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甌市川石中學

建甌市川石中學

建甌市川石中學創辦於1970年,是一所有著三十多年歷史的農村普通中學。占地面積28216平方米,現有14個教學班,學生總數700多人,教職工56人。

基本信息

川石鄉簡介

區域區劃

川石中學 新大門
川石中學 新大門

福建省建甌市川石鄉地處福建省建甌市東大門,與政和縣接壤,是省定革命老區鄉。全鄉土地總面積27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33萬畝,耕地面積2.9萬畝,轄14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人口2.48萬。川石鄉地處建甌東部,距城區60公里,東與政和縣交界,南與水源鄉毗鄰,西與東遊鎮相連,北與龍村鄉接壤,屬省定老區鄉,鄉內有10個老區行政村,50個老區自然村,5個老區自然村。土地總面積274.07平方公里,,下轄14個行政村,62個自然村,123個村民小組,6571戶,24305人,鄉村勞動力資源總數14402人。現有耕地面28870畝,其中水田26012畝、旱地2858畝,林地面積319141畝,其中經濟林97634畝,森林覆蓋率71.7%。山、水、田的比例約為"八山一水一分田"。

鄉鎮發展

近年來,川石鄉黨委、政府以“舞活新區龍頭,建工貿新鎮,做竹榛文章,展老區雄風”為發展思路。在省道沿線開闢了新區、鳳冠、伏演三個工業小區和10km省道過境長廊,引進興辦芳盈雕刻廠、厚華木業有限公司、鑫源礦業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特別是建松高速公路川石互通口的設立,給該鄉帶來了強大的發展機遇。今年該鄉將強力推進“川石鄉鑫川工業平台”的建設,規劃總面積1500畝,分A(竹木加工)、B(食品開發)、C(綜合)三區,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定位,工業平台建成後,可入駐竹木加工、食品開發等企業20家,該工業平台富集了該鄉物產資源、交通、水電、通訊、人力最優勢地帶,並可向政和、閩東、浙滬地帶輻射,有效形成產業對接,發展機遇無限。川石鑫川工業平台是建甌東大門最具發展潛力的區域之一,是商家興旺發財的寶地。

學校概況

中學簡介

建甌市川石中學建甌市川石中學

川石中學創辦於1970年,是一所有著三十多年歷史的農村普通中學。占地面積28216平方米,現有14個教學班,學生總數700多人,教職工56人。

該校從2008年至今先後吸引了市內外15所中學的教師前來參觀學習,約400多人次。是什麼吸引了那么多中學的校長、老師到該校參觀學習?原來川石中學從2007年12月就開始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實驗,採取一種全新的課堂模式:“先學後教,自主互助”,實驗取得顯著的效果,表現在川石中學七年級實施這項教學模式改革僅一個半月,就迎來2007-2008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試。該校七年級4個班級學生參加建甌市19所國中學校統一質檢考試,試卷由建甌市東河教學片區五所農村中學分學科統一評改和統一進行質量分析。除地理學科成績略差一些外,其餘學科的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不僅全部超過全市19所中學的平均數,而且基本上均名列各學科前茅,其中,語文、數學、英語三學科尤為突出,具體數據詳見下表:

川石中學七年級學生語數英成績與全市平均成績比較:

時段單位語文數學英語及格率優秀率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平均分

試驗前川中91.0715.9272.5858.2135.3263.0431.3917.9547.68

全市84.9232.2971.2151.4128.1856.2534.5120.5650.86

與全市平均數比較+6.15-16.37+1.37+6.8+7.14+6.79-3.12-2.61-3.18

試驗後川中93.0135.4875.3574.1951.6174.5872.0438.1769.14

全市79.3724.8969.3348.9927.4456.4051.4026.1058.77

與全市平均數比較+13.64+10.59+6.02+25.2+24.17+18.18+20.64+12.07+10.37

從上表很容易看出,川石中學試驗前七年級英語科及格率、優秀率、平均分,以及語文科的優秀率均低於全市平均數,而試驗不到一個學期,每一學科的及格率、優秀率均高於全市平均數,提升幅度高達10-25%,得到了各級領導、專家及社會家長的高度評價。川石中學積極改變校園環境,努力做到充滿溫馨的校園是我家,深刻領會校園文化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指顯性的校園文化環境,如校園內的設施設備和場景布置等;二是指隱性的校園文化環境,其中包括了校園精神(學校注重每天5-10分鐘的晨會教育----講一則感恩故事,讓學生寫感悟,教學走廊充滿智慧和懸念介紹)。學生長期置身於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便會陶冶情操,淨化心靈,它能給人以啟迪,催人以奮進,學生的人格、品格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能夠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川石中學努力做到讓校園裡的一草一木都能發揮德育功能。確實,一個給人美感的花園,一座引人遐思的雕塑,一條催人上進的標語(“天道酬勤”、“誠”)等,都能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從中得到啟示和薰陶。這是對學校德育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展的深刻理解。德育是隨時代的變化而發展的,它的教育觀念、手段、方法要跟上時代的步伐。

教學方針

川石中學的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自己的閱讀、思考、觀摩、實踐、想像、質疑和創新等豐富多彩的認識過程來獲得知識,使結論和過程有機地融合起來,知識和能力和諧地發展,讓課堂教學過程成為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課堂上不僅學生解放了,教材開放了,而且教學過程也開放了,教學時空也開放了,學生在課堂上幾近隨心所欲。教室四面皆是黑板,可隨時上前演示。學生分組而坐,或交流、或討論、或爭論,課堂教學不再拘泥於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6人方陣"的課桌擺放形式,每個方陣的"圓桌會議"形式,給兩排相對而坐的學生互動的便利。自由、開放的空間和氛圍,培養了他們的平等、自信的心理品質。教師簡單的幾句話引導更引來學生熱烈的討論,有時是小組內討論,有時是全班人都參與;隨便發言,不用舉手,不用請示,站起來就說,有時呼啦站起來好幾個,誰的嗓門大,誰就爭到了發言權;老師在同學間走來走去,不時地提個問題,出個難題,引來的是又一輪的熱烈討論。進入個人練習環節,四周的黑板便派上了用場……課堂容量加大了,原來一節課完成三個問題,現在能完成十幾個;原來一題只有幾種解法的,現在多達幾十種。

"先學後教,自主互助"的教學模式是川石中學制勝之法寶。"先學"包括三種形式:一是引領式先學;二是互助式先學;三是自由式先學。"先學"做到放手不放任,自主不自流,互動不浮動。"後教"是在先學的基礎上,師生就學生先學中存在的相關問題所進行的相互學習,相互實踐,相互探究。"後教"應做到:不學不教,以學定教,以教促學,教學合一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基本特徵有三,一是真實性;二是有序性;三是緊張度。

真實是高效課堂的前提。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開展的討論,學習的結果都必須是真實客觀的,不存在做秀等虛假行為。

有序是高效課堂的保證。有序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一步一步地完成學習目標的過程。

緊張是有效課堂的關鍵。全力以赴,全神貫注,全心全意是有效課堂的基本標誌。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其實就是考試,學習就象考試那樣緊張。

那么,如何實施"先學後教,自主互助"教學模式呢?

"三個模組"解讀

一、預習:教師指導,小組合作。 預習的主要任務是:達成學習目標、生成本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完成基本教學內容的學習和基本問題的解決,提出疑難問題,並由全班合作解決。預習提綱引導:川石中學的預習,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預習,而是教師引導、小組合作下的自主學習。要求:教師經過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編制出具體的預習提綱,它是以問題為主要形式的引導學生自學、思考的線索,問題一般涉及到教學的目標,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關照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等各方面。根據教師提供的預習提綱,學生在學習小組內開始自學。自學:主要是獨立思考、小組內進行互助和討論。對於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每位同學記錄在預習筆記中。教師:①整個的"預習"過程中,教師始終穿插在各個學習小組之間觀察、答疑、抽查、詢問,了解每個學生的自學情況,對於有共性疑難問題,教師及時予以點撥,引導同學順利完成預習任務。在此過程中,教師特別注意和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讓他們不要"輸"在基本教學內容的學習上。最後,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學習心得: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教學目標的理解等。②教師在學生預習環節中並不輕鬆,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學科特點,精心設計問題的情景,設計問題的形式,設計預習的過程和方法,要充分預測不同的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所出現的困難,提出相應的對策,尤其要關注學習"弱勢群體",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同時,為了幫助學生做好"預習",教師還要向學生提供必要的課程資源和信息線索。思考:從預習環節開始,應該看到川石中學的教學就已經開始形成了濃重的合作氣氛,開始給教學烙上互助的印記,教師和學生圍繞教學內容開發課程資源,蒐集相關信息是共同的、合作的、開放的、共享的,教師的共同引導和個性幫助、小組內的互助是隨時發生的。可以說,師生、生生交流合作,共同分享學習成果,避免了"單打獨鬥",讓學習成為共同生活、相互理解的平台。預習的基本成果:①學生初步形成本部分內容的學習目標;明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把握本部分內容的基本框架和相關知識;能夠自己解決教材所給出的問題;②經過預習發現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經過整合帶入展示環節集中解決;③學生通過預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自主性,培養自己獨立思考意識;④不斷提升學生的合作、寬容、理解的良好品質。

二、展示:全員合作,激情互動 展示:"展示"與"預習"是緊密相連的。教師在學生"預習"過程中,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對自己事先準備好的所要展示的"問題"進行修改和調整,然後提供給每一個學生,展示環節是生生、師生、組生、組組互動的過程,主角是學生,學生提出問題,學生討論,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教師作用:①教師分配學習任務,一般以小組為單位,小組領到任務後,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自己或小組最佳解答方案,完成後,各小組展現提升,其他組的同學分享了成果,或在某小組展現時受到啟發,又有更好的解答方法。②在展示的整個過程中,教師則是隱身於學生們身後的導演,他們所要做的是點撥、追問、總結點評。思考:通過各小組對不同任務的完成展現提升。課堂容量加大,原來一節課完成三個問題,現在能完成十幾個,原來一題只有幾種解法的,現在多達十幾種、幾十種;原來一節課在教師的主持下,從頭到尾,稱之為一條鞭子教法,全體學生同時考慮相同的問題,就像學生打菜的視窗一樣,一個視窗,一排好長的隊伍,如果能多開幾個視窗,不就提高效益了嗎?學生方面:①同學們在研究教師所給"展示"問題的基礎上,每一個小組對本組所要展示的問題進行認真研討和準備,並指派一名代表"登台"講解或指派幾名代表共同"表演",同組的其他同學可隨時補充,其他組的同學也可以隨時切磋甚至批駁。②學生可以不必申請便可發言、便可上講台講解,只要你展示的有水平,講解的有道理,你就會贏得師生的尊重甚至是掌聲。相反,在展示過程中"出了醜",得到的是幫助和寬容,而不是譏笑。③注意每個學生展現的機會,尊重每一個學生,鼓勵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敢想、說、問、演、答,張揚個性,釋放潛能。

三、反饋:達標測評,反思提高。反饋的步驟:①讓每一名學生梳理自己在"展示"中的所得,對自己在"展示"前沒理解的、沒想到的、沒掌握的進行查缺補漏,對自己理解偏差的、做錯的進行反思;②根據梳理的結果進行拓展和深挖;③總結和歸納,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④同伴間的相互評價,同學自由結伴相互提出問題。本環節尤其突出"弱勢群體",進一步檢查三維目標的落實情況,盡力達到不讓一名弱者掉隊,利用好"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的戰略,鼓勵較弱學生在某一問題上主動向優等生拜師學藝。"預習、展示、反饋"三種課型貫穿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前一種課型是後一種課型的基礎,後一種課型是前一種課型的提升和發展,三種課型缺一不可,三種課型都占用正課時,有時是一個課時,有時是兩個課時,有時是十幾分鐘,根據具體的學習內容確定具體課時。"四個環節"中部分環節的感悟環節之一--"精講點撥"環節。所謂"精講"是指精選講授內容,即精講重、難、疑點,知識內在聯繫點;精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而不是面面俱到的講;其次,是精選教學方法,即通過備課--備透大綱,備透學生,也備透自己,在此基礎上,選擇最恰當的教學方法,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講"的功效。精講的過程中少不了"點撥"即"導學",引導學生如何學,使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形成技能,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導學","學"是核心,"導"是關鍵,把學生置於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則在"導"上下功夫,"導"的落腳點是使學生在迫切要求學習的心理狀態下自己思考、理解、消化、吸收,從而達到"自奮其力,自致其如"的效果。思考:"精講點撥"帶來的積極效果1.儘量創設學生自我表現的環境。喜歡自我表現是學生的共同心理,教師利用這一特點在課堂上充分利用教學內容,創設讓學生感興趣、又勇於動腦的環境,讓他們多種感官並用,充分進行表現,既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親身體驗,使學生樂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儘可能安排學生在活潑有趣的情境中學習,讓學生親自去體驗、去探索、去創造,成為學習的主人。任何缺少情感的活動,不但不能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而且可能導致學生厭學的心理,要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從求知慾望上體現成功的喜悅,從而使他們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整個教學過程,學生思維能力得到深層開發,感受到自己的智慧,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環節之二--當堂訓練"環節。

該環節重視把剛剛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訓練的內容重在套用剛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創造性地"做",不搞死記硬背;訓練的形式像競賽、像考試那樣讓學生完成獨立地、快節奏地完成,教師不做輔導,學生不得抄襲。這樣的課堂作業猶如"實彈演習",好比戰場上的高強度的綜合訓練,它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如拓寬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磨練學生的意志,增強競爭意識、獨立意識,培養雷厲風行的作風、嚴謹的態度等等)減輕學生課外過重負擔必不可少的。它能夠檢測課堂教學的效果,便於教師課外有針對性的輔導,布置課外閱讀、預習等少量的延伸、拓寬性的作業,讓學生進一步靈活運用,舉一反三。

川石中學英語課的教學模式

1、預習課。預習課的主要任務是掌握新單詞,聽、讀、理解課文,初步感知課文中的重難點,並要求學生把重難點落實在筆記上。感知知識點的過程是:學生邊讀課文邊圈畫出課文中的知識點。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來讀,讀譯結合。在學生交流討論一二分鐘之後,讓學生把自己發現的知識點口述(或回答問題,或判斷正誤,或選擇,或首字母填空),重複,爭辯。恰到好處時,請學生在黑板上板書。有些重難點學生把握不好,在學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老師要深入到學生之中去看、去指導。最後由學生進行展示或者讓學生講給學生聽。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教師在預習課中的作用是觀察進度,做好點撥。任何一堂精彩的展示課,都有預習作鋪墊。

2、展示課。展示課的主要任務是:1.熟練掌握新單詞2.講解預習課中找到的重點短語或句型,邊講解,邊造句(如果重點短語或句型較多,可以給各組分任務展示。這時,要注意學生的傾聽習慣的培養,最後要面對全體統一穿插提問和鞏固)。3.仿照課文編對話,注重基礎。對話的形式不是唯一的(雙簧、三句半)取決於文本的內容。4、達標測評。給同學們幾分鐘時間瀏覽達標測評題,然後學生主動講解,採用學生提問學生來鞏固穿插。5.整理預習筆記(摘錄本堂課中的重難點、收穫,或者整理錯題等。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引導)

3、反饋課。反饋課的主要任務是對近來所學內容的複習、鞏固和檢測。可以口頭練習和書面檢測相結合。先讓大家用10分鐘做完,然後分組展示答案和相應的知識點,在討論幾分鐘並核對答案後,讓各組講各組的難題即可,最後課穿插提問並整理筆記。川石中學英語課的組織形式1.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由六名學生組成。每個學習小組一個組長,組長負責組織、督促、幫助本組同學開展教學活動。2.每個小組的任務往往都是臨時確定的,如講解、展示課文;朗讀辭彙、講解辭彙的用法、用辭彙造句;講解展示練習題;表演對話等。3.聽寫單詞、語法、句子時,全體學生都在黑板上進行(教室的三面牆壁都是黑板,有關寫的任務全部都在黑板上進行),大部分學生都有自己的英文名字,如dragon,happy,green,等等,組長、課代表幫助教師維持課堂秩序、督促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單詞主要由每組的5、6號同學展示,重點短語句型由每組的3、4好展示,一般在展示前寫在小紙條上,有準備時間。相鄰的同學互相批閱,並在糾錯版上及時更正,使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收穫,同一水平相互比較,當堂達標。

4.學生(一般為每組的1、2號同學)在課前或課上其他同學聽寫單詞短語時把練習題抄寫在黑板上展示給全體學生。5.學生把對話以填空或選擇的形式抄寫在黑板上,並負責朗讀、翻譯、講解文中的要點及解題方法。6.學生展示自己承擔的任務或者回答問題時,組長負責指出其存在的問題並督促其改正,如發音不夠準確;表達不夠流利;肢體語言不到位;語音、語調不符合要求,語法出現錯誤等。思考:

廈門各中學英語教學目前普遍採用任務型教學法(Task-basedTeachingApproach)、交際性教學法(CommunicativeApproach)等。這些理論在思想上雖然各有側重,但它們的共性也很明顯,即:強調英語學習以"任務"為中心,英語教學應儘可能為學生創設"情境",並指導學生在"做中學",旨在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即語用能力(pragmaticcompetence)。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現行英語課堂教學呈現以下特點:(1)重視語言情境的創設,注重聽說能力的培養;(2)教學的展開以完成任務為目的,對語言的習得在參與活動中完成;(3)對鼓勵、保護學生運用英語的積極性注重有加,忽視甚至反對為學生糾錯;(4)多媒體、網際網路技術的引進,大大增加英語課堂教學的容量。"任務型""交際性"教學模式的推廣改變了以往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講授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現象,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對貫徹新課程標準的思想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建甌市川石中學的課堂模式針對英語科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對使用任務型教學法、交際性教學法十分便利。

關於川石中學高效課堂小組建設

可以說,川石中學有高效的課堂,關鍵在於學習小組的建設。培訓好了一個小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課堂的靈魂。他們如何劃分學習小組呢?經過訪談,我了解到,合作學習小組通常由6名學生組成,在構成上要求小組成員的性別、學業成績、智力水平、個性特徵、家庭背景等方面有著合理的差異,使每個小組成為全班的縮影或截面,這樣構建的合作學習小組"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而組間同質又為在全班各小組間展開公開競爭創造了條件。如何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基本保證合作學習小組"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呢?以54人的班級規模構建6人合作小組的操作程式為例,全班可以組成9個合作小組。首先從全班選出9名學習成績好、組織能力強,在同學中威信較高的學生擔任每組的組長;然後按學業成績和能力水平,從高到低分別選擇編排每組的副組長(1人)與組員(4人),並從組長到組員依次編號;最後由班主任與各科教師統一協調,根據每組成員的性別、性格、成績、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結構進行組間平行微調,使同號的組員實力相當,組際之間的各科水平和綜合水平基本平衡。要特別注意為班上的待優生等找到一個理想的位置。男女比例要適當,而且每組都要有女生,為何呢?一般而言,女生書寫認真,步驟規範,能按老師的要求去做;而男生思路靈活,討論積極,往往注重結果,步驟不規範,書寫相對潦草,這樣男女生可以取長補短;再者,從思維方式上看,男生側重理性思維和抽象思維,而女生側重形象思維,在學習空間幾何時可以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組建好學習小組,並不等於學生就能合作、就會合作了。要使合作學習小組能夠正常運行,合作富有成效,則必須做好以下幾件事:1.選一名得力的組長。組長是老師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組之魂。選一名成績好、責任心強、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小組長,負責全組的組織、分工、協調、合作等工作至關重要。那小組長該如何選拔呢?他們總結說,美國人認為小組長應具備三種能力:提問能力、激勵能力和分辨能力。他們認為學習小組組長應具備以下條件:①有很強的組織和協調能力;②有很強的口頭表達能力;③學習成績應該優秀;④要有很強的責任心與集體榮譽感;⑤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⑥要有服務同學的意識。教師不僅要善於發現具備這些能力的學生,而且應該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這是培養學生領導才能的一個起點。小組長不一定是組內學習成績最好的學生,卻一定是各方面能力最強的學生。教師要定期集中培訓小組長,培訓時除了了解反饋信息、作業專門指導外,還要傾聽他們的意見和想法,讓他們暢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啟發,以利於使他們領導的小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鮮明的個性。每個小組還可以設立一個組長,六個學科組長,學科組長每人根據自己的意願或老師的挑選擔任,這樣可以增強小組成員參與小組、管理小組的意識,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使小組的每個成員都感覺到我很重要,為小組建設貢獻力量。2.起一個響亮的名字。讓每組成員集思廣益、共同磋商,為小組取-個積極向上、富有新意的、響亮的名字,這有利於凝聚人心,形成小組目標和團隊精神。事實證明,只要教師相信學生,給學生以表現的機會,學生的潛能和智慧必定能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看看學生給自己小組起的名稱:光榮、必勝、無敵、勤奮、日進、翱翔、合力、雄鷹,這是何等的信心,何等的意志,何等的氣魄!3.編一個相應的代號。按照一定的標準分好小組之後,有必要按照學生學業成績和能力水平從高到低進行編號。全班每個學生都有一個代碼,並且每組學業水平處於同一層次的學生代碼相同。例如可以將小組成員按成績劃分為AA、BB、CC三個層次,每個同學的代碼便是A1、A2、B1、B2、C1、C2。這樣既便於組長分工-小組內成員按一定的序號發言、交流、討論,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於教師抽查-指定同一層次的學生代表小組發言,並給予及時評價,使個人承擔一定的小組責任,促使小組成員將焦點集中到互教互助上來,減少或避免"搭便車"現象的發生。此外,他們還談了如何培訓小組長,如何明確小組長的作用等。

川石中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做法給我們的啟示

考察川石中學後的體會

川石中學"先學後教,自主互助"的教學結構雖只是簡單的八個字,但其中蘊含著的卻是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導,教會學生學。"先學後教,以教導學,以學促教。教師導的"得當",學生學的"得體"。從而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一、讓學生自信川石中學的課型模式是"預習"、"展示"、"反饋",而我們的教學,也無非是預習、教學和反饋,我們比他們少的學生的預習和活動展示,多的是老師的喋喋不休,我們的教學取代了他們的展示,在成績上可能不會造成什麼影響,但失去的卻是一種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叫做自信,就是我們的學生所缺乏的。川石中學之所以有驕人的成績,我感覺是他們狠抓了"預習"和"反饋"環節,其展示僅僅是讓學生能找到自我,並充滿自信,當然這些東西對成績來說都是事半功倍的東西。

二、黑板的妙用儘管早已聽說那裡的教室四面都是黑板,可真的身臨其境,還是吃了一驚,前後的黑板、側面的黑板2塊大黑板4塊小黑板共8塊,每組同學都有屬於自己的固定的一塊小黑板,作為自己的展示空間。學生在上面默寫、作題,增強了透明度,強化了競爭意識,滿足了他們的自尊心,同時便於老師縱觀全局,集體講解,在第一時間反饋訂正。由學生互改,既讓學生多了幾分學習動力,又讓學生在批改他人的作業中又得到一次提高,它更符合人的心理規律--因為每個人都有被人尊重需要,特別是被同伴尊重的需要;每個人都是老師可利用的教育助手,所以這塊被學生占領的小黑板,就是每個學生的培養自己尊嚴的人生大舞台,誰都想保護自己的尊嚴,所以小黑板所起的作用,可能這超乎你的想像。所以它可以是一場革命。

三、學生學得很專注每一個學生都在很有目的的學習,那絕對不是拿樣子來給別人看的,對於一下子湧進了許多陌生的面孔,也並沒有表現出被太多的打擾,而是繼續著自己的學習。它的課堂是完全開放式的,學生在課堂中能真正自主的學習,而且絕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要做什麼。我想這才算是課堂中所需要的效果吧。

四、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川石中學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在整個教學過程牢固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杜郎口中學的教學特別注重學生的自學,有專門的預習自習,學生都有預習筆記,上課時,共同交流預習情況,共同確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目標後,學生分組合作,完成目標。接著檢查目標完成情況,學生可以採取不同形式展示,教師隨機點撥,隨後就是鞏固階段。整個過程都牢牢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五、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首先,在教師的考核導向上要求教師充分關注後進生,學校把每個班後1/3的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考核教師教學成績的主要內容,課堂教學模式也以學生感興趣為主要標準,在課堂上儘可能地提供機會讓後進生出頭露面,使他們逐步克服膽怯和自卑心理,慢慢樹立自信,走向成功。學生在班級中的學習小組由班主任協同科任老師統一安排,固定人員,做到兵幫兵、兵練兵、兵強兵。好差結合,好中差結對子。考試時看二人的平均分,組與組之間看小組平均分,有效的縮小好學生、學困生之間的差距,調動他們積極性。在培養學生大膽發言、板書個人見解方面,老師更是想盡千方百計給與他們儘可能多的、而且是各不相同的鼓勵,這都較好地激發了他們的表現欲望、樹立自信心。他們能靈活地、大膽地處理教材,展示的形式更是不拘一格,讀課文、說感悟、演情景、搞製作、畫、唱等等,讓我感嘆學生的潛力真是不可估量。我想,正是有老師靈活的教,才有了學生靈活的學,學生的潛力也才能得以挖掘。

川石模式引發的基本思考

一、課堂能改,必須改。首先,教師們必須轉變觀念。教師角色應由指揮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開展讓位教學。我們應從課堂講解中解脫出來,更多的時候作為觀眾、裁判、評論者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主去思考,去學習。教育是留白的藝術。

二、課堂是舞台,學生是演員,老師是導演。課堂真正的還給了學生。川石經驗讓我們感受到的是大多數講課的是學生,給學生解答題的也是學生,老師只是起到了組織和點撥的作用。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其學習的潛力也會被充分地挖掘出來。學生在課堂上是快樂的,就會激發學生在學習上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實現"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們應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學習。這需要老師的合理引導。合理引導來自於教師充分的備課,吃透教材,了解學生,在學習目標、重難點的確定方面下功夫。同時,儘可能為學生自主學習搭建平台,採用互助小組形式開展"兵教兵"活動。

三、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我們有些老師原先總認為有些知識點太難,老師不講學生就不會,或者有些要求太高,學生做不到,但川石經驗告訴我們,只要老師的指導到位,有些不可能的事情也會成為可能。

四、教學過程中,要密切關注所有學生的表現,在班級中成立學生學習小組,固定人員,做到兵幫兵,兵練兵,兵強兵。好差結合,好幫差結對子。有效的縮小好學生、學困生之間的差距,調動他們積極性。尤其充分關注後進生,在課堂上儘可能地提供機會讓後進生出頭露面,使他們逐步克服膽怯和自卑心理,慢慢樹立自信,走向成功。應注意安排好45分鐘的教學密度,讓學生在45分鐘的課堂內緊張、有序、高效的學習,當堂作業,當堂完成。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校史沿革

教學改革

校長吳良明於2007年12月起,在全校啟動"先學後教,自主互助"教學模式改革,學校辦學質量迅速提高,目前是全建甌市的農村教學改革的先進典型。為了深化教育改革,推動湖裡區素質教育發展,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2010年3月28日,湖裡區教師進修學校組織全區"導學-反饋"課題實驗教師一行,驅車500公里,到福建省建甌市考察該校的"先學後教,自主互助"課堂教學模式。

教育五送

2010年5月22日,建甌川石中學全體教師犧牲雙休日時間,開展“教育五送”活動——送成果、送愛心、送育子經、送政策、送幫扶。老師們冒著傾盆大雨,不辭辛苦,走訪川石鄉14個行政村,與村幹部、家長、學生傾心交談,懇請家長填寫意見表,分發相關宣傳材料三百多份。走訪時對家庭困難學生、留守兒童、單親家庭進行慰問,對問題學生跟蹤家訪,並把各類受表彰學生的獎狀、獎品送到家長手中。

據悉,此次活動下鄉老師之多、走訪範圍之大在川石中學屬首次。活動受到村幹部、家長、學生的熱烈歡迎,增進了老師與家長的溝通,提供雙向交流的平台,使學校、家庭、社會達成教育共識。該校吳良明校長表示,今後要將這一活動作為長效機制,繼續深入開展。

德育研討

2007年4月6日下午,我校召開06—07學年德育研討會,會議由政治處主任陳章茂老師主持,全體班主任、年段長及校領導班子參加了會議。

在研討會中,首先由每一位年段長、班主任交流了自己管理年段與班級的心得,總結出了許多德育管理方面的寶貴經驗。其中,九(5)班班主任陳彩仙老師通過處理學生早戀問題的成功案例告訴大家:“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顧及學生的面子”有利於處理好學生的問題;八(3)班班主任黃福姬老師通過組建得力班委並對學生採用有獎有罰、獎罰有度的“積分制管理”的方法,七(2)班班主任吳娟秀老師通過架設師生“心之橋”來了解班級與學生情況的方法都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後,分管我校德育工作的劉明亮副校長對班主任工作進行了深入分析,就班主任工作的成效,他把班主任分為三種,即:管紀律的班主任、能改變學生的班主任、能影響學生一輩子的班主任。他對班主任提出的要求是:不能只做“管紀律的班主任”,一定要努力成為“能改變學生的班主任”,爭取成為“能影響學生一輩子的班主任”。學校工會主席陳祥初談了自己以前多年做班主任的經驗與體會;黨支部書記黃先福對我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希望。最後,蘭國興校長對研討會進行了總結,充分肯定了大家的工作成效,同時也強調了做好班主任工作一定要做到: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關愛每一個學生,尤其要關愛雙差生;關注班級的每一個細節;講究工作方法,因材施教。研討會在坦誠探討的氛圍中進行,大家為了同一個目標,用心交流,互相學習,共同促進。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德育工作將邁上一個新台階,川石中學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幫助他校

在川石中學大門合影在川石中學大門合影

磁灶中學組織教師到川石中學參觀學習為進一步推進國中課程改革,幫助教師解決在課程改革中得到的困惑和難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3月28-29日,磁灶中學國中部年段長、教研組長和部分骨幹教師一行16人在校長郭永樂同志的帶領下,到川石中學參觀學習,學習該校先進的“先學後教、自主互助”課堂教學模式和德育管理模式。各位教師深入川石中學課堂,感受了小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課堂運作,老師們被學生積極專注的學習精神感動,也領略了川石中學老師教學的魅力。交流活動中,川石中學校長介紹了該校如何挖掘學生潛能、如何加強學生小組建設等寶貴的實踐經驗。通過此次學習交流活動讓磁灶中學的老師們獲得了教育教學寶貴的第一手資料,使老師們深受啟發,獲得了理性與感性的巨大收穫,對以後教育教學將起到極大促進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