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發奎傳

張發奎傳

本書在這裡給你講的是一個人的故事,一個曾在“北伐”與“抗日”中叱吒風雲的英雄的故事。他的名字,也許你很陌生,但他親歷過的大事、結識過的人物你一定熟悉。

基本信息

出版日期:2005-11

圖書簡介

謹以此書獻給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和北伐戰爭勝利80周年。他早年追隨孫中山,是孫中山身邊忠誠的警衛營營長;他隨蔣介石兩次東征陳炯明,曾赤著膀子在槍林彈雨里,救過老蔣一命;他在1926年的北伐戰爭中所向披靡,攻克汀泗橋,血戰賀勝橋,打得北洋軍閥聞風喪膽。由於教科書的“誤會”,不少人只知道葉挺的獨立團被譽為“鐵軍”,殊不知葉挺獨立團只是他的部屬,真正的北伐“鐵軍”應該是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真正的“鐵軍”將領,就是這位擔任四軍十二師師長、四軍軍長的張發奎。

本書作者以生動的筆觸翔實地記錄了這位“鐵軍”軍長的人生經歷,描述了這位抗日名將的光輝事跡!

編輯推薦

張發奎,驍勇無比,百戰沙場,在北伐戰爭時期贏得“鐵軍”將領榮耀;張發奎,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在抗日戰場指揮會戰使得日寇聞風喪膽;張發奎,性格剛烈,嫉惡如仇,曾三次反蔣一直不為蔣介石重用;張發奎,豪俠仗義,待人寬厚,葉挺、賀龍、葉劍英等曾是其生死戰友;張發奎,一個純粹的職業軍人,與中共有親密無間的合作關係,也有兵戎相見的血腥一擊;“不事二君”的品性,注定了其性格的複雜性。本書作者“十年磨一劍”,打造了這部厚重的人物傳記,體現了“史詩性”的藝術追求,視野開闊而層次分明,場面宏大而結構緊湊,情節緊張而高潮迭起,人物飽滿而情感豐富。

目錄摘要

第一章 家境貧寒,報考陸軍校

張發奎是民國歷史上不可忽視的重要人物。特別是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難關頭,他和許多愛國將領一道,激於民族義憤和愛國熱忱,主動請纓抗敵。他先後擔任過國民革命軍第八集團軍總司令、第二兵團總司令、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和第二方面軍司令官等高級職務,率部轉戰於華東、華中和華南,參加過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粵北會戰、桂南會戰與桂柳會戰等重大戰役,其部與日軍苦戰、血戰,付出巨大犧牲,有力地打擊和遲滯了日寇的進攻。

第二章 參加粵軍,護衛孫中山

張發奎軍校畢業後在廣州河南士敏土廠工作的幾年間,正是孫中山著手組建自己的軍隊、倡導護法與北伐的重要時刻。轉眼已是1919年的夏天,南國的陽光特別地凶,早上7點多,人走在大街上,身上就有些灼熱之感。

第三章 西江起義,倒戈反陳賊

陳炯明叛變,非惟文與諸同志所不及料,亦天下人所不及料。蓋以陳炯明之性質而論,其堅忍耐勞,富有過人之處;然對於國事常存私心,且城府深嚴,不以誠待人……而兩粵同志軍隊替志殺賊、待時而動者,為數尤多。陳炯明叛黨禍國,縱兵殃民,罪惡貫盈,難稽顯戮。凡我同志,但當蹲厲奮發,努力不懈,粵難平定為期必不遠也。

第四章 統一廣東,東征風雲急

轉眼到了1924年。經過一年多的戰爭歷練,張發奎日益成熟,對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思想有了較深刻的認識。這年,有兩件大事受到張發奎的關注,一是孫中山於1月20日在廣州召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重新解釋三民主義,確立“聯俄、聯共、扶助工農”三大政策,國共合作正式形成,中國革命開始進入新時期;二是在蘇聯的幫助下,孫中山創建黃埔陸軍軍官學校,任命蔣介石為黃埔軍校校長。

第五章 攻城掠地,北伐打先鋒

6月15日,第四軍陳銘樞的第十師、張發奎的第十二師在廣州舉行北伐動員大會後,高唱著這首《國民革命》歌,乘坐火車至韶關。離開廣州前夕,何香凝、鄧穎超和孔若偉等作為廣東婦女界代表到車站送行,贈送他們一面繡有“剷除軍閥”四字的錦旗,以示鼓勵。

第6部分 第六章 攻克武昌,馳援戰江西

李宗仁介紹完敵情後,繼續道:“蔣總司令已到江西指揮北伐孫傳芳的隊伍,這裡仍由我任攻城司令、陳可鈺為副司令,以第四軍全軍及第七軍胡宗鐸部、第一軍二師劉峙部並配大炮9門合編為攻城軍。二師暫歸第四軍指揮。另外,各師選400人,幹部15人,編成奮勇隊,也即是敢死隊,皆以營長為隊長,為攻城之先鋒。”

第七章 寧漢對立,中原戰奉兵

在漢、贛對立愈來愈明朗的情勢下,國民黨軍開始實施了東下滬、杭的軍事計畫。北伐部隊分為東路軍、中路軍和西路軍,中路軍又分為江右軍和江左軍。唐生智為西路軍總指揮,張發奎的第四軍歸唐統轄。

第八章 分共反蔣,南昌赤旗熾

……汪精衛帶著一批武漢國民政府的要人們也上了廬山,他不單單是為了避暑,而且還要考慮對付與之分庭抗禮的蔣介石。此時,他下的最大決心,就是“分共”,與中共分道揚鑣。他特別提醒唐生智、張發奎等將領要注意軍隊中的共產黨人的動向。

張黃事變,廣州大暴動

南方的8月時雨時晴,酷暑難耐,部隊中的病員日趨增多。張發奎、黃琪翔率第二方面軍,與南昌暴動的賀龍、葉挺部隊平行而進,互不侵犯,當獲悉葉、賀的部隊抵達贛南撫州,有進入粵東之勢時,他便命部停止追擊,取道新淦、吉安、泰和、贛州、南安,於9月20日來到南雄。

第十章 聯桂反蔣,攻粵敗北流

自從離開四軍後,張發奎在日本週遊了一圈,便在香港、上海等地閒居了一年多,這是他從軍以來第一次離開部隊,心裡總有些失重之感。也就在這時候,他的老搭檔黃琪翔離開了四軍,和鄧演達一起參與組建第三黨的活動,兩人從此分道揚鑣。

第十一章 中原大戰,衡陽遭挫折

1930年的冬天是在一片貧寒中度過的。北流戰役的慘敗,使張、桂聯軍暫時無力與粵軍作戰。張發奎一面令隊伍抓緊休整,恢復元氣,一面等待著時機。沒想到,時機很快到來。這一天,參謀長鄧龍光急急推門進來,報告說:“張軍長,閻錫山打算反蔣了。李總指揮讓你馬上去他那裡開會。”張發奎騎馬趕到指揮部,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早等在那裡。

第十二章 汪蔣合作,歐美三年行

蔣介石為了想當總統,竟然於1931年2月28日軟禁了反對他的胡漢民,頃刻間,寧粵間掀起了一場政治大風暴,激起了又一次反蔣聯盟的形成。第八路軍總指揮陳濟棠當仁不讓地充當了反蔣聯盟的盟主。他派人去南寧,向李宗仁、白崇禧、張發奎轉達釋嫌修好,聯合反蔣之意。為了表示聯合廣西反蔣的誠意,他將駐在貴縣、桂平、梧州一帶的粵軍撤回廣東。

作者介紹

王心鋼,1965年出生於江蘇蘇北。先後當過臨時教師、圖書館員和報社編輯。1996年就讀於南京大學作家班。1984年開始在《青春》、《萌芽》等青年文學刊物發表作品。至今,已在《收穫》、《中國作家》、《人民文學》、《當代》、《十月》等全國著名核心期刊發表中、短篇小說多篇。並出版《陽光漫溢》、《我的浪漫婚姻生涯》、《欲望之路》等多部長篇小說,計300餘萬字。現為江蘇省文聯創研中心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