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取貨

循環取貨

循環取貨是一種物流中常用的配送模式。承運商攜帶須從客戶返還給供應商的貨物出發,依次到達每個供應商,將返還給供應商的貨物卸下並裝載上須從供應商處收集的貨物回到客戶處。

簡介

循環取貨是一種物流中常用的配送模式。承運商攜帶須從客戶返還給供應商的貨物出發,依次到達每個供應商,將返還給供應商的貨物卸下並裝載上須從供應商處收集的貨物回到客戶處。

循環取貨這種配送方式來源於19世紀美國和英國各地的送奶工送奶方式。送奶工送奶的同時收回客戶的空奶瓶。

物流

物流(英語:Logistics),是軍事領域 後勤概念的民間用語。在西方該詞語源於希臘語:λογιστικός, Logistikos,意為“計數科學”或“精於算計”。“物流”是一套通過計算、策劃來控制原材料、製成品、產成品或信息在供、需、倉儲不同部之間轉運的管理系統。“物流”或也可詳稱為其最終目的之“策略性物流運輸”或“策運”。物質資料從供給者到需求者的物理運動,是創造時間價值、場所價值和一定的加工價值的活動。物流是指物質體從供應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動,它由一系列創造時間價值和空間價值的經濟活動組成,包括運輸、保管、配送、包裝、裝卸、流通加工及處理等多項基本活動,是這些活動的統一。

相關概念最早出現於軍事行政組織,在中國古代一直被稱為輜重,後來在近代被逐漸改為後勤。

現代的“物流”概念最早可能是以在二戰中,圍繞戰爭物資供應,美軍建立的後勤理論為原型的。當時的“後勤”是指將戰時物資生產、採購、運輸、配給等活動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統一布置,以求戰略物資補給的費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務更好。後來,將“後勤”體系移植到現代經濟生活中,才逐步演變為今天的物流。物流系統也可像網際網路般,促進全球化。在貿易上,若要更進一步與世界連繫,就得靠良好的物流管理系統。

市場上的商品很多是“遊歷”各國後才來到的。原料可能來自馬來西亞和泰國,加工可能在新加坡,生產卻在中國,最後才入口到美國。產品的“遊歷”路線就是由物流師計畫、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使各項物流活動實現最佳的協調與配合,以實現產品物流的目標,目標可能是:降低物流成本(Cost),提高物流效率及質量(Efficiency & Quality),或提高物流的供應滿足性(Availability)。目標可能會有取捨和側重。

配送

配送是物流的一個縮影或在某小範圍中物流全部活動的體現。

一般的物流是運輸及保管,而配送則是分揀配貨及運輸,其更關注於按待運輸貨物的目的地來將其區分,以便於物流操作。

物流配送的主要工作有:備貨、儲存、加工、分揀及配貨、配裝、配送運輸、送達服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