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SD.KFZ.250半履帶裝甲車

德國SD.KFZ.250半履帶裝甲車

SdKFz250半履帶式裝甲輸送車是利用德馬格公司車重僅1t的D7型半履帶式輸送車底盤研製的,主要用來輸送人員,1940年-1945年在德軍中服役。

簡介

包括各種變型車在內,其生產量共約7500輛。該車的戰鬥全重為5.7t,被列為輕型半履帶式裝甲輸送車。車內配備2名乘員,即駕駛員車長,還可容納4名載員。車長4.56m,車寬1.95m,車高1.98m,車底距地高0.285m。車上武器只有1挺7.92mm機槍,安裝在車體頂部前面。發動機為馬巴赫公司的HL42TRKM型6缸直列水冷汽油機,位於車內前部。發動機的缸徑90mm,衝程110mm,氣缸工作容積為4.17L,在轉速2800r/min時功率為100hp(73.5kW)。傳動裝置為機械式,所採用的“瓦羅萊科斯”(Valorex)半自動變速箱有7個前進檔和3個倒

德國SD.KFZ.250半履帶裝甲車德國SD.KFZ.250半履帶裝甲車
檔。行動部分的前部是輪式,後部為履帶式。履帶部分占車輛全長的3/4,車體每側有4個負重輪,比D7型運輸車的少1個,從而縮短了底盤的長度。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負重輪交錯排列。履帶是金屬的,每條履帶由38塊帶橡膠墊的履帶板組成,履頻寬240mm。該車和當時德國其它的半履帶式車輛一樣,採用一種新的轉向方法,即在公路上行駛時,只須操縱方向盤,利用前輪來轉向;在需要作小半徑轉向或在越野行駛時,則用“科萊特拉克”(CLetrac)轉向機構來轉向,最小轉向半徑為5m。該車行駛速度很快,最大公路速度達65km/h;可爬上24'的坡道可涉0.7m深的水域。該車燃油儲備為140L,最大公路行程為350km,最大越野行程為200km。該車的裝甲車體是由布辛-NAG公司研製的,車體前部裝甲厚12mm,兩例和後部裝甲厚7mm,可防禦機槍彈炮彈破片的攻擊。但體頂部是敞開的,車內人員易遭槍彈攻擊。

類型及結構

德國SD.KFZ.250半履帶裝甲車德國SD.KFZ.250半履帶裝甲車
Sdkfz250裝甲輸送車有14種變型車,其代號為Sdkfs250後加斜槓(/)和數字加以區別,計有:Sdkfz250/1裝甲人員輸送車、Sdkfz250/2有線通信車、sdkfz250/3無線通信車、Sdkfz250/4炮兵觀察車、Sdkfz250/5炮兵偵察車、Sdkfz250/6彈藥運輸車、Sdkfz250/780mm火箭發射車、裝有75mm火炮的Sdkfz/8裝甲車、裝有20mm機關炮的Sdkfz250/9裝甲偵察車、裝有L/45型37mm反坦克炮的Sdkfz250/10裝甲車、裝有41型反坦克槍的Sdkfz250/11裝甲車、Sdkfz250/12排長指揮車。還有兩種車型有自己持有的編號,其中一種是Sdkfs252輕型彈藥運輸車,用於伴隨TIV95mm突擊炮:另一種是Sdkfz253炮兵觀察車,用於伴隨TIII75mm突擊炮。這兩種車的車體都是密閉式的,人員通過車頂艙口和車後的艙門上下車。Sdkfz250系列裝甲車裝備部隊後,立即參加1940年對法國的入侵,此後被廣泛地使用在二戰中的各個戰場上,其中包括參加北非戰場的戰鬥。

類型:半履帶輕型裝甲人員輸送車

生產商:布辛-NAG;維瑟爾修特;沃瑪格;魏格曼;利茲舍爾;都特舍工廠。

底盤號:95001~,201001~,310001~

數量:(在6000輛以上)
1941年不明
1942年1340輛
1943年2900輛
1944年1960輛

1939年,德國陸軍在成功研製了輕型履帶輸送車後,表示要一種類似的,可搭乘半個班的車輛,以提高偵察部隊的作戰能力。布辛-NAG研製車體,德瑪格則在sd.kfz.10基礎上研製底盤,1941年6月造出第1批39輛正式生產型。該車下發德軍裝甲師和裝甲步兵師的裝甲偵察部隊。通常裝甲師每連28輛,裝甲步兵師每連18輛。彈藥車和偵察車主要配備給突擊炮部隊。sd.kfz.250型制式型號分為舊型和簡化型,舊型外形複雜,生產極耗工時,所以自1943年10月開始,簡化型sd.kfz.250開始生產。

德國SD.KFZ.250半履帶裝甲車舊型
舊型指標:
乘員:2名
車重:5.8t
車長:4.56m
車高:1.98m
車寬:1.66m
發動機:梅巴赫HL42TRKM
變速箱:7個前進檔,3個倒檔
最大速度:60km/h
最大行程:320km
無線電:FuGSprGerf
德國SD.KFZ.250半履帶裝甲車簡化型
簡化型指標:
乘員:2名
車重:5.38t
車長:4.61m
車高:1.95m
車寬:1.66m
發動機:梅巴赫HL42TRKM
變速箱:7個前進檔,3個倒檔
最大速度:60km/h
最大行程:300km
無線電:FuGSprGerf

種類介紹

德國SD.KFZ.250半履帶裝甲車Sd. Kfz. 250/1
Sd.Kfz.250/1:該車主要有兩種改型:Sd.Kfz.250/1A和Sd.Kfz.250/1B,重5.38t,乘員6人,1941至1945年持續生產。武器為兩挺MG-34機槍,攜彈2010發,含機槍防盾的車高為1.98米。

sd.kfz.250/2:該車用於為通訊部隊鋪設電纜,建立電話網,裝有一挺MG-34機槍,重5.44噸,成員4人。

sd.kfz.250/3:該車有4種支型,分別用於兵種協同通訊和通訊中轉。重5.35噸,成員4人。為了指揮摩托化分隊,所以裝備了FuG12電台,最初使用2米桿狀天線,後使用2米星型桅桿式天線。有的sd.kfz.250/3裝有FuG7和FuG8,用於師級通訊。早期FuG8用框架式天線,後改用星型桅桿式天線。所有通訊車都裝有一挺MG-34機槍。

sd.kfz.250/4:該車有2種支型,最初構想為輕型防空車,不過這個型號沒投產。後改為突擊炮部隊觀測車。重5.7噸,乘員4人。電台是FuG15和FuG16。裝有一挺MG-34或MG-42機槍。

德國SD.KFZ.250半履帶裝甲車sd.kfz. 250/5
sd.kfz.250/5:該車有2種支型,為裝甲偵察車,重5.35噸,乘員4人。裝備FuG4和FuG8電台。早期用框架式天線,後期為FuG8用2米桿狀天線。後該車用FuG12電台。2種支型的區別僅在於電台不同。

sd.kfz.250/6:該車有2種支型,均為裝載75毫米突擊炮炮彈的彈藥車。載彈60發。車後部可加掛彈藥拖車。最大公路時速37英里最厚裝甲:14.5mm最薄裝甲:8mm全重:5.53t乘員:4人車長:4.77m車高:2.15m車寬:1.97m。

sd.kfz.250/7:該車有2種支型,分別為80毫米迫擊炮和炮彈運輸車兩種。重5.61噸,乘員5人。在車內裝有一門格蘭特沃佛34(GrW34)型迫擊炮,用於給其他排提供火力支援。該車,另外裝有一挺MG-34或MG-42機槍。車內裝載迫擊炮彈42發。彈藥車攜彈66發。

sd.kfz.250/8:該車重6.3噸,乘員3至4人。主要武器為一門KwK37型24倍口徑75毫米火炮,備彈20發。1944年開始,換裝了新的K52(SF)型75毫米火炮。這些車輛配備給輕裝甲偵察連的第四排。

sd.Kfz.250/9:該車重6.02噸,乘員3人。車高2.16米。1942年3月工廠得到第1批30輛的訂單,同年,3輛原型車送到蘇聯前線以檢驗越野性。從1943年開始,sd.kft.250/9投入大批量生產。武器:(仰角:-10度——+85度)1.KwK38型20毫米炮,備彈100發。2.裝有一挺MG-34或MG-42機槍。

德國SD.KFZ.250半履帶裝甲車sd.kfz. 250/10
sd.kfz.250/10:該車重5.67噸,乘員4人。車高1.97米。該車作為排長指揮車使用。
武器:(仰角:-8度——+25度,方向射界:左右各30度)1.PAK35/36型37毫米炮,備彈216發。2.裝有一挺MG-34機槍,備彈1100發

sd.kfz.250/11:該車重5.3噸,乘員6人。作為排長指揮車使用。
武器:1.sPzB28毫米炮,備彈168發。2.一挺MG-34或MG-42機槍,備彈1100發。

sd.kfz.250/12:該車重5.08噸,乘員3~5人。是炮兵測繪,測距車。裝一挺MG-34或MG-42機槍,備彈1100發。

兄弟

德國SD.KFZ.250半履帶裝甲車Sdkfz251
Sdkfz251裝甲輸送車是用博格瓦德(Borgward)公司3tHLKL6型半履帶式運輸車底盤研製的,主要用來輸送人員,1939年-1945年間在德軍中服役,包括各種變型車在內,其生產量共1.6萬輛。該車的戰鬥全重8.5t,被列為中型半履帶式裝甲輸送車。車內配備2名乘員,即駕駛員和車長,還可容納10名載員。車長5.8m,車寬2.1m,車高1.75m,車底距地高0.32m.車上武器有2挺7.92mm機槍,分別裝在車體頂部的前面和後部。該車的發動機Sdkfz250裝甲輸送車的相同,也置於車體前部,以便在車體後面開設尾門。但為使駕駛員有寬闊的視界,特意加大了發動機室頂部的傾斜度。傳動裝置有8個前進檔和2個倒檔,行動部分的前部為輪式,後部為履帶式。車體每側有6個負重輪,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負重輪交錯排列。履帶為帶橡膠墊的金屬履帶,履帶接地長1.8m,履頻寬280mm.該車的轉向方式和Sdkfz250裝甲輸送車一樣,在公路上行駛時,用前輪來轉向;在越野時用“科萊特拉克”轉向機構來轉向,最小轉向半徑為6.75m。該車的裝甲防護與Sdkfz250裝甲輸送車的相似,裝甲厚度為7mm~12mm,可防槍彈和炮彈破片的攻擊,但車體頂部也是敞開的,車內人員易遭槍彈的襲擊。

Sdkfz251裝甲輸送車有22種變型車,其代號為Sdkfz251後加斜槓(/)和數字加以區別,計有:Sdkfz251/1裝甲輸送車、Sdkfz251/280mm火箭發射車、Sdkfz250/3無線通信車、Sdkfz251/4輕型追擊炮牽引車、Sdkfz251/5工兵輸送車、Sdkfz251/6指揮車、Sdkfz251/7戰鬥工程車、Sdkfz251/8救護車、裝有37L/24型75mm加農炮的Sdkfz251/9裝甲車、裝有L/45型37mm反坦克炮的Sdkfz251/10裝甲車、Sdkfz251/11有線通信車、Sdkfz251/12炮兵偵察車、Sdkfz251/13機械錄音車、Sdkfz251/14聲測車、Sdkfz251/15光測車、Sdkfz251/16裝甲噴火車、Sdkfz250/1720mm自行高射炮、Sdkfz251/18炮兵觀察車、Sdkfz251/19有線通信車、Sdkfz251/20紅外探照燈車、Sdkfz250/2115mm或20mm3管自行高射炮,以及裝有40L/46型75mm反坦克炮的Sdkfz251/22裝甲車。

Sdkfz251系列裝甲車在裝備部隊後,立即參加了1939年8月德軍對波蘭的入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它幾乎參加了德軍的每一次軍事行動。

德國SD.KFZ.250半履帶裝甲車Sdkfz251
戰鬥全重8.5t
乘員2人
載員10人
車長5.8m
車寬2.1m
車高1.75m
車底距地高0.32m
武器2挺7.92mm機槍
最大公路速度55km/h
燃油儲備160L
最大公路行程320km
最大越野行程180km
過垂直牆高0.3m
最大爬坡度24’
越壕寬2m
涉水深0.5m

其它相關知識

德國SD.KFZ.250半履帶裝甲車瑞典陸軍CV90多用途裝甲車
裝甲車是裝甲汽車、裝甲輸送車,步兵戰車等的統稱,它是裝有武器和擁有防護裝甲的一種軍用車輛,按行走機構可分為履帶式裝甲車和輪式裝甲車。裝甲車是坦克、步兵戰車、裝甲人員輸送車、裝甲偵察車、裝甲工程保障車輛及各種帶裝甲的自行武器的統稱。

在裝甲車輛中,除坦克、步兵戰車和裝甲人員運輸車這三種主要車型外,還有裝甲偵察車、反坦克飛彈發射車、自行高炮、自行火炮和自行火箭炮,以及工程保障和後勤技術保障車輛等。

裝甲輸送車:設有乘載室的一種輕型裝甲車輛。主要用於輸送兵員,也可用於戰鬥。有履帶式和輪式兩種,大多數為水陸兩用。由裝甲車體、武器、通信設備、觀察瞄準裝置和推進系統等組成。動力裝置位於車的前部。車後部為乘載室,其兩側和後部均有射擊孔。車上武器有機槍、小口徑機關炮。主要用於戰場上輸送步兵,也可運輸作戰物資和器材.利用裝甲輸送車底盤可改裝成裝甲指揮車、裝甲偵察車、裝甲通信車、裝甲搶救車、裝甲救護車、裝甲供彈車、和坦克架橋車、坦克保養工程車、坦克修理工程車、坦克運輸車等多種變型裝甲車。

裝甲偵察車是一種裝有偵察設備的車輛,分履帶式和輪式兩種,戰鬥全重5~18噸,個別可達19.5噸,乘員3~5人,車上配有20~30毫米機關炮和7.62毫米機槍,個別裝有76~105毫米火炮和14.5毫米機槍。履帶式裝甲偵察車最大爬坡度可達70%,越壕寬達2.1米,通過垂直牆高度為0.7米。輪式裝甲偵察車陸上最高時速105公里,最大行程800公里,最大爬坡度為51%。車上一般裝有大倍率光學潛望鏡、紅外夜視觀察鏡、微光瞄準鏡、微光夜視觀察系統和熱像儀等。晝間光學儀器對裝甲車輛最大觀察距離15公里,夜間一般為1.5~3公里。如裝有雷達和雷射測距儀,可觀察20公里左右。目前,主要的裝甲偵察車有美國的M3步兵戰車、前蘇聯BPTIM裝甲偵察車、法國AMX-I0RC輪式偵察車和英國的“蠍”式偵察坦克等。

德國SD.KFZ.250半履帶裝甲車台灣cm31輪式裝甲車
1855年,英國J·科恩在蒸汽拖拉機的底盤上安裝機槍和裝甲,製成了一輛輪式裝甲車,並獲得專利權。但這種裝甲車未能實際套用。1899年,英國人西姆斯在四輪汽車上安裝了裝甲和一挺機槍。1900年,英國把裝甲汽車投入到了正在南非進行的英布戰爭中。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隨著坦克的誕生,火力,防護性和越野性都比較弱的裝甲車汽車失去了在戰場上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的地位,於是它轉向其它用途發展。一是發展為裝甲輸送車,為步兵和作戰物資提供裝甲保護;二是利用它輕便靈活的特點,發展為某些特殊用途的輕型裝甲車輛,如裝甲指揮車,裝甲偵察車;三是用於鎮壓城市民眾暴動和對付缺乏反裝甲火器的游擊隊。

裝甲運輸車-裝甲輸送車是設有乘載室的輕型裝甲車輛,主要用於戰場上輸送步兵,也可輸送物資器材。裝甲輸送車一般只安裝有機槍,火力較弱。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英國最先研製出了履帶式和輪式裝甲輸送車。車上有輕型裝甲和一挺機槍,可運載20名士兵。雖然車上的裝甲可使車內士兵免受槍彈的傷害,但習慣於徙步作戰的步兵仍把首批裝甲輸送車稱為“沙丁魚罐頭”和“帶輪的棺材”。1918年8月,英軍第七集團軍的一個戰車營首次在華爾夫西使用裝甲輸送車,12輛裝甲輸送車吐著火舌向敵軍衝擊,德軍官兵極為驚恐,倉惶潰逃。英軍士兵隨即跳下車,占領了德軍阿地,其它國家軍隊也從引發現了裝甲輸送車的軍事價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軍最早大量裝備使用裝甲輸送車,在戰爭中取得了一定效果,裝甲輸送車的使用,顯著地提高了步兵的機動作戰能力,並由於步兵可乘車伴隨坦克進攻,也提高了坦克的攻擊力。

德國SD.KFZ.250半履帶裝甲車's album - 裝甲車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裝甲輸送車得到迅猛發展,許多國家把裝備裝甲輸送車的數量看作是衡量陸軍機械化、裝甲化的標誌之一。

步兵戰車-步兵戰車是供步兵激動作戰用的裝甲戰鬥車輛。它是由裝甲輸送車發展而來的。裝甲輸送車上通常沒有供乘車步兵使用的射擊孔,到達戰場後步兵需下車徒步戰鬥,這就使步兵在某些戰場條件下難以協同坦克前進,攻擊,並容易受到敵方火力殺傷。而且裝甲輸送車通常只裝有機槍,不具備反裝甲能力。另外它的裝甲較薄,僅能防槍彈。為使步兵能乘車協同坦克作戰,增強對敵方裝甲目標和反裝甲武器的作戰能力,提高作戰部隊進攻速度。自本世紀50年代起,一些國家開始研製步兵戰車。

1954年,法國利用AMX-13輕型坦克底盤改制了一種裝甲車輛,該車載艙兩側及後門上開有射擊孔,步兵可乘車射擊。最初車上安裝一挺7。62毫米機槍,所以仍稱為裝甲輸送車。後改裝了12。7毫米高射機槍或“陶”式反坦克飛彈,改稱為AMX-13型步兵戰車。這是世界上第一種步兵戰車。繼法國之後,蘇聯60年代裝備了BMII-1型步兵戰車,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步兵戰車之一。這種步兵戰車反裝甲目標能力較強,裝有一門73毫米滑膛炮和一枚反坦克飛彈。

由於兵戰車真正實現了步兵乘車作戰,具有一定的反裝甲目標能力。戰車的裝甲通常可防小口徑炮彈和炮彈碎片,並能夠與坦克更好地協同作戰,性能比裝甲輸送車有明顯提高,所以它有許多先進國家的軍隊中基本或部分取代了裝甲輸送車的地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