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機

張夢機

張夢機(1941年-2010年8月12日),台灣當代古典詩人。祖籍湖南永綏,生於四川成都,長於台灣高雄。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畢業,獲得國家文學博士。張夢機自幼耽於吟詠,學詩先攻李商隱,再沉潛兩宋諸家,中年後轉嗜杜詩,並取法晚清同光體,遂成作品多樣面貌;詩作體裁偏愛近體,七律最多,次為七絕。曾任中央大學中文系主任、中文所所長;1987-88年出任中大總務長、1989-1990年為主任秘書;1991年罹患中風,1999年自中央大學退休。張夢機除在中國傳統詩學及詞學上卓有深詣外,並為當代最負盛名古典詩人之一,曾以《師橘堂詩》榮獲中興文藝獎章,《西鄉詩稿》得中山文藝獎。2010年8月與世長辭。

個人生平

張夢機張夢機

家世
張夢機祖籍為湖南永綏縣,家中世代務農。其父張廷能畢業於筧橋中央航空學校第三期,八年抗戰期間,雖國民政府遷都,攜家移居四川,而後奉派赴美受訓。其母李敬宜出身於湖南省石門縣世家,外祖父李懋吾與黃興交情甚篤,為當地士紳。
童年時期
張夢機於1941年出生於成都,出生時,外祖母夢見飛機在天的景象,為他取名為夢機。抗日戰爭結束後,1946年,張廷能自美國學成歸國,奉派至南京空軍訓練部擔任教官。舉家遷至南京,張夢機與兄張克地乃於南京就讀國小。而張氏自幼受母親教導,背誦古典詩詞,開啟學習古典詩途徑。1948年,國民政府在國共內戰中節節敗退,張夢機隨家遷至台灣,當年11月入住高雄縣岡山阿公店溪畔的空軍眷村勵志村。與長兄及眷村少年宋定西、傅丙仁、劉鉞、李芳侖、陳灝、畢國璋、蘇人俊等過從來往。
青年時期
張夢機就讀省立岡山高中時期,為學校體育校隊,擅長拳擊籃球。課餘受父執輩鄒滌暄啟蒙,學習詩法。此時期,由其母引導接受基督教信仰。
1960年,張夢機考入台灣省立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就讀,經常於校刊發表古典詩作,受到國文學系師長矚目。大三之時,國文系主任林尹鼓勵其報考國文研究所,張夢機跨修許多國文系課程,入李漁叔教授門下學詩,由揣摩李商隱詩入手。同時也受詩人吳萬谷、詞家江絜生指導。
大學畢業後曾任教於惇敘中學。1968年考入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後,課業之餘則於德明行政專校任教,擔任體育組長。由李漁叔指導,1969年,以《近體詩發凡》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受聘為師大國文系兼任講師,1970年與田素蘭結縭。1972年受聘為講師,隔年又考入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班,由高明、鄭騫指導,教學與課業之外也指導南廬吟社創作組作詩。1981年以《詞律探原》獲獲得國家文學博士學位。
任教與研究
舊日台灣師大國文系師資皆由助教逐步升等;讀博士學位者,必須辭去助教職務,形同無法在國文系任教。張夢機於是離開國文系教職,轉而受聘其他中文系,就讀博士班學位期間,曾輾轉兼任於中國文化大學淡江大學東吳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等校,最後受聘於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開設詩學研究、文學研究等課程。歷年來指導博碩士論文共34本,主要集中在古典詩詞領域。
余傳韜擔任中央大學校長時,聘任張氏為總務長、主任秘書等職務。在行政職務、教學、研究之外,也曾擔任中國古典研究會第三任理事長。
1990年擔任中大中文系系主任,未幾,妻子田素蘭因食道癌而過世。張夢機原有高血壓宿疾,1991年於醫院探視兄長時中風,因養病而遷居台北縣新店市安坑玫瑰中國城,居所名為“藥樓”。
中風之後
張夢機中風之後,經過調養,仍繼續任教於中央大學中文系,選課的學生前往新店居所上課。1999年7月退休,仍持續於中央大學中文系兼任課程直至去世。病後在顏昆陽等至友的鼓勵下,恢復創作,中風后累積篇章達一千餘首。此外,與台灣古典詩壇仍持續維持密切的互動,擔任各項古典詩比賽的詞宗。
2010年中,台灣師大退休教授汪中王更生相繼辭世,張夢機聞訊頗有感觸,8月間因微恙入院,至8月12日逝世。
身後
張夢機過世後,由中央大學中文系辦理治喪事宜,9月2日於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舉辦追思會,並出版《歌哭紅塵間-詩人張夢機教授紀念文集》。《文訊雜誌》也於9月刊出張夢機紀念專輯。

個人成就

張夢機自青少年習詩,一生創作古典詩歌不輟,現所見作品遠超過1600首。顏昆陽認為張夢機詩作約略可分三個時期,早期從學習晚唐李商隱詩入手,所謂“得其麗辭幽意,靈變有則之體”。中期則能掌握杜甫沉鬱頓挫的風格,又受宋朝江西詩派黃庭堅陳師道清勁風格的影響,並參酌清代同光體的瘦硬之風,其中受到陳三立的影響較大。晚期因中風之後,詩歌風格有巨大改變,作品隨境遇、懷抱、日常生活所見自然而出,逐漸抿除各種風格取徑。由於早年受鄒滌暄啟蒙,後來又受李漁叔吳萬谷的指導,所以七言律詩、七言絕句的作品最為突出。

陳文華則分為前後兩期,大體也贊同此一風格評論,並認為張夢機特別重詩詩意的錘鍊,也講究技巧的鍛鍊。而李猷、王熙元則特別看重其長篇古體的作品,認為可見其才氣縱橫之處。
張夢機大學畢業之後,1967年獲得台北市聯吟大會第一名,1968年又獲台灣省全省聯吟大會銀牌獎,在台灣古典詩壇展露頭角,當年與張仁青拜訪詩人羅尚,自此結下深厚的情誼。1979年以《師橘堂詩》獲中興文藝獎章,又以《西鄉詩稿》獲得中山文藝獎。
1975年張夢機與王熙元、羅尚、陳文華、尤信雄、陳滿銘、張子良等多人創立雲腴文社。1979年又與羅尚、汪中、黃永武、陳新雄等人一同創立停雲詩社。除創作之外,更指導許多後進研究詩詞、理論,擔任許多古典詩詞比賽評審,成為台灣最重要的古典詩人。除學院詩人之外,張夢機與台灣民間傳統詩社亦常往來,曾擔任瀛社顧問。
張氏對於台灣大學院校內學習古典詩的青年學子有相當深遠影響,1970年擔任台灣省立台北師範專科學校青鳥詩社指導老師,指導學生作詩。後來文化大學詩學研究所推動成立台北大專青年詩社,便由張夢機擔任社長,連年舉辦北部大專青年聯吟大會。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協辦中華民國大專青年聯吟大會,張夢機擔任理事長期間,多所助力,後來更多次擔任詞宗。近年來,台灣青壯輩的古典詩創作者在網路上成立網路古典詩詞雅集,與張夢機、羅尚來往十分密切,經常前往張氏居所請益拜訪,所出版詩集,亦由張夢機作序。
2006年至2007年間,張夢機與張大春共撰“兩張詩譚”專欄,於中時部落格與印刻文學雜誌發表。

個人著作

論述
《近體詩發凡》,台灣中華書局,1970年
《三唐詩絜》,文景出版社,1973年
《思齋說詩》,華正書局,1977年
《唐宋詞選注》,華正書局,1977年
《杜律指歸》,學海出版社,1979年
《古典詩的形式結構》,尚友出版,1981年;駱駝出版社,1997年
《詞律探源》,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
《鷗波詩話》,漢光出版,1984年
《讀杜新箋:律髓批杜詮評》,漢光出版,1986年
《唐宋詩髓》,明文書局,1986年;文海學術思想研究發展文教基金會再版,1997年
《詩詞曲賞析》,空中大學,1990年
《詩學論叢》,華正書局,1993年
《藥樓文稿》,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詞箋》,三民書局,1999年;二版,三民書局,2008年
詩文
《師橘堂詩》,華正書局,1979年
《西鄉詩稿》,學海出版社,1979年
《碧潭煙雨》,漢光文化公司,1993年
《藥樓詩稿》,自印,1993年。
《鯤天吟稿》,1999年,自印;華正書局,2008年
《鯤天外集》,自印,2001年
《夢機詩選》,自印。未署出版年月。
《夢機六十以後詩》,里仁書局,2004年
《夢機詩選》,宏文館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藥樓近詩》,印刻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
編輯
《中國文學精華》,聯亞,1982年
《鏡頭中的詩境》,漢光出版,1983年
《中國古典文學賞析精選》叢書,時報出版,1992年
《古唐宋詩選》(一),幼獅文化,1999年
《古唐宋詩選》(二),幼獅文化,2000年
《中國古典詩詞賞析》叢書,成陽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學生閱讀經典―樂府》,文匯出版社,2007年(簡體書)
《學生閱讀經典―古體詩》,文匯出版社,2007年(簡體書)
《學生閱讀經典―絕句》,文匯出版社,2007年(簡體書)
《學生閱讀經典―律詩》,文匯出版社,2007年(簡體書)
《學生閱讀經典―唐宋明清詞》,文匯出版社,2007年(簡體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