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衛星

皮衛星

皮衛星是指重量為公斤級的微小衛星,於2015年9月20日7時01分跟隨長征六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的這枚“空間一號”皮衛星,是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衛星團隊研製。皮衛星的最大優勢成本低廉、製造和發射周期短、應急反應快,在應急救援和搶險救災時期,皮衛星可以擔當起應急通訊、大面積災害勘測等多項職責。此外,皮衛星在國防科研領域也具有廣泛的套用前景。

基本信息

背景

皮衛星皮衛星

2015年9月20日7時01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自主研製的“空間實驗一號”皮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搭載發射升空。

這枚重277克的衛星,將在服役期內完成星地通訊實驗和器件實驗等任務,成為了該校衛星計畫的“排頭兵”。

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20顆微小衛星送入太空,創造了中國‘一箭多星’發射新紀錄。

西電能參與到這個工程,對於發揮電子信息優勢研究力量、促進西電航天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研發

皮衛星皮衛星
2000年初由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發的。隨後,歐洲、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相繼開始進行公斤級衛星的研發。但大多數發射成功的皮衛星荷載功能比較單一。2004年,第一套CubeSat三星平台被送入軌道。如今這些衛星開始被廣泛用於環境遙感觀測和一些基礎生物學研究當中。特威格斯稱,在全球至少有60所大學和研究院所參與CubeSat衛星項目研究,在近地軌道上至少有35顆到40顆此類衛星運行,其中約有四分之一仍在正常工作。 2010年9月22日10時42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十一號”送入太空,並同時搭載發射了兩顆完全由中國著名高校——浙江大學自主研製的“皮星一號A”衛星。作為中國最小的衛星,“皮星一號A”衛星重3.5公斤,是一個邊長為15厘米的立方體。由於體型小巧,整星的正常工作功率僅為3.5瓦。這也是中國高校歷時10年,自主研發並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皮衛星。皮星一號A,是一個邊長15cm的立方體,外身披著36片太陽能電池,其中對地面的一角安裝了一個由該校光電系研製的360度視場全景相機,用於成像實驗。“皮星一號A”衛星位於離地球表面640公里的軌道上,每96分鐘繞地球一圈。每天有一次通信聯繫,傳回軌道定位、健康數據、拍攝的圖像等信息。每隔一段時間,研究中心會從衛星測控中心取回數據。粗粗估算,“皮星一號A”積累的數據已有10G之多。

特點

皮衛星對火箭發射的要求相較大衛星也較低。大衛星從進入發射基地到上架發射,最快也要30-40天,而皮衛星從進場到發射,只需要短短几天時間。因為成本低廉、發射便捷,皮衛星被航天科技界稱為緊急狀態下的“突擊隊”。中國是地質災害頻發國家,在應急救援和搶險救災時期,皮衛星可以擔當起應急通訊、地形勘測等多項職責。

優勢

皮衛星皮衛星
超微衛星的最大優勢是其低廉的成本,而其中節省的最大部分在發射階段。這些超微衛星不像常規衛星那樣,需要專門的運載工具將其作為首要荷載進行發射。它們一般都通過在發射其他衛星或飛行器時“搭順風車”或者與多顆超微衛星一同“拼車”的方式發射升空。據了解,美國宇航局超微衛星的發射任務一般僅需花費200萬美元,與動輒數千萬美元的常規衛星發射任務相比,這只能算是個零頭。成本的節省同時也來自於現成的小型電子電路晶片,如微處理器,射頻發射和接收器等。這些組件與智慧型手機、手持式全球定位系統以及數位相機內部的元件並沒有太大不同。

部件

這種可小至手掌大小的小衛星甚至可以直接放進你的口袋裡。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常規衛星有的主要部件它們全都有:電池、軌道控制和定位系統、無線電通訊系統、分析儀器等。不同的只是在於超微型衛星上所有的元件在尺寸上更小,集成程度更高,在結構設計上比常規衛星更簡單,成本上也更加低廉。常規衛星一般多用於通訊、導航或科學研究,充分展開後體積與一輛中巴車大小相當,重量一般在500公斤左右,即便如此,以重量為標準的衛星分類法中它也只能算是小衛星。而超微型衛星則比小型衛星還要小得多,大於1公斤而小於10公斤的被稱為納衛星(NanoSat),小於1公斤的被稱為皮衛星(PicoSat)。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