廳基村

廳基村

廳基村地處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城中心區域,隸屬於靈溪鎮,面積2平方公里。下轄下山前、上山前、下門屋、上門屋、杉行、江邊、大埕內、大吳、外吳、底厝10個自然村。東和橄欖河相隔,西與靈溪街毗鄰,南瀕橫陽支江與洋貢村隔江相望,北跟塘河相連。此地原稱上大門,1955年春改為豐年社,同年冬與建成社合併,統稱建成社。1958年改成大門大隊,1980年大門大隊分為兩個,廳基為基中之一。1984年改稱廳基村。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廳基村廳基村衛生服務站
村民主要有韓、吳、鄭、張、潘、黃6姓,還有董、林、楊、姜、陳、胡、夏、魏、許、蔣、徐、餘12姓。1992年,全村288戶,1496人。原有水田 618畝,雜地40餘畝,1981年新置蒼南縣後,由於城鎮建設的需要,村土地全部被徵用,村民由務農改為從事工商服務業。
20世紀70年代,廳基村經濟仍然落後。人多地少,勞動力大量剩餘,村民收入低,溫飽問題一直沒得到完全解決。80年代開始,村幹部積極組織和引導村民衝破小農意識束縛,提高致富信心,啟發他們引進外地技術,創辦企業。1980年,先後辦起了3家印刷廠,為全村商品經濟的發展帶了頭。1981年蒼南建縣後,全村被縣招收的土地徵用工300多名,剩下的400多個勞動力從事家庭工業及第三產業。

經濟發展

廳基村廳基村
隨著縣城建設的迅猛發展和市場貿易的日益繁榮,村黨支部和村委會,解放思想,從實際出發,積極帶領村民發展商品經濟。1981年,村里辦起了一家股份制水泥預製廠,產品暢銷。1987年,村集資270多萬建起了面積為3500多平方米的兩層樓菜市場,樓下有336個攤位,樓上96個攤位。菜市場每天上市人數3.5萬人次,貿易額甚為可觀。1988年,一個占地14畝的股份制木材市場建成。隨後,又相繼辦起了7家石灰廠。廳基村還讓出17畝土地給靈溪鎮創辦參茸藥材專業市場。該市場日成交額150萬元,全國有20個省200多個縣市在此進行銷售活動,成為全國矚目的藥材專業市場之一。隨著參茸藥材市場的日趨繁榮,為廳基村的經濟進一步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村內市場繁榮,有店外有攤,攤外有擔、擔外有籃之說。每年農曆十月廿四至十月廿六,是靈溪鎮傳統集市盛會,商賈雲集,熱鬧非凡。近幾年來,村幹部因勢利導,選定了投資省、易普及、風險小、見效快的塑膠編織加工業作為一項新興項目,引入大多數農戶,給村民帶來了實惠。如今形成了一個以蒼南縣市場為依託,以村里企業為骨幹,以家庭副業為基礎的經濟新格局。村民生活逐步走上了富裕道路,年人均收入從1978年的200多元提高到1992年的2100多元。全村有機動船5艘、拖拉機21輛、三輪車11輛、電視機587台,錄像機307台,腳踏車1325輛,縫紉機143台,洗衣機496台,機車32輛,並基本上裝上了電話

村莊建設

廳基村廳基村80年代建築
昔日的廳基村,地瘠人貧,路窄厝矮。70年代前,村民住的多數是草房和平房。從1982年起,村按統一規劃、統一用地標準進行村莊建設,初建為3、4層樓房,後發展到5至6層。到1992年底,全村新建和擴建民房850多間。村鎮建設已達到地下水和排水系統配套,村內大小水泥道路配套,空中夜間照明配套。村民的住房外形美觀,室內裝潢華麗。地面普遍採用大理石、花崗石;村民家家有自來水,用煤氣灶,裝抽水馬桶,設閉路電視系統。村主要街道還有13個直撥公用電話亭,亭上寫著公用電話,全國直撥字樣。
村委會十分重視興辦公益事業。1985年,村投資45萬元建起了一幢建築面積為1400平方米的村委會辦公大樓。同時建起了一幢建築面積為700多平方米的集體樓房。1982年以來,相繼在橫陽支江建起了3個埠頭。1987年,村委會發動村民集資22萬元建起了長70米、寬10米的城南大橋,1989年又集資50多萬元建起了長91米,寬12米的望鶴大橋。村區交通四通八達。104國道線從村邊通過,縣內公路支線--靈(溪)金(鄉)、靈(溪)滬(山)線在這裡匯合。水路有橫陽支江和靈溪塘河(前稱肖江塘河),可與蒼南縣內的金鄉、錢庫、宜山和平陽縣的肖江、麻步等地通航。
由於地處縣城中心,城鎮建設給村區添了光彩。靈溪鎮貫徹人民城鎮人民建的方針,吸引了縣內外和平陽、泰順、瑞安、文成、玉環等縣以及福建省福安、福鼎等縣的經營者落戶,在村域新建和擴建了32條街道,總長26公里,新的建築面積達14.6萬平方米。同時,靈溪鎮集資300多萬元,在村範圍內建設縣城道路等配套設施,建有水泥道路26公里,公共廁所8座。村內既有中共蒼南縣委、縣人民政府和靈溪鎮的行政辦事區,又有繁華的商業和新穎的工業區;既有公園、體育館、文化宮等大型文化娛樂設施,又有交通郵電科技文教等專業大樓。街道兩旁樓房林立,綠樹成蔭,漫步街頭巷尾,令人心曠神怡。

村莊狀況

廳基村廳基村入村通道
在縣城建設中,廳基村曾捐獻6.5畝土地給靈溪鎮第一中學,又將靈溪山提供給靈溪鎮建設公園。如今人民公園已建有靈山閣、望江亭、烈士紀念館、兒童遊樂園、祥雲寺等人文景觀,是人們遊覽、休息和鍛鍊身體的理想場所。靈溪鎮利用本村塘河風光,已開始在河兩岸興建河濱公園。河濱公園容河道、堤壩、橋樑、索道、園林、街道於一體,是一個立體型、多功能的遊樂場所,將興建亭、台、樓、閣、軒、室及園標、景牆等建築32處,建築面積380平方米,栽種花草樹木131種,3014株,鋪設草皮12315平方米,並建一座附有亭閣的人行橋和一條空中索纜,配置包括竹筏、畫舫、汽艇等在內的各類遊船10隻。分別設定入口起景點、帆光鷗影點、秋葉觀景區、老人憩區和冬景融融區等7個功能區,每個功能區配置完備的娛樂設施。同時還將利用植物景觀,因景制宜地分別採用仿竹木結構的竹樓、木屋、棕皮屋、竹木花架等,使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廳基村,1992年被中共蒼南縣委授予先進黨員活動室稱號,又被評為1992年度蒼南縣先進黨支部和精神文明先進村。

風土人情

討歡彩
結婚求吉利,討好兆,稱紅喜事,庚貼用紅紙,禮品中必有紅喜蛋,蛋呈圓形,諧為“狀元”,並與紅棗(早)、花生(生)、桂(貴) 、蓮子(子);合成“早生貴子狀元郎”彩話。婚後,將此蛋果連同喜糖分送親鄰。嫁妝、重盛、門窗均貼上紅雙喜或吉祥圖案剪紙。
請庚幟
舊時,媒婆奔走於男女網家之間說合,並代男方往公家請庚帖(生辰八字)。男家將庚帖置於灶神香爐前,三日後卜吉合婚。七日內家中平安無事,由媒人將男庚貼送至女家,亦經卜吉,合則議聘,不會將庚帖退回。
定親
舊時定親分“小定”和“大定”。定親前議定聘金,聘金多寡決定嫁妝豐薄。“小定”聘物多為金戒指一對,及糕餅、魚肉等禮品;女方回送江西瓷碗一筒十隻,以“碗”諧“穩”,含“百年好合”意,另有紅棗、花生等、“大定”為正式定親,主要送聘金和龍鳳婚書、女方收起男婚書,另一份填寫後裝入原帖盒,交媒人送回男方。“大定”與“送日”常併合進行。即男方同時將迎娶日期告知女方。
催生禮
產期臨近,娘家要送“快使肉”,謂孕婦吃後可順利分娩。從前生第一胎,向多子女人家討嬰兒衣服,對方給單衣、袷衣各一,叫“利市衣”,以保小兒健康成長。
分娩
舊時穩婆接生,嬰兒死亡率高,現均新法接生。產後,休息一月,稱“做月里”。產婦房關閉窗戶,拉下窗簾遮陽,以防損目。產婦穿長袖衣服、長褲、著襪,頭包黑紗布或手帕,防受涼。食姜、黃酒、索麵、男長輩和外人不能進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