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橋區

湘橋區

湘橋區是廣東省潮州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地處韓江中下游,居閩粵交通要衝。因域內有中國四大古橋之一的“湘子橋”而得名。湘橋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潮州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2013年湘橋區轄區面積為321平方公里, 總人口為50萬人, 實現生產總值133.02億元。 湘橋區旅遊景點有湘子橋,鳳凰塔、別峰古寺、松林古寺等。湘橋區在資源方面有幾個小型泥炭土礦床,單個礦床儲量在12萬噸到30多萬噸之間。

基本信息

建置

湘橋區是潮州市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湘橋區域史稱府城,曾為歷朝郡、州、路、府之治所,素有“嶺東首邑”、“嶺海名邦”、“海濱鄒魯”之雅稱。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在嶺南置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3郡,潮地屬南海郡。

湘橋區 湘橋區

漢高祖三年(前204)趙佗建南越國,潮地歸南越國。漢元鼎六年(前111),南越國亡,潮地仍屬南海郡。東晉鹹和六年(331),潮地屬東官郡。

東晉義熙九年(413),分東官郡立義安郡,這是潮地郡一級建制之始。

隋開皇十一年,在原義安郡境立潮州。這是潮州得名之始。

唐天寶元年(742),潮州改稱潮陽郡。至唐乾元元年(758),復潮州。以後一直稱潮州。

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州為路,稱潮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改路為府,稱潮州府。

清承明制,仍稱潮州府。雍正十一年(1733),置嘉應州。

民國初,廢潮州府,改置潮州安撫使,駐汕頭;後改潮梅鎮守使、潮循道、東江行政專員公署等,曾一度改駐潮州城;民國二十五年改設為廣東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二十七年改為第六區;1949年4月析為第七(和第八)區,專署均駐潮州城。

紅山森林公園 紅山森林公園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設潮汕臨時專署、粵東辦事處、粵東行政公署,均駐潮州城;1953年1月以潮安縣城關鎮設為潮安市,6月經政務院批准改稱為潮州市,為省轄市;1958年11月撤銷潮州市建制,其地域併入潮安縣;1979年8月國務院批准以潮州鎮以及下津、臥石、社光、黃金塘、六畝等5個村地域,恢復潮州市建制;1983年12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潮安縣,其行政區域併入潮州市,潮州市為省轄縣級市,委託汕頭市代管;1988年12月省政府批准潮州市歸省直接領導,享受市(地)一級管理許可權;1989年12月,潮州市為副地級市。1991年12月7日,潮州市升格為地級市;原潮州市分設潮州市湘橋區和潮安縣。  

1991年12月7日,國務院決定:潮州市升格為地級市;設立潮州市湘橋區和潮安縣。湘橋區轄原潮州市西湖等8個街道辦事處,意溪鎮及楓溪鎮、古巷鎮的部分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潮州市太平路。

1996年,湘橋區面積176.3平方千米,人口32.9萬人。轄9個街道、1個鎮:湘橋街道、西湖街道、金山街道、太平街道、南春街道、西新街道、城西街道、橋東街道、鳳新街道、意溪鎮。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區總人口363582人,其中:湘橋街道15723人、西湖街道16961人、金山街道16055人、太平街道17065人、南春街道32177人、西新街道34690人、橋東街道35557人、城西街道91679人、鳳新街道57744人、意溪鎮45931人。

2008年末,全區總面積176.25平方千米,戶籍總人口348589人。2009年末,湘橋區轄9個街道(湘橋、西湖、金山、太平、南春、西新、橋東、城西、鳳新)、1個鎮(意溪),共有49個社區、51個行政村。區政府駐鳳新街道鳳園路。

2013年6月28日,國務院批准同意將原潮安縣的磷溪鎮、官塘鎮、鐵鋪鎮劃歸潮州市湘橋區管轄。調整後,湘橋區轄湘橋、西湖、金山、太平、南春、西新、橋東、城西、鳳新9個街道和意溪、磷溪、官塘、鐵鋪4個鎮。  

區劃

1991年12月7日,湘橋區轄原潮州市西湖等8個街道,意溪鎮及楓溪鎮、古巷鎮的部分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潮州市太平路。

2002年,湘橋區轄9個街道(湘橋、西湖、金山、太平、南春、西新、橋東、城西、鳳新)、1個鎮(意溪)。

2013年8月原潮安縣的磷溪鎮、官塘鎮、鐵鋪鎮劃歸潮州市湘橋區管轄,湘橋區轄9個街道(鳳新街道、湘橋街道、西湖街道、金山街道、太平街道、南春街道、西新街道、橋東街道、城西街道)、4個鎮(意溪鎮、磷溪鎮、官塘鎮、鐵鋪鎮)。  

人口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363582人,其中:湘橋街道15723人、西湖街道16961人、金山街道16055人、太平街道17065人、南春街道32177人、西新街道34690人、橋東街道35557人、城西街道91679人、鳳新街道57744人、意溪鎮45931人。

2013年,湘橋區人口為50萬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湘橋區東鄰饒平縣,南接汕頭市澄海區,西部和北部接壤潮安區。地處韓江中下游,居閩粵交通要衝。轄區面積為321平方公里。  

地形

湘橋區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北部和東部是丘陵山地,城區在中部至西南部,地勢平坦。

氣候

湘橋區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終年常綠,四季宜耕。年平均氣溫21.4℃。  

經濟

概述

2013年,湘橋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33.02億元(2013年相關數據均未包含磷溪、官塘、鐵鋪三鎮),比2012年同期增長8.5%,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比2012年分別增長4.8%、11.6%、6.0%,三大產業比例調整為1.33:45.95:52.72。2013年區級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2388萬元,比增16.33%,區級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67947萬元,比2012年增17.02%;全區稅收總收入(含開發區)198957萬元,比2012年增長9.85%;國稅稅收收入93597萬元,比2012年增長5.10%,地稅稅收收入105360萬元,比2012年增長14.44%。2013年湘橋區金融機構存款餘額95.22億元,比2012年增長11.49%。  

農業

2013年,湘橋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不包副業)25281萬元,比2012年同期增長5.0%。全區共有9家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和2家流通企業。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銷售收入22328萬元,流通企業銷售收入2365萬元。全區有工商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31家,社員總數1274人,帶動農戶4115戶,帶動農戶增收117萬元。  

工業

2013年,湘橋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5.87億元,比2012年增長11.80%;工業總產值147.27億元,比2012年增長10.30%。工業產銷銜接較好,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9.7%。  

建築業

2013年,湘橋區在建結轉及新開項目47項,共落實資金29133萬元,累計完成設備數2753台,完成土建面積56500㎡,新增銷售收入235230萬元,出口18456萬美元。  

零售業

2013年,湘橋區社會商品銷售總額256.20億元,比2012年增長10.6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1.56億元,比2012年增長8.18%。2013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2.0%。  

固定投資

2013年,湘橋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0.24億元,比2012年增長30.28%。其中第二產業投資13.47億元,比2012年增長24.72%;第三產業投資46.77億元,比2012年增長31.97%。地產開發項目有海博熙泰、“恆大城”、騰瑞房地產、宏天廣場、紫蓮森林度假村等。8個列入市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28.13億元,完成年度計畫135.19%,固投與重點項目完成情況均居全市第一。“三舊”改造建設步伐加快。湘橋區共申報改造總面積約11000畝。已獲市政府批准的改造項目31個,面積4151.36畝,預計總投資額約315億元,總建築面積約907萬平方米。2013年改造開工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5.81億元,占年度計畫投資額的143.6%。  

對外經濟

湘橋區 湘橋區

2013年,湘橋區海關累計進出口總額56756萬美元,同比增長2.7%,其中出口額為54470萬美元,比增1.8%;進口額為2286萬美元,比增32.8%。金潮、金嘉德兩家企業已獲批“廣東省名牌產品”稱號,樺達陶瓷獲得“廣東省著名商標”稱號。2013年湘橋區區共批准外資項目2個,實際利用外資117萬美元,契約利用外資103萬美元。  

社會

教育

2013年,湘橋區整合建設湘橋區中心幼稚園和湘橋區第一幼稚園,開展籌辦湘橋區第二實驗學校,官塘中學和意溪中學新教學樓順利竣工,意溪鎮初級中學併入意溪中學工作順利完成,高考上線人數再創歷史新高,意溪鎮創建教育強鎮通過潮州市的檢查驗收。  

文化

2013年,湘橋區舉辦“以文盛城、和美湘橋”2013元宵文化活動周、丹青惠民行、文化走親等文化活動;以弘揚文化、展示非遺、凝聚僑心為主題,協調指導王伉傳統文化研究會辦好2014潮州青龍廟會;開展“共築中國夢”系列宣講活動,推薦評選了一批市、區文明單位、文明村(社區)和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個人;參與“南國書香節”和“書香潮州”全民讀書節,建成省級“書香校園”6所。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和免費開放力度,12個街道(鎮)文化站和58個村(社區)文化室裝配了電子閱覽室,區文化館被評為第二屆廣東省基層宣傳文化工作先進單位。“潮州金銀鏨刻技藝”被列入省第五批非遺項目名錄。  

基建

2013年,湘橋區一事一議項目有城西街道古美村村道鋪設水泥路面及下水道工程、吉街村治安視頻監控系統工程等10個。2013年度共完成4個名村和9個示範村的建設。加快全區自然村“村村通”農村公路建設步伐。2013年度全區共完成新農村公路路面硬底建設里程10.16公里,累計完成投資404.2萬元。  

科技

2013年,湘橋區成功推薦潮州市慶發陶瓷有限公司申報廣東省陶瓷中溫快燒材料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推薦廣東長興科技保健品有限公司申報2013年廣東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推薦潮州市金山塑膠有限公司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全區擁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3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1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家。  

醫保

2013年,湘橋區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69481人,完成2013年目標任務的132.70%。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8910人,完成2013年目標任務的168.03%。  

就業

2013年,湘橋區積極開展“南粵春暖活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等一系列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2013年城鎮新增就業4075人,完成2013年任務4000人的101.18%;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170人,完成2013年任務1100人的106.36%;提供就業崗位10593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36%以內。  

旅遊

湘橋旅遊景點 湘橋旅遊景點

湘橋區的旅遊景點有鳳凰洲公園、人民廣場、濱江長廊、古大土庵、別峰古寺、松林古寺、泰佛殿、涵碧樓、葫蘆山摩崖石刻、廣濟門城樓、鳳凰塔、已略黃公祠、開元鎮國禪寺、許駙馬府、廣濟橋、紅山森林公園 、饒宗頤學術館、北閣佛燈等。  

民俗

潮州工夫茶

潮州工夫茶 潮州工夫茶

潮州工夫茶,有廣義與狹義兩種說法。廣義上說,工夫茶指以烏龍茶類為沖泡茶種;狹義上說,指講究水、火、茶葉、茶具、沖法和品嘗的茶藝。從“茶道”上考究,潮州有一套獨特的小巧工夫茶具,講究“高沖低灑”、“刮沫淋蓋”、“關公巡城”、“韓信點兵”等一套沖泡手藝和謙恭禮讓的茶禮。但這還是小工夫,大工夫則指那些除此以外的更加講究的包含有哲理、宗教、思想修養和文學藝術等豐富內涵的茶道。因此,潮州工夫茶不論從源流,還是對茶道的研究上,都是具有獨特的風味和格調,堪稱“中國茶道”的集中體現者。  

潮州花燈

元宵張燈風俗起源很上。潮州素有元宵鬧花燈的民俗,紗燈(花燈)是節目裡耀眼的明珠。紗燈分“企燈”和“活燈”企燈把人物、亭台數閣固定在燈屏上,活燈則安裝上不同的機關,使人物的頭與手能轉動,以至全螢幕走動。紗燈的特色是:工藝細緻,造型美觀,比例準確,舉手投足,極富舞蹈動感;物飾華麗,一折一皺,皆自然灑脫,栩栩如生。  

潮州菜

潮州菜 潮州菜

在許多研究中國飲食文化的學者眼裡,潮州菜在飲食王國之中,只是蕞爾小邦,一般只把它歸入粵菜系統。

但通行粵菜不能包括潮州菜的特點。地道的潮州菜,在客人入座後,宴席中間和結束之前,要上四五道茶。這是潮州菜的一大特色,粵菜所無。把潮州菜與粵菜放到一起比較,它的特色還是十分明顯的。
其一,粵菜用料甚廣,河海魚鮮,禽畜野味,幾乎無所不用;潮州菜用料雖然參差似之,但偏重魚鮮,配以禽畜,野味常用者,蛙鱉而已。
其二,粵菜風味偏重清、鮮、滑、爽,潮菜也參差似之,而相比之下,潮菜風味,更加清淡鮮美。

其三,潮州菜注重佐食調料,調料的品種和使用的講究,遠遠超過粵菜。

其四,潮菜筵席必用小吃配搭,這又與粵菜有別。  

潮州方言

潮州方言,即潮州話,屬漢語方言八大語系之一的閩南語系。它的辭彙豐富,幽默生動,富有極強的表現力,並保存著很多古漢語的成份,因而為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家所重視。潮州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州字典》,以及《潮語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語言的專著潮州話。潮州人的方言,古樸典雅,辭彙豐富,語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詞古義多,語言生動又富幽默感。對潮州人來說,潮州話是維繫感情的紐帶,有巨大凝聚力。尤其在異域他鄉。鄉音相同,勝似“自己人”。  

潮劇

潮劇從誕生歷經明、清、民國和“五四”運動、抗日戰爭、解放前夕各個不同時期的演變,以及解放後改革發展和各種運動的衝擊,在曲折的道路上生存發展,既有繁榮的黃金時期,也有困難的年代。由於潮劇深深地植根於潮州這片文化沃土,因而得以頑強地生存,並成為有一定影響的地方戲曲劇種,後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予以保護。潮劇的歷史,是伴隨著農村文化生活貧乏和民俗活動需求而發展的,因而在長期的活動中形成二大功能,一是觀賞性(娛樂性),是滿足民眾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形式,其內容對社會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一是儀式性,是民俗活動中一項重要儀式,如游神賽會戲、喜慶祝福戲等,並產生了“五福連”、“六國封相”等一類劇目。  

中國縣市三

中國的耕地不到美國的1/3,而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以上,人多地少是中國的基本國情,人口對應的就是城市的規劃問題,了解中國的城市區劃,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 

廣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廣州市越秀區 | 荔灣區 | 海珠區 | 天河區 | 白雲區 | 黃埔區 | 番禺區 | 花都區 | 南沙區 | 蘿崗區 | 增城市 | 從化市
深圳市福田區 | 羅湖區 | 南山區 | 寶安區 | 龍崗區 | 鹽田區 | 光明新區 | 坪山新區
珠海市香洲區 | 斗門區 | 金灣區 | 珠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
汕頭市金平區 | 濠江區 | 龍湖區 | 潮陽區 | 潮南區 | 澄海區 | 南澳縣
韶關市湞江區 | 武江區 | 曲江區 | 樂昌市 | 南雄市 | 始興縣 | 仁化縣 |翁源縣 | 新豐縣 | 乳源瑤族自治縣
佛山市 禪城區 | 南海區 | 順德區 | 三水區 | 高明區
江門市蓬江區 | 江海區 | 新會區 | 恩平市 | 台山市 | 開平市 | 鶴山市
湛江市赤坎區 | 霞山區 | 坡頭區 | 麻章區 | 吳川市 | 廉江市 | 雷州市 | 遂溪縣 | 徐聞縣 | 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茂名市茂南區 | 茂港區 | 化州市 | 信宜市 | 高州市 | 電白縣
肇慶市端州區 | 鼎湖區 | 高要市 | 四會市 | 廣寧縣 | 懷集縣 | 封開縣 | 德慶縣 | 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惠州市惠城區 | 惠陽區 | 博羅縣 | 惠東縣 | 龍門縣 | 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 仲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梅州市梅江區 | 興寧市 | 梅縣 | 大埔縣 | 豐順縣 | 五華縣 | 平遠縣 | 蕉嶺縣
汕尾市 陸豐市 | 海豐縣 | 陸河縣 | 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 | 華僑管理區
河源市源城區 | 紫金縣 | 龍川縣 | 連平縣 | 和平縣 | 東源縣
陽江市江城區 | 陽春市 | 陽西縣 | 陽東縣 | 陽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 崗僑管理區
清遠市清城區 | 英德市 | 連州市 | 佛岡縣 | 陽山縣 | 清新縣 |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 連南瑤族自治縣
東莞市
中山市
潮州市湘橋區 | 潮安縣 | 饒平縣 | 楓溪區
揭陽市榕城區 | 普寧市 | 揭東縣 | 揭西縣 | 惠來縣 | 東山區 | 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 | 普寧華僑管理區 | 大南山華僑管理區
雲浮市雲城區 | 羅定市 | 雲安縣 | 新興縣 | 鬱南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