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區

徽州區

徽州區,隸屬於安徽省黃山市,位於黃山市南部,國土面積419.41平方公里,2018年戶籍人口9.5萬人,轄4鎮3鄉、48個村委會(含城區5個村改居)、4個城市社區,區政府所在地距黃山北站8.4公里。

徽州區205國道、皖贛鐵路、合銅黃高速公路、京福高鐵、黃杭高鐵等橫貫全區,南距市府所在地屯溪16公里,距黃山機場18公里,北與黃山風景區接壤。 徽州區是黃山市重要的新型工業基地、現代物流基地、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休閒度假旅遊接待基地和環境優良的城市新區。

2018年,徽州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9.82億元,財政收入12.08億元。

基本信息

建置沿革

徽州古街 徽州古街

據岩寺城北的桐子山以及呈坎等地考古發掘證明,新時期時代,境內已有人類活動。其地夏屬揚州。春秋屬吳。戰國時期,初屬越,後屬楚。  

秦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後,屬鄣郡歙縣。西漢元狩二年(前121年),鄣郡改為丹陽郡,屬丹陽郡歙縣。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建新都郡,屬新都郡歙縣。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新都郡改為新安郡,屬新安郡歙縣。  

隋開皇九年(589年),改新安郡為歙州,歙縣併入海寧縣,屬歙州海寧縣。隋開皇十一年復置歙縣,屬歙州歙縣。隋大業三年(607年),詔令全國改州為郡,復改歙州為新安郡,屬新安郡歙縣。唐武德四年(621年),復改新安郡為歙州,屬歙州歙縣。唐天寶元年(742年),改歙州為新安郡,屬新安郡歙縣。唐乾元元年(758年),復改新安郡為歙州,屬歙州歙縣。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此後,歷經宋、元、明、清,直到清宣統三年(1911年),均屬徽州歙縣。  

民國元年(1912年),裁府留縣,屬安徽省歙縣。  

1949年5月,成立徽州專區,屬安徽省徽州專區歙縣。1956年1月,撤銷徽州專區,改屬蕪湖專區歙縣。1961年4月,重設徽州專區,復屬徽州專區歙縣。1971年,改徽州專區為徽州地區。至1987年11月安徽省黃山市成立前,均隸屬安徽省徽州地區歙縣。  

1987年11月,國務院下發《關於安徽省調整徽州地區行政區劃的批覆》(國函185號)檔案,同意設立黃山市徽州區,為市轄縣級區。區域範圍包括原歙縣所轄的岩寺鎮、岩寺區大部和洽舍區全部,即岩寺鎮、羅田鄉、西南溪鄉、潛口鄉、呈坎鄉、洽舍鄉、楊村鄉、富溪鄉,以及鄭村鄉的瑤村,計7鄉1鎮。1988年3月,徽州區正式成立,隸屬安徽省黃山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徽州區轄4個鎮、3個鄉(岩寺鎮、西溪南鎮、潛口鎮、呈坎鎮、洽舍鄉、楊村鄉、富溪鄉),9個居民委員會、43個村民委員會。   岩寺鎮為徽州區委、區政府所在地。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徽州區位於東經118°04′10″—118°53′50″,北緯29°30′25″—30°09′10″。地處安徽省南部、黃山市中部。東與歙縣相鄰,西與休寧縣毗連,南與屯溪區接壤,北與黃山區交界。因地處黃山南麓,素有“黃山南大門”之稱。區人民政府駐地岩寺鎮,距市人民政府駐地屯溪16公里。

徽州區區境呈長條狀,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北部略寬,南部稍窄。最東端位於岩寺鎮洪坑村的王大橋村,與歙縣雄村接壤,最西端位於楊村鄉山頭村的磨盤村,與休寧縣儒村接壤,東西長30.61公里;最南端位於岩寺鎮仙河村的仙村,與屯溪區引充村接壤,最北端位於富溪鄉新田村的天湖山,與黃山區山岔村接壤,南北寬35.52公里。  

地形地貌

徽州區地勢北高南低,最高點富溪黑門尖,海拔1400米;最低點豐樂河與歙縣交界處的河床面,海拔120米。相對高差1280米。徽州區有黃山三大支脈之一的大會山山脈和南支之一的新嶺山脈。  

水文

徽州區森林覆蓋率達76.24%。全區中一型水庫1座(豐樂水庫)、小一型水庫1座(四村水庫)、小二型水庫15座,山塘2057口(其中當家塘198口)。豐樂河流貫中部,注入新安江。  

氣候

徽州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年均降水170毫米,地表水、空氣品質優良率均為100%,被譽為“天然氧吧”。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徽州區地處皖南山區腹地,南部為丘陵、平原區,以耕地為主;北部為山區,以林地和園地為主。其中,位於南部的岩寺、潛口、西溪南三鎮耕地面積占全區耕地總面積的86.95%,位於北部的呈坎、洽舍、楊村、富溪4鄉鎮林地面積占全區總面積的73.87%,園地面積占全區園地總面積的85.7%。  

水資源

徽州區年平均降雨量1657.3毫米,降水總量7.3億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166萬立方米/年。豐樂河及其支流發源於黃山南麓,屬錢塘江水系,在徽州區的流域面積近440平方公里,按每年平均降雨量和平均徑流係數0.555計算,年地表徑流為4億立方米;天湖山天湖水屬長江水系,水面面積約0.033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煤礦

徽州區主要有梅嶺煤礦,位於岩寺西南5公里處,為無煙煤,探明C級儲量為39.69萬噸。  

銅礦

徽州區已探明的有金下銅礦,位於恰舍西,有斑銅、黃銅、輝銅、孔雀石、銅蘭等品種、金屬儲量100餘噸。  

金礦

徽州區已探明的有田裡金礦,位於富溪鄉田裡,屬中溫熱液含金石英脈。  

人口

截至2017年末,徽州區戶籍人口9.5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2.107‰,比2017年下降0.833‰;死亡率6.788‰,比2017年上升0.234‰;自然增長率5.319‰,比2017年下降1.067‰。  

經濟

綜述

徽州之夜 徽州之夜

2018年,徽州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9.8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91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37.58億元,增長9.4%;第三產業增加值28.33億元,增長7.7%。三次產業結構由2017年的6.1:61.3:32.6調整為5.6:53.8:40.6,其中第三產業比重提高8%。按戶籍人口計算,2018年人均GDP達7.34萬元(折合1.11萬美元),比2017年增加7509元。  

2018年,徽州區財政收入12.08億元,增長8%;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8.64億元,增長4%。在財政收入構成中,稅收收入7.56億元,增長13.5%,占財政收入的62.5%,其中國稅收入4.37億元,增長14.2%;地稅收入2.89億元,增長9.7%。

2018年,徽州區財政支出14.8億元,比2017年增長5.4%。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37億元,增長27.6%;教育支出1.56億元,增長6.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32億元,增長26.8%;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0.46億元,增長12.2%;城鄉社區事務支出3.35億元,增長9.4%;農林水事務支出2.17億元,增長3.6%;科學技術支出0.34億元,增長14.4%。  

2018年,徽州區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萬元,增長11.2%。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萬元,增長9.3%,其中:工資性收入24918元;人均消費性支出20243元。

2018年,徽州區農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64萬元,增長10.1%。其中:工資性收入7319元、家庭經營收入5246元、財產性收入49元、轉移性收入3427元。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8萬元,比2017年增加1051元,增長9.7%。其中,食品、衣著、醫療保健分別增長1.1%、127.8%、3%,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降低22.1%。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1.13%,比2017年下降0.46%。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47.27平方米,比2017年減少13.9平方米。  

2018年,徽州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7%,比2017年提高1.8%。其中工業投資增長30.6%,比2017年下降0.1%;工業技改投資增長38.4%,比2017年提高24.7%;民間投資增長28%,比2017年下降10.3%。

2018年,徽州區招商引資新簽內資項目60個,實際到位資金(含續建)25.9億元,同比增長10.2%。實際利用外資4686.7萬美元,增長18.8%,其中外商直接投資4686.7萬美元。  

第一產業

徽州區 徽州區

2018年,徽州區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8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7年增長2.6%,其中:農業產值3.1億元,增長2.8%;林業產值1.0億元,增長2.4%;牧業產值2.33億元,增長1.8%;漁業產值1135萬元,增長6.2%。

2018年,徽州區農作物總播種面積達7373公頃,增長3.0%,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906公頃,增長4.3%;油料種植面積1359公頃,下降17.8%,其中;蔬菜種植面積1612公頃,增長12.3%。全年農田有效灌溉面積5.65千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0.09千公頃;農業機械總動力達8.6萬千瓦,比2017年增加886千瓦,增長1.0%。  

第二產業

截至2018年末,徽州區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1戶,產值超億元企業34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01.8億元,增長19.9%;實現利稅7.5億元,增長9.3%;實現利潤總額4.7億元,增長6.9%。全部規模以上工業23個大類行業有14個的利潤均實現增長,其中利潤總額超千萬的有8個行業。

2018年,徽州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產量:大米產量6526噸,下降27.67%;精製茶3372噸,增長41.7%;服裝94萬件,下降35.1%;塗料43718噸,增長18.7%;初級形態塑膠250955噸,增長18.7%;金屬切削工具機2329台,增長28.8%;改裝汽車211輛,下降2.3%。  

2018年,徽州區建築業增加值2.56億元,增長8.7%。年末全區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7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5.17億元;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73.47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2018年,徽州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6億元,增長12.0%。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6.76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4億元。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銷售額27.94億元,增長11.1%;零售業實現銷售額23.87億元,增長16.8%;住宿業實現營業額0.75億元,增長12.9%;餐飲業實現營業額3.54億元,增長9.6%。全年限額以上批零企業零售額萬5.71億元,增長15.6%,占全部零售額的比重為28.3%,比2017年提高2.4%。

2018年,徽州區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0.2%,商品房銷售面積16.8萬平方米,下降0.3%;商品房銷售額9.7億元,增長12.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12.5萬平方米,下降24%。  

2018年,徽州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77.45億元,比2017年增長5.2%。其中:居民儲蓄存款50.81億元,增長8.1%。年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64.72億元,比2017年新增貸款6.64億元,增長11.4%。其中,短期貸款33.59億元,增長12.5%;中長期貸款29.12億元,增長15.4%。年末貸占存比達83.6%,比年初增長4.7%。

2018年,徽州區共接待遊客588.03萬人次,增長13.0%,其中入境遊客25.38萬人次,同比增長12.8%;實現旅遊收入39.84億元,同比增長14.1%,其中創匯8211萬美元,同比增長13.1%。  

交通運輸

徽州區 徽州區

徽州區境內有皖贛鐵路、205國道、慈張公路穿境而過,合(肥)-銅(陵)-黃(山)和徽(黃山)杭(杭州)高速公路在此交匯。

2018年,徽州區貨運總量975.7萬噸,貨物周轉量78056萬噸公里;旅客運輸總量409.53萬人次,旅客周轉量1468.8萬人公里。年末全區公路通車裡程606.43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9.341公里。按行政級別分:國道9.43公里、省道46.669公里、幹線公路8.54公里、市政道路62.636公里、縣道13.416公里、鄉道108.132公里、村道325.211公里。

截至2018年末,徽州區民用汽車擁有量18702輛,增長5.9%。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8年,徽州區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家,年末全區高新技術企業達22家,全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2.6%。全年申請專利257件,其中發明專利87個、實用新型專利124個、外觀設計專利46個;授權專利148個,其中發明專利30個、實用新型專利100個、外觀設計專利18個。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徽州區擁有各類學校30所,均為普通教育。在普通教育中,普通中學8所,分別高級中學2所、初級中學6所;在校學生4951人,分別是高中1603人、國中3348人;畢業生1457人,分別是高中438人、國中1019人;專任教師433人,分別是高中142人,國中291人。在普通教育中,國小教育4所,在校生數5830人,畢業生908人,專任教師數396人。在普通教育中,幼稚園18所,在園幼兒3297人,畢業幼兒1072人,專任教師168人。國小、國中、高中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均達到100%。國小、國中、高中生師比分別為14.72、11.51和11.29。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100%,畢業普及率100%;國中學齡人口入學率100%,畢業普及率100%,國中畢業生升學率51.72%;高中階段毛入學率76.01%。  

體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徽州區擁有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2所,市級傳統項目學校3所,田徑場7個;國家一級裁判員20名,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2名,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3名,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6名,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661名。全年開展全民健身賽事35次,參加人數達2萬餘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徽州區擁有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總藏量6.3萬冊,其中本年新購2800冊,舉辦展覽2次,參觀500人次;博物館2個,藏品1300件,其中三級168件,參觀60萬人次。全年共舉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暨徽州區文化館民生工程免費開放培訓班匯報演出等大型民眾文化活動12次。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7個、農家書屋48家。2018年完成1個古村落和19幢古民居保護利用。  

醫療衛生

截至2018年末,徽州區共有鄉以上衛生機構11個,其中區綜合醫院2個、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區婦幼保健計畫生育服務中心1個,鄉鎮衛生院7個;病床位525張;衛生技術517人員,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74人、註冊護士247人。年末全區共有村衛生室39個,從業人員42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8人、鄉村醫生34人。

2018年,徽州區參合農民64670人,參合率100%;新農合基金支出4592.68萬元,占當年籌資總額的103.5%;參合農民住院率和住院補償比例分別為14.3%和65.0%,參合農民住院率比2017年上升1.2%。  

歷史文化

徽州文化內涵豐富,在各個層面、各個領域都形成了獨特的流派和風格。如新安理學、徽派樸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版畫、徽派篆刻、徽劇、徽商、徽派建築、徽菜、徽州方言等等。

徽商

徽商舊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團的總稱。俗稱“徽幫”。徽商萌生於東晉,成長於唐宋,盛於明、衰於清末。早在東晉時就有新安商人活動的記載,以後代有發展,明成化、弘治年間形成商幫集團。明嘉靖以至清乾隆、嘉慶時期,徽商經營達到鼎盛。從清道光、鹹豐時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漸趨衰落,但徽州商依然在商界仍有很大影響。作為中國商界中的一支勁旅,徽商曾活躍於大江南北、黃河兩岸,以至日本、暹羅(泰國)、東南亞各國和葡萄牙。其商業資本之巨,從賈人數之眾、活動區域之廣、經營行業之多、經營能力之強,都是其他商幫所無法匹敵的,在中國商界稱雄數百年。  

新安理學

新安理學是中國思想史上起重大影響的學派,其奠基人程顥、程頤及大成者朱熹,祖籍均在徽州(今黃山市屯溪區 ),因徽州的前部稱為新安部郡故這一學以“新安”定名。朱熹亦自稱“新安朱熹”。徽州從其學者甚眾,理學家代不乏人。南宋理宗推崇程理學,元代以降,歷代王朝倡興理學,“朱子之學雖行天下,而講之熟,說之詳,守之固,則惟新安之士為然”,以至“凡六經傳注,非朱子論定者,”  

徽州方言

徽州方言是一種區域方言名,頗具特色,是一種與一般國語差別很大的土語群,包括歙縣話、績溪話、休寧話、黟縣話、祁門話、婺源話六類小區方言。徽州方言跟吳語方言有一些聯繫,而古徽州區域內各縣的方言又互有差異。明嘉靖《徽州府志》載:“六邑之語不能相通,非若吳人,其方言大抵相類也。”徽州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這是造成“隔山”土話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加上徽州處於皖、浙、贛三省邊境,各種方言土語易於滲透,尤其是徽商往來的頻繁,給徽州方言的形成帶來了複雜的影響。  

徽州婚嫁

在古徽州,一場婚姻的促成,大致可分媒合、訂親、成禮、合親四個階段。一般有九道程式:說媒、行聘、請期、搬行嫁、開臉、迎親、拜堂、鬧洞房、回門。經過以上階段和程式的,才為“明媒正娶”。另有童婚、納妾、換親、入贅、沖喜、靈前婚等特殊婚姻形式。舊時徽州人的婚嫁習俗,深受封建禮教的影響,其諸多繁文縟節,不少到帶有迷信色彩和買賣婚姻的因素。  

茶道

徽州人一年中,飲茶不斷,但比較集中成習的有“朝茶”、“午茶”、“夜茶”。徽州人講究以茶立德,以茶陶情,以茶會友,以茶敬賓;注重環境、氣氛,追求湯清、氣清、心清,和境雅、器雅、人雅。

地方特產

花菇石雞,徽菜名品。這道菜採用黃山特產山珍花菇與石雞同蒸。

方臘魚,是徽菜烹飪界人士為紀念農民起義英雄方臘而創製的。

臭鱖魚,徽菜名品,俗名“臭鱖魚”。

黃山毛峰,產於中國安徽秀麗的黃山之中,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雲谷寺、松谷庵 、吊橋閹、慈光閣及半寺周圍。

風景名勝

徽州區 徽州區

徽州區境內保存著徽派古建築300餘處,古徽建築三絕(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星羅棋布,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潛口民宅博物館、貞靖羅東舒先生祠、呈坎明清古村落、老屋閣和綠繞亭與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模檀乾園、岩寺文峰塔、鳳山台、新四軍軍部舊址、沙堤亭等史跡交相輝映。徽州文化園、蜀源休閒養生游和靈山畫家基地、豐樂湖水上揚帆等新開闢有旅遊休閒項目。

唐模景區

唐模景區,原為歙縣所轄,現屬徽州區,是唐朝越國公汪華的太曾祖父叔舉創建的。

文峰公園

文峰公園,是2004年在興修的一個新型公園。是中處遊客和城區居民旅遊休閒的場所。公園內的文峰塔俗稱水口塔,建於明嘉靖23年(1544年),高67米。

豐樂湖

豐樂湖位於徽州區岩(寺)黃(山)公路東側,是為水利而建設,於1976年竣工的人工湖。

著名人物

李流芳(1575年—1629年),字長蘅,號泡庵,溪南人。擅書畫、篆刻,又工詩文。畫學吳鎮、黃公望,山水、花卉風格峻爽。主張描寫切身感受,不求形似,但求神韻,在明代畫壇名重一時,有課徙畫稿一冊,清初畫家王概以之為基礎,擴充為山水譜5卷,是為《芥子園畫譜》初集。  

程邃(1605年—1691年),字穆倩,號清溪,別號垢道人,又自稱江東布衣,岩鎮人。長於金石考證之學,工詩文,善書畫。篆刻取法秦漢,喜用大篆入印,風格樸厚譽渾,為“皖派”代表之一。畫工山水,善用枯筆,自成風格,人稱“歙派”。其字行、隸、篆俱佳。詩文有奇氣,集為《會心吟》。  

鮑錫麟(1905年—1951年),字君白,號二溪,岩寺人。先從黃賓虹學畫,後畢業於上海美專。畫崇新安派,功山水,畫風似漸江、查士標。黃賓虹、汪采白等稱譽其新安畫派後起之秀。省博物館藏有其山水軸,抗戰時在省立徽州師範任教,曾組織師生假期回鄉工作隊宣傳抗日,於岩寺鮑氏宗祠作抗擊日寇大幅壁畫。  

羅會煜(1911年—1940年),呈坎人,杭州美術學校畢業,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深得劉海粟老師器重。曾邀劉海粟至呈坎作客並同游黃山。擅油畫、國畫、山水、花鳥,技法嫻熟。與海粟合作國畫作品多幅。  

程嘯天(1911年—1984年),名岳,字仲芳,虹梁人。10歲學畫,後拜浙江張伯英為師,專攻山水。20世紀40年代得賓虹師指點,畫藝大進,豐子愷先生稱其為“新安畫派佼佼者”。另有岩寺下街人江兆申(1925~1996),國畫大師,供職於台灣故宮博物院。1977年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當年陪同張大千赴韓辦畫展。1991年來北京美術館展出精品50件,1996年5月在瀋陽魯迅美院演講時突發心肌梗塞,搶救無效,不幸逝世。有《江兆申楷書集》、《江兆申篆刻集》等。  

地區榮譽

2019年3月,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安徽省縣以上行政區劃

更多安徽百科知識,詳見微百科:安徽百科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
合肥市廬陽區 | 瑤海區 | 蜀山區 | 包河區 | 長豐縣 | 肥東縣 | 肥西縣 | 巢湖市 | 廬江縣
蕪湖市鏡湖區 | 弋江區 | 鳩江區 | 三山區 | 蕪湖縣 | 南陵縣 | 繁昌縣 | 無為縣
蚌埠市蚌山區 | 龍子湖區 | 禹會區 | 淮上區 | 懷遠縣 | 固鎮縣 | 五河縣
淮南市田家庵區 | 大通區 | 謝家集區 | 八公山區 | 潘集區 | 鳳台縣
馬鞍山市雨山區 | 花山區 | 金家莊區 | 當塗縣 | 含山縣 | 和縣
淮北市相山區 | 杜集區 | 烈山區 | 濉溪縣
銅陵市銅官山區 | 獅子山區 | 銅陵縣
安慶市迎江區 | 大觀區 | 宜秀區 | 桐城市 | 宿松縣 | 樅陽縣 | 太湖縣 | 懷寧縣 | 岳西縣 | 望江縣 | 潛山縣
黃山市屯溪區 | 黃山區 | 徽州區 | 休寧縣 | 歙縣 | 祁門縣 | 黟縣
滁州市琅琊區 | 南譙區 | 天長市 | 明光市 | 全椒縣 | 來安縣 | 定遠縣 | 鳳陽縣
阜陽市潁州區 | 潁東區 | 潁泉區 | 界首市 | 臨泉縣 | 潁上縣 | 阜南縣 | 太和縣
宿州市埇橋區 | 蕭縣 | 泗縣 | 碭山縣 | 靈璧縣
六安市金安區 | 裕安區 | 壽縣 | 霍山縣 | 霍邱縣 | 舒城縣 | 金寨縣
亳州市譙城區 | 利辛縣 | 渦陽縣 | 蒙城縣
池州市貴池區 | 東至縣 | 石台縣 | 青陽縣
宣城市宣州區 | 寧國市 | 廣德縣 | 郎溪縣 | 涇縣 | 旌德縣 | 績溪縣 
(參見:安徽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