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溪鄉

張溪鄉

張溪鄉位於永嘉縣北部,距縣城56公里。東北毗鄰黃岩地區,東南與嶺頭鄉為鄰,南與鯉溪鄉接壤,西與黃南鄉、岩坦鎮連線,北與仙居縣交界,縣道仙清線穿境而過,交通便捷,是永嘉縣通向台州的東大門,全鄉總面積83平方公里,人口1.1萬,下轄18個行政村,52個自然村。轄區內溪流交錯,水資源豐富,現建有水電站8座,總裝機容量達9600千瓦,是永嘉縣有名的“小水電開發之鄉”。

基本信息

鄉鎮介紹

(圖)張溪鄉張溪鄉

張溪鄉位於國家級風景區楠溪江七大景區之一——四海山森林公園腳下,省道仙清線穿境而過,與台州市的黃巖區、仙居縣毗鄰,交通便捷,資源豐富。

張溪鄉黨委、政府明確了“走水力開發之路,做農業特色文章,興綠色產業,求民富鄉強”的基本發展思路,走出了一條多主體投資開發水力資源,以效益農業、資源企業,生態旅遊業為內容,以無污染、優質的高山秋淡蔬菜為基本內容的綠色產業之路,促進了全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2001年全鄉農村總收3711萬元,比2000年增長9%,糧食產量2011噸,與2000年基本持平;農民人均收入2140元,比2000年增長12%;財政收入194.7萬元,比上年增長17%。

(圖)張溪鄉張溪鄉

全鄉已建成電站8座。裝機總量9910千瓦,實現年產值1200萬元,創銳100多萬元,增加財政收入20萬元,可使受益的7個行政村年均固定收入達到1萬元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水電開發之鄉。發展金竹溪、檜染、下潘、黃界坑等高山蔬菜基地500畝,促進了效益農業發展;投資100多萬元改造了寺後、陳周、張溪、江潭、小長坑、黃界坑、深固坑、林坑、金竹溪、下潘等10個用電標準村;投資50多萬元安裝了林坑、寺後、毛竹、深固坑、金竹溪、南正、富山等村有有線電視,全鄉廣播入戶率達到100%,有線電視覆蓋率達到50%。

張溪鄉山清水秀,民風純樸,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資源豐富。境內留存具有300年歷史的林坑古村落,古屋錯落有致,層層疊疊,造型各異,堪稱楠溪山地民居之典範。建於東晉年間的雲居禪寺已有1500餘年歷史,是永嘉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佛教建築群之一。寺內除保留著古老、完整的佛教建築群外,尚存有宋理學家朱熹詩志籤詩語蘭本一套,清代的聖旨銅鐘、清石碑、石香爐及其他文物。

特色產業

(圖)四海山景區四海山景區

張溪鄉位於永嘉縣北部,地處楠溪江上游,東接嶺頭鄉,南接鯉溪鄉,西鄰黃南鄉、岩坦鎮,北界仙居縣,東北與黃巖縣接壤,平均海拔450米左右,常年氣候濕潤溫和,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水充足,年平均氣溫16℃,年降雨量1902.5mm,無霜期210天,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有“林海、霧海、花海、雪海”而得名的國家級風景區楠溪江七大景區之一的四海山森林公園。全鄉總面積83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52個自然村,3020戶,總人口11092人,擁有耕地面積7104.5畝,其中水田面積3578畝,楊梅園面積2000餘畝,茶園面積600餘畝,生豬養殖年出欄2000餘頭,家禽養殖2萬羽。

在中央支農、惠農政策的鼓舞下,鄉黨委、政府提出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形成“一蔬二果三畜牧”農業發展模式,以最佳化品種、提高質量、增加效益為中心,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效益農業。

一是高山蔬菜基地建設;全鄉共發展包括茄子黃瓜、青椒、盤菜等品種在內的800畝高山蔬菜生產基地。

二是發展楊梅基地,楊梅作為張溪鄉的特色產業之一,其發展已達到相當的規模,成立了金竹溪楊梅合作社,金竹溪、黃屆坑、毛竹的東魁楊梅基地已發展至2100畝,該品種楊梅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價格是一般楊梅的1倍多還深受消費者歡迎。

三是開拓養殖基地;張溪鄉已形成了以寺後、江潭、水景、小長坑、南正等村為主的養鴨、養羊、養豬基地。新增了上岙白鴿、陳周七彩山雞等村養殖基地。張溪鄉在重視規模發展的同時,也重視畜牧業的健康發展,每年投入一定的經費用於全鄉禽畜的免疫工作。

四是發展中藥材種植業;以深固坑草藥專業合作社為契機,繼續擴大張溪鄉以永嘉縣林坑金星中藥材種植基地為主的中藥材種植規模。

四海山景區位於永嘉縣北部,張溪鄉西部,系括蒼山余脈,雁盪山支脈的延伸,山勢起伏綿亘,海拔一般在500米至1000米之間。最高的潘大尖山峰達1196.7米。景區特色:以其林海、雲海、霧海、雪海等奇觀而得名,森林面積3.8萬畝,植被茂盛,氣候溫和涼爽。1992年經林業部批准,建立了四海山森林公園。景區有“綠色寶庫”、“清涼世界”、“世外桃源”、“動物樂園”之稱,是浙南的重要避暑勝地。

經濟發展

(圖)張溪鄉張溪鄉

張溪鄉著力推進結構調整,保持了經濟持續穩步發展:根據分析統計,2007年全鄉農村總收入達6337萬元,比上年增長10%;糧食產量達2141噸,與上年基本持平;農民人均收入4100多元,比上年增長12%以上;財政收入384萬元,同上年相比略有減少。社會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糧食生產穩步增長,效益農業發展壯大。在保持全鄉糧食生產繼續穩步增長的基礎上,張溪鄉的基地農業不斷得到發展壯大,全鄉發展各類養殖基地和高山蔬菜基地、水果林基地、中藥材基地達3500餘畝,重點培育楊梅、板栗、高山蔬菜、厚朴等特色優勢產業。申報了十三個項目開發基地,引導村民發展畜牧業,大力扶持中草藥人工培植。

旅遊事業發展加快,水電管理成效明顯。張溪鄉旅遊事業發展迅速,以四海山和雲居禪寺為龍頭,帶動了周邊景區的開發,加快了對小長坑民族村的建設、林坑古村的保護和南正頂休閒觀光的開發。利用鄉村的天然優勢發展“農家樂”項目,打響了本地特色的餐飲品牌,吸引了眾多遊客。全鄉共有水電站10座,總裝機10000多千瓦,創產值1000多萬元。水電開發使張溪鄉半數以上的村集體經濟得到了壯大,其中有3個村成了富裕村。在增加產值的同時,加大對水電的安全生產管理,確保水電產業的健康發展。

對外鼓勵勞務輸出,對內發展手工加工業。張溪鄉鼓勵勞務輸出,促進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全年勞務輸出達6000人次,創收約2500萬元。對內發展手工業,家庭作坊收入可觀,以黃岩的裝飾燈加工和下潘的樹葉加工為主的家庭作坊業,大約增加張溪鄉年經濟收入約200多萬元。

城鎮建設

(圖)張溪鄉張溪鄉

張溪鄉緊緊抓住鄉村康莊工程建設的有利時機,繼續加快公路改建硬化進程。全鄉9條康莊工程已全面完成,康莊工程建設實現路基、路面“雙百”建設,全鄉18個村全部通上水泥路。在此同時,建造了苦嶺、硒頭、鄔平丘等自然村水泥路4公里。另外,安排20多萬元對全鄉康莊工程安全設施進行完善,確保人民民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廣電通訊覆蓋全鄉。全鄉基本實現了村村通農電、通有線電視,通程控電話,投資600多萬元新建了8個移動通信基站,2個電信基站,並升級了電信機房設備。移動村村通工程全面竣工,信號全面覆蓋本鄉,改善了張溪鄉通訊發展滯後的現狀。

張溪鄉新建和修復各類水利工程10餘處,整治病險水庫1座,恢復改善灌溉面積100多畝。投入9萬多元建造了長80米的江潭堰壩,投資4萬多元建造了長100米的陳周村防洪堤,投資5萬多元完成林坑西根塘修建加固工程。此外,投入4萬多元的江潭西里自來水工程完工,將解決約200人的安全用水問題。

鄉容村貌變化巨大。張溪鄉以治理農村“髒、亂、差、散”為重點,以改善人居環境為切入點,深入開展“百村整治、十村示範”工程建設和新農村建設。加快了對6個村的整治進程,修繕了4個村的村內道路網建設,新建了1個農貿市場。新建或修裝了9個村的辦公樓,同時,對各村辦公樓全面進行了規範化建設,全面實行電算化管理。鄉政府也投資了20來萬元進行了環境衛生大整治和“便民辦事中心”建設,徹底改變了鄉機關幹部的工作作風。在此同時,張溪鄉投資2萬多元為鄉機關購置了計算機網路設備,並接入了高速光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