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爾德伯格俱樂部

彼爾德伯格俱樂部

Bern Martin Martin

彼爾德伯格俱樂部(Bilderberg Group)

彼爾德伯格俱樂部創始人彼爾德伯格俱樂部創始人
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名字取自荷蘭一家旅館,由荷蘭的伯恩哈德親王(PrinceBernhard)於1954 年一手創立,總部設在荷蘭西部的萊頓市(Leiden)。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相當於美國外交協會的,只是其成員不單單是一個國家的公民組成,是由美國歐洲的銀行家、政治家、商業領袖、媒體巨擎和著名學者所組成。他們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是由羅斯切爾德和洛克菲勒逐一撿選出來的,這些人很多同時又是美國外交協會、朝聖協(PilgrimsSociety)、圓桌協會(RoundTable)、和三邊委員會的成員。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是包括歐盟在內的幾乎所有歐洲聯合機構的策源地,,每屆彼爾德伯格會議達成的一致意見是“制定世界政策的前奏”。彼爾德伯格會議上做出的決定稍後會成為8 國峰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既定方針。

“世界政府”在行動:揭秘比爾德伯格俱樂部

西方媒體暗地稱,歐美各國的總統、總理及其他要員

頂尖精英雲集西班牙小城希特格斯召開會議頂尖精英雲集西班牙小城希特格斯召開會議
是活動著的肌肉,比爾德伯格俱樂部是驅動這些肌肉運動的大腦 5月14日,一場鮮為人知的會議在希臘Nafsika Astir Palace酒店舉行。
全副武裝的警察、封鎖的道路、嚴格的安檢,一輛輛車窗貼著紅底黑色B字的豪華車魚貫而入。
防賊防盜,防恐怖分子,但最重要的卻是防記者。記者在這裡受到警察的嚴密監視。如果有記者拍照,警察們會毫不客氣地“保管”他們的相機。為了讓好奇的記者死心,會議組織者對賓館作了嚴格規定:停止向公眾開放,一切客人必須退房,臨時雇員回家,留守人員不準與俱樂部成員交談,否則立遭解僱。
這是世界上戒備最森嚴的地方。因為這裡要召開的,是第58屆比爾德伯格(Bilderberg)俱樂部年會。

它是什麼?他們是誰?

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多少人知道比爾德伯格俱樂部是什麼,當然更

沒有幾個人知道會議內容是什麼?當然,他們也沒法知道。
全球媒體都對這場會議意外地表示了沉默。會議議程外界更難以知道,只是在2004年,主辦者破天荒地公布了一個“官方名單”,但是人們更關心的是尚未公布的名單:基辛格查爾斯王子柯林頓拉姆斯菲爾德、歐盟貿易委員、西班牙國王英國首相、BP老闆布洛文尼、美國參議院議員愛德華比爾·蓋茨……清一色歐美政界與商界頂級大腕,亞、非、拉則無一人入選。
參加者都是由俱樂部主席親自邀請,而對會議安排,“不做出任何決議、表決和政策性表述”。
比爾德伯格集團年成立於1954年,名字源自第一次舉行會議的荷蘭一家旅館,創立動機是鼓勵北美西歐在二戰後重新崛起。每年大約有100人被邀請。年會從來不會在一個地方舉辦兩次,時間在每年5月或6月的某個周末。俱樂部每年支付數十萬美元給會議召開地政府,政府將派出軍隊保護會議的安全和秘密,甚至用直升機搜尋私自闖入者。
聯合國秘書長丹尼斯·海利作為該俱樂部開創者之一,他說:“從來沒有試圖對較大問題達成一致,這裡只是討論問題的地方。”
討論的都是什麼問題?看看前幾屆的議題:北約發展、伊斯蘭問題、能源問題、世界經濟成長等。2004年凡爾賽舉行的會議主題包括,伊戰的法美關係、中東和平路線圖、歐洲獨立防務——這是最重要的頂級國際會議才討論的,無一不是當前最重要的國際話題。
讓人驚訝的是,比爾德伯格會議召開時間,往往選擇在國際重大會議前夕。2001在哥德堡的會議時間在歐盟峰會議的前幾天,地點都在哥德堡。2004年在凡爾賽召開的會議與5月19日的西方八國財長會議時間相差半月,開會地點只相差20分鐘車程。
這一系列的“巧合”,不得不讓人懷疑這才是西方世界討論對世界重大問題之政策立場的機制,甚至是重要國際會議的預演。

做了什麼?

著名地緣政治學家,曾作為記者跟蹤比爾德伯格俱樂部30年的恩道爾,在他的《石油戰爭》一書中講述了1973 年瑞典召開的比爾德伯格會議上發生的一段鮮為人知的秘密:
布雷頓體系崩潰最初幾年,美元如斷線的風箏陷入了空前危機。國際銀行家緊急磋商如何挽救美元。美國金融戰略家沃特· 雷維提出了一個驚人的計畫,讓世界石油價格暴漲400%!他們的政策是通過全球石油禁運促使油價暴漲,由於世界石油以美元定價,油價暴漲意味著世界對美元的需求相應激增。最後的結果是,“源源不斷的石油美元流入”,基辛格如是形容油價的飆升。
1957年,他們為歐洲經濟共同體制訂《羅馬條約》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2年春,布希政府打算在夏天入侵伊拉克,而該俱樂部希望把時間推遲到次年3月。2003年3月20日,以美國和英國為主的聯合部隊正式宣布對伊拉克開戰。
2005年慕尼黑會議,呼籲該年度油價應該上漲,亨利·基辛格認為應確保油價在12-24個月從40美元開始翻倍,於是市場“照辦”,油價翻了2倍。
2008年夏天,比爾德伯格們要求油價儘速下跌到50美元以下,結果油價在4個月後重挫至40美元以下。
Estulin,一位跟蹤該俱樂部多年的情報人員,在2006年,他根據多方可接觸到會議的成員提供的情報預測,美國住房市場的必將崩潰和2008年金融危機將爆發,美國樓市的泡沫破滅後果將極為殘酷。
Estulin是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準確地預測次貸危機和金融危機爆發的人。而事實上,比爾德伯格2006年在加拿大會議和2007年土耳其會議上就已經做出了上述決定。對比爾德伯格俱樂部成員來說早已不是秘密,會前他們已經得到了會議議程的小冊子,上面有詳盡的說明。
你甚至可以想像:喝香檳的時候,英國首相布朗鮑爾森:“部長先生,您打算讓金融危機延長多久?”
對於比爾德伯格俱樂部的能量,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和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是很清楚的:之前他們一直默無聞,在接受某秘密組織的培養後,在20世紀90年代初突然竄身前台。2008年底,歐巴馬和不共戴天的希拉蕊之間進行了秘密會面。此後,歐巴馬立刻“寬宏大量”地將國務卿寶座賜予希拉蕊。這一切,比爾德伯格隱現其中。
對此,西方媒體暗地稱,歐美各國的總統、總理及其他要員是活動著的肌肉,該俱樂部是驅動這些肌肉運動的大腦。

在想什麼?將做什麼?

今年的比爾德伯格俱樂部,他們又在“策劃”什麼?
據Estulin的預測,今年年底,比爾德伯格俱樂部可能將美國的失業率設定在約14%,而目前的官方數字是8.1%。
俱樂部成員們還在醞釀未來經濟復甦失敗的藍圖,“誘惑投資者大舉投入股市,然後在未來數月內製造出更大規模的金融海嘯。”
加拿大自由新聞報告說,激進的投資者進入到股市後,(該俱樂部)將再次釋放後一輪大規模衰退,將創造“大量的財物損失和灼痛今後幾個月”。
讓世界經歷短暫的蕭條,還是進入一個長達10餘年的痛苦衰退,比爾德伯格們存在著意見分歧。環球財經研究院院長宋鴻兵對此的解讀是,“各國政府在備受折騰之後不得不迅速放棄本國主權貨幣,繼續擁戴美元作為世界貨幣。而如果有不識相的國家政府不服從“大局”,試圖搞超主權貨幣,美國就不斷地印鈔票,讓金融危機多拖幾年,直到那些不聽話的國家也俯首稱臣地聽命於他們。”
“不論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未來世界經濟都將陷入幾十年的停滯,衰退和貧困……或激烈的,或是平和的,但都是為新的‘世界經濟新秩序’鋪平了道路”,資深觀察家Paul Joseph Watson說。
彼爾德伯格2009年計畫:重塑全球政治經濟(2009年5月26日)
彼爾德伯格集團——終極計畫——全球人類控制5億人口一下,形成“世界政府”統治強權。(多餘人口將會在無形生活中被滅絕,詳見土豆網視頻 <陰謀論 彼爾德伯格集團(中文字幕)>)
5月14日至17日,全球精英匯集於希臘,秘密參加彼爾德伯格年會,僅有極少數全球媒體給予了關注。大約130名全球最具權勢的人匯聚一堂討論目前緊迫的問題,並繪製明年的路線圖。今年會議的主要議題是全球金融危機,鑒於本次會議的參與者也包括了許多本次危機的主要製造者,同時也包括那些準備泰然自若地“解決”本次危機的人,因此這一議題並不出乎意料之外。

待議事項:重塑全球政治經濟

在本次會議召開之前,調查彼爾德伯格的記者Daniel Estulin通過其內部渠道獲得了本次會議議程的主要事項並予以了報導。儘管這些報導無法被確證,但他和彼爾德伯格追尋老手Jim Tucker(註:Jim Tuker對Bilderberg的追蹤持續時間非常長,有空可以GOOGLE)的渠道在以往均被證明有驚人的準確性。顯然,今年會議的主要議題是討論解決經濟危機,即通過二選一的途徑,“或者以長期的、折磨人的衰退宣告世界數十年的停滯、衰落和貧困……或者以激烈但短期的衰退為一個新的、可持續的世界經濟秩序鋪路,相應則伴隨著主權的衰減和效率的提高”。本次會議的其他議程還包括一個計畫,即“繼續欺騙那些相信所謂經濟反彈的無數儲蓄者和投資者。這些儲蓄者和投資者將在未來數月內遭受巨大損失和財務劇痛”並且“他們將對里斯本條約(譯註:里斯本條約於2007年12月13日簽署,是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十分重要的檔案。愛爾蘭在2008年6月的全民公決中未能通過該條約。關於里斯本條約的更多信息可以參閱wiki的相關詞條)的立法化進程施加最後的壓力,以待愛爾蘭在九月或十月投出贊成票,”這將賦予歐盟對其成員國擁有廣泛的權力,使其成為一個超主權的區域政府,而其成員國則相對降為一個類似於省的地位。(譯註:里斯本條約規定將更多政策領域劃歸以“有效多數表決制”決策的範圍,即便是司法、內政等敏感領域的一些政策也將以“有效多數制”表決,成員國不再能“一票否決”。但在稅收、社會保障、外交和防務等主權領域,仍採取一致通過的原則。)
在會議伊始,彼爾德伯格追尋者Jim Tucker即報導,通過其內部渠道顯示,在彼爾德伯格議程的中有一個關於世界衛生部、世界財政部及短期而非長期的經濟低迷計畫。Tuker報導,瑞典外交部長及前首相Carl Bildt“發表了一個講話,倡議將世界衛生組織改組為世界衛生部,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組為世界財政部,該兩個部門均由聯合國贊助其運行(譯註:沒有特別說明與聯合國的關係)”。進一步,Tuker報導,“財政部長蓋特納和Carl Bildt兜售了一個短期而非十年期的不景氣(計畫)……部分是因為一個為期十年的不景氣將損害彼爾德伯格的企業家本身,”並且他們還希望擁有世界勞工部門和世界財政部,他們仍然想賺錢而為期十年的不景氣將耗費他們的巨額財富因為將會沒人購買他們的“玩具”……趨勢是維持一個短期的衰退。”(原注2)
在會議結束後,根據Daniel Estulin的報導,“彼爾德伯格的一個主要擔心在於,彼爾德伯格熱衷於通過製造混亂以實現其長期計畫來重塑世界的做法將導致局勢呈現螺鏇式上升以致失控,並且最終導致彼爾德伯格和全球精英均告失敗既而失去他們對世界的控制。”(原注3)
5月21日,馬其頓國際文傳電訊社報導,“一份新的克里姆林宮報告(譯註:原文為A new Kremlin report,我暫時理解沒有引申含義)指出,彼爾德伯格集團,於上周在希望舉行了其年會,西方的金融、政治和企業精英已結束其秘密會議浮出水面,而在此前,他們已訂立了一份繼續由西方勢力主導通往世界新秩序的協定,美元需要完全被摧毀。”進一步,這份報告明確指出,“大多數西方最富裕的精英聚集於紐約參加一個由大衛·洛克菲勒主持的空前秘密會議,謀劃美元的終結”。(原注4)

億萬富翁的秘密會議

前文提及的秘密會議是“由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邀請一群全球最富裕的人所參與的空前私人聚會,討論關於散財,”在洛克菲勒大學舉行,並包括了著名的慈善家蓋茨、巴菲特布隆伯格(譯註:紐約市長,Bloomberg媒體的擁有人),喬治·索羅斯,Eli Broad,Oprah Winfrey,大衛·洛克菲勒及Ted Turner。一位與會者表示,“這並非秘密的(會議),”但“它是朋友和同事之前的聚會。它已經被普通人討論了很長時間。比爾沃倫希望偶爾能夠舉行。他們發出邀請然後人們就來了。”《慈善紀事》的編輯Stacy Palmer說,“鑒於目前的經濟局勢的嚴峻程度,我認為對這些慈善家聚集一堂不應感到意外”並且“他們通常不會聚集在一起並相互諮詢。”這個會議的三位東家分別是巴菲特、蓋茨和大衛洛克菲勒。
在會議上,“參與者都堅定地拒絕透露討論的內容。某些人說他們之間有保密協定。巴菲特、布隆博格、蓋茨、洛克菲勒、索羅斯、Winfrey及其他人的發言人均拒絕評論,儘管其中一些確認參加了會議。”報導指出,“他們討論如何解決全球不景氣問題及在經濟低迷時期擴大其慈善活動。”
英國泰晤士報報導,這些“億萬富翁秘密會面以考慮他們的財富如何用於減緩世界人口的增加,”並且,他們“討論了聚合力量去清除政治和宗教改革的障礙。”有趣的是,“非正式的下午會議非常地小心謹慎以至於一些億萬富翁的保全人員被告知他們要進行‘安全簡報’。”進一步,“每位億萬富翁被給予了15分鐘去陳述他們感興趣的事宜。晚宴後,他們討論了如何建立一個保護其利益的保護傘,”結論是“他們同意人口過剩是一個優先事宜。”最後,“他們形成了一個共識,即他們將支持一個策略,也即人口增長將被當作環境、社會和工業的巨大威脅,”並且,“他們需要獨立於政府,政府沒有能力阻止我們已經看到的隱約呈現的災難。”……(原注8)

泄露的報告

Daniel Estulin報導,他通過內部渠道取得了一份為與會者準備的73頁的彼爾德伯格集團會議總結報告,該報告顯示與會者之間存在一些嚴重的不一致。“強硬派追求戲劇性的衰退和一次嚴重但短期的不景氣,但也有一些人認為已經走得太遠,如果亨利基辛格模式被選擇,經濟巨震的餘波無法被精確地加以計算。其中則包括Richard Holbrooke。尚不知曉的是:是否Holbrooke的觀點事實上也是歐巴馬的觀點。”一致的觀點是不景氣將趨於更嚴重,而復甦將“相當緩慢和拖延”……
以下只翻譯重點部分了:
2008年的股本損失比1929年更為嚴重,經濟衰退下一階段的表現也將比30年代更差,主要是因為美國經濟背負了20萬億美元的過度債務。除非這些債務被除去,否則健康地繁榮只會是海市蜃樓。
Carl Bildt還重申了將“氣候變化”作為追求彼爾德伯格目標的關鍵挑戰,提及經濟危機像是“一代人的危機而全球變暖則是一個千年的挑戰。”Bildt也建議以歐盟作為示範,擴大NAFTA(譯註:北美自由貿易區)至整個西半球以形成美洲聯盟(American Union)。

改組美聯儲

據5月21日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被認為傾向於給予美聯儲在未來的體系中一個核心的地位。並且美聯儲將承擔一些目前由美國證監會所承擔的工作。(譯註:SEC的職責由FED承擔,是對於衍生產品的監管?這對於證券監管框架而言將是件大事,也可以看出證券與貨幣的勾連關係將會越來越密切,至少在美國是如此。)
蓋特納說,我們必須確保金融管理的國際規則與我們將在美國實施的高標準規則相一致。
美聯儲是一個私有中央銀行,其股東由組成區域性聯儲的大銀行所組成(最大股東為JP摩根大通和紐約聯儲)。這一計畫賦予了一個私有銀行以政府權力,即有權管理擁有它自身的銀行(譯註:指美聯儲的股東雖然是各私有銀行,但其會有權力管理這些私有銀行,即管理它的股東們。管理得好嗎,兒子管老子?)這相當於由一個團長去保護一個由他直接向其負責的將軍。好比派狐狸去守雞棚。這些受美聯儲管理的私有銀行對美聯儲的所有權是由白紙黑字所明確的。
在蓋特納加入歐巴馬政府前,他在紐約聯儲的主席(president),而紐約聯儲則是公私交錯且實際是由私有銀行所有擁有和運行的組織。蓋特納堅持這些私有銀行沒有對紐約聯儲的政策施加干預,但他承認這些私有銀行在選舉聯儲主席(president)時有話語權,而主席(president)則是政策制定者。紐約聯儲的主席(chairman,譯註:前述都是president,這裡出一個chairman,暫不清楚兩個職位的關係,了解的朋友可以講一下)Stephen Friedman,於本月早些時候被迫辭去了chairman職務,因為他在高盛持有大量股份進而有利益衝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作為世界財政部

世界離由世界中央銀行所支持的全球貨幣僅有一步之遙,世界央行的貨幣政策將是為了全人類。SDR(特別提款權)在任何主權政府的控制之外。
最近的報導也指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行SDRs的角色與彼爾德伯格關於美元潛在崩潰的討論緊密相連。將美元本位轉變為SDR為基礎的體系將對持續運行了60年的政策造成巨大破壞。有兩種途徑可使得美元的地位在國際貨幣體系中被削弱。一種可能是漸近的、市場決定的方式,即以歐元替代美元成為儲備貨幣。但是,儘管歐元的國際地位——尤其是歐元在金融市場中的使用——已經比它誕生時有所提高,但還很難想像在可預見的未來它將取代美元的儲備貨幣主導地位。然而,如果美元霸權不會因市場力量而被明顯削弱,至少在短期或中期如此,那么唯一的削弱其地位的方法就是通過國際協定。

2009年比爾德伯格會議與會者名單

海洋深呼吸 翻譯
Dutch Queen Beatrix 荷蘭女王貝婭特麗克絲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最大股東
Prince Constantijn Dutch Prince 荷蘭小王子康斯坦丁
Queen Sofia of Spain 西班牙王后索菲亞 
Philip Ntavinion Etienne, Belgium 比利時王儲菲利普
Joseph Akerman, Germany 約瑟夫·艾克曼德國 德意志銀行CEO
Keith B. Alexander 基斯·亞歷山大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
Roger Altman 羅傑·阿爾特曼 美國前財政副部長
Arapoglou, Greece 希臘國民銀行行長
Ali Babacan 阿里·巴巴詹,土耳其副總理,主管經濟
Francisco Pinto Balsem&atilde;o 弗朗西斯科·平托·巴爾塞芒(1981-1983) 葡萄牙前總理
Nicolas Baverez 法國經濟評論員 尼古拉斯·巴維列,Nicolas Baverez
Franco Bernabè 佛朗哥·貝爾納韋,義大利電信CEO
Xavier Bertrand 沙維·波特蘭,法國勞工部部長
Carl Bildt 卡爾·比爾特,瑞典外交大臣
Jan Arne Bj&ouml;rklund 瑞典自由黨領袖,教育部部長
Christoph Blocher 克里斯托夫·布洛赫,瑞士副總統
Alexander Bompar 亞歷山大·邦帕德,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Boten Anna 安娜·博坦,西班牙最大銀行桑坦德銀行行長埃米利奧·博坦的女兒
Henri de Castries 亨利·卡斯特里,法國安盛保險集團全球總裁
Juan-Luis Themprian 路易斯·朱利安 西班牙PRISA通信集團CEO
Clark Edmunds 加拿大TD道明銀行CEO夏立勤
W. Edmund Clark 肯尼斯·克拉克,英國司法大臣
Luc Coene 呂克·科恩,比利時國家銀行副總裁
George David 喬治·戴維,美國聯合技術公司CEO,花旗集團董事會成員
Richard Billing Dearlove 理察·迪爾洛夫,英國軍情六處前負責人
Mario Draghi 馬里奧·德格里,義大利銀行董事
Anders Eldrup 安德斯·艾爾普, 丹麥石油天然氣公司總裁
John Elkan 約翰·艾爾坎,義大利菲亞特副總裁
Thomas Enders 托馬斯·恩德斯,空中客車公司總裁
Jose Manuel Entrecanales 何塞·曼努埃爾·恩特卡那雷斯,西班牙基礎設施企業Acciona SA的董事長
Isidro Fainé Casas 西班牙巴塞隆納儲蓄和養老金銀行總裁
Niall Ferguson 尼爾·弗格森,生於1964年,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史學家,《貨幣的崛起》作者,羅斯切爾德個人傳記作者
Timothy Franz Geithner 蒂莫西·蓋特納,美國財政部長
Ntermot convergence, Ireland (AIV Group) Ntermot convergence 愛爾蘭(禽流感病毒組)??
Donald E. Graham 唐納德·格拉漢姆,美國華盛頓郵報CEO
Victor Chalmperstant 維克多·切爾潑斯坦 ,荷蘭萊頓大學經濟學教授
Ernst Maurits Henricus Hirsch Ballin 恩斯特赫希·巴林,荷蘭法務部長
Richard Charles Albert Holbrooke 理察·霍爾布魯克,美國歐巴馬政府阿富汗巴基斯坦問題特使
Jakob de Hoop Scheffer 夏侯雅伯北約秘書長
James Logan Jones Jr. 詹姆斯·瓊斯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
Vernon Jordan 威爾努·佐頓,前總統柯林頓的顧問,職業律師,伊拉克研究小組10名成員之一
Robert Kagan 羅伯特·卡甘,美國著名右翼新保守派政治家
Jyrki Katainen 於爾基·卡泰寧, 芬蘭總理
John Kerr, Baron Kerr of Kinlochard 約翰·克爾,荷蘭皇家殼牌董事長
Mustafa Ko&ccedil; 穆斯塔法·考奇 ,土耳其最大和最有聲望的財團考奇集團主席
Roland Koch 羅蘭·科赫,德國黑森州州長,親美派
Sami Cohen 薩米·科恩,土耳其記者
Henry Kissinger 亨利·基辛格
Marie-Josée Kravis 瑪麗·拉維斯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經濟學家
Neelie Kroes 尼莉葉·克洛伊,前荷蘭交通部長,歐盟委員會(European Union Commission)反壟斷專員
Odysseas Kyriakopoulos 奧德修斯,希臘S&B集團
Manuela Ferreira 曼努埃拉·費雷拉,葡萄牙政治家及經濟學家
Bernardino León Gross 弗雷斯諾·萊昂,西班牙首相府秘書長
Jessica Mathews 傑西卡·馬修斯,美國卡耐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智囊
Philippe Maystadt 菲利普·馬斯塔德,歐洲投資銀行行長
Frank McKenna 法蘭克·麥肯納,加拿大道明銀行副行長
John Micklethwait 約翰·麥克列威特 ,《經濟學人》雜誌總編
Thierry de Montbrial 帝埃里·德·蒙布里亞爾,法國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
Mario Monti 馬里奧·蒙蒂義大利博科尼大學校長,前歐盟競爭總署委員
Angela Miguel Moratinos 安吉拉莫拉蒂諾斯,西班牙外交部長
Craig Mundie 微軟首席研究及戰略官 克瑞格·蒙迪
Egil Myklebust 米克勒·比斯特,挪威水電CEO
Matthias Nass 馬蒂亞斯,德國《時代周報》副總編輯
Olive Denis 奧利弗·丹尼斯,法國《新觀察家》周刊
Frederic Oudea 弗雷德里克·烏代阿,法國興業銀行 CEO
Cem &Ouml;zdemir 塞穆-約茨迪米爾,生於1965年,德國綠黨新主席,德國歷史上第一個具有土耳其血統的政治精英,被稱為“德國的歐巴馬”
Tommaso Padoa-Schioppa 托馬索·派多-亞夏歐帕,前義大利經濟財政部長
Papalexopoulos Dimitris 雷帕斯,希臘泰坦水泥集團 CEO
Richard Norman Perle 理查·諾曼·波爾,美國前布希政府國防部副部長,新保守主義派
David Petraeus 大衛·彼得雷烏斯,美國中央司令部現任司令
Manuel Pinho 曼努·埃爾皮尼奧,葡萄牙財政部長
Robert W. Prichard 羅伯特·普理察,美國維吉尼亞州神學院教授
Romano Prodi 羅馬諾·普羅迪,義大利前總理,
Heather Reisman 希瑟·萊斯曼,加拿大英迪戈出版集團總裁
Eivind Reiten 埃文·賴頓, 挪威海德魯 公司(挪威最大工業公司)總裁
Michael Rintzier 麥可·榮格,捷克榮格集團主席
David Rockefeller, 戴維·洛克菲勒, (猶太裔) ,洛克菲勒家族第三代掌門人,大通銀行前董事會主席,現任該行國際顧問會委員,美國對外關係協會名譽主席,比爾德伯格俱樂部、三邊委員會創始人之一
Dennis Ross, United States 丹尼斯·羅斯,美國前外交官,柯林頓時期的白宮發言人
Barnett R. Rubin 巴尼特·魯賓,美國著名的阿富汗問題專家,紐約大學國際合作中心主任
Alberto Ruiz-Gallardón Jiménez艾伯特·加利亞東,西班牙馬德里市市長
Suzan Sabanc&#305; Din&ccedil;er 蘇珊·薩班,土耳其Akbank銀行行長
Indira V. Samarasekera 英迪拉·薩馬拉塞克拉博士,加拿大艾爾伯特大學校長,加拿大最大銀行豐業銀行董事
Rudolf Scholten 魯道夫·薛爾頓,前奧地利教育科學文化部部長
Jürgen Stemp 約爾根 ,德國
Pedro Solbes Mira 佩德羅·索爾韋斯,西班牙第二副首相兼經濟和財政大臣
Sampatzi Saraz 土耳其銀行家
Sanata Seketa 薩納塔 ,加拿大大學
Lawrence Henry Summers 勞倫斯·薩默斯,歐巴馬總統的首席經濟顧問、被看成是“救火隊長”的美國經濟委員會主席,曾在柯林頓政府擔任財長,擔任過哈佛校長
Peter Denis Sutherland 彼得·薩瑟蘭,
WTO前總幹事 ,現任英國石油BP公司主席,高盛國際董事會成員,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董事,三邊委員會和歐洲圓桌會議領導委員會委員,長期的比爾德伯格俱樂部成員
Martin Taylor 馬丁·泰勒,前英國巴克萊銀行CEO,現任瑞士農業化學品生產巨頭先正達公司主席
Peter Thiel 彼得泰爾,生於1967年,皮特·泰爾,掌管著一個總資金達30億美元的對沖基金,他是一家新風險投資公司的創始人,被稱為“自由市場”的天才
Matti Taneli Vanhanen 馬蒂·萬哈寧,芬蘭前總理
Daniel Lucius Vasella 丹尼爾·魏思樂,瑞士諾華製藥公司總裁
Guy Verhofstadt 維霍夫斯達,比利時前總理
Paul Volker, the US 保羅·沃爾克,生於1927年,美聯儲前任主席,歐巴馬高級經濟顧問
Jacob Wallenberg 雅戈布·瓦倫博格,瑞典的“無冕之王瓦倫堡家族的第五代繼承人,銀瑞達公司董事會主席 (瓦氏家族與中國的關係可以追溯到幾十年前)
Marcus Wallenberg 馬庫斯·瓦倫堡,瑞典瓦倫堡家族的第五代掌門人
Nout Wellink 魏霖克,荷蘭央行行長
Viser Hans 漢斯·菲瑟爾,荷蘭政治家
Martin Wolf 馬丁·沃爾夫,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
James Wolfensohn 詹姆斯·沃爾芬森,世界銀行第九任行長
Paul Wolfowitz, United States 保羅·沃爾福威茨,世界銀行第十任行長
Fareed Zakaria 法里德·扎卡利亞,美國《新聞周刊》主編
Robert Zoellick 羅伯特·佐利克,世界銀行第十一任行長,曾任高盛總經理,美國常務副國務卿
Dora Bakoyannis 多拉·巴科揚尼斯,希臘外交部長
Anna Diamantopoulou 安娜,希臘國會議員,前歐盟委員會委員
Yannis Papathanasiou 雅尼斯,希臘前財政部長
Georgios Alogoskoufis,喬治·阿勞格斯古費斯,希臘經濟部長
George David 可口可樂HBC公司董事會主席,希臘國防和外交政策研究所成員
參考文章來源:
Bilderberg 2009 Atterndee list
感謝該文所提供的與會者名單中大多數成員在維基百科上的簡介連結
譯註: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與洛克菲勒家族的關係有興趣可閱讀威廉·恩道爾的著作《石油戰爭》與《糧食危機》,比爾德伯格俱樂部在《石油戰爭》一書中有大篇幅的介紹。
2009比爾德伯格會議議程
海洋深呼吸 翻譯
據比爾德伯格資深調查記者吉姆塔克透露,2009年比爾德伯格的議程中包括計畫建立一個全球衛生部門和一個全球財政部,以及計畫縮短此輪經濟蕭條的周期而不是長時間的衰退。
塔克在亞歷克斯的節目中說,瑞典前首相和定期出席比爾德伯格會議的卡爾·比爾特發表講話,主張將世界衛生組織轉變為世界衛生部,並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轉變為世界財政部,兩者理所當然由聯合國支持。
塔克表示,此主張如果實現將大步推動世界政府的成立——這就是比爾德伯格俱樂部的最終目的,曾經幾成定局但在過去十年遭到了某些挫敗。
塔克說,比爾德伯格俱樂部熱衷於通過經濟危機以及流行疾病造成的社會問題,來為中央集權制辯護。
比爾特談論了長期以來一直是比爾德伯格議程內容之一的議題——徵收全球稅,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徵收碳排放稅。
全球稅將逐步採用然後直接支付給聯合國,在其上漲之前首先會當作一種幾乎不太被人注意的汽油稅。
關於去年在愛爾蘭遭選民否決的《里斯本條約》,塔克說,比爾德伯格俱樂部正計畫派代表與愛爾蘭政治領導人私下協商,力求使該條約通過。歐盟要求該條約必須獲得所有成員國的批准才能生效,愛爾蘭選民今年將被要求再次就該條約進行公民投票,儘管他們去年曾經拒絕。
塔克表示,今年的比爾德伯格會議有個關鍵議題是要爭取歐巴馬總統推進參議院對《國際刑事法條約》進行表決,並最終正式批准。
這是他們的策略,許多美國左翼民主黨國會議員確實想通過《國際刑事法條約》,他們只是害怕人們會非常強烈地反對放棄國家主權,他們不敢投贊成票,怕被批評為政治懦夫,所以歐巴馬甜言蜜語地對他們說,不用擔心,我們將在2010年的參議院競選後擁有更多自由左派席位,那么,在2011年1月,當新參議院席位確定後,您可以在某個周六的晚些時候簽字批准,這樣,周日早晨的報紙就來不及評論,周日的脫口秀節目也來不及重新安排... 政治上的報復將無法施展。
(譯註:自由左派liberals——社會角度是自由派,經濟角度是左派。)
塔克肯定了Daniel Estulin率先發布的信息,及比爾德伯格俱樂部正討論是否讓經濟快速見底或是拖入長期衰退。
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和瑞典外交部長卡爾·比爾特之所以稱這次衰退只是短期的而不是長達10年的,部分原因是因為長達10年的衰退也會損害比爾德伯格內部成員的企業,他們仍然希望有一個全球勞工部和全球財政部,他們仍想賺錢,太長的衰退將使他們的企業付出巨大的代價,因為沒有人買他們的東西……他們的傾向是維持短期衰退的看法。( 到底是長期還是短期?)
塔克在結論中表示,比爾德伯格的成員們今年所面對的形勢似乎很嚴峻,“對他們而言,情況正變得糟糕,美國人做出反應,歐洲人也作出反應,他們的計畫因此受阻。”
譯註:
曾於1991年至1994年期間擔任瑞典首相的比爾特,於2006年10月被邀入賴因費爾特內閣擔任外交大臣。這個“屈身”的決定曾讓外界難解。然而,通過觀察比爾特在國際衝突領域所積累的實力和聲望、以及他在美歐核心智庫圈的持續存在和影響力,就不難理解他的選擇。 
比爾特曾於1999年被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任命為巴爾幹問題特使;他是美國智囊機構蘭德公司首位非美國人的董事會成員;另外,比爾特還在諸多權威智囊機構,比如紐約的外交關係委員會(CFR)、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以及研究歐盟事務的兩大核心智庫——歐洲改革中心(CER)、歐洲政策中心(EPC)中擔任過董事職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