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化孟達自然保護區

循化孟達自然保護區

循化孟達自然保護區1980年建立,2000年4月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9544公頃,主要保護對象森林生態系統水源涵養林。保護區位於青海省東部循化撤拉族自治縣東部,地處巴顏喀拉山支脈西傾山的當蕊——五台山區。保護區內植物區系成分複雜並具有過渡性特徵,植物資源比較豐富,森林植被以針闊葉混交林為主,已知的野生動物主要有哺乳類7種、鳥類35種,其中麝、蘇門羚、斑尾榛雞、紅隼、蘭馬雞等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保護好該區生態系統和野生物種,對於研究植物的進化、群落的演替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對黃河上游的水源涵養也具有重要作用。

簡介

孟達自然保護區位於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境內,

循化孟達自然保護區循化孟達自然保護區
總面積17290公頃。保護區於1980年經青海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一個以森林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

本區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接壤處的特殊地帶,東與甘肅省接壤,我國第二大河黃河呈東西走向貫穿保護區,境內群山突兀、河流切割強烈,屬強烈切割的斷塊高中山地形,最高峰當蕊山海拔4182米,最低處黃河岸邊海拔1780米,中心地帶有一處面積約20公頃的堰塞湖-孟達天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複雜的地形使保護區內形成了優越的小氣候,與同緯度、同海拔地區相比,氣溫高、降水多、空氣濕度大、風速小,有利於植物生長。保護區內植物區系成分複雜並具有過渡性特徵,植物資源比較豐富,有青海高原的“西雙版納”之稱。本區森林植被以針闊葉混交林為主,並分布有較大面積的青桿純林;已知高等植物有90科302屬517種,其中有近百種植物位於其國內同緯度分布的最西端,具獨特的生物地理意義;已知的野生動物主要有哺乳類7種、鳥類35種,其中麝、蘇門羚、斑尾榛雞、紅隼、蘭馬雞等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保護好該區生態系統和野生物種,對於研究植物的進化、群落的演替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對黃河上游的水源涵養也具有重要作用。

自然環境

保護區地處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

循化孟達自然保護區循化孟達自然保護區
地質構造屬阿沁卡金——當蕊五台隆起帶。地貌為黃土丘陵,切割破碎,多陡坡,懸崖峭壁,溝谷狹窄,呈“V”字型。由於保護區四周群峰突起,削弱了乾冷氣流的侵襲,又迎著東南氣流,區內氣候溫和,多雨。年均溫5.4℃。地形相對高差大,致使氣候有暖溫性、溫性和寒性各種特徵。年降水量622.7毫米,5~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9%。
區內有五條河溝,由南向北流入黃河。在木場溝中部有天然湖泊——孟達天池,面積近20公頃,平均水深10米,蓄水200~300萬立方米。天池東部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天然大壩”,長200多米,高出水面50~70米,壩體為冰川退縮後形成的終磧堤,天池東南部有10米多高,7~8米寬的扇形瀑布,夏日水量充沛,冬季則成冰瀑。
孟達的天池長白山天池和天山山腰的天池小得多。但它有自己的特點。長白山天池周圍是水山築成的幾乎是寸草不生的幾座山峰,天山的天池外面較遠的地方才有茂盛的雪嶺雲杉林,而孟達的天池卻被十分稠密的森林團團的包圍起來,從池邊到山頂,全被森林覆蓋。池水也與眾不同,長白山天池的水最美,有各種各樣的藍色,而且圖案隨著天空中雲塊的移動而不斷變化;天山的天池則是一種藍色;孟達天池的水卻是綠色的,幾乎和四周森林的顏色相同。

植物資源

保護區野生植物有90科287屬、509種,

循化孟達自然保護區循化孟達自然保護區
其中苔蘚類3種、蕨類10種、木本植物159種、草本植物337種、藥用植物較豐富有322種。
植物區系特點是:(1)具明顯過渡特徵,區系成分以華北地區成分占優勢,也有唐古特地區和橫斷山脈地區成分伸入,還有從秦嶺滲入的成分;(2)屬多種少,含1~2種的達233屬;少種屬與單種屬分布集中,僅核心區就有23個少種屬和9個單種屬。
植被垂直分布隨海拔坡向呈現一定的規律性:黃河河谷台地和乾旱山坡為旱生植物帶;低山山地為以楊、樺、遼東櫟為主的落葉闊葉林及華山松、油松林林帶;松櫟林帶以上為青海雲杉、樺樹等針闊混交林帶;其上為亞高山紫果雲杉、巴山冷杉針葉林帶和高寒山地為杜鵑灌叢及高山草甸帶。
國家保護植物有太白紅杉桃兒七羽葉丁香。列入國家藥典的有81種。

動物資源

保護區有野生動物43種,其中獸類7種、鳥類35種。

循化孟達自然保護區循化孟達自然保護區

國家保護動物一級有斑尾榛雞;二級有林麝、岩羊、藍馬雞。
(一)林麝——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偶蹄目,麝科。被毛粗硬,細而脆,易脫落。體毛色深,呈橄欖褐色,並染以桔紅色澤。下頜、喉部、頸下以至前胸間,為界限分明的白色或桔黃色區。臀部毛色愛黑色,成體不是斑點。雄獸具麝香囊。
林麝生活在針葉林、
循化孟達自然保護區循化孟達自然保護區
針闊混交林,性膽怯,居住不固定,獨居。行動輕快敏捷,隨氣候和飼料的變化,有垂直遷移的習性。4~7月產仔,每胎1~2仔,以灌木的嫩枝葉為食。
(二)藍馬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雞形目、雉科。體長92~100厘米,雌雄體色相似,通體藍灰色,臉部裸皮紅色;耳羽簇白色,明顯地突出於頸項頂上。中央尾羽特長而上翹,羽支披散下垂似馬尾。
藍馬雞生活在高山針、闊葉林及灌叢林間,幾隻至幾十隻結群活動,繁殖季切單獨活動,白天地面活動,夜間棲於樹上。以植物種子、根、莖、葉等為食。4~6月繁殖,每次產卵4枚。為留鳥

相關詞條

隆寶自然保護區大黑山自然保護區麻陽河自然保護區
藥山自然保護區沙坡頭自然保護區寬闊水自然保護區
羌塘自然保護區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哀牢山自然保護區
茂蘭自然保護區西天山自然保護區黃連山自然保護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