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氏大宗祠

彭氏大宗祠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建於明嘉年間,由彭屋村史上名人彭世潮及舉人彭禮合力籌款建成。

彭氏大宗祠

彭氏大宗祠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建於明嘉(1521-1566)年間,有四百餘年歷史,由彭屋村史上名人彭世潮(御賜進士官拜陝西道監察御史),及舉人彭禮(官拜通山縣都諭)合力籌款建成。由於缺乏資金,建築期歷時十八載。宗祠座東北向西南,占地六百多平方米,共分三進。由三十六條石柱支撐而成。兩廊是樂亭,中央覲亭,為謁祖行禮之用。故亭前有一聯云:進一步趨蹌凜肅,歷三級揖讓雍容。全祠結構雄偉,古色古香,內有兩件珍品:“龍鳳柱”一雙,珍稀石“門鼎”一對。現存良好。此物之來由有一宗故事,傳說彭世潮為官時,曾擒海洋大盜夏元虛,後查此人劫富濟貧,且已金盆洗手,多為善舉,因而釋之。及彭氏同族建祠,夏元虛特進此二件寶物,以表報恩。“龍柱”紋幼如塵,光潤亮澤,堅硬無比,五金難入,歷久常新,觀之,似有祥雲藹藹,隱隱龍形。“鳳柱”天生鳳羽之紋,觀之,若鳳翱翔,盤鏇天表,有考古者云:此物除皇宮外,世間罕見。奇石“門鼎”一對,烏黑潤滑,堅硬異常,乃石之精英,經名師造就,各式圖案,鐫工精巧,麟吐玉書,栩栩如生,可稱珍品。該祠曾二次重修,一九二四年第一次重修,一九八二年,香港粉嶺宗親回國觀光,順為謁祖,見宗祠頹毀,倡議重修,彭村港僑,大加讚許,於是踴躍捐助,動工修繕,於八四年告竣重光,得以保存原貌,皆僑胞之力也。 1995年,祠內設立“彭氏歷史名人紀念館”,紀念受姓始祖彭祖、宋吏部尚書彭汝礪、宋大學士彭受、宋潮州刺史彭延年、宋國子祭酒彭椿年、宋狀元彭彝甫、明刑部尚書彭韶、明兵部待郎彭汝楠和清廣東巡撫彭鵬等歷史名人。祠堂內張掛著彭姓歷代部分匾額、坊表的文物照片和文字資料;廊牆照壁上鐫刻著許多名人的楹聯和題詞,為彭氏大宗祠增添了濃厚的歷史文化色彩。
近年來,彭氏大宗祠正以它敬宗睦親、弘揚祖德的獨特魅力招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內外宗親前來尋根謁祖,如世界彭氏宗親聯誼會會長彭炳進先生、彭水井先生和香港海外彭氏聯誼會會長彭本舟先生、台北《莆仙會刊》總編彭文森先生等相繼攜海外宗親前來認親拜祖,極大地增進了海內外彭氏同胞的友好情誼和民族感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