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湯墓

該墓是在長安區郭杜一帶西北政法大學南校區的基建工地被發現的。墓為長斜坡墓道土洞式,坐東朝西,平面大致呈“甲”字形,墓道後連線甬道、墓室。

人物簡介

張湯(?―前115年),西漢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幼時喜法律,曾任長安吏、內史掾和茂陵尉,後補侍御史。中國古代著名的酷吏,又以廉潔著稱。張湯(?―公元前116年12月)又名張固,因為治陳皇后、淮南、衡山二王謀反之事,得到武帝賞識。先後晉升為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與趙禹編定《越宮律》、《朝律》等法律著作。用法主張嚴峻,常以春秋之義加以掩飾,以皇帝意旨為治獄準繩。曾助武帝推行鹽鐵專賣、告緡算緡,打擊富商,剪除豪強。頗受武帝寵信,多行丞相事,權勢遠在丞相之上。元鼎二年十一月(公元前116年12月),因為御史中丞李文及丞相長史朱買臣的構陷,被強令自殺。死後家產不足五百金,皆得自俸祿及皇帝賞賜。張湯雖用法嚴酷,後人常以他作為酷吏的代表人物,但他為官清廉儉樸,不失為古代廉吏。

張湯墓

該墓是在長安區郭杜一帶西北政法大學南校區的基建工地被發現的。墓為長斜坡墓道土洞式,坐東朝西,平面大致呈“甲”字形,墓道後連線甬道、墓室。此墓雖已經盜擾,但出土了特點較為明顯的西漢中期星雲紋銅鏡武帝五銖錢等文物。最為珍罕的是,出土物中有2枚精緻的雙面穿帶印,一枚印文為“張湯臣湯”,一枚為“張君信印”,印面徑為1.8厘米,即古之所說“方寸之印”。此兩印的出土表明墓主應為張湯,結合出土器物和墓葬形制考古者推斷此墓葬時代為西漢中期武帝之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