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衛星

微型衛星

微型衛星(microsat)用微型化技術製造的人造地球衛星。這種衛星集成化程度高,衛星分系統間沒有明顯的界限。半導體微型製造技術的發展,突破了微電子技術僅用於製造積體電路的局限,出現了用這種微型製造技術加工各種微機械的全新概念。利用這種技術可以製作數微米的微機械系統;可以將感測器、執行器與控制電路集成在一起,構成可完成各種複雜功能的微型電子機械系統(MEMS),從而實現力學、熱學、聲學、光學、磁學、生物學以及化學等許多功能。微型衛星一般質量為10~100kS。它是製造技術實現極小細微尺度,即納米級尺度的產物,故這種衛星又稱為納(米)衛星或晶片衛星。

基本信息

主要介紹

微型衛星微型衛星
據美聯社2006年3月22日報導,當日早晨6點剛過,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生產的L-1011型噴氣飛機載著每顆僅重55磅(約25公斤)的ST5微型衛星,從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起飛。飛機到達3.9萬英尺(約1.2萬米)高空後,一枚小型"飛馬"運載火箭從飛機腹部脫離,並於10分鐘後將這3顆微型衛星送入軌道
這次發射的目的在於證明,用一組小型、低成本的衛星,從不同位置同時測量地球磁場的好處。ST5微型衛星計畫是美國宇航局“新千年計畫”的一部分,“新千年”計畫是為發現、發展和試驗創新型技術而設立的。
這次發射原本定在上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還沒能確定導致發射被推遲的問題究竟為何,但推測問題可能出在火箭飛行控制系統的一個鎖定銷上。上周發射之前,因控制系統上結冰鎖定銷沒能縮回

主要功能

2015年2月24日,2030年前後將會有一群微型探測器沖入木星濃密的大氣層進行探測,並向地球回傳它們獲得的數據。
微型探測器應當可以在木星的大氣中持續工作約15分鐘,隨後將會在劇烈的摩擦高溫化為一團火焰——而這正是研究人員正在開發的一個名為“大氣小型勘測器”(SMAllReconnaissanceofAtmospheres,SMARA)的項目的核心構想。就在這短短的15分鐘時間內,這些微型探測器將能夠傳回足夠多的數據,從而大大加深科學家們對木星大氣層性質的了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