模型中依據直觀的經驗定出權重的缺點,使得模型及排名結果更有說服力,更為客觀。在現有的各種排行榜中尚未發現類似的權重修正工作。
(5)成榜後,從地域差異、經濟水平、素質教育、信息化教育普及、教學資源集中程度等角度,對中國高中教學水平現狀進行了分析總結。

評價目的與意義

隨著聯考移民現象日趨嚴重,大多數學生、家長在報考高中面臨跨地區甚至跨省市的擇校難題,迫切需要更廣闊的擇校視野和更權威的擇校標準。
中國不同省市、不同地區的高中教學在聯考、自主招生、競賽和留學等方面存在不同的特點與差異,將中國高中放在同一平台形成對比,可以引起行業溝通討論,並促進各地區對高中階段教學資源的合理分配。
對於跨省市將中國高中放在同一標準下進行升學成績和教學水平排行研究,目前社會上尚無成熟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偶見一些地區性的高中教學水平排行,一般也是參考ARMU、QS和THE等高校排名思路和方法。事實上,高校排行的算法並不適用於高中排行研究。
高中排行存在跨省市難以形成統一標準,排行中更倚重對生源的分析評估,數據採集更困難,評價範圍更廣泛,地區差異化更嚴重等難題,這些都是與高校排行研究不同的困難。
因此,中國高中排行研究迫切需要成熟評價思路、評價指標、評價算法,其排行結果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們希望:
通過中國高中排行榜,可以直觀地呈現中國高中在聯考、自主招生、學科競賽和留學等方面的特點與差異,以期:
(1)為學生、家長提供一份報考高中的權威參考,提供更廣闊的擇校視野和標準;
(2)將中國高中放在同一平台形成對比,希望引起行業溝通討論,並促進教學資源的合理分配。

指導思想與設計原則

高中排行≠高校排行

高校排行榜有教育行業較為成熟完善的排名方法,如最權威的世界大學排名ARMU、THE和QS三大榜單,其一大特點就是排名中較多涉及對師資力量、教學設施、辦學規模等軟實力指標。因此,很多同行業工作者做高中排名時容易受其影響,在高中排行中也加入中學師資力量、辦學歷史、教學設施、文化氛圍等軟實力指標。
然而,高校排行榜的評價指標並不適用於高中排行需要,高中與大學的教學輸出其實是非常不同的。大學所培養人才畢業後是直面社會的,高中所培養人才畢業後則主要是進入大學。兩者相比,大學是多數人在校教育的最後一環,高中則只是在校教育的其中一環,其後端緊接著大學教育。高中教育有著明確且單純的目標:升學。大學教育則不同,其教學目標、效果、輸出都是發散的,單純就業率、學術實力、畢業生薪資水平等都無法完全刻畫大學對人才的教學輸出,因此大學排名中會有各種軟性實力和教學資源的評價指標。對高中教育而言,升學即輸出,生源則是輸入。高中排名應緊緊圍繞升學和生源進行指標選擇和統計評價。

升學是高中排行的唯一標準

評價研究中心在評價每所高中時,基於以上邏輯,秉承著“僅對比培養結果與生源質量以獲得學校對學生的淨提升能力”的原則,只保留聯考、自主招生、學科競賽、留學等數據作為高中教學輸出評價指標,保留生源質量作為高中教學輸入評價指標,完全捨棄了傳統的學校聲望、師資力量、基礎建築設施等軟實力指標。
事實上,對高中教學的排行評價中:
(1)聯考、自主招生、學科競賽、留學和生源質量這些指標,基本完整地包含了教學過程的一項輸入、四項輸出。理論上,即使高中軟實力對教學有影響,並產生了促進作用,也已體現到了高中教學輸出里。因此,選擇升學和生源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包含了對師資力量、學校聲譽等軟實力影響的考慮。
(2)聯考、自主招生、學科競賽、留學這些指標均有具體且直接的數據做支撐,生源質量也可用中考成績來衡量。然而,師資力量、教學設施、辦學規模等軟實力不易量化,基本無明確數據作為直接的評分支撐,極容易在排行計算時人為主觀臆斷其作用和得分,將其加入排行計算,反而會影響榜單的客觀、公正和權威性。

評價指標

橫向窄看生源

(1)四項教學輸出
高中教學主要任務是全面培養發展學生的興趣特長,並使學生都能進入理想的大學。對多數人而言,聯考是進入大學主要途徑,因此對高中教學輸出的評價中,聯考表現占有主要地位。其次,自主招生和學科競賽是一個學校對尖子生培養能力的有力證明,也是學生進入大學的重要途徑。
此外,近年來隨著留學熱潮興起,出國就讀國外大學成為高中生的一個重要選擇。如南京外國語學校15級的482名學生中,有166人直接保送,有295人選擇留學,最終只有21名同學參加聯考。培養國外名牌大學留學生也是一所學校高中教學水平的體現。
因此,評價研究中心選擇聯考、自主招生、學科競賽和留學四個指標來刻畫高中教學輸出情況。
(2)一項教學輸入
以前的各種排行榜只是關注學校的聯考成績或狀元、清北錄取情況(即教學輸出),而忽略了學生進校時的實力。由於各校生源的不同,單獨看教學輸出無法很好地刻畫一所學校對學生成績的提升。
一所學校的高中教學輸出,受限於其生源輸入。因此,評價中不僅要關注“輸出”學生的質量,還要與“輸入”學生的質量進行對比。當評價兩所教學輸出相近的高中時,如聯考表現相差不大,則中考錄取要求越低的學校,其教學實力相對越高。所以,要全面、有效的衡量學校實力,生源質量作為高中教學輸入是不可缺少的評價指標。
評價研究中心的選擇在構建評價指標體系中,基於以上邏輯,形成了一項輸入、四項輸出的共5個維度的橫向指標。相比高校排行指標體系,或很多同行業從業者的高中排行指標體系,這個指標體系的橫向指標框架顯得非常窄,但能更合理、更客觀、更精準地完成對高中教學實力的刻畫與定位需求。

縱向深彈性小

在高中排行評價中,對每個橫向指標的刻畫,若只用單一數據來衡量是不具有說服力的。目前,行業中已有的高中排行榜中,存在僅以狀元人數或者清華北大的錄取人數來衡量一個學校聯考實力的現象,事實上這只能反映學校在聯考這項教學輸出中,對拔尖學生培養方面的實力,並不能全面刻畫學校的教學實力。
評價研究中心在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時,雖然所選橫向指標維度較小,只有一項教學輸入,四項教學輸出。但是,對聯考、自主招生、學科競賽、留學和生源質量等指標具體數據的選擇,每個指標縱向挖掘都很深,力求公正、客觀、穩定、全面、無死角地刻畫一個學校在該指標下的表現。每個指標的每個部分都是靠實際分數、人數來支撐,沒有人為主觀的賦分操作,排行結果可靠性很高,彈性空間很小。可以說“沒有什麼可商量的空間”。
2015中國高中排行榜統計收集了每所參與排名學校在聯考、自主招生、學科競賽、留學和生源質量等方面的數據。主要包括:
聯考:高三年級總人數、聯考成績超過一本線人數、一本率,聯考成績高分段人數(如600分以上人數),聯考成績進入全省市前100、1000和3000名的人數,清華、北大錄取人數,文、理科狀元人數等數據;
自主招生:清華、北大自主招生在各高中錄取情況,人大、復旦、上海交大、南大、浙大、中科大六所頂尖高校在各省市的自主招生人數;
學科競賽:奧林匹克競賽全國總決賽獲獎名單,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獲獎名單,科目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五項學科;
留學:留學人數以及被錄取的學校在世界大學中的排名情況等數據;
生源質量:三年前各高中的中考錄取分數線(即聯考生三年前的入學成績),2012年中考滿分。

時間維度與二八定律

由於對較窄的橫向指標進行了縱向數據較深的挖掘工作,在排行中極有可能出現某學校當年教學輸出中某項具體數據為零的情況。如狀元人數等,事實上,根據往年經驗,該學校當年有極大機率出現狀元,雖然當年狀元人數這一數據為零,但僅對這項數據而言,該校與其他那些從未出現過狀元的同樣當年狀元人數這一數據為零的學校顯然是不一樣的。
為了更公正、合理、穩定地評價每所學校實力,防止由於以上現象而導致的名次劇烈波動和排行誤差,評價研究中心選擇從時間維度將每項數據由單一來源變為二值來源,即調研統計每個數據時,同時收集其2015年的值和最近2~5年的值,並在計算每個數據的得分時,運用帕累托法則(即“二八定律”)計算總分:數據量占20%的2015年的成績為該項數據得分提供80%的參考,數據量占80%的往年成績為該項數據的得分提供20%的參考。
通過此方法,既可以杜絕因偶然性帶來的計算抖動和失真,又可以為每項數據的得分提供更全面、更客觀的數據支撐。

三級指標與初始權重

2015中國高中排行榜採用三級評價指標體系:
一級指標由聯考、自主招生、學科競賽、留學和生源質量5個橫向指標構成;
二級指標由一本率、狀元情況、清北錄取人數、600分以上人數、全省前100名所占人數、全省前1000名所占人數、全省前3000名所占人數;清北自主招生錄取人數、人大復旦等六所頂尖高校自主招生錄取人數;全國總決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獲獎情況、國際競賽決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獲獎情況;世界前10名校錄取人數、世界前50名校錄取人數、世界前100名校錄取人數;中考招生分數線等指標構成;
三級指標由每項指標的今年數據和往年數據構成。

評價對象和數據來源

排名對象名校千所

中國高中階段教育學校有上萬所,評價研究中心考察了全國31個省份、直轄市、自治區的普通高中,並從每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中選取了30所以上具有高升學率的高中學校,形成了規模接近1000所的高中排行榜候選學校,作為2015中國高中排行榜評價對象。因港澳台地區的高中教育與大陸存在明顯差異,未參與排名。

數據來源與三方核實

2015中國高中排行榜的數據主要來源於公開的數據,包括:
政府教育部門、科技部門公布的數據
高中學校的網站、微博等官方媒介上公布的數據
清華、北大等國內頂尖高校的自主招生公布的錄取名單
各學科競賽的組織機構公布的獲獎情況
經核實的各主流媒體報導結果
由於官方提供的數據有限,對於所有非官方來源的每一個數據,評價研究中心均經過學校、家長和學生三方核實後,並經核對往年數據後,才會用於排行。
二八定律:由義大利經濟學者帕累托提出,最初描述社會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會財富。經由管理學和社會學發展,總結為:把80%的資源花在能出關鍵效益的20%的方面,這20%的方面又能帶動其餘80%的發展。
世界名校排名以QS2015年榜單為準。

第二章排行算法挑戰與亮點

具體算法及流程圖可參照相關圖書。

跨省市排名的挑戰與實力因子模型

聯考試卷在不同省市自主命題和各高校在不同省市招生名額具有差異性,對不同省市的高中進行比較,需要一套方法把這些高中的指標和數據放在同一標準下。這是高中排行所面臨的核心難題之一。為此,評價研究中心首次提出“實力因子”的概念,並完成了對各省“實力因子”的建模工作,成為當前跨省市難題一個較好的解決方案,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全國範圍內統一標準的評價體系。

基於遺傳算法的權重配置修正

在整個排行榜的計算過程中,對於算法模型中各個三級指標的權重以及實力因子中第一、二層次的權重配置,可以說是唯一主觀臆斷的地方,也是唯一可能導致排行結果失準的地方,同時也是其他所有的排行算法中集體忽略的部分。評價研究中心注意到了這一點,並利用數學最最佳化算法中的遺傳算法將其與合理榜單輸出進行擬合,最終把權重調整到最佳配置,作為處理該問題的一個解決方案。

功效係數化方法與冒泡排序法

排行榜最終綜合評價和單項評價結果均用功效係數化方法形成標準分,以百分制分數形式給出。利用功效係數化方法得到標準分後,可採用經典的冒泡排序法完成對各項指標得分的結果排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