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宣公謝表

⑤稽緩:延誤,遲緩。 仗節:我作為朝廷的使節。 無有不轉官:沒有不升遷轉官的。

原文

建炎①三年,先忠宣公銜命使北方②,以淮甸賊蜂起,除兼淮南、京東等路撫諭使,俾李成以兵護至南京。
公遣書抵成,成方與耿堅圍楚州,答書曰:“汴③涸,虹有紅巾,非五千騎不可往。軍食絕,不克唯命④。”公陰遣客說堅,堅強成斂兵。公行未至泗,諜云:“有迎騎甲而來。”副使龔憚之,送兵亦不肯前,遂反旆。即上疏言:“李成以饋餉稽緩⑤,有引眾納命建康之語。今靳賽、薛慶方橫,萬一三叛連衡⑥,何以待之?方含垢養晦⑦之時,宜選辯士諭意,優加撫納。”疏奏,高宗即遺使撫諭成,給米五萬斛。初,公戒⑧所遣持奏吏,須疏從中出,乃詣政事堂白⑨副封。時方禁直達⑩,忤宰輔意,以託事滯留為罪,特貶兩秩,而許出滁陽路。紹興十三年使回,始復元官。時已出知饒州,命予作謝表,直敘其故,曰:“論事見從,猶獲稽留之戾。出疆滋久,屢沾曠盪之恩。始拜明綸,得仍舊秩。伏念臣頃繇乏使,不敢辭難。值三盜之連衡,阻兩淮而薦食,深虞猖獗之患,或起呼吸之間,輒露便宜,冀加勤恤。雖璽書賜報,樂聞充國之建言,而吏議不容,見謂陳湯之生事。虧除官簿綿歷歲時,敢自意於來歸,遂悉還於所奪。茲蓋忘人之過,與天同功。念臣昔麗於微文,蔽罪本無於他意,故從數赦,俾獲自新。”書印既畢,父兄復共議,秦檜方擅國,見此表語言,未必不怒,乃別草一通引咎曰:“使指稽留,宜速虧除之戾。聖恩深厚,卒從�拭之科。仰服矜憐,唯知感戴。伏念臣早繇乏使,遂俾行成,值巨寇之臨沖,欲搏人而肆毒,仗節宜圖於報稱,引車何事於逡巡。徐偃出疆,既失受辭之體;申舟假道,初無必死之心。雖蒙貶秩以小懲,尚許立功而自贖。徒行萬里,無補一毫,敢妄冀於隆寬,乃悉還於舊貫。茲蓋忘人之過,撫下以仁。陽為德而陰為刑,未嘗私意,賞有功而赦有罪,皆本好生,坐使孤臣,盡湔宿負。”云云。前後奉使,無有不轉官者。先公以朝散郎被命,不沾恩凡十五年,而歸僅復所貶,而合磨勘,五官刑部,皆不引用秦志也。遂終於此階。

注釋

①建炎:宋高宗的年號。
②忠宣公:洪皓。銜命使:奉皇上旨意出使。
③汴:汴河。
④不克唯命:不能承擔這個任務。
⑤稽緩:延誤,遲緩。
⑥連衡:聯合起來。
⑦含垢養晦:韜光養晦,隱忍不發。
⑧戒:命令。
⑨白:交出。
⑩時方禁直達:當時正禁止奏疏直接交與皇上。
論事見從:議論的事情被迫服從。
戾:罪名。
出疆滋久:出使金國許久。
曠盪之恩:皇帝給予的恩惠。
始拜明綸:開始擔任顯要的官職。明綸:帝王的詔令。
輒露便宜:依靠道路的方便。
充國:趙充國,漢朝將軍,曾率兵平定氐族人的反叛。
綿歷歲時:延續歲月。
自意:自願。
別草:另外起草。
宜速虧除之戾:應該趕緊改變枉任的罪名。
仰服矜憐:仰首感懷聖上的憐憫之心。
值巨寇之臨沖:當時正值賊寇攻城略地。
仗節:我作為朝廷的使節。
無補一毫:未能有任何補救。
盡湔宿負:洗去平時的憂慮。湔,洗去。
無有不轉官:沒有不升遷轉官的。
磨勘:唐宋官員考績升遷的制度。官員被反覆查驗後,根據考績決定官職的升降。
遂終於此階:於是最後死在這個官職上。

譯文

宋高宗建炎三年,先是洪皓奉命出使金國,因淮河一帶盜賊蜂起,任兼淮南、京都等路撫諭使,使李成用兵護衛到南京(今河南商丘)。
洪皓先傳送書信到李成那裡,當時李成與耿堅正圍攻楚州,答書說:“汴河已經乾涸,虹(今安徽泗縣)地有紅巾軍,除非有五千兵馬不可往那裡去。軍隊絕糧,不能勝任此命。”洪皓就暗中派遣說客說服耿堅,讓他強迫李成收兵。當洪皓行走到泗州,刺探敵情的兵士說:“有騎兵往這迎面而來。”副使龔很害怕,護送的士兵也不肯前進,於是返回。立即上書高宗說:“李成因軍餉遲緩,有領軍交命建康的話,現在靳賽、薛慶正橫行一時,萬一他們三股叛軍聯合起來,如何對待他們?正忍受恥辱隱藏待起之時,應選擇舌辯之士以曉喻皇上的意思,給以優厚待遇撫慰收納他們。”高宗接到奏疏後,即派遣使臣安撫李成,給米五萬斛。當初,洪皓命令所派遣的送書官吏,奏疏必須從省中出,才能前往正事堂交出副件。當時正禁止奏疏直達皇上,違背宰相心意,宰相就以藉故拖延的罪名,特此貶官兩級,才許出任滁陽路官員。高宗紹興十三年出使金國的使臣回國,才恢復他的原來官職。當時洪皓已經出任為饒州知府,命我作感謝的表章,我直敘其中的原因,說:“議論之事被迫服從,仍然獲得了託事停留的罪名。出使金國日久,屢次獲得宏大的恩惠。開始任顯官時,得到的仍然是舊俸祿。考慮臣頃刻之間被任命為無能的使節,又不敢推辭畏難。當時正值李成等三股盜賊聯合之時,阻隔淮北、淮南而不斷侵略土地,深感憂慮猖狂的禍患,或起於一瞬之間。依靠道路方便,希望勤加撫恤。雖然皇上下詔書加以賞賜,樂於聽從像漢代趙充國平定武都氐人反叛那樣的建議,而官吏議論不容許時,會有陳湯那樣的事情發生。枉任朝臣,延續歲月,敢於自願歸來,於是全部歸還所奪去的官秩。這大概是朝廷忘記了別人的過錯,和天有同樣的功勞。思念臣過去繫於小文,遮蓋自己的罪過本來沒有其他的意思,所以聽從數次赦免,使我改過自新。”書寫蓋印既已完畢,父兄共同商議,擔心秦檜正專擅國政,見此上表中的語言,未必不發怒,就另外起草一通引罪自責的上表,說:“命令指責停留,應速改變枉任的罪名。皇恩深厚,終於擦拭眼淚。敬服憐憫之心,僅知感恩戴德。念臣早年被任命為無能的使節,於是使我出使求和,當時正值賊寇攻城略地,殘害無辜。拿著憑證應圖報於朝廷,牽免車輛怎么會遲疑不決?徐偃王走出自己的疆土,既失去國家又受到人們的指責;楚國的申舟借道於宋,最初並沒有必死的決心。雖然承蒙朝廷貶官給以小的懲處,尚允許立功贖罪。徒步行程萬里,對國家沒有絲毫補益,竟敢妄自希望於寬恕,於是朝廷歸還於原官。這大概是忘記別人過錯,安撫下面以仁德。陽是德陰是刑,不曾有私心,獎賞有功者赦免有罪者,人本性都是喜好生存的,將使孤臣,盡洗平時憂慮。”如此等等。前後奉使的人,沒有不升調官職的。先父以朝散郎被任命為出使官員以來,不沾皇恩共十五年,而回來後僅恢復所貶的官職,而與磨勘相合,五官和刑部,都不引用,這是秦檜的意志。於是死於任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