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勤堅

張勤堅

張勤堅,太倉市實驗國小教師,太倉市政協委員,他在學校電化教育和計算機學科教學崗位上潛心鑽研、積極求索,投身新課改的浪潮中,在諸多領域均取得不菲的成績。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張勤堅,1986年參加工作,現任太倉市實驗國小教科室主任,蘇州市名教師,蘇州市國小信息技術學科帶頭人。他在學校電化教育和計算機學科教學崗位上潛心鑽研、積極求索,投身新課改的浪潮,在諸多領域均取得不菲的成績。

張勤堅老師1986年參加工作,是一名專職電教老師,1993年成為全市第一個國小電腦老師。當時根本沒有接觸過電腦的他,一切從零開始,記不清自己在計算機面前,到底熬了多少個不眠之夜,也記不清到底看了多少專業書籍……功夫不負有心人,張老師從“門外漢”成為蘇州市國小信息技術學科帶頭人。

五年多來,他堅持義務擔任學校家校留言板版主,認真做好家校聯繫溝通工作,與家長交流累計超過20萬字。2008年3月,張勤堅老師回響省教育廳“千校萬師支援農村教育工程”號召,支教宿遷沭陽縣廟頭中心國小,並被省教育廳評為支教先進教師。

教學實踐

張勤堅老師在教學上注重培養學生自我發現、自我實現的情感與能力雙重目標,形成了“靈、活、趣、實”的教學風格,並積極組織和開展學校教育科研活動,以國家級現代教育技術課題研究為依託,帶動全體教師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課堂教學實踐研究,通過“草根化”的校本研究,引領教師紮根課堂、紮根學生,課題成果榮獲江蘇省課改成果一等獎。

課堂上,張老師強調對孩子們學習興趣、操作過程、合作能力、創意構想等多方面的綜合評價:一個評價平台,建立一個基於校園網路的作業平台,讓每一位學生的每一次作業都有一個安全的“容身”之所,奠定綜合評價的基礎;一個小組合作群體,在班內建立6~8個學生協作小組,實現任務協作、成果共享原則;一個綜合任務,即在學期初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個綜合任務,學生可以通過一學期的學習與努力來達成目標;一種毅力,課前五分鐘打字練習形成慣例,力爭人人自覺、個個爭先,培養與考驗學生學習毅力。以此為基礎,通過個別面試、操作觀察、作品分析、過程評價等手段,把“靈、活、趣、實”的教學風格落到實處。

在教學中,張勤堅老師發展與創新了“任務驅動——驅動任務”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注重信息技術教材的“雙向整合”與“分層重構”,在教學評價中大膽引入“情感”因素,提出了“技能+態度”的評價機制。這種教學風格和理念引領下的學生髮展成績顯著,他所帶領的團隊在2004~2010年連續7年獲蘇州市國小計算機套用能力競賽團體一等獎。他積極開展學科教學研究,撰寫30多篇論文發表於省級以上刊物。

關注民生

張勤堅作為一名政協委員,除了做好本職工作之外,還關注周邊的生活,多為百姓著想,通過參政議政,幫助他們解決相關問題。以前,做好教學工作、管理工作和課題研究,幾乎是他生活的全部,正是因為在電化教育和計算機學科教學崗位上的潛心鑽研、積極求索,使得他在教育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張勤堅又多了一個身份,張勤堅平時還注重將眼光投向社會各界,了解百姓關注的話題。自從當選為市政協委員後,他更加關注新聞,有意識地去思考所見所聞,善於從全局的角度考慮問題,已逐漸形成了習慣。

張勤堅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市實驗國小地處老城區繁華路段,學校發展在空間上受到限制。他發現這種情況不僅是實小一所學校,老城區的其它學校也有類似情況,他提交的關於城區中國小發展的提案得到了市有關部門的重視。針對不少地方發生校園安全事故,張勤堅對此十分關注,他認為,做好校園安全工作十分緊迫,也很有必要,他將在兩會上圍繞這一話題提出建議,讓學生的人生安全和學校的校舍安全切實得到保障。

成就榮譽

張勤堅老師曾先後在《中國電化教育》、《中國教師報》、《江蘇教育研究》等全國級中文核心報刊發表文章40多篇。先後培養了城廂四小顧雪剛、實驗國小張曉峰、郝進峰等十多位老師成長為市級學科帶頭人、教壇新秀。

張勤堅老師曾先後獲得江蘇省支教先進教師、太倉市、蘇州市勞動模範、蘇州市名教師,蘇州市五一勞動獎章,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蘇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還被評為江蘇省國小信息技術特級教師稱號,成為蘇州市國小信息技術特級教師“第一人”。[《中國信息技術教育》、《中國小電腦報》、《蘇州教工》、《太倉教育》、《太倉日報》《太倉電視台》等均刊登或報導張勤堅老師的教育教學事跡。

江蘇省蘇州市第十一批特級教師

“特級教師”是國家為了表彰特別優秀的中國小教師而特設的一種既具先進性、又有專業性的稱號。特級教師應是師德的表率、育人的模範、教學的專家。評定對象是普通中學、國小、幼稚園、師範學校、盲聾啞學校、教師進修學校、職業中學、教學研究機構、校外教育機構的教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