灘上鎮

灘上鎮

灘上鎮位於代縣城南27公里處的山區。東接聶營,西鄰新高,峪口,南與五台接壤,屬五台山脈。全鎮57個行政村,2893戶、8464人、土地總面積298平方公里,是全縣面積最大的山區鄉鎮。

基本信息

概況

灘上鎮地圖
全鎮耕地面積17598畝,全部為旱地,農作物以玉米、紅芸豆、土豆、莜麥為主;林地面積10萬畝,其中退耕還林7672畝:品種以油松、落葉松樺樹為主;畜牧業以牛、羊為主,大畜存欄4000餘頭,羊存欄20000隻;灘上境內礦產資源十分豐富:鐵、銅、金、銀、石英礦儲量頗多,吸引了各地的投資商前來投資建廠,有力地推動了全鎮經濟的發展。山西省代縣轄鎮。1953年為灘上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建鎮。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城30公里。通柏油路,面積215.5平方公里,人口0.71萬。轄灘上、高凡、殷家會、石家灣、兩家店、玄泉小舍口、小寺、上寺、下寺、赤水掌、化嘴、黃毛、麻黃溝、南石岸、口前、小中嘴、二架陽坡、北正溝、郭家峪、青山、麻地溝、辛莊(口前)、小南岸(口子)、槍桿、半梁、垛窩、碾峪、南正溝(鐵鹿寨、石羊槽)、大王莊、大地、牛家渠、六穀、裏白草、外白草、馬橋、龍王堂、雙材樹、崔家莊、上苑、上王莊、上陽花、下陽花43個村委會。農業以種植土豆、莜麥為主。部分林區產松、樺、楊、榆木。鄉鎮企業有採礦(沙金礦和硫鐵礦)。著名烈士高凡犧牲在寨里村,後更名為高凡村。 灘上鎮

歷史沿革

因四面環山,中間是河灘,屬以地貌取名。解放初,為六區轄地,1953年為灘上鄉,1958年成立灘上公社,2000年12月於八塔鄉合為灘上鎮。

領導班子

黨委書記 郝眉根
鎮 長 李 諾
人大主席 郭蘭清
政協聯絡員 張 佐
黨委副書記 牛文華
紀檢書記 李潤玖
組宣員(信息聯絡員) 李德元
武裝部長 高文何
副鎮長 王曉軍
副鎮長 張 鵬
副鎮長 李心愛

機構設定

全鎮下屬17個工作機構:
1 計生辦;
2 民政辦;
3 財政所;
4 教育學區辦公室;
5 林業站;
6 企業站;
7 文化站;
8 經管站;
9 水利站;
10 農機站;
11 農技站;
12 國土所;
13 安監站;
14 信用社;
15 派出所;
16 衛生所;
17 畜牧站;

所屬村委

村名 人口 耕地(畝) 土地面積(畝) 特產
合計 8464 17598 433500 紅芸豆
土豆
莜麥
山蘑
灘上 565 809
高凡 599 818
小舍口 59 152
下寺 69 100
上寺 81 189
赤水掌 47 145
村名 人口 耕地(畝) 土地面積(畝) 特產
尹家會 201 151 紅芸豆
土豆
莜麥
山蘑
石家灣 141 118
兩家店 72 75
玄泉 35 41
馬橋 306 402
上苑 231 639
上王莊 105 320
下陽花 123 401
上陽花 282 930
溝掌 46 310
龍王堂 433 952
雙材樹 79 143
崔家莊 357 772
小南岸 24 48
麻地溝 66 90
辛莊 98 152
槍桿 96 114
碾峪 67 253
南正溝 37 200
村名 人口 耕地(畝) 土地面積(畝) 特產
大王莊 59 160 紅芸豆
土豆
莜麥
山蘑
大地 214 252
牛家渠 231 545
白草 137 345
南石岸 146 277
口前 128 251
半梁 31 125
垛勿 30 112
二陽坡 50 175
北正溝 34 69
小中咀 132 213
小寺 74 165
郭家峪 49 125
青山 89 279
化咀 95 400
麻黃溝 44 0
蔡家莊 273 481
柴樹溝 74 138
堡子 508 1279
村名 人口 耕地(畝) 土地面積(畝) 特產
鄂石灘 196 650 紅芸豆
土豆
莜麥
山蘑
八塔 531 1454
咀子 205 435
後口前 180 263
西溝 195 149
西會 276 400
羊蹄溝 30 90
桿林 22 16
掌寺 73 168
莊子 7 18
龍門 61 122
么河 3 0
西口前 47 118
滴水清 21 0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