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同治

心腦同治是在對腦血管病和冠心病病理生理學和病因病機充分研究基礎上,結合臨床實踐而提出的,在這一理論指導下選方用藥,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是治療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的重要治則

心腦同治含義

心腦同治包括兩種含義。一是心腦血管疾病同時治療。對合併出現心、腦血管疾病的個體,在治法方藥的選擇套用上應根據中風病和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學特點,相兼治療,以同時減輕心、腦的病理損害;另一方面,必須充分認識到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腦血管病共同的病理基礎,是一個全身性疾病,只是由於累及部位不同、發病先後不一,才出現不同的臨床症狀。因此在治療上,必須見心病兼治腦,見腦病同時兼顧心。二是心腦血管病同法治療。心腦血管病的病位在於心腦之絡脈,其絡脈失養、絡脈瘀阻及毒損絡脈的病理改變是一致的。臨床可針對相同的病因病機、不同的病變部位,著眼於絡脈、毒邪,採用相同的方藥以取得整體治療效果。

心腦同治臨床套用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藥物的歸經問題傳統中醫理論將腦的功能歸屬於心,是五臟生理功能的反映,且以心為主宰,因此,歷代中醫藥文獻皆沒有“歸經入腦”的藥物,而是將對腦有作用的藥物歸經於或其他臟腑經絡,並且作為臨床選方用藥的依據一直沿用至今。我們認為,在臨床運用心腦同治法選方用藥時,應結合現代藥理學研究,不拘泥於中藥學現有的歸經理論,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用藥,以保證臨床療效。
清熱解毒藥的層次性選擇清熱瀉火解毒是心腦同治的重要治法,熱、火、毒的輕重層次決定藥物的選擇也有層次分別。火熱為毒之母,母能令子實,故清熱瀉火可減輕毒勢。臨證選藥當分三個層次:其一,已成之熱,當以清熱兼具解毒之品治之,如黃連黃芩連翹蚤休半邊蓮野菊花之類,母子皆治,以避免熱勢蔓延,毒邪趁機四躥為患;其二,熱邪已盛,且有上燎化火之勢,當以苦寒直折其勢,並引其下行,如夏枯草、梔子、大黃之屬;其三,疏通經絡,行氣活血,適當選用茵陳、枳實之輩,使火熱之邪順勢自二便而出。總之,我們認為,清熱解毒藥必須根據病情、病勢、病時套用,不可一概而論,且應隨時調整藥品、藥量,以免苦寒傷中之弊。

心腦同治的意義

揭示了中醫整體觀在血管性疾病研究中的指導作用腦血管病和冠心病屬於“脈絡——血管系統病”,心和腦以遍布全身的絡脈系統為載體緊密相連,是“脈絡——血管系統”整體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其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與整個絡脈系統的功能狀態同步。這種整體觀念對探討心腦血管病變發生髮展的共性規律具有重要意義,也與西醫學近年來提出的“大循環病”有高度一致性。

心腦同論理論的深化和發展

心腦同治法秉承了“異病同治”的理論內涵,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揭示了心腦同治的生物學基礎和作用機制,克服了以往研究靶點不明確、作用機制模糊的不足,定位於“絡脈”,著眼於“虛、瘀、毒”進行論治,這在選方用藥上有利於緊扣病機,使藥效直達病所。降寧活腦養心療法就是在心腦同治理論基礎上經多年臨床驗證的專門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方法,已套用臨床多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