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林家村

後林家村,耕地面積1350畝,大部分人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2005年,全村174戶,524人,耕地面積1350畝。因最早來此居住戶為林姓,故名林家。1982年,更名後林家。

經濟狀況

本村大部分人以種植業為主,一部分以養殖業和小企業為主。1990年以來,發展新品種果樹300畝,總產達300萬斤,收入200萬元。高效經濟田500畝,收入約150萬元,養雞大戶4戶,收入12萬元。預製件廠一處,石料加工廠3處,總收入50萬元。2005年經濟總收入210萬元,人均所得4125元。

2005年,本村擁有固定電話110部,有線電視90戶。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0%。

文化建設

以人為本,發展社會文化

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

與村情相符的正確的價值觀能夠凝聚民眾力量,形成發展合力。受封建小農經濟的影響,村村居民的因循守舊、知足常樂、自由散漫、小富即滿等心態根深蒂固,這種心態勢必成為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障礙。後林家村在深入調研、綜合分析的基礎上,研究制定與本村的定位、戰略目標和使命相適應的價值觀,營造良好的氛圍,發揮民眾首創精神,引導培養先進、鮮明的民眾思想文化,使之成為經濟文化和城村文化建設的重要保障,從而形成了民眾思想文化與經濟文化、城村文化建設的良性互動,使科學的發展精神、正確的價值觀融入全村黨員幹部民眾的自覺行動,並被廣大民眾所認識、接受和實踐,逐漸形成了攻堅破難、爭創一流的林家村精神。

營造適宜的人居環境

該村本著營造外商投資的樂園,民眾生活的沃土的環境建設理念,加強以機制文化和服務文化為主的軟環境建設,提高人文文化含量,給當地民眾以自豪感,對外地客商產生誘惑力。完善機制文化。後林家村堅持和發揚親商、安商的傳統,對外來投資企業實行零門檻進入,全方位服務,在全村叫響了只要外商進入,我們不吃不喝也要支持的口號,對行政審批、證照辦理方面一路綠燈,提供包攬式服務。同時,做好現有企業的減負工作。對涉及企業的各種收費檔案進行全面清理和審核,該廢止的堅決廢止,對應當收取的費用,嚴格按標準執行,嚴禁超標或搭車收費。全村沒有出現一名黨員幹部到企業吃拿卡要報的問題。深入開展行業作風整頓活動,積極組織村直部門和單位對本行業、本單位存在的問題開展自查自糾,改進工作方式,進一步強化部門職能,全力提供優質服務。為促進農村工作的更好開展,進一步密切黨群幹群關係,村黨委、政府規定,黨員幹部必須定期下基層,進農家門、聽農家言、知農家情、化農家難,抓住民眾所急、所怨、所缺、所盼的問題,辦得民心、順民意的事。建立了幹部包村入戶責任制,一般幹部包村聯戶,主要領導幹部包靠弱村、差村,把精力和時間放在基層。深化服務文化。重點抓好服務方式的轉變、服務領域的拓寬、服務監督的強化三個主要環節。服務方式,變先聯後動為未聯先動,變被動為主動,變自下而上投訴解決問題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服務領域,變生活服務為全方位、廣角度服務,由生活領域擴展到生產、經濟發展領域,由生產、經濟發展領域擴展到民眾思想政治領域,由解決具體人、具體事向解決局部、全局性的問題發展,真正服務到家,服務到位;服務監督,變政府監督為全社會監督。為民聯動服務是一項系統性的社會工程,只有調動全社會共同參與,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為切實搞好這項工作,讓民眾真正放心滿意,該村出台了《為民服務聯動聯繫會議制度》、《為民服務聯動工程民眾評議制度》兩項督查協調製度。

樹立良好的社會風尚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豐富民眾文化生活。一方面強化教育引導。通過開展爭做三個代表實踐者活動和學習十六大精神,提高了全村廣大黨員幹部的政治素質;組織電影站、廣播站、文化站、計生服務站及各科技事業站所常年開展三下鄉活動,為農民送去大量的電影、電視、書刊、明白紙等,實行文藝、科技、法律、信息並舉,寓教育於休閒娛樂之中,陶冶民眾情操;大力弘揚正氣,結合中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貫徹實施,全面落實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對湧現出的好典型、先進人物進行通報表彰。對醜惡現象,進行公開曝光,激勵先進,鞭策後進。對違法現象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姑息遷就,樹立高尚的道德風尚。另一方面深化創建活動。立足實際,開拓創新,在全村開展了爭創星級文明戶和文明單位活動,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應。民眾在參與過程中,覺得這項活動公平、競爭、優勝劣汰,是實實在在的事,特別是過去一些不思進取的戶,通過參與創評,覺悟提高,辦事積極,家庭文明。以十比十賽為主要內容的文明村村創評活動,有效治理農村衛生存在的髒、亂、差問題,使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觀,有力地促進全村兩個文明建設水平的提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