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黎塘鎮

廣西黎塘鎮

黎塘鎮位於賓陽縣東部,鎮政府駐黎塘圩,距縣城34千米,距南寧市區80千米,距貴港市區50千米,距柳州市區99千米。面積219平方千米。轄永安東居委會;仁愛、民主、建設路、解放路、城南、金龍、中營6個社區居委會;青山、司馬、三李、龍勝、帽子、城區農業村、啟明、新圩、鳳鳴、歐陽、三和、吳江、龍公、補塘、三擇、義和16個村委會。轄16個村委會、9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共102個自然村、445個村民小組。年末總戶數37537戶,總人口129747人。其中,農業人口75668人。

基本信息

黎塘鎮-鄉鎮概況

黎塘鎮黎塘鎮是全國重點鎮、自治區小康示範鎮,轄區面積216平方公里,城區建成面積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5496畝,其中水田面積42634畝,旱地面積25106畝;全鎮有14個村委會,9個社區,人口15.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4萬人,農村人口7.2萬人,城鎮化水平達66%。
黎塘地處賓陽縣東部,是廣西交通要道,距南寧市區90公里,北距柳州市130公里,東距貴港市48公里,區位、交通優勢明顯,是華南經濟圈與西南經濟圈的交匯點。陸路方面,黎塘火車站是一級站,貨運站為廣西第二大鐵路編組站,年貨運量達310多萬噸,湘桂鐵路貫穿全境,黎堪、黎欽鐵路都以黎塘為首發站,鎮內企業擁有自用的鐵路專線和倉庫;南梧二級公路322和324國道、桂海高速公路穿腹而過,是南寧、百色、河池三市和雲、貴、川通往玉林、梧州、廣東、福建、海南的必經之地,每天過往客列40多趟,客流量1萬多人次,過往汽車超過萬輛次,平均每分鐘就有一至二輛客車進出轄區內外。水路方面,與全國最大的內河外貿中轉港貴港僅有48公里,距中國通往東南亞重要港口欽州港190公里,距湛江港220公里。空運方面,距柳州機場、南寧機場均為1個半小時的車程。

黎塘鎮-鄉鎮發展

黎塘鎮黎塘鎮有豐富的農業資源、水利資源、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農業生產以水稻玉米糖蔗、蓮藕、蔬菜等為主,主要名特優產品有蓮藕、蘿蔔、淮山、苦瓜。水資源豐富,距水源清水河約4.5公里,城區有黎塘供水公司、鐵路供水站、煤田150隊供水站三個供水單位,日供水能力15萬噸,其中黎塘供水公司日供水可達6萬噸。電力供應有南寧供電公司所屬22萬伏的變電站1個,11萬伏的變電站2個,3萬伏變電站2個。礦產資源豐富,銻礦、銀礦、鋁礦、石灰石、鉛土、粘土等儲量豐富,其中石灰石年開發達1000萬噸以。游源資源有位於城區東部的龍巖公園,面積130畝,內有菩薩洞等20多處景點;位於黎塘鎮鳳鳴村委黃茶村南面三叉水庫內大峽谷的相思潭風景區,山清水秀、人傑地靈、自然風光旖旎醉人。
黎塘鎮基礎設施完備。2002年榮獲廣西第四屆市容市貌綜合整治“南珠杯”競賽“先進城市”獎,2005年又喜獲“優秀城市”獎。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鐵通寬頻網路遍布全鎮,擁有行動電話用戶3萬多戶,公眾電報、用戶電報、傳真通信、數據通信等業務發達。文娛設施齊全,有一座2600個座位的全區鄉鎮一級規模的體育館,16個圖書館(室),藏書量130多成冊。衛生設施齊全,有南寧市第九人民醫院、黎塘鎮衛生院、賓陽縣紅十字會醫院等三家醫院。基礎教育發展快,中小學生鞏固入學率在98%以上。服務業發達,全鎮有館5家,旅館40多家。其中永凱、九龍、黎都、新都大酒店為涉外三星級賓館,堪稱南寧市縣級之最。
黎塘鎮作為廣西工業重鎮,經濟發展優勢明顯,中央、區、市、縣駐黎塘企事業單位154家,至2005年底,我鎮工業企業發展到136家,工業總產值近10億元;有商業企業3000多家,年實現貿易額8億元;有大小市場20個,市場面積約26萬平方米,年成交額達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2億元。2005年全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653萬元,工業總產值完成94283萬元,國內生產總產值12億元,財稅收1.2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87元。
根據南寧市城鎮建設總體要求,到2020年,黎塘鎮將建設成為一個30萬人口,城區面積達50平方公里的中小型城市。黎塘鎮將以建設全國重點鎮、自治區小康示範鎮為契機,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批覆的黎塘城鎮規劃,加強城鎮建設,擴大城區規模,全面促進第二、第三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黎塘鎮-經濟建設

黎塘鎮黎塘加大城區環衛建設投入,不斷完善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其中投入18萬元購買3輛垃圾清運車,投入6萬元購買100隻鋼鐵垃圾桶,為城區的整潔提供了硬體設施。黎塘鎮全面推行環衛目標管理責任制,城區街道實行每天“一掃二保”制度,並與相應地段有關單位或居民區簽訂責任狀,每天管理員對清掃區進行保潔、上門收垃圾和垃圾清運。一切從點滴做起,一切從每個黎塘人自身做起。如今黎塘攤位亂擺亂占的少了,文明經營的多了;垃圾亂倒亂扔的沒有了,講究高質量環境的人多了。如今的黎塘是綠色在城中,城在綠色中,昔日“晴天風塵滾,雨遍地坭濘”的黎塘已經變成歷史。而今一個清新亮麗的黎塘如同出浴的少女,驚現在世人的面前。
誰能把握資訊時代,誰就把握生活的未來。當電子商務,網路辦公和數字信息橫空出世的時候,站在新世紀新浪潮這中的黎塘人,乘風逐浪,消化新科技,盡享新時尚,在資訊時代來臨之時,揮出了造就千秋大業的大手筆!黎塘,1993年便擁有程控電話3000部,發展到今已是上萬部,電話普及率為每百人有3部電話,實現了村村通電話,有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鐵通、無線尋呼電話、行動電話、小靈通等現代化通訊工具設施。行動電話更是普通百姓的尋常物,每6個人便有一人配備,行動電話總數約2萬部,比1993年增長了近10倍以上,電信事業實現跨越式的發展。一纜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黎塘全部對外辦理國際、國內長途電話、本地網電話、公眾電報、用戶電報、傳真通信、數據通信等業務,使全鎮建成一個技術先進、功能齊全、四通八達的電信網路,程控電話直國內外,行動電話漫遊全球。電信業務的發展,適應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為改善全鎮的投資環境,促進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現在,到黎塘的商賈無不感慨地說:信息一到手,錢財滿衣兜!黎塘近年來,大力推進了郵政技術,使郵政生產手段發生了質的飛躍,信函過戳機、自動取款機、觸摸郵政編碼查詢系統等科技產品在郵政生產中投入使用,改變了以住郵政作業人力操作而費工、費時、工作效率低的落後面貌。全鎮各個營業點實現了郵政電子化,開通了郵政“綠卡工程,實現全國、全區通存通取,電子顯示屏、電子秤、條碼生成器等小型電子設備在全鎮各郵政門市(點)得到普及。在發展函、包、匯、發等傳統郵政業務的同時,開發了特快專遞業務為基礎,以特快專遞、商業信函、點對點運輸等新業務為增長點的新型業務結構,促進了各項郵政業務的快速發展。如今的黎塘人,終於品嘗到足不出戶生意做遍全國的這種資訊時代所帶來的便捷和甜頭!
鳳棲梧桐樹,花香蝶自來。黎塘鎮黨政一班人積極主動為外商創造優良投資環境,政策上給予優惠,行動上及時到位。2002年8月廣西華潤紅水河水泥有限公司在風凰山征地工作中,遇到了困難,黎塘鎮黨政領導急投資者所急,想投資者所想,為投資者提供全方位服務,理順各種關係,從而使得礦產、土地、水電、郵電、工商、稅務、銀行等部門一路開綠燈,近年來,全鎮共投入50萬元修建礦區公路,為礦區解決用水用電以及環境污染等問題,並對礦區周邊環境進行綜合治理。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一大批外商和外地經濟能人及縣外企業前來投資開發。到目前止,僅湖南就有80多個經濟能人到黎塘六方山投資。
黎塘,廣西的工業重鎮,2001年,黎塘工業總產值達7億元,黎塘尤以建材產品著稱,水泥、水泥製品、建築機械等各種工業產品已成為黎塘拳頭產品,遠銷廣東、海南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目前,黎塘工業產品已形成了以水泥為龍頭、瓷器、耐火材料、鋼鐵、機械、製糖、麵粉食品、化工、塑膠、包箱等多行業並舉的格局
在省級企業中,比較突出的有廣西華潤紅水河水泥有限公司,年產水泥50萬噸,有日產水泥2000噸的生產線。近年來連年實現產值、利稅、銷售收入均超億元的業績,被譽為“桂南水泥一巨龍”的主導產品“紅水河”牌525#R型普通矽酸鹽水泥質量評比金獎;1995年榮獲“中國大西南優質名牌產品”稱號;1997年通過國家水泥產品的ISO9002質量認證,產品遠銷廣東、海南、香港、澳門等區內外等各大中城市。同時,廣西電力線路器材廠是建材行業的第二大支柱產業,電力線路器材總產值8181萬元,利稅近億遠,其產品榮獲廣西建材優質產品獎,飲譽全國各地,產品供不應求。作為水泥支柱產業還有黎塘鐵路採石水泥廠、廖平農場水泥廠、廣西農墾黎塘水泥廠、廣西暨陽萬星水泥廠、賓陽縣龍升水泥有限公司、賓陽黎塘第二水泥廠、賓陽黎塘第三水泥廠、水泥總產值超過3.6億元,其他建材如廣西耐火材料廠、廣西工業瓷器廠、廣西瓷業有限公司等其工業產值6262萬元,其他支柱產業的有黎塘麵粉廠、黎塘水電第五工程處、食品保鮮廠、拖內廠、鋼鐵廠、化肥廠、造紙廠、糖廠等行業企業,產值稅收超過1000萬元,國有企業為黎塘人安排就業人員達3萬多人,為拉動內需、社會穩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盡覽滿園春色,更喜一枝紅杏。私營經濟作為黎塘一枝紅杏,芳香四溢。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到7516家,其中集體企業10家,私營企業30家,個體私營經濟、個體工商戶7000多戶,鄉鎮企業總收入達3.5億元。鄉鎮企業主要從事小五金、瓷器、農業副產品加工、電器電瓶、塑膠製品、藥材加工、服裝針織、包箱保險柜、真空磚等。黎塘鎮黨政領導把發揮地或優勢、廣引資金項目擺上議事日程,以地生財,借雞下蛋,出台一系列吸引外商來黎塘辦廠及開發項目的優惠政策,為外地客商投資辦廠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近年來。台灣、福建、浙江、湖南等地的客商紛至沓來黎塘辦廠置業。比較突出的有:與台灣合資的黎塘金唐電器有限公司,年產值已經超過200萬元,其註冊商標“飛樂”牌的電器行業享有盛譽,獲得1988年“廣西消費者信得過產品”。黎塘共有15家生產電器電瓶的企業。同時,其他行業年產值近100萬元的企業有:黎塘台灣真空磚廠、黎塘浙江包箱廠等20多家。他們既帶來了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又帶來了資金,為黎塘鎮鄉鎮企業的騰飛注入新的活力

黎塘鎮-黨政建設

黎塘鎮黎塘鎮中營社區位於賓陽縣黎塘鎮城北,成立於2003年6月,屬於單位居民混合型社區。人口1.2萬多人,轄區內單位21家,黨組織16個,黨員人數570多人,流動黨員32名。各級團組織20多個,共青團員470多名。在社區登記註冊的志願者有320多人,其中共產黨員16名,共青團員250多名。社區內有老協、計生協會、社區保障站等服務組織,有警務室、社區聯防隊等機構,有黨建活動室、圖書室、婦女活動室及辦公電腦等,功能比較齊全,設施比較完善。
在社區成立之初,鎮政府投資26萬多元購買下建行的廢棄宿舍樓作社區辦公用地。通過競聘上崗的黨支部書記張翠英同志和社區主任楊美蘭同志帶領下的社區幹部自力更生,充分發動轄區內單位幹部職工和居民民眾籌資捐款,共籌集5000多元建設資金,大力改造社區辦公場地,完善了辦公設施,建設了一個20多平方米的活動舞台,並創建了老年活動室和黨建活動室,社區開展服務的載體得到進一步充實,社區辦公場地的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社區的黨建工作豐富多彩,卓有成效:1、黨員隊伍進一步壯大,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得到增強,黨員由社區黨支部成立之初的3名黨員發展到30多黨員。2、黨建工作聯絡小組煥發活力,實現了資源共享,通過抓好黨建工作聯絡小組的工作,先後與12個單位簽訂了資源共享協定書,確定了詳細的共享內容,使社區內資源得到進一步最佳化。如賓陽水泥二廠為社區免費提供優勢資源——建設水泥共9噸,黎塘礦石公司為社區免費提供石碴10噸,耐火廠提供鏟車等優勢設備,城北中學等組織學生進行義務勞動,資源的共享為社區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力量。3、服務活動有聲有色,為了強化社區的服務功能,社區成立了志願者協會,並多次開展志願者服務活動,有力推動了社區各項工作的健康發展。4、流動黨員得到有效服務和管理,通過成立流動黨員服務管理站,使社區內32名流動黨員納入社區黨支部管理,過上正常的組織生活。
2003年12月底,作為社區志願者服務的典型代表,賓陽(黎塘)創建青年文明社區在中營社區召開,同月,中營社區的黨建工作經驗被縣委組織部製作成電教片在中央黨校遠程教育網路上播放。
鎮黨委、政府十分重視中營社區的建設和發展,2003年底和2004年初,鎮黨委、政府又投入30多萬元,對社區辦公大樓進行裝修,進一步完善社區服務設施。社區幹部民眾也熱情高漲,正以滿腔熱情向創一流文明社區的目標進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