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武縣

廣武縣

廣武縣為中國古代行政縣名,今山西省代縣的一部分。代縣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在東經112°44′--113°22′,北緯38°50′--39°21′之間。東鄰繁峙,西接原平,南界五台,北毗山陰。全縣南北長60公里,東西寬39公里,總土地面積1649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廣武縣代縣

代縣歷史沿革

在中國歷史上,以平武縣命名的古行政縣有以下三處:

其一,今山西省代縣的一部分為。西漢置廣武縣,隋雁門郡改為代州,廣武縣改名為雁門縣,金後期,為蒙古占領,省雁門縣入代州。清雍正年間升為直隸州,1912年廢州改稱代縣。現隸屬於忻州市管轄。

廣武縣古廣武

其二,今甘肅省永登縣歷史縣名。由於歷史上國家改朝換代,改制更迭,縣名多易,縣域變動。西漢時永登分屬金城郡的枝陽、令局、允街、浩門四縣,東晉設廣武郡治於今永登城,北魏改置為廣武縣,隋改為允吾縣,元置莊浪縣,明改為莊浪衛,清易名平番縣,1928年改為永登縣至今。1949年9月3日解放後,曾先後隸屬武威、定西 專區管轄,1970年劃歸蘭州市。

其三,今四川省平武縣歷史縣名。公元229年蜀漢政權將江由關改置為廣武縣(縣治在今平武縣南霸鎮),“廣武”意指其地戰亂頻繁、干戈不息。公元280年(即:西晉太康元年)天下歸晉,於是改廣武縣為平武縣,取陰平郡之平與廣武縣之武,取意“天下從此太平,永遠休兵罷武”。

代縣行政區劃

代縣轄6個鎮、5個鄉:上館鎮陽明堡鎮峨口鎮聶營鎮棗林鎮灘上鎮、新高鄉、峪口鄉、磨坊鄉、胡峪鄉、雁門關鄉。383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

上館鎮轄:上瓦窯頭村、五里村、五里新村、下田村、桂家窯村、大煙旺村、小煙旺村、橙草溝村、鬧市村、兩界溝村、八里莊村、韓曲村、蘇村村、上平城村、下平城村、窯子頭村、芳昌村、水峪村、井溝村、花彪嘴村、富家窯村、東關村、西關村、北關村、西北街村、西南街村、東北街村、東南街村、下瓦窯頭村等。
陽明堡鎮轄:泊水村、徐村村、小寨村、南關村、堡內村、東關村、馬站村、古城村、七里舖村、小茹解村、上砂河村、下砂河村、長河村、劉家磨村、孫家磨村、李家磨村、崔莊村、西王莊村、宇文村、丈子村、大茹解村、西莊村、海子村、閻家寨村、上花莊村、下花莊村、牛站村、堯子頭村、上官院村、下官院村、九龍村、馬寨村、牛村村、方村村、石彥村、官莊村等。
峨口鎮轄:南舊村、東灘上村、東下社村、正下社村、西下社村、下新街村、前街村、下園街村、麻黃街村、峨西村、郝街村樓街村、溝子村、興聖村、佛光莊村、上木角村下木角村、上高陵村、下高陵村、南新村等。
聶營鎮轄聶營村東高泉村、西高泉村、東段景村、西段景村、鮑家溝村、下街村、上街村、東村村、窯頭村、雲霧村、石牆村、錄青村、蔡家莊村、李家莊村、甘林頭村、板鋪村、長界村、王老莊村、河羊溝村、黃草院村、梁地村、羊次村、代敏村、石湖村、王家坪村、羊角溝村、羊蹄灘村、康上莊村、康下莊村、北河村、西窖村、石窯凹村、圪料溝村、趙莊村、油房溝村、大南坪村、西嶺村、小南坪村、大板峪村、小板峪村、白廟村、兔梁村等。
棗林鎮轄:東平安村、西平安村、中平安村、顯旺村、西留屬村、東留屬村、鹿蹄澗村、槐樹院村、沙溝村、蒙家莊村、神崗村、玄窯村、炭窯灣村、南梁村、尹家嶺村、宮家莊村羅家梁村李家凹村、東村村、西村村、何家寨村沱陽村、段村村、小敦素村、大敦素村、二十里舖村、東馬村、西馬村、柳樹坡村、東陽溝村、西陽溝村、山底村、康戶村、肖莊村等。
灘上鎮轄:灘上村、高凡村、小舍口村、尹家會村、石家灣村、兩家店村、玄泉村、下寺村、上寺村、赤水掌村、馬橋村、上苑村、上王莊村、下陽花村、上陽花村、溝掌村、龍王堂村、崔家莊村、雙材樹村、碾峪村、南正溝村、小南岸村、麻地溝村、辛莊村、槍桿村、大地村、六穀村、大王莊村、牛家渠村、白草村、南石岸村、口前村、半梁村、垛窩村、小中嘴村、北正溝村、二陽坡村、小寺村、郭家峪村、青山村、化嘴村、麻黃溝村、蔡家莊村、柴樹溝村、堡子村、鄂石灘村、乾林村、八塔村、嘴子村、後口前村、西會村、口前2村、莊子村、掌寺村、龍門村、磨河村、滴水清村、西溝村、羊蹄溝村等。

新高鄉轄:潘家莊村、小觀村、石崗村、上橋莊村、韓街村、王街村、園子村、河頭村、西鳳村、沿村村、周流村、張村村、趙村村、董家寨村謝家寨村陳家堡村張家堡村、劉街村、下街村、金街村、張家寨村、口子村、龍巴村、張仙堡村、上莊村、同盟村、洪寺村、趙家灣村、韓家灣村、青社村、探馬石村、康家灣村、高太莊村、口前村、紅谷村、翟街村、新莊村、大梨園村小梨園村、劉家圪洞村、新高村等。
峪口鄉轄:峪口村、上陽閣村、上苑莊村、下苑莊村、西田村、賈村村、西旺村胡家溝村、金盤村、沙窪村、圪塔村、峪里村、王家會村、武強村、段家灣村下陽閣村選仁村東章村高街村、東田村、下莊村、崗上村、雙徐村等。
磨坊鄉轄:上磨坊村、上門王村、下門王村、南家寨村、磨坊堡村、十里舖村、里會村、朴村村、西若院村、東若院村、候家溝村、三家村、任家莊村、阿家梁村、神澗村、赤土溝村、小西莊村、紅泥灣村、胡家灘村、義城溝村、單馬道村、洪塘村、輝躍溝村鐵匠營村、東馬圈村、水溝村、大灘梁村、龍王溝村辛窯村、一道河村、蔡家園村、王二溝村黃土梁村、稱達溝村等。
胡峪鄉轄胡峪村、望台村、長畛村、盆窯村、天轎坡村、郜車坪村巡檢司村、赤岸村、楊莊村、大坪嶺村、棗園村、庵上村、柴樹林村、馬圈溝村、大寨村、西紅土村、張山溝村、蛟口村、黃碾村、劉家溝村、麻地口村、陡溝村、東寺村、分水嶺村、菜地溝村、紅花布村、東梁村、黃花梁村、了緣寺村、保全莊村、扒子溝村、長城村、酸刺溝村、碾子溝村等。
雁門關鄉轄:上田村、殿上村、陳家莊村、西段村、新莊村、野莊村、北王莊村、張家河村、西瓦窯頭村、黑石頭溝村、牛大溝村、城上村、前腰鋪村、南口村、太和嶺口村、試刀石村、白草口村、秦莊村、王莊村、小溝村、東水泉村、趙莊村、麻布袋溝村、羅莊村、後腰鋪村、阜家坪村、高二溝村、雁門關村、大峪溝村、柳林村、老杏溝村等。

代縣人口資源

2006年末,全縣總人口20.3萬人,其中市鎮人口 4.09萬人,鄉村人口16.2萬人。

代縣土地資源

全縣共有土地254.4萬畝,其中農用地82.56萬畝,含耕地43.47萬畝,林地33.77萬畝,園地2.96萬畝,天然草地2.3630萬畝;建設用地8.51萬畝;水域占地14.88萬畝;未利用土地147.73萬畝,含荒草地、裸岩、田坎、鹽鹼地、宜林荒山荒地、其它地;特殊用地0.31萬畝。按1999年人口計,人均占有耕地約2.17畝。

代縣礦產資源

廣武縣金紅石
代縣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已知礦藏共24種,大型礦床7個,中型礦床2個,小型礦床10個,礦點、礦化點197個,探明儲量並列入《山西省礦產儲量表》的有3種。鐵礦為縣境主要礦產資源之一,探明儲量15.36億噸,居全省第一;金紅石遠景儲量2億噸,探明保有儲量8651萬噸,規模、品位、儲量位居全省第一,名列全國第二。此外,境內花崗岩、鉀長石、石灰石、金、銀、銅等也比較豐富。

代縣水利資源

代縣多年平均總水資源量為16246.45萬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810.70立方米,相當於全國人均占有量的30.1%。

代縣境內最大河流為滹沱河,屬海河水系,橫貫全縣東西,縣境內全長40公里,流經8個鄉鎮,年均清水流量為0.02—2.63立方米/秒。北面由東向西有黑坎河、胡峪河、東沙河、關溝河、東茂河、西茂河;南西有峨河、峪河、中解河等,年平均徑流量為1.84億立方米,地下水總量12億立方米,開採利用量為2234萬立方米。

代縣主要物產

代縣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高粱、穀子、小麥、水稻、莜麥、山藥、豆類等,主要經濟作物有葵花、花生、胡麻、各類蔬菜等及藥材等。

廣武縣黨參
代縣境內已發現陸棲動物70餘種,其中鳥類39種、哺乳類19種,爬行類9種,西棲類6種,境內野生牧草約50種,較為出名的有黨參黃芪甘草等。

全縣宜林面積83萬畝,主要集中地山區,現有林地面積38萬畝,森林覆蓋率14.73%,木材蓄積量6.23萬立方米,主要樹種山區為松、杉、樺等針闊混交林,丘陵為槐、椿及蘋果、梨、棗、杏等經濟林,平川為楊、柳、榆等四旁綠化樹種。酥梨為本縣名產,一九七六年在全國梨鑑定會上名列榜首,一九八九年在全國水果鑒評會上再次奪冠,產品遠銷港、澳,評價甚高,代縣為農業部確定的酥梨基地。此外,名優棗、仁用杏等乾果經濟林在全縣亦有一定發展。

全縣宜牧草坡面積97.7萬畝,栽畜量12.6萬頭,其中萬畝草場4個。

代縣名勝古蹟

代縣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農民畫繪畫之鄉。境內名勝古蹟達217處,其中屬省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45處,包括古文化遺址8處,古墓葬10處,古建築22處,其它5處。總體格局為“一心三線”,即以州城名城景區為中

廣武縣雁門關
心,北向串聯雁門關景區延伸至大同雲崗旅遊景區,南向串聯趙杲觀森林公園等景點延伸至五台山旅遊風景區,東向串聯楊忠武祠、七郎墓等景點延伸至五台山旅遊景區。較為聞名的有: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代州古城;長城第一樓——邊靖樓(樓懸“聲聞四達”巨匾為亞州第一匾);與鸛雀樓齊名的南樓遺址;中國名塔——阿育王藏式塔;中國長城文化瑰寶——長城第一古關雁門關,包括兩關、四口、十八隘、十二聯城、三十九遺址等中國古代規模宏大的邊關軍事聯防工程;北宋愛國名將楊業祠堂——楊忠武祠及北宋愛國名將楊延興之墓葬——楊七郎墓;國家級森林公園——趙杲觀森林公園,包括三晉第一觀——趙杲觀及附屬景點和天台山自然景觀;淨土祖庭東晉佛學大師釋慧遠說法之場——白仁岩禪寺;山西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文廟——代州文廟;中國名剎——鳳凰觀;晉王李克用墓;佛國五台山北衢——峨口白雲寺;中國民居文化瑰寶——代州民居;中國北方園林文化瑰寶——代州古花園遺址,包括明侍郎吳嘉會所築南園遺址、代州馮氏家族所建知園、東園、西園遺址、明兵部尚書孫傳庭別墅映碧園遺址、明通政使張崇禮所建考盤園遺址、周玳建元寶池花園遺址等;中國民俗文化瑰寶——代縣農民畫。

代縣歷史人物

作為中國古代北方重要的政治、軍事、文化重鎮,曾有許多名人在代縣生活或留下重要痕跡。歷代帝王如戰國趙襄子、代王、漢高祖劉邦、北魏拓圭、隋煬帝楊堅

廣武縣楊堅
、宋欽宗、宋徽宗、清光緒帝、慈禧太后等曾在此留下足跡;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名宦、名吏如戰國名將李牧及其孫李左車、唐晉王李克用、唐代州都督薛仁貴、唐一代名相狄仁傑、北宋愛國名將楊業、明兵部尚書張鳳翼、兵部尚書孫傳庭等都曾在代縣生活或施展報負;著名的佛學家、文學家如北魏佛學大師曇鸞、晉代佛學大師淨土宗祖師釋慧遠及其弟子周續之、金元一代文豪元好問、元代詩人薩都刺、明末馮如京、清朝馮志沂等都曾在代縣修行或抒發情懷;此外鮑照、李白、崔顥、范仲淹、蘇轍等一大批文人墨客都曾留下詠代千古名句。

代縣現代革命史

代縣是具有濃厚革命傳統的地區。1930年9月,中共黨員李志敏來代進行革命活動,並在五師發展黨員。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五師、三女師等學校師生聯合罷課,示威遊行,抗議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2月,代縣學生罷課遊行,搗毀國民黨代縣縣黨部。1937年3月,山西省犧盟總會派會員來代組建犧盟會。9月上旬,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來、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參謀長左權到太和嶺口二戰區司令長官行營與閻錫山會談聯合抗日事宜,達到在淪陷區成立“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10月上旬,犧盟會五名中心區委員會與八路軍總部民運部派杜向光、章嘉樂到代縣灘上組建代縣動委會。10月18日,八路軍一二O師七一六團在賀炳炎團長、廖漢生政委指揮下,於雁門關黑石頭溝襲擊日軍汽車10多輛,史稱“雁門關伏擊戰”。10月19日夜,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七六九團,在陳錫聯團長指揮下,夜襲日軍陽明堡飛機場,擊傷、擊毀敵機20多架,斃傷日軍百餘人,史稱“夜襲陽明堡飛機場”。1938年1月,中共代(代縣)、繁(繁峙)、渾(渾源)、應(應縣)中心縣委在代縣峨口誕生,同時成立中共代縣縣委,羅亦經任中心縣委書記,章嘉樂任代縣縣委書記,同月縣城愛國青年近80人組成“青年秘密救國會”,開展抗日活動。1940年春,代縣抗日基幹游擊大隊成立。1941年7月,抗日基幹游擊大隊與八路軍四團配合連克灘上、東章、東段景等敵據點,俘獲日軍60餘人。1945年9月,閻錫山派軍政人員進駐代縣城,組建縣政府、國民黨縣黨部及其它組織,搶奪抗戰勝利果實。1946年7月6日,晉察冀軍區陳方仁旅由繁峙向代縣進發,閻錫山政權代縣政府、國民黨縣黨部等機關人員撤出代縣,6日陳方仁旅進駐代縣,代縣全境解放。1948年4月6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陸定一、胡喬木等在去河北山西柏坡途中路經代縣,並登上雁門關。1949年10月,山西省政府成立,代縣屬山西忻縣專員公署管轄。

代縣現代革命人物

廣武縣陽明堡飛機場遺址
代縣在革命戰爭年代湧現出一大批傑出人物,臨威不懼,寧死不屈的革命烈士武振綱;智勇雙全,多次深入日寇據點的抗日英雄高凡;曾任代縣四區區長的革命烈士徐廷華;劉胡蘭式的抗日女英雄李秀清,回族抗日英雄金方昌等,在抗日戰爭中都以自己的鮮血寫下了英雄篇章。

代縣革命聖地

代縣革命紀念地主要有:周恩來與閻錫山談判故址太和嶺口窯洞;雁門關伏擊戰戰場遺址;陽明堡飛機場遺址;毛主席路居代縣紀念室;烈士陵園等。

代縣參考資料

[1] 行政區劃網 http://www.xzqh.org/quhua/14sx/0923dx.htm

[2] 中國扶貧信息網 http://www.help-poverty.org.cn/helpweb2/pkx/pkx-10.htm

[3]代縣人民政府門戶網 http://www.daixian.gov.cn/pro.aspx?typeid=18&idd=4

[4] 代縣人民政府門戶網 http://www.daixian.gov.cn/pro.aspx?idd=4

[5] 新華網 http://www.sx.xinhuanet.com/ztjn/2003-09/18/content_957901.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