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南

張超南,男,清末民初謎家。字蟹鱸。福建永定人。

生平簡介

張超南,清末民初謎家。字蟹鱸。福建永定人。張起南胞兄。精於謎學,“北平射虎社”成員之一。

謎事活動

張起南在《橐園春燈話》上稱“伯兄蟹鱸超南,亦雅擅此技。在辰(州)時任礦局監督兼中學校長,……殊無余晷,然猶偷閒偶一為之,所作皆極精妙,聊目一類亦多出其手,珠穿好語,縫滅天衣,為謎學放一異彩,亦奇觀也。”輯有《素圃春燈錄》二卷,其謎作與黎六禾合輯為《張黎春燈合選錄》。

主要著作

《素圃春燈錄》二卷,《張黎春燈合選錄》(一名《張黎春燈合刻》)。

代表作品

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四子)回文格 孟之反不伐(伐不反之孟)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四子) 釋正心
空山不見人 (書經) 惟影響
恐留傾國誤君王 (詩經) 載施之行
門前冷下車馬稀 (禮記•檀弓) 寡人亦有過焉
戊戌政變,太后臨朝 (五言唐詩) 清光猶為君
曹公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 (西廂) 心腸兒轉關
至於丹山 (聊目三) 竹青、青鳳、翩翩
轅門射戟 (聊目三) 布商、劉姓、戲術
弄日鵝黃裊裊垂 (聊目二) 細柳、金生色

歷史評價

古今制謎名人小傳
桂林/陳福蔭 撰 張瑜 輯
張超南,字蟹蘆,福建永定縣人。幼有神童之名,二歲在懷抱中識三千餘字。三歲就傅讀書,過目不忘,十行俱下,每背誦輒盡二十冊。四歲畢業四子、詩書、《爾雅》,能通義訓。從父令解《毛詩》,至《衛風•淇奧》首章,並問及《大學》所引,即以“斐”“匪”字異義同對,辨析詳明,合坐嘆異。五歲善屬對賦詩,七歲畢業《周易》、《春秋》、公榖、三禮、《孝經》,為駢散文,出語驚其長老。十一歲作黃鶴樓七古長歌,為時傳誦。十二以試《卻寒簾賦》見賞於學使者,補博士弟子員。所旨益進,下筆千言不落凡近。日手一卷,旁及諸子百家,淹貫古今,求有學之用。十八舉於鄉,十九成進士。歷官新寧、湘潭、善化、衡陽知縣,川東道肅正史,大理院推事,平正院評事,俱有政聲。少喜為詩、古文辭,兼長儷體,尤好吟詠,裒然成帙。中年以後,不多作,脫稿即棄去。自謂遭逢丗變,老大無成,文藝只可自娛,欲藉此流傳,非其志也。暇時偶制謎語,獨標新穎,創“回文格”,以“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射“孟之反不伐,伐不反之孟”,已載《橐園春燈話》。又於《聊目》目錄一門,創“集錦格”,《橐園春燈話》亦多列入。尚有集至十餘目,成五七言詩句者,美不勝收。見者以為得未曾有。其童年有一軼事,至今人猶稱道之。當十三歲時,父官鄂中,有友示秘傳二十餘、方藥數百種,命閱一過,客退,默寫無訛。此亦博覽強記之一端也。至生平操行,迥殊流俗,年少為強項令,不阿貴勢,絕賂遺,理怨抑。居台諫日,多彈劾敷陳,力爭國體,拂袖出都。退隱後,號“素圃”。遼東江左之局,當事者與有連,禮羅不往,則非獨文學為世所重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