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士祿

彭士祿

彭士祿(1925.11.18-),漢族,中國共產黨英烈彭湃之子,廣東省汕尾市海豐人,中國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首批及資深院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他是中國中共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黨代會代表,中共十二大候補中央委員,四屆及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人大環保與資源委員會委員。現任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顧問、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1956年,彭士祿畢業於蘇聯莫斯科化工機械學院,後又在蘇聯莫斯科動力學院核動力專業進修。1958年回中國後一直從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工作,曾先後被任命為中國造船工業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中國水電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中國廣東大亞灣核電站總指揮、中國國防科工委核潛艇技術顧問、中國核工業部總工程師兼科技委第二主任、中國秦山二期核電站聯營公司首任董事長。彭士祿是中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為中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做出了開創性工作。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童年時期

彭士祿彭士祿

1925年農曆11月18日,彭士祿出生於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城橋東社。
1928年,彭士祿3歲時,母親蔡素屏遭反動軍閥殺害。
新中國成立後,彭士祿(後左一)和弟弟彭洪首次重逢合影
新中國成立後,彭士祿(後左一)和弟弟彭洪首次重逢合影
1929年,時任中共中央農委書記的父親彭湃也在上海犧牲,彭士祿受到貧苦老百姓的照顧和掩護,鄉親們和地下黨組織把彭士祿東掩西藏。
1931年,彭士祿6歲時,被轉移到了潮安,送到革命民眾家裡寄養,準備尋找機會轉送中央蘇區瑞金。在潮安,彭士祿先後被20多戶人家收養過。最後,他被送到紅軍隊長陳永俊(後犧牲)家,由其母親潘舜貞撫養。
1933年農曆7月15日,時任中國共產黨潮安縣委書記陳醒光叛變並出賣了彭士祿等人的居住信息,8歲的彭士祿和潘舜貞一起被國民黨反動派抓獲,送至潮安縣監獄,接著被押送到汕頭石炮台監獄。
1934年,彭士祿又與一批少年及紅軍家屬被轉送到廣州感化院。
1935年夏,彭士祿從廣州感化院被釋放,回到潮安當乞丐,後又住到革命民眾家裡,並幫助繡花、打柴、放鵝等以維持生計。
1936年夏,彭士祿又被捕並再次押送到潮安監獄。1936年,祖母周鳳費盡周折找到彭士祿,並通過陳卓凡設法將他營救出獄。之後祖母先將他帶到澳門,住在柯麟家。七嬸楊華當時正住在柯麟家,公開身份是做傭人,同時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後來祖母又將他帶回香港,部分生活費用由地下黨組織供應,彭士祿在聖約瑟英文院讀了兩年國小。
1939年夏,祖母回海豐時,將彭士祿送到彭澤民家裡。這時,彭士祿從大人談話中聽說有平山游擊隊,就偷偷地離開彭澤民家,與堂弟彭科一起逃離香港,到惠州的平山參加了東江縱隊。後來香港中共地下黨組織把他找到,又送回香港,住在地下黨負責人連貫家裡。

學習經歷

1940年,周恩來派副官龍飛虎和賀怡帶領彭士祿和一些烈士子弟一起離開廣東,經桂林等地達重慶(為避人耳目,一路上彭士祿與彭光涵稱為親兄弟)。在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彭士祿第一次見到了周恩來、鄧穎超,並在那裡住了一段時間,等待西安開來的汽車。1940年,彭士祿被送到延安青年幹部學院就學。在延安中學,他學習刻苦,勞動積極,成為模範生。
1942年,延安中央醫院要從學校調一批人當護士,彭士祿自願報名並調往醫院。他每天給傷員病號端屎端尿,洗衣餵飯,不怕髒、不怕累。
1943年,彭士祿被評為模範護士,期間他患上了肺結核,常咳嗽吐血,被蔡暢知道後經組織部將他調離醫院,派他到延安自然科學院學習。開始時他連三角函式sin、cos都不懂,但經過刻苦學習,成績很快提高。
1945年8月1日,彭士祿經陳勇岷(曾任602所副所長)和陳錦華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由於表現突出他一入黨即被破例免去預備期,成為正式黨員,不久就擔任黨支部書記。1945年底,時任延安自然科學院副院長惲子強帶隊從延安出發,本打算經張家口向東北挺進。但由於形勢的變化,將延安自然科學院留在張家口,成立晉察冀邊區工業學校,彭士祿在那裡學習。
1946年8月,解放戰爭開始,彭士祿和同學被派到李蘇領導下的宣化煉焦廠工作,不久李蘇又奉命把宣化煉焦廠的設備遷到阜平,在那裡建立煉焦廠。石家莊解放後,李蘇又帶領他們去接收石家莊煉焦廠,彭士祿在此期間一直擔任技術員。彭士祿還在炸藥廠工作過。
1949年,彭士祿被派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後又轉到大連大學套用化學系學習。
1950年,大連大學分家,套用化學系改為化學工程系,彭士祿又在大連工學院化工系學習。
1951年,彭士祿被選派留學蘇聯,先在喀山化工學院化工機械系學習。1955年蘇聯將中國留學生集中到幾個大城市學習,彭士祿又被轉學到莫斯科化工機械學院繼續學習,到1956年畢業。六年間,彭士祿共修了36門課程,除3門課程成績為合格外,其他33門課程成績均為優秀。求學期間,彭士祿還有3門實踐課程的成績也是優秀。最後在畢業證書上,彭士祿的成績總評為優秀。綜合彭士祿的課程成績和畢業論文成績,彭士祿在畢業時以全優的學習成績在莫斯科化工機械學院獲得了“優秀化工機械工程師”的稱號。時值陳賡將軍訪蘇,要挑選少數學生攻讀核動力專業,彭士祿被選中,又在莫斯科動力學院進修核動力專業2年,1958年4月以優異成績學成回國,被分到北京原子能研究所工作。

工作階段

1958年底,中國組建了核動力潛艇工程項目,開始核動力裝置預研。這一年,彭士祿剛好從蘇聯學成回國,並被安排在北京的原子能研究所工作。
1959年,蘇聯以技術複雜,中國不具備條件為由,拒絕為研製核潛艇提供援助。時任中國主席毛澤東提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彭士祿和他的同事們深受鼓舞,決心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儘早將核潛艇研製出來。
1961年,彭士祿任原子能所核動力研究室副主任,並受郭沫若聘請兼任中國科技大學近代物理系副教授。
1961年-1962年,由於當時中國核科學人才奇缺,核潛艇資料空白,又恰逢3年經濟困難,中央決定集中力量搞核子彈、飛彈,核潛艇項目暫時下馬,只保留一個50多人的核動力研究室,彭士祿作為核動力研究室副主任負責全面工作。
1963年,彭士祿任七院十五所(核動力研究所)副總工程師。
1965年,彭士祿轉併到核工業部二院二部任副總工程師。
1965年3月,擱置多時的核潛艇項目重新啟動。“一聲令下,打起背包就走。”彭士祿告別北京的妻子兒女,隻身入川,參與籌建中國第一座潛艇核動力裝置陸上模式堆試驗基地。1967年6月-1971年6月任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基地副總工程師。
1967年起,彭士祿組織建造了1:1核潛艇陸上模式堆,並全程跟蹤模式堆的安全運行、分析異常現象、事故苗頭、排除故障。1970年7月18日,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啟動試驗開始,反應堆主機達到滿功率指標,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為核動力裝置一次性成功運用於潛艇起到決定性的借鑑作用。1970年,中國第一艘攻擊型核潛艇下水了。
1971年6月-1973年5月,彭士祿任719所(核潛艇總體設計研究所)副所長兼總工程師。
1973年起,彭士祿任七院(中國艦船研究設計院)副院長,隨後任六機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國防科委核潛艇第一位總設計師。
1983年2月,彭士祿被任命為水電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兼任廣東大亞灣核電站總指揮,還兼任國防科工委核潛艇技術顧問。
1986年4月,核電工作歸核工業部管理之後,彭士祿調到核工業部任總工程師兼科技委第二主任、核電秦山二期聯營公司董事長,並負責秦山二期的籌建。核工業部改為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後,任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科技顧問。

人物訪談

彭士祿彭士祿

彭士祿是英烈彭湃之子,中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上世紀60年代主持了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設計、試驗以及

運行的全過程,研製成功的耐高溫高壓全密封主泵達到了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他在秦山二期核電站的建設中,提出了“以我為主,中外合作”自主設計、建造2台60萬千瓦機組的方案。

彭士祿,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歷任造船工業部、水電部副部長等高位,這次的採訪對象有著非比尋常的背景和人生經歷。會不會很難接近?會不會很難交流?辦理完嚴格的來訪登記手續,記者走進了戒備森嚴的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的大門。“抽菸嗎?”“那我就不客氣了。”在明亮簡樸的辦公室里,記者發現,和我們促膝而坐的,是一個發白如霜、戴著銀色鏡框眼鏡,腳踩普通圓頭黑布鞋,語帶潮汕鄉音,不時還發出爽朗笑聲的“老頭子”。記者原先的擔憂霎時丟到九霄雲外。這個和藹可親的老先生名叫彭士祿,核動力專家、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

一生做了兩件事:造核潛艇,建核電站“我今年80歲了,一輩子只做了兩件事:一是造核潛艇,一是建核電站。”彭老開門見山、言簡意賅。1958年底,中國組建了核動力潛艇工程項目,開始核動力裝置預研。這一年,彭士祿剛好從前蘇聯學成回國,並被安排在北京的中國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59年,前蘇聯以技術複雜,中國不具備條件為由,拒絕為研製核潛艇提供援助。毛澤東主席豪邁地提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彭士祿和他的同事們深受鼓舞,決心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儘早將核潛艇研製出來。成功之路是那樣的崎嶇、曲折。核科學人才奇缺,核潛艇資料空白。接著,又是3年經濟困難。1962年,中央決定集中力量搞核子彈、飛彈,核潛艇項目下馬,只保留一個50多人的核動力研究室。這時的彭士祿已是核動力研究室副主任,負責全面工作。該室大多數人員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所學專業基本都不姓“核”。於是,彭士祿和幾位留蘇的同事當起老師,給他們開了反應堆物理等五門專業課。

兩年後,這幾十個外行全部成了核動力尖兵。“困難時期,我們都是吃著窩窩頭搞核潛艇,有時甚至連窩窩頭都吃不飽。糧食不夠,挖野菜、白菜根來吃。研究室每月每人的辦公費才5塊錢,裡頭還包括出差費、筆墨紙張費。那時沒有電腦,就拉計算尺、敲算盤。那么多的數據,就是這樣沒日沒夜算出來的。”條件艱苦卓絕,但全室士氣高昂。彭士祿親自主持了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設備的前期開發,以及核動力裝置的擴初和施工設計,親自建立了核動力裝置靜態和動態主參數簡易快速計算法,解決了核燃料元件結構型式和控制棒組合型式等重大技術關鍵。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核子彈成功爆炸。1965年3月,擱置多時的核潛艇項目重新啟動。“一聲令下,打起背包就走。”彭士祿告別北京的妻子兒女,隻身入川,參與籌建中國第一座潛艇核動力裝置陸上模式堆試驗基地。1970年7月18日,由基地副總工程師彭士祿主持建造的1∶1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啟動試驗。反應堆主機達到滿功率指標,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為核動力裝置一次性成功運用於潛艇起到決定性的借鑑作用。同年,中國第一艘攻擊型核潛艇下水了!依靠自己的力量,只用了6年時間,中國就造出了第一艘核潛艇,繼美、蘇、英、法之後,中國成為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與“兩彈一星”一樣,核潛艇的成功研製,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彈指一揮間,40年過去了。驚心動魄、波瀾壯闊的一幕幕早已深深刻寫進了歷史的豐碑。回首往事,彭老感慨萬千:“作為科技人員,我們只知道,國家交給你的尖端工程,不睡覺,也要按時保質完成任務。”1973年起,彭士祿出任中國艦船研究設計院副院長,隨後任造船工業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國防科委核潛艇第一位總設計師。期間,他指導和協調解決了核潛艇研製、生產中的許多重大技術問題,包括後續艇的研製、生產。上世紀80年代初,彭士祿從軍工轉入民用領域。他先後被任命為水電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兼任廣東大亞灣核電站總指揮、國防科工委核潛艇技術顧問;核工業部總工程師兼科技委第二主任、核電秦山二期聯營公司董事長。在任秦山二期董事長期間,提出“以我為主、中外合作”的方針建設電站。乾什麼工作都要爭當模範“乾一行愛一行,責任心一定要強,必須專心致志做好本職工作。”彭士祿說到做到。1951年,彭士祿被選派留學前蘇聯。他先後在莫斯科動力學院等幾個學校就讀,均取得優異成績,為報效祖國的核事業奠定堅實基礎。“留學時,我從未在晚上12點前就寢過,要學的東西太多太多了!”彭士祿清楚地記得,當時,蘇聯教授每教一節課,中方要另付80盧布的報酬。“80盧布啊!”彭老動情地用潮汕話說:“這是老阿媽用血汗錢叫兒崽上洋學堂呃,我們能不努力么?”延安歲月鑄就爭當模範的作風。1940年,彭士祿來到革命聖地延安。在延安中學,他學習刻苦,勞動積極,成為模範生。1942年,中央醫院從學校調一批人當護士,彭士祿自告奮勇報了名。他每天給傷員病號端屎端尿,洗衣餵飯,不怕髒、不怕累,很快獲得了模範護士的光榮稱號。

由於彭士祿表現突出,1945年8月1日,他一入黨即為正式黨員,破例免去預備期,並很快當上黨支部書記。30年後,已身為核潛艇總設計師、總工程師的彭士祿,忘我工作的精神依然不變。彭士祿患胃病20多年,但他總不捨得花點時間去看病。在一次現場調試的緊要關頭,他終於支撐不住了,經診斷為急性胃穿孔。手術在工地現場緊急施行,他的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醫生還發現,胃上還留有一個穿孔而自愈的疤痕。“彭拍板”,同事們背後喜歡這么親昵地稱呼彭士祿。“這個‘雅號’是研究核潛艇時得來的。”彭老風趣地解釋,“研製核潛艇是從零開始的,事事都等到有十分把握再乾,哪有可能?”在試驗工作中,彭士祿只要有七成把握就拍板,另外三分困難和風險再努力想辦法克服。“沒困難,不冒風險,哪來的創新呢?還要我們這些人乾什麼?!”核反應模式堆安裝出現公差的善後處理,押送核燃料元件等,有危險有困難,彭士祿總是沖在最前,但在名利面前,他卻總是藏著、躲著。作為第一任總設計師,彭士祿常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但他堅決不同意。說來難以置信,由於他經常在外忙碌,甚至被送到會場了,他還不知道自己獲了全國科學大會獎。

英烈之後,總給人感覺非同尋常。“我從沒背過這個包袱,更不會以此自居。我只是一個普通黨員,只是覺得做事情一定要對得起老百姓、對得起黨。所以我從來都是與人無求、與世無爭、助人為樂。什麼茶都喝,什麼煙都抽,什麼酒都飲。菸酒茶不分家。”說到這,彭老爽朗地哈哈大笑。永遠銘記可親可敬的潮汕老百姓我雖是海豐人,但“童年時期,是潮汕人民哺育了我,我是吃百家飯、姓百家姓、穿百家衣長大的。他們對我比親生子女還要好。有吃的先給我吃,自己挨餓卻讓我吃飽。有的為掩護我而坐牢,甚至失去了丈夫、兒子!我永遠銘記這段歷史,永遠銘記這些可親可敬的老百姓們!”說起家鄉和父老鄉親,彭老不禁哽咽,淚光閃閃。

1928年,彭士祿3歲時,母親蔡素屏(海豐縣婦女協會執委)被反動派槍殺。第二年,時為中共中央農委書記的父親彭湃,也在上海犧牲。殘酷的反動派要斬草除根。鄉親們、地下黨組織把彭士祿東掩西藏。6歲時,彭士祿被轉移到了潮安,送到革命民眾家裡寄養,準備尋找機會轉送中央蘇區瑞金。在潮安,彭士祿兩三個星期就換一個家,先後被20多戶人家收養過。最後,他被送到紅軍隊長陳永俊(後犧牲)家,由其母親潘舜貞撫養。在這裡,彭士祿一住一年多,是時間最長的一家,直到1933年7月被叛徒出賣,和姑媽一起被捕為止。歲月崢嶸,骨肉情深。潘姑媽家裡很窮,以繡花為生。彭士祿記憶猶新:“只有過年時,才有鵝肉吃。姑媽叫我吃肉,卻叫她7歲的親生女兒啃骨頭。”小士祿也很懂事,有了好吃的,一定要和小姐姐分著吃。潘姑媽坐了4年牢,到了1937年才被釋放。彭士祿則先後被關押在潮安監獄和汕頭石炮台監獄等處。

直到1936年,祖母周鳳費勁周折才找到他,並設法把他認領出獄。1940年,周恩來總理派人把彭士祿接到延安。1951年,彭士祿去了前蘇聯讀書。期間,通過潮安縣政府,他終於聯繫到了姑媽。彭士祿讓祖母專門把姑媽接到海豐,住了幾個月。後來,彭士祿每月都給她寄錢。“潮汕的老百姓非常善良,這點影響我終生。”彭老飽含感情地說,“我一貫要求自己:無論乾什麼工作,都要努力做好,否則對不起黨,對不起人民。所以乾什麼事情,我都力爭幹得比較出色。這也與潮汕老百姓對我的薰陶是分不開的。”2005年11月,彭老迎來了八十“米壽”,並榮獲“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稱號。

他還任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的顧問。彭老已好幾年沒到過汕頭了,但家鄉的報紙他都有,他始終關注著汕頭的每一步發展。“潮汕是一個有著優良革命傳統的地方,也是一個自然條件非常優越的地方。”彭老寄語情深,“近幾年來,汕頭的發展明顯加快了,各個方面都建設得不錯。只要繼續堅持弘揚海納百川、自強不息的精神,汕頭一定會越來越好。”彭老最後欣然題詞:“以汕頭為家。”

人物背景:著名核動力專家。中共十二大候補中央委員。1925年11月18日生於廣東海豐。1956年畢業於莫斯科化工機械學院,後又在莫斯科動力學院核動力專業進修。1958年回國後一直從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工作。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現任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顧問、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核動力學會名譽理事長。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主持了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設計、試驗以及運行的全過程,並參加指揮了第一代核潛艇的調試和試航工作。80年代初,提出了大亞灣核電站的投資、進度、質量三大控制,寫出了“關於廣東核電站經濟效益的匯報提綱”,為大亞灣核電站的上馬,打下了良好基礎。任秦山二期核電站董事長時,提出“以我為主,中外合作”,自主設計、建造2台60萬千瓦機組的方案,為二期工程提供了可靠依據。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5年,作為第一完成人的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研究設計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988年獲國防科工委為表彰全軍優秀總設計師頒發的《為國防科技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榮譽獎》;1996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進步獎。

詳細傳略

簡介

彭士祿彭士祿

彭士祿,中國工程院院士,曾用名彭保祿,生於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父親

彭湃(1896-1929),又名彭漢育,1921年參加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創建了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和東江革命根據地,犧牲前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農委書記等職。母親蔡素屏(1897-1928), 192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隨澎湃發動和組織海陸豐農民運動,曾任海豐縣婦女協會第三屆執行委員會委員。祖母周鳳,支持澎湃和海陸豐農民革命運動,她的兒子、孫子中有6個是革命烈士,解放後政府供養她,"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3年逝世。

艱辛往事

彭士祿彭士祿

彭士祿3歲時母親犧牲,4歲時父親又犧牲。為了躲避國民黨反動派的搜捕,他被送到革命民眾家裡寄養,輾轉一家又一家,最後被送到潮安縣彩塘區一位紅軍隊長陳永俊家裡(秘密交通站),由其母親潘舜貞撫養。1933年陰曆7月15日,當時的中共潮安縣委書記陳醒光叛變,8歲的彭士祿被國民黨反動派抓獲,送至潮安縣監獄,接著被押送到汕頭石炮台監獄。1年後又與一批少年及紅軍家屬被轉送到廣州感化院。1935年夏從那裡被釋放出來,回到潮安當乞丐,後又住到革命民眾家裡,並幫助繡花、打柴、放鵝等以養生。1936年夏又被捕,押送到潮安監獄。祖母通過愛國民主人士陳卓凡(1898-1976,曾與鄧演達創立中華革命黨,即農工民主黨前身)將彭士祿營救出獄。祖母先將士祿帶到澳門,住在柯麟(中共黨員,公開身份為名醫)家。七嬸楊華當時正住在柯麟家,公開身份是做傭人,同時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後來又由祖母將士祿帶回香港,生活由地下黨組織供應一些,並讓彭士祿在聖約瑟英文院讀了兩年國小。1939年夏祖母回海豐時,將彭士祿送到愛國民主人士、著名老中醫、中國農工民主黨的組織領導者彭澤民家裡。這時,彭士祿從大人談話中聽說有平山游擊隊,就偷偷地離開彭澤民家,與堂弟彭科一起逃離香港,到惠州的平山參加了東江縱隊。後來香港中共地下黨組織把他找到,又送回香港,住在地下黨負責人連貫家裡。1940年,周恩來派副官龍飛虎和賀怡(賀子珍的妹妹,曾任中共江西省委組織部長)帶領彭士祿和一些烈士子弟一起離開廣東,經桂林等地達重慶(為避人耳目,一路上彭士祿與彭光涵稱為親兄弟)。在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彭士祿第一次見到了周恩來、鄧穎超,並在那裡住了一段時間,等待西安開來的汽車,當

年他自願報名調到延安中央醫院當護士,1943年被評為模範護士。他患上了肺結核,常咳嗽吐血,被蔡暢知道後經組織部將他調離醫院,派他到延安自然科學院學習。開始時他連三角函式sin、 cos 都不懂,但經過刻苦學習,成績很快提高。1945年8月1日經陳勇岷(女,曾任602所副所長)和陳錦華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由於表現突出沒有候補期,剛入黨不久就擔任黨支部書記。

1945年底由延安自然科學院副院長惲子強帶隊從延安出發,本打算經張家口向東北挺進。但由於形勢的變化,將延安自然科學院留在張家口,成立晉察冀邊區工業學校,彭士祿在那裡學習。1946年8月,由於解放戰爭開始,彭士祿等同學被派到李蘇領導下的宣化煉焦廠工作,不久又奉命把宣化煉焦廠的設備遷到阜平,在那裡建立了煉焦廠。彭士祿還在炸藥廠工作過。石家莊解放後,李蘇又帶著他們去接收石家莊煉焦廠,彭士祿任技術員。1949年彭士祿被派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後又轉到大連大學套用化學系學習。1950年大連大學分家,套用化學系改為化學工程系,彭士祿在大連工學院化工系學習。1951年被選派留學前蘇聯,先在喀山化工學院化工機械系學習。1955年前蘇聯將中國留學生集中到幾個大城市學習,彭士祿又被轉學到莫斯科化工機械學院繼續學習,1956年以全優成績畢業,獲優秀化工機械工程師證書。時值陳賡將軍訪蘇,要挑選少數學生攻讀和動力專業,彭士祿被選中,又在莫斯科動力學院進修核動力專業2年, 1958年4月以優異成績學成回國,被分到北京原子能研究所工作。

成就

當年6月在北京與馬淑英結婚。馬淑英於1935年1月生於遼寧省營口市。1953年赴蘇聯留學時與彭士祿同在喀山化工學院學習,1955年轉至莫斯科門得列夫化工學院,1958年以全優成績畢業,獲優秀化工工藝工程師證書;回國後,先在北京化工學院任教,後來被調從事核潛艇有關的技術研究工作,任研究室主任,高級工程師,已退休。曾與他人一起獲國家科技情報成果一等獎,個人曾獲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和優秀科技情報成果獎等。

1960年8月馬淑英在北京生兒子彭睪(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管理系,獲法學士學位,現為中安實業公司經理,福田平乳公路發展公司副總經理)。

彭士祿彭士祿

1961年彭士祿任原子能所核動力研究室副主任,接著受郭沫若聘請兼任中國科技大學近代物理系副教授。1962年5月馬淑英在北京生女兒彭詰(畢業於鎮江船舶學院,獲

工學士學位,714所高級工程師)。

1963年彭士祿任七院十五所(核動力研究所)副總工程師;1965年轉併到核工業部二院二部任副總工程師,1967年6月-1971年6月任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基地副總工程師,1971年6月-1973年5月任719所(核潛艇總體設計研究所)副所長兼總工程師,1973年起任七院(中國艦船研究設計院)副院長,隨後任六機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國防科委核潛艇第一位總設計師。

1983年2月彭士祿被任命為水電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兼任廣東大亞灣核電站總指揮,還兼任國防科工委核潛艇技術顧問。核電工作歸核工業部管理之後, 1986年4月彭士祿調到核工業部任總工程師兼科技委第二主任、核電秦山二期聯營公司董事長。核工業部改為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後,任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科技顧問。

1962年起他主持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設備的前期開發,主持了核動力裝置的擴動和施工設計,親自建立了核動力裝置靜態和動態主參數簡易快速計算法,解決了核燃料元件結構型式和控制棒組合型式等重大技術關鍵。1967 年起組織建造了1∶1潛艇核動力裝置的安全運行、分析異常現象、事故苗頭、排除故障。在擔任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期間,對核潛艇研製、生產中的許多重大技術問題,如慣性導航、水聲、武備、造水裝置等拍板決定,協調解決,並指導後續艇的研製、生產。

在擔任大亞灣核電站總指揮期間,提出了投資、進度、質量三大控制的重要性及具體措施,提出了核電站建設的時間價值觀念,寫了《關於廣東核電站經濟效益的匯報提綱》,計算了核電站的主參數及經濟計算。在擔任核電秦山二期聯營公司董事長長期間,進行了6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的主參數計算和投資估算,提出了同等因子概念與匯率風險的關係。

人物故事

“中央已決定,選一批留學生改行學原子能核動力專業,你願意改行嗎?”

“只要祖國需要,我當然願意!”

時間,上世紀50年代。問話者,是正在前蘇聯訪問的國防部副部長陳賡。回答者,是正在前蘇聯留學的彭士祿。從此,彭士祿與“核動力”結下了不解之緣。

外號叫“彭大膽”,“彭拍板”

1962年,彭士祿開始主持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設備的前期開發。“當時的各種爭論實在太多了。我常常對研製人員說,不要吵,做實驗,用數據講話,最後,我來簽字。對了,成就歸大家;錯了,我來負責。”彭士祿說,當時自己有兩個外號——一個叫“彭大膽”,一個叫“彭拍板”。

在擔任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期間,彭士祿親自建立了核動力裝置靜態和動態主參數簡易快速計算法,解決了核燃料元件結構等重大技術關鍵問題。

當指揮長噙著熱淚聲音顫抖地宣布“主機達到滿功率轉數,相應的反應堆功率達99%”時,現場沸騰了。“我們成功了!”此時的彭士祿卻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連分享成功的力氣都沒了。

“老彭就像一頭墾荒牛”

在彭士祿家中的寫字檯上擺放著“三件寶”:一是中國第一艘核潛艇處女航的紀念磁碟;二是友人贈送的核電站模型;三是任大亞灣核電站總指揮時,炊事員送的“墾荒牛”陶瓷塑像。夫人說,她最喜歡第三件,因為“老彭就像一頭墾荒牛”。

上世紀70年代初,中國決定上馬秦山一期核電項目。究竟走哪種技術路線?熔鹽堆和壓水堆兩套方案成為爭論的焦點。最終,在彭士祿的大力支持下,中國首台核電機組選擇了後者,為以後中國核電走“以壓水堆為主的技術路線”起到了關鍵作用。

改革開放後,中國又啟動了大亞灣核電項目,彭士祿任總指揮。回首當時的建設經歷,彭士祿說自己學到了三點:一是懂得了一些經濟,很早就提出了“時間就是金錢”的概念;二是驗算了法國核電的主要參數;三是學到了一點管理學——這對今後中國核電項目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1986年,彭士祿調任核工業部副部長,負責秦山二期的籌建。他積極推行董事會制度,首次把招投標機制引入核電工程建設。

人生“三張牌”

在工作、生活中,彭士祿擅長打“三張牌”。

先說“簡單牌”。彭士祿的座右銘是凡事越簡單越好,做事要做“減法”。在吃、住、行等生活的各個方面儘量簡單,已經成為他的習慣,也讓他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搞科研。

再說“懶漢牌”。彭士祿善於發動團隊的力量完成使命,也喜歡培養年輕人。他說,新技術發展快,年輕人思想活躍,要放手讓他們乾。彭士祿手下出了很多優秀人才,都是他的“懶漢牌”打出來的。

最後看看“糊塗牌”。彭士祿說,做明白人不容易,做糊塗人更難。對公,他總是明明白白;對私,卻很糊塗。到現在,他也不知道自己拿多少錢,坐的車是什麼牌子,住的房子是多少平方米……

如今,86歲高齡的彭士祿雖然行動不便,卻依舊神態安詳,談吐風趣。“我要感謝瑪莎(夫人的俄文名字)對我的愛。她比我小9歲,現在已經是老太婆了。在家裡,夫人排老大,女兒老二,然後是外孫女、女婿、保姆,我排老六。”言語中透出幽默。

主要著作

彭士祿彭士祿

主要著作中有關軍用核動力裝置部分因保密不能發表。公開

發表的文章有10幾篇,主要如下:

1.《反應堆熱工水力計算》,(中國科技大學講義,1963年)

2.《中國核能的展望》,(《工業設備與原料》1985年第四期)

3.《核能在中國能源中的地位》,(《核動力工程》1985年3期)

4.《中國核電發展的現狀與展望》(英文),Proceedings of the SixthP13NC,1987年9月

5.《為促進中國核電事業的發展而努力》,(《核動力工程》1989,No.1)

6.《中國核能的現狀和展望》,(《核科學與工程》1989,No.1)

7.《2×600MW壓水堆核電廠的上網電價計算與分析》,(《核動力工程》1993,No.14)

8.《核能工業經濟分析與評價基礎》(書),1995年出版

他是中共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當代會代表,中共十二大候補中央委員。四屆及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人大環保與資源委員會委員。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核動力學會理事長。

榮譽

1978年,被選為全國先進工作者,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1985年,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研究設計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他是第一主要完成人,獲特等獎證書;

1988年,獲國防科工委頒發的“核潛艇總設計師工作中為國防科技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的榮譽狀;

1996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進步獎。

潮汕海內外科技界名人

潮汕海內外名人倍出,有政法界、工業界、農業界、交通界、科技界、衛生界、財經界、文藝界、新聞出版界名人。以下是科技界名人。

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院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