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農業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廣西農業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廣西農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前身為廣西農科院微生物研究室,創建於1985年,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食用、藥用菌的遺傳育種和栽培技術研究、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微生物途徑、植物與微生物的互作及快速檢測技術、植物病害防控技術,生物防治與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的前期研發,農業有益微生物菌種資源收集與套用、規模化生產技術、有效成份提取及精深加工等。

基本信息

廣西農業科學院綜合大樓廣西農業科學院綜合大樓

廣西農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前身為廣西農科院微生物研究室,創建於1985年,2009年2月與廣西農科院食用菌研究中心合併改現名。現有在職職工21人,其中科技人員17人,高級職稱8人,中級職稱8人,博士3人,碩士7人,另有1人在攻讀博士學位。全所設有微生物資源與利用研究室、環境微生物研究室、植病與生防微生物研究室、食(藥)用真菌研究室4個功能研究室和1個食用菌展示館。有較完善的科研設備和實驗基地。

研究方向

該所以農業微生物為研究對象,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食用、藥用菌的遺傳育種和栽培技術研究、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微生物途徑、植物與微生物的互作及快速檢測技術、植物病害防控技術,生物防治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的前期研發,農業有益微生物菌種資源收集與套用、規模化生產技術、有效成份提取及精深加工等。

研究項目

目前該所承擔和參與有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廣西科技發展與計畫項目、廣西科學基金項目、廣西農科院重點學科等科研項目30多項。篩選並保存大批有較好套用潛力的微生物資源,包括各種溫型食用藥用真菌、重要植物病原菌、固氮菌、解磷解鉀菌、外生菌根真菌、高溫放線菌、高溫纖維素降解菌、各種類型拮抗菌和特殊生境微生物資源等,並已綜合利用資源優勢進行木薯渣種植食用菌技術、桑枝食用菌栽培技術、木薯渣加工園藝蔬菜作物無土栽培基質技術、桑沙無害化處理及生物肥料開發、生防型複合微生物菌劑等研發。每年向區內外相關單位及農戶提供優質食用菌菌種15萬袋以上,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機構設定

廣西農業科學院廣西農業科學院

微生物所下設:
1.微生物資源與利用研究室
2.植病與生防微生物研究室
3.食(藥)用真菌研究室
4.環境微生物研究室
5.食用菌展示館

現任領導

副所長:胡春錦(主持工作)、韋仕岩
副書記:胡春錦

人才隊伍

廣西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園景廣西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園景

全所在職職工有21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7名,高級職稱8人,中級職稱8人。現有博士3人,碩士7人,另有1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

科研成果

主要品種介紹:
(1)平菇(農科2號)Pleurotusostreatus(Jacq-exFr.)Quel.
平菇是市場上最常見,銷量最大的食用菌品種之一。有高、中、低溫型品種,不同季節選擇相應溫型品種,可周年栽培。農科2號是本所分離選育推廣的優良菌株,灰黑色,中等大小,柄短肉厚,菇形完整(幼菇採收可當姬菇銷售),出菇時間長。該菇屬廣溫型,適於秋、冬季栽培(出菇期為9月至次年3-4月)。
(2)金福菇Tricholoma,lobayenseHeim
金福菇是近年新開發的夏季難得的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種,也是本所重點推介的高溫食用菌品種,極具發展前景。該菇出菇溫度較高(25~35℃),菇質脆嫩爽口,耐貯性好,適於鮮銷和乾制加工,在10℃條件下,保鮮期可達1個月,不變色,不變味。孰料栽培轉化率70-80%。桂菌Tg-505(金福菇-5)為本所分離選育推廣3年多的優良菌株,適宜在3-7月生產菌包,在5-10月份出菇上市。
(3)雞腿菇Coprinuscomatus(Müll.:Fr.)S.F.Gray
雞腿菇因其形如雞腿,肉質肉味似雞絲而得名,市場發展潛力很大,是我國大量栽培的中溫型食用菌品種之一。雞腿菇特大1號為本所分離選育推廣,白色,菇體較大,粗壯,菇質好,鱗片少,抗性強,叢生,高產。適宜9-10月份生產菌包,11-4月份出菇。
(4)秀珍菇Pleurotuscornucopine(Paul.ExPers.)Rolland)
秀珍菇屬於平菇類的一種,但比普通平菇的菇體小,質地細嫩,纖維含量少,口感特好,是市場最受歡迎的新菇種之一。秀珍菇適宜在10月份以後接種,11-4月份出菇,多採用桑枝、棉籽殼等原料進行熟料袋栽。

位於示範園內的蝴蝶館位於示範園內的蝴蝶館

(5)大球蓋菇StrophariarugosoannulataFarlow
大球蓋菇顏色鮮艷,氣味清香,質地鮮嫩,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向開發中國家推薦栽培的新菇種,它的最大特點是可直接採用稻草及甘蔗渣等進行生料栽培(是目前唯一採用純稻草直接生料栽培的食用菌品種),栽培技術簡單粗放,且產量高,抗性強。該菇屬中溫型菌類,發菌階段適溫為22-27℃,子實體生長適溫16-21℃。適宜的栽培季節為10-11月份下種,12-4月份出菇。
(6)毛木耳Auriculariapolytricha(Mont.)Sacc.
毛木耳質地脆滑,清新爽口,產品可鮮銷或乾制,很受市場歡迎。台毛一號是當前毛木耳的當家品種,本所每年均重新分離復壯,此菇黃背,朵型大,肉厚,鮮耳肉紅色,產量較高,栽培粗放,耐高溫,33℃出菇正常。最大特點是不易流耳,極耐水泡。適宜在2月份下種,3-6月份出菇,主要以雜木屑、桑枝為主要原料採用熟料袋式栽培。

成果開發

微生物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通過多年對食用菌新品種選育、引進和馴化,篩選並保存有30多個食用菌新品種、100多個品系,每年向區內外廣大農戶提供平菇、草菇、香菇、木耳、蘑菇、金針菇、靈芝、雞腿蘑、金福菇等20多種食用菌各級優質菌種15萬袋(瓶、支)以上;常年舉辦食用菌栽培技術培訓班(每月1次),為我區培養了一大批食用菌種植專業戶。我所以菌種質量好、食用菌栽培技術過硬而獲得廣大用戶的好評,為食用菌科研和生產作出了貢獻,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論文著作

廣西植物組培苗公司大樓廣西植物組培苗公司大樓

2009年以來微生物研究所發表學術論文情況如下:
1.胡春錦,魏源文,黃思良,史國英,李楊瑞.與廣西水稻紋枯病相關菌系的鑑定和遺傳特性研究(英文).西南農業學報.2010,19(2):45-51.
2.史國英,胡春錦,羅掉愛,吳宗立,盧盈馨,付崗,黃思良.毛葡萄穗軸褐腐病病原菌鑑定及其生物學特性研究[J].植物病理學報.2010,40(3):242-249.
3.汪茜,胡春錦,柯仿鋼,黃思良,黎起秦.柑橘炭疽病生物防治研究進展.廣西農業科學.2010,41(4):341-344.
4.余功明,胡春錦,黃思良,黎起秦.水稻紋枯病病害生理研究進展.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09,212-217.
5.WuShengjin(吳聖進),NishiharaMotoki,KawasakiYoshie,YokoyamaAkitoshi,MatsuuraKei,SomeyaTakashi.Soilsolarizationingreenhouseforcontroloffecalcontamination.GuangxiAgriculturalSciences,2009,40(9):1166-1171.
6.陳麗新,陳振妮,王燦琴.木薯酒精廢渣在木耳治種上的套用研究.中國食用菌,2009,28(1):20-22.
7.陳麗新,黃卓忠,韋仕岩.木薯酒精廢渣栽培金福菇試驗.廣西農業科學,2009,40(11):1473-1475.
8.陳麗新,黃卓忠,韋仕岩.木薯酒精廢渣營養成分分析及栽培毛木耳試驗.食用菌,2009,(6):34-35.
9.潘連福,賴大欣.70%安泰生可濕性粉劑對水稻紋枯病、胡麻葉斑病田間防治效果試驗.廣西農業科學,2009,40(9):1160-1162.
10.XieLing(謝玲),HuangSiliang,CenZhenlu,LuWeihong,QinBixia,TangChenguang,HuChunjin,QinLiping.FirstReportofBotryosphaeriadothideaCausingSweetOsmanthusLeafBlightinChina.ChinaAgriculturalScience,2010,9(6):847-853.
11.XieLing(謝玲),HuangSiliang,CenZhenlu,HuangLiandong,LiuYuning.IdentificationofthecausalorganismofyellowcamelliaanthracnoseinGuangxiandevaluationofitshostresistance.GuangxiAgriculturalScience,2009,40(8):998-1003.
12.謝玲,唐晨光,岑貞陸,黃思良,秦碧霞,覃麗萍,胡春錦.廣西桂花葉枯病病原菌鑑定及其生物學特性.西南農業學報,2009,22(5):1358-1362.
13.晏衛紅,黃思良,付崗,岑貞陸,謝玲.蘆薈不同溶劑提取物對白菜黑斑病菌的抑菌活性研究.西南農業學報,2009,22(5):1336-1340.
14.付崗,黃思良,謝玲.45%咪鮮胺水乳劑對香蕉采後炭疽病的控制效果.安徽農業科學,2009,37(23):11056-11058.
15.付崗,黃思良,岑貞陸.腈苯唑防治香蕉葉斑病田間試驗.廣西農業科學,2009,40(7):844-846.
16.葉雲峰,付崗,繆劍華,等.植物病害生態防治技術套用研究進展.廣西農業科學,2009,40(7):850-853.
17.付崗,黃思良,吳永官,等.香蕉炭疽病拮抗菌的篩選鑑定.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09:158
18.葉雲峰,付崗,袁高慶,等.植物土傳病害安全防控技術.山西農業科學,2009,37(7):64-66.
19.GangFu,SiliangHuang,YunfengYe,etal.CharacterizationofabacterialbiocontrolstrainB106anditsefficaciesoncontrollingbananaleafspotandpostharvestanthracnosediseases.BiologicalControl(SCI),doi:10.1016/j.biocontrol.2010.05.001
20.付崗,黃思良,岑貞陸.等.香蕉葉斑病的藥劑防治研究.植物保護,2010,36(1):143-147
21.於永浩,付崗主編.瓜類蔬菜病蟲害防治圖譜.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
22.曾憲儒,付崗主編.葉菜類蔬菜病蟲害防治圖譜.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
23.韋德衛,付崗主編.茄豆類等蔬菜病蟲害防治圖譜.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
24.付崗副主編.貓豆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