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衛星五號

遙感衛星五號

遙感衛星五號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研製的一顆遙感衛星。2008年12月15日11時22分,中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將“遙感衛星五號”成功送入太空。主要用於國土資源勘查、環境監測與保護、城市規劃、農作物估產、防災減災和空間科學試驗等領域的數據採集和傳輸任務。

遙感衛星五號遙感衛星五號
遙感衛星五號:2008年12月15日11時22分,中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將“遙感衛星五號”成功送入太空。“遙感衛星五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研製,主要用於國土資源勘查、環境監測與保護、城市規劃、農作物估產、防災減災和空間科學試驗等領域的數據採集和傳輸任務。

概述

遙感衛星對地球和大氣的各種特徵和現象

遙感衛星五號遙感衛星成功送入太空
進行遙感觀測的人造地球衛星。包括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海洋觀測衛星、環境監測衛星和偵察衛星等。遙感衛星在空間利用遙感器收集地球或大氣目標輻射或反射的電磁波信息,並記錄下來,由信啟、傳輸設備傳送回地面進行處理和加工,判讀地球環境、資源和景物等信息。遙感衛星由衛星平台、遙感器、信息處理設備和信息傳輸設備組成。截止2008年12月14日,衛星、火箭狀況良好,發射前各項準備工作進展順利。據悉,“遙感衛星五號”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將為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發揮積極作用。2008年12月15日11時22分,中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將“遙感衛星五號”成功送入太空。“遙感衛星五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研製,主要用於國土資源勘查、環境監測與保護、城市規劃、農作物估產、防災減災和空間科學試驗等領域的數據採集和傳輸任務。

簡要介紹

1975年11月26日中國首次發射返回式遙感衛星,

遙感衛星五號遙感衛星五號
到1992年已發射13顆。這種衛星和地球資源衛星的性質是一致的,只是它工作壽命短,只有5~15天,但是可以回收。它是小橢圓近地軌道,近地點175千米~210千米,遠地點320千米~400千米,傾角為57度~70度,周期90分鐘。衛星觀測覆蓋區域在南北緯70度之間,覆蓋面積約2000萬平方千米,約為中國的兩個版圖之廣。衛星直徑2.2米,高3.14米,圓錐體,重1800千克~2100千克。星載可見光照相機等遙感儀器,能獲得大量對地觀測照片,具有分辨力高、畸變小、比例尺適中等優點。可廣泛套用於科學研究和工農業生產領域,包括國土普查、石油勘探、鐵路選線、海洋海岸測繪、地圖測繪、目標點定位、地質調查、電站選址、地震預報、草原及林區普查、歷史文物考古等多個領域。1992年8月9日下午4時,中國發射了一顆工作壽命已延長到15天的返回式遙感衛星。

重要作用

1、信息技術革命,是傳送信息技術的更新,是獲取信息手段的突破。獲取人類認識世界的一些深層次關鍵信息是至關重要的。遙感衛星就是人類獲取重要信息的重要工具。它遠在太空就可以看清人們在地面察覺不到的地質斷層,代替人們勘察無人區內的情況,發現地下的石油、古蹟。

遙感衛星五號酒泉發射中心發射遙感衛星二號

2、中國寶成鐵路自建成以來,長期被滑坡、塌方災害困擾。長期以來,鐵道專家一直找不出內在原因,只能年復一年的在空害與維修的怪圈中折騰.然而在中國發射的返回式遙感衛星拍攝的照片上清晰地顯示出,這條鐵路一些地段處於地層的斷裂帶上,於是鐵路部門立即對此採取了加固地層的措施,才從根本上減少了山體滑坡時事故的發生。

3、利用遙感衛星進行國土普查,是人類獲取信息的另一重要途徑。例如,中國對於青藏高原等人跡罕至、自然條件惡劣之地進行普查,遙感衛星提供的一幅照片的覆蓋面積是航空照片的140倍,只需1人用3天時間就可以完成解譯判讀工作;如用飛機航拍,則需30人用幾個月時間;如用人工則需幾年。

4、中國石油地質隊員在對柴達木盆地“伊克雅烏汝”油氣構造進行調查時,26人苦戰4個月才測郵586個點,以此繪製成五萬分之一的地質圖,而衛星僅用一張照片就把情況看清,還發現了地面測量中無法發現的斷層構造。

5、中國考古工作者還利用遙感衛星圖片,發現了一批古代遺蹟。比如內蒙古昭烏達盟附近的一座被黃沙深埋的古城,在遙感衛星照片上被發現,並確認是元朝忽必烈為其女兒魯國大長公主興建的應昌古城。

五星發射

1、遙感衛星一號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運載火箭將遙感衛星一號送入軌道,2006年4月27日6時48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一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2006年我國的首次航天發射。上午6時48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一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今年中國的首次航天發射。這次發射升空的“遙感衛星一號”和用於發射衛星的“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為主,中國科學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等單位參與研製。衛星質量為2700餘公斤,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將對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2、遙感衛星二號
2007年25日15時12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地將“遙感衛星二號”送入太空。同時,搭載了一顆浙江大學研製的皮星一號衛星。這次發射的“遙感衛星二號”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衛星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將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發揮積極作用。搭載發射的“浙大皮星一號”衛星是一顆公斤級重量的微小衛星。主要用於皮衛星平台驗證及微電子機械系統等技術試驗。用於發射的“長征二號丁”

遙感衛星五號遙感衛星五號發射升空
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製,此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99次飛行。
3、遙感衛星三號
2007年11月12日6時48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三號”送入太空。21分鐘後,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這次發射升空的“遙感衛星三號”和用於發射衛星的“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衛星質量為2700餘公斤,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將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4、遙感衛星四號
2008年12月1日12時42分,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將“遙感衛星四號”成功送入太空。“遙感衛星四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研製,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的數據採集和傳輸任務。
5、遙感衛星五號
2008年12月15日11時22分,中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將“遙感衛星五號”成功送入太空。“遙感衛星五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研製,主要用於國土資源勘查、環境監測與保護、城市規劃、農作物估產、防災減災和空間科學試驗等領域的數據採集和傳輸任務。

遙感地站

第一座遙感衛星地面站建成,衛星遙感是70年代國際上發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遙感衛星地面站的任務是跟蹤資源衛星,接收其發回的信息,經過信息處理使之轉化成圖象、數據。它具有巨觀性、重複性和分光譜段提取信息等特點,在國民經濟的許多領域有廣泛的用途。中國從1978年起,利用航空遙感技術開展了多次資源調查,但總體上與世界先進水平有一定距離。1979年1月,鄧小平訪問美國時簽訂了《中美科技合作協定》。從美國引進遙感衛星地面站是雙方合作項目之一,由中國科學院負責,總投資1000萬美元。

遙感衛星五號遙感衛星五號科研人員
當時中美科技合作處於初創階段,美國對華出口許可政策十分嚴格,向中國開放高技術的商務實施條例尚未形成。通過多種渠道,中美兩國政府為中國引進地面站積極尋找合理解決的途徑。1980年,中國科學院與美國國家宇航局在北京簽署諒解備忘錄,為地面站的引進工作鋪平了道路。1982年12月,與美國STX公司簽訂商務契約,委託該公司承擔該系統的主要研製工作。最後整個系統在1985年底從美國陸續運抵北京。
這座地球資源遙感衛星地面站包括微波信號跟蹤接收、數字圖象處理和照相處理三部分,主要任務是接收、處理、分發、儲存地球資源遙感衛星數據。1986年5月底,經過中美專家的通力合作,衛星地面站安裝完畢並投入試運行。試運行期間,接收了以北京為中心、半徑為2400公里、來自地球705公里高空的美國地球資源圖象衛星的300多幅圖象和數據,圖象解析度為30米。到12月中旬,地面站生產了近千張圖象,供國內外用戶在資源勘探、國土普查、環境監測及農業等方面試用,均得到滿意的效果。中國科學院組織的鑑定專家組認定,該站的各項主要技術指標達到或超過了原設計要求,圖象產品質量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986年12月20日,地面站正式投入使用。中國第一座遙感衛星地面站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1987年5月,大興安嶺發生森林大火,地面站給出了大火頭的準確位置,彌補了氣象衛星和航空遙感定位不準、飛機又因火區煙霧大而難以偵查的不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