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忠[中國話劇影視演員]

張志忠[中國話劇影視演員]

張志忠,1955年生於北京,話劇、影視演員。1971年考入哈爾濱話劇院,1986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代表作品包括話劇《蛾》、《蔡文姬》、《聖僧鳩摩羅什》等,電影《冼星海》、《衝出死亡營》,電視劇《突出重圍》、《太平天國》、《天地糧人》等。曾獲得過國家第七屆“梅花獎”,第三屆“金獅獎”,首屆中央戲劇學院“學院獎”,“飛天獎”等大獎。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

基本信息

成長經歷

張志忠張志忠
1955年11月,張志忠出生在北京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原以為可以長成一個京腔京韻的正宗北京人,可是,命運卻偏偏給張志忠的人生來了一個曲折前行。就在他不滿7歲那年,張志忠隨父母下放來到了哈爾濱。兩個月後,張志忠該上國小了,太平區民樂國小———那是他度過六年小學生活的地方。不長時間,這個從北京來的張志忠,不僅能說一口純正的東北口音的國語,還練就一身游泳的本領。對於張志忠來說,生活在哈爾濱的36年時間裡,道里區給他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
張志忠國小從太平區民樂國小畢業以後,中學就讀於太平區第十二中學,家裡也一直住在太平區,只是偶爾父母有時間,才帶他們幾個孩子到道里區去逛一逛。那時候在張志忠的印象當中,仿佛只有道里區、南崗區才是真正的哈爾濱市。因此,每次只要聽父母說要去道里、南崗,他的心裡就別提有多興奮了。張志忠說,自從爸爸媽媽領著他們幾個孩子去過道里區、南崗區,他才知道城市原來是那個樣子的,幼小的孩子心中充滿了嚮往。現在,張志忠只要有機會回哈爾濱,無論多忙,他都要抽時間到中央大街走一走,他自己很詩意地總結說:“那不是在走路,而是在走過歷史!”是啊,他豈止是走過中央大街的歷史,他更是在用一種特殊的形式,走過自己成長的歷程,因為那條大街上也留下了他作為一個孩子的童年的歡樂與嚮往。
張志忠張志忠
哈爾濱對張志忠來說,並不僅僅是一個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那裡更是他事業走向成功的起點,用他自己的話說,那裡有無數個手把手教過他的老師與前輩。1971年,張志忠從太平區第十二中學畢業後,憑藉自己的聰穎與天資,順利考入了哈爾濱話劇院。說起這個過程,張志忠說他最應該感謝的就是他的中學音樂老師孫淑筠,因為孫老師可以稱得上是他的啟蒙老師。那時候,孫老師拉著手風琴給他們上音樂課,而張志忠就坐在教室的第一排,隨著孫老師悠揚的手風琴聲,張志忠賣力地唱著,集體唱完之後,孫老師讓小張志忠跟著伴奏獨自唱一遍。他唱完之後,教室里是掌聲一片。從那以後,孫老師推薦張志忠進了學校的宣傳隊。不久,中學就要畢業了,當時哈爾濱話劇院演員彭玉的女兒和張志忠是同學,彭玉對這些孩子也很熟悉,知道他們要畢業了,彭玉就來問他:“志忠,你不考話劇院啊?”當時把張志忠就給問住了,自己能行嗎?巧的是,孫淑筠老師的想法與彭玉不謀而合。彭玉親自為張志忠編排了一套節目,有朗誦、小品等,並一招一式地教給他,一點一滴地糾正他……張志忠說他是幸運的,因為在成長的路上遇到了這么多的好老師。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排練,張志忠在話劇院的考試中毫不費力地就考取了。從此,他走上了自己心愛的舞台。剛到話劇院的時候,張志忠對自己的要求甚是嚴格,每天都在排練場練到深夜。可以說,張志忠今天憑藉自己的實力開拓出來的一片天地,與當年在哈爾濱話劇院練功房裡每一個夜晚的苦練密不可分,正是那時的一分分耕耘,才有今天的累累碩果。
哈爾濱話劇院在17年前排演了原創大型寫意話劇《蛾》,其演出形式的創造性和獨特的藝術想像力震動了全國演藝界。該劇在1989年獲得首屆東北地區話劇節優秀演出獎。編劇、導演、演員分別獲得全部的一等獎。而張志忠也因主演此劇於1990年獲得國家第七屆“梅花獎”。從那以後,張志忠在話劇舞台上一發而不可收,憑藉自己的實力出演了《救救她》、《保爾·柯察金》、《蔡文姬》、《虎符》等一大批劇目,獲得了很多的獎項。張志忠在哈爾濱話劇院一共呆了28年,這28年既是他事業起步的階段,也是他事業走向顛峰的時期。他記得曾經在那裡度過的日日夜夜,記得那裡每一位幫助過他的師長與同行們……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 劇名 扮演角色 導演 合作演員
2013 中國檢察官 ---- ---- ----
2011 山東兄弟 ---- 高一功 鮑國安
2010 王進喜 ---- 尹力 吳剛
2010 掘井 ---- 盧學平 劉一江
2010 這樣一位將軍/甘祖昌將軍 ---- 高一功 遲蓬
2010 秋風行動 ---- 潘鏡丞 麻維江
2009 我的中國芯 ---- 李威 劉鈞
2007 非完美交易 ---- 王博韜 傅沖
2002 光明團隊/生死抉擇II ---- ---- ----
1994 冼星海
---- 王亨里 哈斯高娃
1993 衝出死亡營 ---- 王亨里 趙小銳
1992 開採太陽 王志剛 孫羽 段岫
1989 死神,最後一張王牌 ---- 周煒 辛欣
1988 戴勳章的走私犯 董子銘 朱鼎玉 謝煒
1985 狼犬歷險記 牛伍 張輝 劉韞濤

參演電視劇

首播時間 劇名 扮演角色 導演 合作演員
2011 和婆婆一起出嫁 秦毅 李小亭 丁柳元
2011 東北往事之黑道風雲二十年 ---- 李炎 張鈞涵
2011 便衣支隊 吳湘 張多福 賈乃亮
2011 大清鹽商
---- 韓曉軍 張嘉譯
2010 懺悔 耿兆琪 彭軍 賈一平
2010 牛鐵漢和他的兒女們 ---- 鄭泉寶 姚晨
2010 風雨沙坡頭 李偉雄 何濤 丁海峰
2010 天敵 楊季平 徐紀周 王雷
2009 最後的99天 徐傑生 汪俊 張涵予
2009 陝北漢子 錢縣令 谷錦雲 侯勇
2009 生死追捕 李順 王連平 李士溪
2008 老柿子樹 ---- 谷錦雲 韓福利
2008 軍營芝麻官 章老師 何濤 郭達
2007 天嘯 ---- 谷錦雲 邵兵
2007 特戰DR師/青春正步走 梅教授 王連平 陳剛
2007 跤王 劉七爺 少也 凌肅瀟
2007 在路上 ---- 谷錦雲 王姬
2006 29天半/無間煉獄 夏森 李璐、梁國冠 吳若甫、吳秀波
2006 十月懷胎 項康顧 曹保平 牛莉
2006 天地糧人 曲正平 安建 李幼斌
2006 古鎮大河 ---- 陳家林 謝蘭
2005 喋血滿洲/滿洲間諜 宮琦重夫 周煒 王菁華
2005 大宋提刑官 史文俊 闞衛平 何冰
2004 心理較量 田隊長 谷錦雲 王姬
2004 警察抓小偷/女公安局長 常青山 張國慶 柳淵
2004 羊城風暴 ---- 蔡曉晴 崔奕
2004 我不是差等生 容校長 潘欣欣 唐靜、馮憲珍、肖輝
2004 你在微笑我卻哭了 沈錫良 馬儷文 高圓圓
2003 非常使命 方川岳 高狄 何賽飛
2003 紅絲帶 ---- 楊晶 席與立
2002 雷霆出擊 ---- 張中一 曹培昌
2001 火鳳凰
---- 彭軍 劉曉慶
2000 突出重圍 范英明 舒崇福 杜雨露
2000 太平天國
楊秀清 陳家林 高蘭村
2000 文成公主 李道宗 蔡曉晴 曹穎
1998 亂世英豪/黑騎將軍/一代名將劉永福 劉永福 梁凱程 張詠
1996 張文祥刺馬/投名狀風雲 ---- ---- ----
1995 絕密203 ---- 羅捷 陳寶國
1995 遠東陰謀 ---- 陳家林 師小紅
1992 新兒女英雄傳 ---- ---- ----
1991 啊,崑崙 ---- ---- ----

話劇

(按首映時間排)

年份 話劇名
2009 知己
2008 《生·活》
2007 《榆樹下的欲望》
2006 《有一種毒藥》
2004 《開市大吉》
2002 《足球俱樂部》
2001 蔡文姬
1996 阮玲玉
1996 《聖僧鳩摩羅什》
1994 《滿江紅》
1991 《莊稼漢》
1990 《暖冬》
1989 《曹植》
1989 《蛾》
1988 《安提戈涅》
1988 《桑樹坪紀事》
1988 《虎符》
1987 哈姆萊特
1985 《飛吧,海燕》
1984 《十五的月亮》
1983 《蒙蒙雨啊蒙蒙雨》
1982 《吉它輕輕彈》
1981 《十五樁離婚案的調查剖析》
1980 《拳王》
1978 《保爾·柯察金》
1977 《救救她》
1973 《風華正茂》

電視紀錄片

年份 片名 角色 合作演員
2011 辛亥
張季鸞 濮存昕李洪濤 丁志誠

文藝作品

朗誦:電視劇《大宋提刑官》片尾曲《滿江紅》,《悲劇的誕生》(上)(下),《喜劇的誕生》

小品:1987年《雨巷》中飾失意青年

主要成就

第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中國話劇“金獅獎

首屆中央戲劇學院“學院獎”(表演獎)

馬來西亞文化部“94”國慶戲劇節紀念獎

電影《冼星海》獲第十九屆“百花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電影《冼星海》獲珠海電影節“小百花”最佳男主角獎

首屆全國電視小品大獎賽三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將

中國劇協黑龍江分會“榮譽獎”

首屆東北話劇節表演一等獎

首屆東北地區小品匯演個人優秀表演獎

第三屆黑龍江省文花創作大獎榮譽獎

黑龍江戲劇小品大賽導演一等獎

黑龍江省文化藝術事業“獎勵基金獎”

哈市藝術人員基本功大賽“一等獎”

哈市“十佳演員”稱號

第三屆哈市天鵝文藝大獎“優秀表演獎”

作品介紹

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楊秀清《太平天國》楊秀清

扮演楊秀清是張志忠從藝以來接到的最重要的角色,為此,他苦做案頭工作。有一個月時間,他低頭就是看劇本,抬頭就是跟“諸王”們探討。張志忠說,楊秀清是全劇中形象塑造得最豐滿的一個。他是燒炭工出身,在太平天國的幾個王中身世最苦。他最初的形象是精幹、果斷、有智慧,後期隨著地位升遷,私慾膨脹,身上漸有霸氣,越往後越明顯,以至功高蓋主遭人忌,被洪秀全借北王韋昌輝之手誅滅,太平天國也因此元氣大傷。他眼裡的楊秀清是一個出身低微卻天資聰穎、智計深沉的人,他指揮打仗往往與古兵法不謀而合,而且很能治理朝政。為了演繹好這一人物,張志忠採用了“冷處理”的辦法:面部表情冷峻、說話節奏沉穩、手勢富有力度,顯示出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勢。張志忠認為,如果這種氣勢出不來,就不能完整塑造大權在握的東王的形象。楊秀清雖然是個歷史人物,但拿捏起來並不讓張志忠感到非常吃重,作為一名話劇演員的舞台功底幫了他大忙。有一場諸王討論戰事的戲,楊秀清從近景到中遠景再拉回,從沉吟到果斷髮令,情緒跨度大,台詞也很多,張志忠卻能一氣呵成,自己感覺酣暢淋漓,導演也很滿意,一遍就過了。回憶起這一情景,張志忠多少有一些自豪。拍攝《太平天國》的十個月里,張志忠感覺很吃了些苦頭。《太平天國》曾被譽為“追趕太陽的劇組”,哪裡熱就奔哪裡去,上上下下都遭了不少罪。劇中“東王之死”一場戲,張志忠演得十分用心。已遭天王下令誅殺的楊秀清,被北王韋昌輝抓到後五花大綁,準備拖出去砍頭。“拍戲時陳家林導演心疼我,叫人把繩子捆在衣袖外面,結果用特寫鏡頭拍下來時覺得很假。”張志忠說,為了取得真實效果,他就叫人把繩子直接捆在他手腕上,然後躺在地上,實實在在拖出幾十米。“要的就是這種殘酷!”戲精彩了,張志忠的胳膊手腕卻被勒出幾條青紫的繩印子,幾天都消不下去。戲拍完後,有一次扮演洪秀全的高蘭村跟陳家林導演開玩笑說:“陳導,我們的表演能打多少分?”陳導說:“你和張志忠得最高分———85分!”雖是戲言,但張志忠心裡總算吃了顆定心丸。張志忠說,“他以前演的古裝戲不多,這次總算摸到一些小門道,拓寬了自己的戲路,以後再遇上古裝戲也就不慌了。”

天嘯

《天嘯》常天佐《天嘯》常天佐

在電視劇《天嘯》中,張志忠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粗中有細、有勇有謀、敢作敢當的軍人形象。為了塑造好這個人物,從開機到關機,他整整75天沒有睡好一個安穩覺,常常是夜不能寢,半夜三更爬起來研讀劇本。他說,他過去也演過部隊領導,但真正讓他領銜主演部隊領導的戲,這還是第一次,尤其是五、六十年代軍人的戲。他反覆對那個時期人物的思想、行為,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處理進行揣摩。為此,他每天除了進現場演戲,只要有空隙時間,他都是在研讀劇本,找出每場戲的戲核和人物關係的連結點,並將自己對每場戲的心得看法,詳細記在劇本空欄中,真正用心、用功去演這個人物。在張志忠看來,常天佐的身上更多地體現了老一代革命軍人的形象:“他經歷過戰爭年代,對工作充滿熱情,一心想把弟弟鍛鍊成真正的軍人,對弟弟的愛幾乎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有一場戲給張志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常天佐聽到弟弟嫌基地的條件有限,將哥哥和戰友做的模型諷刺為“磚頭瓦塊”,常天佐大怒,教育了弟弟一番,“那段台詞寫得很好,最後一句話是‘他們能做的我們能做到,他們不能做的我們也能做到,我就不信這個邪!’我是竭盡全力喊出來的,那一刻我不僅僅是代表角色念台詞,更是吼出了自己身為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因此我本人和導演對這場戲都很滿意。”在拍攝戈壁灘上的戲時,攝製組人工造沙,狂風卷著塵土、沙子橫掃過來。突然,隊伍中有人高喊:“快趴下,狂風來了……”這時,10多匹駱駝和20多名身著土黃色軍大衣的軍人全部趴下。這時候,鼓風機停了,風沒有了,沙塵也沒有了,飾演這支隊伍基地司令員的張志忠、飾演參謀長的李江、飾演政治部主任的李大剛、飾演後勤部長的周波和飾演軍醫的王奕及10多名戰士從沙土中爬出來,一個個滿臉灰塵,在場的工作人員一見哄然大笑。演員們也你看著我,我望著你大笑起來。張志忠拍了拍自己身上的塵土笑著說:“像這種場面、這種環境下拍戲,我這是第一次,但作為演員,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去演,你都要把握好人物的真實塑造,切不可因怕苦、怕髒去躲開這種環境。”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一個好演員應具有的素質。對常天佐放棄回北京休養的機會,留在飲馬河陪伴妻子和老戰友們,張志忠這樣談到:“因為他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了祖國的飛彈事業中,這裡有他所有的希望和期待,他捨不得離開這片眷戀的土地,捨不得離開這片凝聚著無數飛彈人心血的熱土。”通過拍攝,張志忠與二炮官兵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就拿拍雨戲來說,我們演員可以一條就過,可是每換一個演員,那些戰士們都要再澆一遍,他們對此毫無怨言。從他們身上,我也能想像到當年那些二炮人的執著和堅忍!”在談及拍攝的感受時,張志忠激動地說:“我是懷著特別崇敬的心情去演繹這個角色的。我被他們艱苦奮鬥,敢於犧牲的精神深深地感動著。在當時那么艱苦的條件下,他們白手起家,從無到有,建立起中國第一個飛彈基地。飛彈事業對文化水平要求極高,第一代飛彈人用他們的智慧和汗水,克服重重困難,為飛彈事業奉獻了青春、熱血甚至生命。他們的拼搏精神讓我們感到由衷的敬佩。”“《天嘯》中體現的老一輩飛彈人敢於犧牲、無私奉獻的精神,也正是如今二炮精神的真實寫照,是二炮精神的最好詮釋。”張志忠如是說,“這種精神不論到什麼時候,都永遠不會過時。”

天地糧人

《天地糧人》曲正平《天地糧人》曲正平

一貫以“硬漢”形象示人的張志忠,堪稱性格派的代表,此次他在《天地糧人》中扮演憑藉妻子娘家的高官背景,順利當上副省長的曲正平,然而政見上的迥異,使得他與好友高遠分道揚鑣,成為勢不兩立的敵人。具有豐富表演經歷的他,將掙扎於情感和利慾的人物性格刻畫得逼真動人。一開始以為曲正平是個反面人物,因為他是高遠的對立面。但聽張志忠一說,才知道並非如此:“我沒有把曲正平定位成一個腐敗幹部,只是這個人物官越做越大,慢慢變得有些官僚主義,開始主觀、武斷起來,所以導致了和高遠之間的分歧,更何況兩個人之間還夾著一個‘方潔’。其實他犯下的不少錯誤都是因為被下屬鑽空子造成的,到結尾的時候曲正平能夠毅然辭去官職,說明他的本質並不壞,能夠面對現實。”而大家不知道的是,一開始張志忠準備扮演高遠,但是副導演的一席話改變了他的初衷:“你扮演正面人物已經輕車熟路了,不妨嘗試一下曲正平這個角色,也算是換換‘口味’吧。”拍《天下糧人》時逢盛夏,劇組上上下下飽嘗了“赤日炎炎似火燒”的滋味,張志忠曾經數次中暑,好幾次差點兒‘過去’了,雖然張志忠笑呵呵的,但是不難想像他背後的辛苦。在高速公路收費站拍一場戲時,地面的高溫烘烤使張志忠的腳不停地在鞋裡動來動去,偏偏這場戲從上午10點一直拍到下午4點,高溫時段一點兒都沒糟蹋。除了高溫烘烤之外,張志忠還要忍受傷痛的煎熬。如果觀眾細心觀察,就能發現劇中曲正平的下嘴唇有點兒異樣。他說,“剛到劇組沒多久,我的下嘴唇起了一個大泡,處理得不太及時,感染面越來越大。”劇組的進度不可能因此停止,其實當時張志忠可以選擇退出,但無論劇本還是角色,都讓他覺得割捨不下,因此張志忠“輕傷不下火線”。說是輕傷,那種疼痛可是撕心裂肺,為了掩飾傷處,每次張志忠拍戲之前都要先在嘴唇上貼一層藥膜,然後在藥膜上敷上顏色。可是有時候戲還沒有拍多久,傷口滲出的血水就把藥膜浸透了,只能下手撕掉藥膜,換上新的,不誇張地說,真是一撕一嘴血。這還不算是“殘忍”的,一般來說傷口結痂就意味著痊癒,可是張志忠的嘴唇一旦結痂,就意味著要進一步加劇傷口的惡化程度:“一結痂就會厚一塊,下嘴唇就撅起來了,沒法拍戲,所以我就用熱水敷傷處,等到痂稍微軟了,就撕下來,然後貼上藥膜。”——光是聽著都覺得疼。到這部戲殺青之後,張志忠的嘴唇才徹底痊癒,而這傷痛帶給張志忠的額外“收穫”是身材苗條了許多,他說,“拍完這部戲我瘦了將近20斤,因為基本上每天只吃一頓飯,還以流食為主。”

突出重圍

《突出重圍》范英明《突出重圍》范英明

《突出重圍》的創作者敢於直面軍隊建設中的矛盾,包括表現一支主力師的幾次失利。而悲劇意識的最集中體現是在范英明這個人物身上。作為個體的軍人,他身上具備一個指揮員所必須的許多優秀品質;但是作為一個“紅方”司令,他卻無法按照自己的戰略布置完成“作戰”意圖。他的身上背負著沉重的歷史與傳統的“包袱”,受制於人們善意的“指導和幫助”。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軍事指揮員最大的悲哀。與其它一些作品不同的是,范英明的悲劇,並非他個人性格的悲劇,而是一定時期內整體的思維方式、觀念使然,這一切,又與我軍建設中諸多問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由此引發出我們對某種思維方式、某種文化觀念的反思。

在路上

《在路上》田浩然《在路上》田浩然

這是一部展示內審人風采的長篇電視連續劇,主人公內部審計部部長——田浩然,憑著深厚的專業知識、踏實深入的工作作風,把堅守原則看作比生命還重要。從選項、立項,風險預測上層層把關,將兼併的企業重新整合、打造,不斷給天海集團注入新的新鮮血液,贏得了龍城市委市政府、集團董事會的高度讚揚,更使他的老上級董事長孟顯龍對他刮目相看,給他及他的內審部門一把尚方寶劍——內審報告對集團所有項目都有一票決定權。看完此劇,對田浩然的人品和堅守原則的態度很是讚賞,同時對他能有那樣的審計環境而欣慰。田浩然之所以成功,首先是源於他視原則為生命的審計人品格,更重要的是他有一個同樣視原則為生命、而且極力支持審計工作的董事長。我記得這位軍人出身的董事長有一句話說得好:“只要是按原則辦事,什麼後果都槓得住。”這是管理當局對內部審計工作最大的支持。“大事難事看擔當,順境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志不可不高,志不高者,則同流合污”,劇中的天海集團審計部長田浩然,“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不與世俗為伍,不與人情討價,一身正氣。“君子存心,但憑忠信”,憑藉著對國家對事業的忠誠,對自己誠信的踐諾,田浩然“做事守章程,而不知權變”,秉持對公平公正正義的良心,他激濁揚清,勇立潮頭。“困窮之最難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田浩然在紛繁複雜的親情、友情、愛情中做出了清醒的抉擇,走出了困惑,走出了困境,灑落一身陽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我們已經出發,在路上。

創作札記

舞台,永遠駐守的家園————“高希天”創作日記

重新回到闊別已久的排練場,心中油然升起一種親切感。一切似乎都是那樣的熟悉,猶如骨髓配型成功一樣百分百的吻合,好像一下子就融入了進去。望著每一塊布景、每一件道具及每一位合作者,我這位曾經視舞台藝術如生命、被中戲的同學戲稱為“戲癌”,而如今卻對舞台表現出一種冷漠態度的“遊子”,被感動了,我回來了。回來了,我又回到了熟悉的排練場……

每日早早來到排練場,一個人靜靜地,一支煙,一杯茶,細細揣摩昨日已排過的段落和即將排練的下一場。一句台詞翻來復去地誦讀,找到它最好的、最準確的表達方式和感覺。一段戲拿出幾套方案反覆與導演斟酌。我興奮、我更激動,因為我又重新站在舞台上主宰自己所飾人物的命運了。這就是話劇呀!它不會有拍影視“一條兒過”留下的遺憾。這就是舞台吸引我的無窮魅力。只有話劇才會給你這樣的時間和空間,允許你將一句台詞,一段戲掰開了揉碎了去斟酌、推敲、探討、爭論。對手與對手之間,你來我往,你傳達給我一個信息,我將如何準確接受;再如何恰到好處地反饋回去,像“推手”一樣絲絲入扣,一環套一環,其過程真是美妙至極。

在平庸和粗俗的深處發掘詩情畫意————《榆樹下欲望》創作心得

我首先是要感謝偉大的劇作家——尤金·奧尼爾先生為我們留下了《榆樹下的欲望》這部震撼人心的不朽劇作,才得以使我們這些中國的“戲劇人”能在幾十年後的今天有機會重新演繹這部“人間悲劇”。這次塑造的《榆樹下的欲望》中凱伯特形象,也同樣傾注了我太多的心血。這個無數偉大演員塑造過的“父親”形象,我該怎么演?我將如何去塑造?絕不去重複上一個,始終是我追求的目標!最終,我把凱伯特定位在:一個國王、一個嚴夫嚴父、一個孤獨可悲的老人。

一是國王——為什麼說他是一個國王?因為任何一個群體總要有一個頭兒,一個家庭也要有一個當家主事的。國家國家,一個國就是一個大家,而一個家庭就是一個小國。凱伯特是這個田莊的主人,這個田莊是他經歷了五十多年的風風雨雨,不辭辛勞用自己的青春和血汗開墾出來的。他熟悉這裡的一切,他也必須要統領、指揮這裡的一切,說白了就是什麼都要說了算。因此他的身上必然會產生一種霸氣,就像一個小小國家的君王,這是凱伯特身上的一個側面。

二是嚴夫嚴父——他給人的直覺是對待妻子幾乎沒有那種夫妻間的柔情蜜意、卿卿我我;對待兒子們也沒有那種溫和慈祥的“好父親”的形象,甚至讓兒子們覺得他是一個狠心腸的“老畜生”。三房妻子都不能真正地了解他,他內心的苦悶與孤獨可想而知。因此他對待兒子有時說打即罵,對待妻子也是粗聲大氣,說吼就吼,這是凱伯特身上的第二個側面。

三是孤獨可悲的老人——由於他身上充滿了霸氣,也因為他對待妻兒的粗暴態度,這就導致了家裡的所有人都與他貌合神離,漸行漸遠,表面上服服貼帖,實際上對他是狠得牙根痒痒,巴不得讓他“早點兒死”。最後導致了大兒子(西蒙)、二兒子(彼德)離他而去,遠走西部的加利福尼亞。而小兒子(伊本)則誓死要與父親爭奪這份田莊。第三任妻子(愛碧)之所以嫁給他也是另有所圖,她想占有這份田莊。結果又與伊本一見鍾情,由情慾發展到真愛,最後釀成大悲劇。

吳兆騫形象的塑造

此次參與郭啟宏先生花費近三十年之心血而鑄成的力作《知己》的創作,實乃我人生的大幸事。能塑造一位清代文人形象,正是我夢寐以求的。毫無疑問,最終目的是“不但要儘可能完美的完成人物塑造”,而且一定要超越前一個。清朝戲,自己除了在影視劇中接觸過外,在舞台上完整地上演一出清代人間悲喜大戲尚屬首次。初始,可以說心中無底。無數的未知在前面等著我。全新的人物,全新的年代,全新的劇本,全新的導演構思,未來的演出是一個什麼樣子——不知道。於是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認真研讀劇本,把初讀劇本當作一頓饕餮大餐,細嚼慢咽,反覆品味。因為這是一個在創作中不可小覷、十分重要的環節。記得在哈爾濱話劇院學員班的時候,我的恩師高嵐先生就曾告誡我們:“第一次讀劇本,一定要選擇一個安靜的時刻,要認真閱讀,一氣呵成,並記錄下自己真實的感受。”我牢牢記住了這些話並沿用至今。歷經幾十年的表演經驗方體味出其中的奧妙,體味到“初讀”的無窮力量。演出中,觀眾首先看到的是流放之前的吳兆騫。此時的他狂傲不羈,不把一般人放在眼裡。在小茶館裡引經據典、出口成詩。我緊緊抓住這些特徵,把他的風采展現出來,與第三階段的“回歸”形成強烈對比,從而引起觀眾最後的反思。

婚姻生活

張志忠與夫人張志忠與夫人
北京人習慣把家中最小的孩子叫做“老疙瘩”,張志忠和夫人張秋萍,結婚前在各自的家中都是“老疙瘩”,從小就習慣了享受父母及哥哥姐姐們的照顧,從沒為家務事操過什麼心。就連籌備結婚這么大的事,都是兩家四位爸爸媽媽以及所有哥哥姐姐們包辦了所有的事情,新郎新娘只是在做新衣的時候自己走了一趟,因為量體裁衣這事別人替代不了。

兩個“老疙瘩”成為一家人後,仍與父母同住,繼續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張志忠和張秋萍在事業上比翼雙飛。1986年,張志忠考進中央戲劇學院,次年,張秋萍也考入上海戲劇學院學化妝。夫妻倆當年所在的哈爾濱話劇院排演的話劇《蛾》在匯演中榮獲一等獎,張志忠獲表演一等獎,張秋萍獲得造型設計大獎。在哈爾濱文化系統組織的基本功考核比賽中,張秋萍為丈夫設計了偉人列寧的造型,以此肖像妝再獲一等獎。張志忠更是劇院的台柱子,第一個挑大樑的戲就是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一個人飾演從少年到雙目失明的保爾·柯察金,並曾因《蛾》劇榮獲戲劇表演的最高獎項——梅花獎。可是,家中的一場變故促使張秋萍很快轉變了自己的生活重心……

有了自己的兒子後,他們把孩子交給秋萍的媽媽照看,倆人依然一心奔事業。那一年夫婦倆隨劇院出國演出,從新加坡演到馬來西亞,一去就是半年。就在他們回到哈爾濱的當天晚上,秋萍的媽媽積勞成疾住進了醫院,並且再也沒從醫院出來,28天后,媽媽永遠離開了他們。張秋萍在難過之餘頗感內疚,媽媽是為了咱們的兒子累病的,我們太忽略老人的健康了,如果我們不下力氣把兒子培養好,實在對不起故去的母親。從此秋萍痛下決心,除每天認真做好本職工作,此外的事情一概不接,她要像母親一樣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家裡,放在兒子身上。

兩個“老疙瘩”終於開始不依賴別人,自己過日子了。可這談何容易啊!天天都要做飯,可張志忠連煤氣罐怎么換都不知道;火牆裡邊堵了,滿屋子冒煙,明知道應該去掏,可就不知道該捅開哪塊磚去掏。結果,那火牆被他捅得到處是洞,像是個篩子……兒子就更不讓他們省心了,小時候老生病,還淘氣,經常會出點小狀況。有一回張志忠下班回家一進門,見妻子兒子正抱頭痛哭,他嚇了一跳,忙問原由。原來是兒子跟同學悠鐵門玩,被鐵門打在臉上,把兩顆剛剛換好長齊的門牙齊刷刷震掉了。聽完兒子的描述,張志忠只問了兩個字:牙呢?話音未落,他跳起身就往外跑……

說起張志忠的兒子,那可是爸爸媽媽的“金疙瘩”。他是當年北京四中的狀元,全北京的高考榜眼,一舉考上了清華大學。更重要的是,孩子不光學習成績優秀,還逐漸懂得了為人處世的道理。開始讀研究生課程後,又積極競選了學生會副主席,他想利用做社會工作的機會,有意識地培養自己人際交往以及適應社會的能力。天下的父母,哪個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儘早成材,成為一個善良聰明、好學進取、對社會有益的人。而天下的父母,哪一個是生來就有培養教育孩子的經驗呢?何況張志忠夫婦這對“老疙瘩”,曾幾何時,他們自己的生活還不能自理呢。說是教育孩子,其實也是教育自己,他們在和孩子同時成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