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市

揭陽市

揭陽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南瀕南海,北靠梅州。揭陽是粵東經濟強市,粵東新經濟發展極快,是海西經濟區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全市生產總值實現1605.35億元,總量躍居粵東五市之首。揭陽素有“魚米之鄉”、“海濱鄒魯”、“國畫之鄉”、“小戲之鄉”、“龍舟之鄉”和“華僑之鄉”之美稱。是潮汕文化的發源地,粵東古邑,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全國著名僑鄉,港澳台同胞和旅外華僑320多萬人,遍居世界各地,還有歸僑、僑眷180萬人。揭陽地勢自西向東傾斜,低山高丘與谷地平原交錯相間分布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東南部都是廣闊肥沃的榕江沖積平原和濱海沉積平原,揭陽母親河榕江是廣東粵東地區第二大河流。揭陽音樂噴泉是目前中國國內最高、最長的江上音樂噴泉。揭陽陽美玉都是中國最大最集中的翡翠玉器加工基地,有“亞洲玉都”和“中國五金基地市”之稱。

基本信息

揭陽簡介

揭陽市揭陽市
揭陽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南瀕南海,北靠梅州,地處東經115°36′——116°37′39″,北緯22°53′——23°46′27″。陸地面積524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7689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長82公里,沿海島嶼30多個,內陸江河主要有榕江、龍江和練江三大水系。地勢自西向東傾斜,低山高丘與谷地平原交錯相間分布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東南部都是廣闊肥沃的榕江沖積平原和濱海沉積平原,素稱“魚米之鄉”。至1999年底,全市耕地面積(包括水田旱地)9.77萬公頃,占總面積的18.8%。

歷史沿革

揭陽揭陽
揭陽是粵東古邑,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潮汕文化發祥地,見諸史載已有2200餘年,得名於古五嶺之一的揭陽嶺,春秋戰國時屬百越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任囂、趙佗,攻取陸梁地,置桂林、象、南海三郡,並派兵戍守五嶺。南海郡轄揭陽等六縣。揭陽縣因揭陽嶺而得名。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建制揭陽縣,管轄現潮汕、興梅和閩南的龍溪、漳浦等地方。

東晉成帝鹹和六年(331年)揭陽拆為海陽、潮陽、海寧、綏安4縣。東晉成帝鹹和九年(公元331年),分南海郡立東官郡,揭陽屬之。東晉安帝義熙九年(公元413年),分東官郡,以原揭陽縣地立為義安郡。轄五縣:海陽(今揭陽縣地屬之)、潮陽、綏安、海寧、義招。

以後幾經復廢,至北宋紹興十年(1140年),又設立揭陽縣。南宋末年,因逃避戰亂,十幾萬福建的莆田人移民到潮州、汕頭一帶。

明代揭陽屬潮州府。清代揭陽屬惠潮嘉道潮州府。

新中國成立後,揭陽縣先後隸屬潮汕專區、粵東行政區、汕頭專區、汕頭市。

1965年7月19日,由汕頭專區揭陽縣劃出西北部13個公社(鎮),陸豐縣劃出2個公社,設立揭西縣。因縣地大部為原揭陽縣西部境地而得名揭西,縣政府駐河婆鎮,隸屬汕頭專員公署。

1975年,又從普寧縣劃出貢山、湖西、四鄉三個大隊歸屬揭西縣,屬汕頭專區管轄

1991年12月7日,國務院(國函[1991]84號文)批准撤銷揭陽縣,建立地級揭陽市,揭西縣劃屬揭陽市管轄。原揭陽縣其中15個鎮,設立揭東縣,因縣地大部為原揭陽縣東部境地而得名揭東,縣城設在曲溪街道辦事處,屬揭陽市管轄。

2012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揭陽市揭東區,2013年3月2日正式掛牌辦公,區人民政府駐地曲溪街道。
揭陽市現轄榕城區、揭東區、揭西縣、惠來縣,代管普寧市(縣級市)。

行政區劃

揭陽市現轄榕城區和揭東、惠來、揭西3縣,代管普寧市(縣級)。並設立東山區管理委員會、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普寧華僑管理區和大南山華僑管理區,賦予部分縣級管理職能。全市基層設定69個鎮、10個鄉、21個街道辦事處,15個農場。

全市行政區劃:
榕城區
榕華辦事處、新興辦事處、中山辦事處、西馬辦事處、榕東辦事處仙橋鎮、梅雲鎮 5辦事處2鎮

東山區
東升辦事處、東陽辦事處、東興辦事處、磐東鎮 3辦事處1鎮

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
溪南辦事處、風美辦事處、京崗辦事處、漁湖鎮 3辦事處1鎮

揭東縣曲溪鎮、雲路鎮、玉窖鎮、登崗鎮、炮台鎮、地都鎮、霖磐鎮、白塔鎮、龍尾鎮、月城鎮、桂嶺鎮、新亨鎮、玉湖鎮、錫場鎮、埔田鎮 15鎮

揭西縣
河婆鎮、龍潭鎮、南山鎮、五經富鎮、京溪園鎮、花寨鎮、塔頭鎮、東園鎮、風江鎮、棉湖鎮、金和鎮、大溪鎮、錢坑鎮、坪上鎮、五雲鎮、上砂鎮、良田鄉、西田鄉、大洋鄉、下砂鄉 16鎮4鄉

惠來縣
惠城鎮、華湖鎮、仙庵鎮、靖海鎮、周田鎮、前詹鎮、神泉鎮、東隴鎮、岐石鎮、隆江鎮、溪西鎮、鰲江鎮、東港鎮、葵潭鎮、南海鄉、青山鄉、河林鄉14鎮3鄉

揭陽市揭陽市

大南山華僑管理區
桃園辦事處、龍湖辦事處、嶺門辦事處 3辦事處

普寧市
流沙東辦事處、流沙西辦事處、流沙南辦事處、流沙北辦事處、池尾辦事處、赤崗鎮、大壩鎮、洪陽鎮、南溪鎮、廣太鎮、麒麟鎮、南徑鎮、占隴鎮、高埠鎮、下架山鎮、大南山鎮、軍埠鎮、雲落鎮、大坪鎮、船埔鎮、梅林鎮、里湖鎮、石牌鎮、梅塘鎮、燎原鎮、魚後溪鄉、南陽鄉、黃沙鄉 5辦事處20鎮3鄉

普寧華僑管理區
僑新辦事處、僑東辦事處 2辦事處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揭陽市地處廣東省東南部,東鄰潮州、汕頭,西接汕尾。南瀕南海,北靠梅州。 陸地面積5240.5平方公里,人口673.94萬(2012年)。市區榕城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市人民政府駐榕城區臨江北路。

氣候

揭陽市境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終年無雪少霜,年平均氣溫21.4℃,年太陽輻射總量為每平方厘米115—156千卡,年平均降水量在1720—2100毫米之間,是全國光、熱、水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夏秋間常受強熱帶風暴襲擊,有時因季風活動反常或寒潮侵襲,會出現冬春乾旱或早春低溫陰雨天氣。

地勢

揭陽地勢自西向東傾斜,低山高丘與谷地平原交錯相間,分布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東南部都是廣闊肥沃的榕江沖積平原和濱海沉積平原。

資源

自然資源

揭陽市揭陽市
境內自然資源比較豐富,揭陽市全市河流總長1097.5公里,年均徑流量62億立方米。水力理論蘊藏量44.87萬千瓦,其中可開發裝機16.22萬千瓦,約占理論蘊藏量的36.2%。揭陽全市現有森林蓄積量325.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46.9%。植物種類1130多種,其中稀有植物20多種,如烏相、檜樹等。珍稀動物有巨蜥、穿山甲、果子狸等。名貴水產品有龍蝦、青嶼蟹、石斑魚、鮑魚等。
礦產資源
主要有錫、鎢、銅、鐵、金和鉀長石、花崗石、稀土、瓷土等。
能源資源
全市建成220千伏變電站5座、110千伏變電站31座、風能電廠2座,基本形成以220千伏輸變電線路為骨幹、110千伏線路為配套的供電網路。計畫總投資400多億元的惠來電廠1號機組順利投產,2號機組即將投產,3、4號機組正在抓緊開展前期工作;計畫投資100多億美元的烏嶼大型核電廠已完成關鍵性地震地質調查,進入項目初可研階段;計畫投資600多億元的LNG接收站已成立合資公司,著手建設5個衛星站;500千伏榕江和220千伏紫峰、鐵山等變電站工程正在抓緊建設。

人口與民族

揭陽市是廣東省人口較多且較為稠密的地區之一。2010年末戶籍人口為661.79萬人,2012年常住人口673.94萬。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99%以上,另有極少數的回、滿、苗、壯、黎、傣、京等少數民族。
揭陽是全國著名僑鄉,港澳台同胞和旅外華僑320多萬人,遍居世界各地,還有歸僑、僑眷180萬人。

交通指南

揭陽是粵東、閩南和贛南的交通樞紐,水陸運輸便捷。建市十多年來,交通設施建設發展迅猛。位於市境內揭東縣炮台鎮、總投資40多億元的潮汕民用機場項目已正式啟動,惠來電廠的建設和即將啟用,將大大地促進揭陽投資環境的最佳化。

公路
揭陽境內有國道206(煙汕線)、324(福昆線),省道337、335、238、236,省道1923(內隆線)、1929(葵和線)、1930(汕樟線)、1932(揭陸線)、1940(華五線)、1941(安前線)等公路幹線,全市現有公路通車裡程4397.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2.3公里),公路密度83.9公里/百平方公里,各縣(市)通往各鄉(鎮)道路基本上實現水泥化。瀋海高速、揭普惠高速、汕昆高速等高速公路先後建成通車。另有潮惠高速(潮莞高速潮州至惠州段)、揭惠高速、汕湛高速等高速公路在建,計畫於2016-2018年間先後建成通車。
航運
內河通航里程長369公里,環繞市區流經汕頭出海的榕江被譽為粵東“黃金水道”全長175公里,是廣東省第二深水河,可通航5000噸海輪,直航香港和廣州、湛江等地,擁有神泉、靖海、資深等優良港口。
鐵路
揭陽境內有廣梅汕線、廈深線等鐵路經過,廣梅汕鐵路設有揭陽站、揭東站、揭陽北站,廈深鐵路設有普寧站、葵潭站。廣梅汕鐵路於1995年12月28日建成全線通車。廈深鐵路是國家鐵路網規劃中沿海快速客運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於2013年12月28日建成全線通車,在揭陽境內途徑揭東區、普寧市和惠來縣。廈深線除了深圳北、廈門北相互往返車次外,還有上海虹橋至深圳北、深圳北至南昌西、深圳北至杭州東等不同車次,使民眾的出行範圍更廣。
輕軌
根據《揭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年-2030年),揭陽將以榕城為中心規劃建設4條軌道交通線。
對軌道交通規劃線路的走向建議以巨觀上把握為主,同時參照《揭陽市城市總體規劃》內容,線路大致走向與城市總體規劃布置基本一致。軌道交通形式可揭陽市公共運輸發展規劃採用地面或高架輕軌。
隨著汕潮揭城市規劃區的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本區域城鎮的快速發展,城鎮密集區內部的聯繫將越來越需要大容量的快速軌道交通。本次規劃提出4條城市軌道線,分別為:
1.線路1:揭陽火車站—梅東大橋—東鄉—漁湖新區中心—機場—高鐵站—汕頭/潮州。聯繫揭陽現狀城市中心區與漁湖新區、機場、高鐵站,在高鐵站以東接汕頭和潮州。長度為34.2公里。
2.線路2:揭陽火車站—揭東縣城—炮台—地都—汕頭大學—汕頭市中心。聯繫現狀城市中心、揭東縣城、汕頭市,在揭陽火車站和炮台鎮分別與線路1換乘。在揭陽境內長度為30公里。
3.線路3:揭陽火車站—陽美玉都—霖磐—龍尾-高新區。聯繫現狀城市中心與藍城區,帶動藍城區產業帶發展。總長度約為25公里。
4.線路4:東鄉—仙橋—揭陽學院—洪陽—普寧,是揭陽—普寧城鎮發展走廊的重要依託,遠期考慮延伸至惠來城區。線路4在東鄉與線路1相銜接。長度為38.7公里。

揭陽潮汕國際機場揭陽潮汕國際機場
規劃近中期可以考慮採用快速公交等方式作為過渡,遠期視交通流量狀況,建設軌道系統。本次規劃中的軌道交通建設方案屬概念性的規劃,只是給出巨觀的方向,建議儘快進行進一步的專項可行性論證。
機場
揭陽潮汕國際機場是廣東四大機場之一,位於揭陽市登崗鎮。地處揭陽、潮州、汕頭三市中心位置的揭陽潮汕國際機場也是粵東最大民用機場。它是廣東省內繼廣州白雲和深圳寶安機場之後第三大幹線機場。預計投入使用後2014年旅客吞吐量將達3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0000噸。2011年10月25日進行試飛,11月5日廣東機場公司組織第一次試運行,11月下旬進行第二次試運行。12月15日國內航行通告生效並完成轉場。

經濟概貌

揭陽市榕江和練江流域歷史上是粵東地區經濟較發達的地區之一。對外通商歷史悠久。早在唐代,榕江炮台口岸及神泉港、靖海港就與東南亞各國通航,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明清時代,手工業、商貿業較發達。民國初期,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的輸入,出現了簡單機械加工的小五金製品行業、服裝加工行業和棉紡業,抗日戰爭後期至解放前夕,揭陽經濟處於癱瘓狀態。1949年10月19日,市區榕城獲得解放,從此揭陽各地開始了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新時期。改革開放,特別是建市以來,揭陽經濟社會迅猛發展,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均取得長足的進步。揭陽市被授予“中國玉都”的榮譽稱號。2013年,揭陽全市生產總值實現1605.35億元,增長14.5%,總量躍居粵東五市之首,增速位列廣東省第二。

農業
2012年,揭陽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41.26億元,增長5.1%,增速較2011年度提高0.6個百分點。全市糧食播種面積205.87萬畝,增長0.4%;糧食總產量87.88萬噸,增長1.9%。
工業
2012年揭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660.40億元,增長22.0%,拉動全市GDP增長8.8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速從一季度的增長15.9%、上半年增長16.6%、前三季度增長20.3%到全年增長22.0%,增速逐季加快。
2012年揭陽市全市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實現增加值498.80億元,增長24.8%,比國有控股企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分別加快19.6、7.4個百分點,占全市規上工業比重的75.5%,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1.6%,成為拉動工業增長最主要引擎。從輕重結構看,輕工業領先增長。輕工業增加值452.55億元,增長26.4%,高於全市平均水平4.4個百分點;重工業增加值207.85億元,增長14%。從行業發展看,主要行業增長較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中,全部33個大類行業中有32個行業實現增長。其中,紡織業、金屬製品業、醫藥製造業增長較快,分別增長26.2%、28.0%和46.3%。從用電情況看,工業用電量較快增長。全社會用電量120.86億千瓦時,增長7.3%;其中,工業用電量達到92.46億千瓦時,增長9.0%,占全部用電量的76.5%。
服務業
2012年,揭陽市全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增長10.5%,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增長8.2%。傳統服務業穩步增長的同時新興服務業也得到較快發展。2012年,揭陽市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增加值增長6.3%,金融業增加值增長17.2%。

投資環境

揭陽市揭陽市

一、市區新城區
市區新城區位於市區蓮花大道以東的漁湖半島,粵東“黃金水道”之稱的榕江南北河交匯盤繞,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水陸交通便捷,區域內道路、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特別是引資30億元建設市區城市設防綜合工程及配套市政設施正在加緊推廣,揭陽文化中心、環島堤圍29公里“金腰帶”五千年中華歷史文化景觀長廊、市區污水處理廠等重大項目計畫2008年9月底前完成,新城區的投資環境將進一步最佳化。目前,新城區規劃占地面積50平方公里,計畫引資200億美元,按照“打造精品城區、建設山水城市”的思路開發建設,力爭成為潮揭汕都市圈的重要戰略地區,成為極具活力和廣闊前景的現代新興城市。

二、空港經濟區
地處潮汕三市“金三角”的揭東縣登崗鎮、炮台鎮、地都鎮三鎮交界,東鄰汕頭市,北接潮州市,西靠揭陽市區,延伸區包括曲溪、玉窖、雲路等鎮(街),占地面積190平方公里,可開發土地60平方公里。初步計畫設定電子信息、高新技術產業工業、保稅區、物流倉儲和商業服務5個功能區。

三、大南海(國際)石化綜合工業園
位於惠來縣東南端近海區域,規劃占地面積72平方公里,是汕潮揭石化產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列入廣東省“十一五”重點發展的石化基地。該區具備水陸交通便利、港口條件優越、水電供應充足等三大投資優勢,規劃港口倉儲區、核心石化發展區、中心公園、服務中心、精細化工區和遠景工業發展區等功能區。

四、揭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位於揭東縣與揭西縣交界處,以卅領國營農場為中心,距揭陽市區約18公里,距揭普高速公路出入口約14公里,距國道206線約19公里,總面積約66。7平方公里。整個開發區域均為未開發利用的丘陵山地,土地資源豐富;周邊有龍頸水庫電廠、大北山水庫電廠以及供水能力10萬噸/日的自來水廠,水電資源十分豐富。該區將重點發展機械製造、IT硬體、生物製藥、不鏽鋼、新材料及節能與環保產業。

五、普寧英歌山工業園
位於普寧市北部英歌山,東接省道S236線,西鄰揭普高速公路,南距汕普高速公路約5公里,北側約2.5公里處為省道占棉公路和揭普高速出入口。園區占地約133平方公里,大部分是起伏不大的丘地,投資成本低。目前,該園區由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規劃設計,以“健康、綠色、環保”為主題,劃分為東、西、南、中4個組團和主體園區、專業園區、強勢企業基地區、綜合商業功能服務區4個區;產業定位是以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為主導,結合研發創新、生產性服務、現代物流等產業,打造成國內知名、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力的外向型醫藥製造業基地和醫藥商業大物流區域平台。

六、揭陽大南山工業區
位於大南山華僑管理區,占地面積6.2平方公里。具有四方面投資優勢;
1、水陸交通便捷。距國道324線3公里,深汕高速公路隆江出入口6公里、揭普惠高速公路葵潭出入口10公里,距甲子港15公里。
2、生態環境良好。地處丘陵地帶,山青水秀、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陽光充沛,氣候溫和,四季宜人。
3、土地資源充足。工業區土地全部屬國有土地,絕大部分為山坡地(非耕地);工業區內的林業用地已變更為非林用地,全部可供開發利用。
4、基礎設施完善。建有小型火力發電廠1座,供水能力1000噸/日的自來水廠1座,固定電話、寬頻上網、移動通信覆蓋全區。

重要項目

一、惠來電廠

揭陽揭陽
惠來電廠項目是由廣東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和廣東省粵電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的新建電源項目,總體規劃建設2×60+6×100萬千瓦機組,總計畫投資400億元。2007年2月,該廠1號機組正式投產,年發電量將達30億千瓦時,年產值近10億元,年稅收將達2億元。惠來電廠2號機組也將於2007年6月底投入商業運行。3、4號機組目前正抓緊推進前期各項工作。

二、潮汕民用機場
潮汕民用機場位於揭陽市揭東縣炮台鎮,是潮汕三市的中心,距離潮汕三市市區各為20公里左右。整個機場建設預計投資額超過40億元。被列為國家“十一五”規劃大中型工程建設項目、廣東省“十一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2010年底投入使用。

三、揭陽市區城市設防綜合工程
揭陽市委、市政府於2004年作出引資30億元建設城市設防綜合工程及配套市政設施的決定。工程項目共106個,涵蓋防洪、交通、綠化、環保、文化等項目,主要內容是榕城及漁湖堤圍(44.92公里),沿堤圍道路及綠化帶(39.8公里),市區主幹道整修改造等項目。整個綜合工程將依據“兩河四岸”景觀規劃和城市發展的需要,把堤圍建設和市政建設、生態建設、環保建設、旅遊建設、文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開發揭陽水文化,打造揭陽的山水城市。

四、惠來烏嶼核電廠
計畫投資100多億美元,已經與中廣核電集團簽訂了框架協定,規劃於2008年完成立項、報批、可研性報告等前期工作,2009年進入實質性開工。

五、液化天然石油氣LNG項目
計畫總投資600多億元,已經和中海油簽訂了框架協定,力爭今年底完成可行性研究和各項專項評估。成立中海油石油揭陽城市燃氣和能源合營公司,計畫於2007年底前在揭陽先行建設兩至三座LNG衛星站以啟動揭陽工作。

六、揭陽(惠來)石化綜合工業項目
位於惠來縣東南端近海區域,占地面積30平方公里,是汕潮揭石化產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列為廣東省“十一五”重點發展的石化基地。該區規劃有港口倉儲區、核心石化發展區、中心公園、服務中心、精細化工區和遠景工業發展區等功能區。總計畫投資300多億美元,已與新加坡和邦集團簽訂了協定,前期工作正在抓緊開展。

市政建設

先後建成榕江、榕東、梅東、環市北河大橋等橋樑4座,市政道路從建市初的11條16.2公里增加至103條124公里,市區綠化覆蓋率32.24%,人均占有綠地面積5.05平方米。50平方公里新城區總體規劃基本完成,正在抓緊招商開發建設。引資30億元建設市區城市設防綜合工程及配套市政設施加快推進,黃岐山森林公園、榕江大型音樂噴泉等建成投入使用,市垃圾處理場首期工程建設和臨江北路、黃岐山大道改造基本完成。舊城改造穩步實施,市區建成區面積從建市前7.8平方公里擴展至36平方公里,市區規劃區181平方公里正在掀起建設熱潮,揭陽作為新興中等城市已初具規模。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力度加大,質量逐步改善,市區、各縣城區空氣品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榕江、練江、龍江、楓江等重點流域水污染得到有效遏制,重要水庫水質良好,集中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城市環境噪聲功能區達標。揭陽市東徑外草地垃圾處理場、普寧市雲落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已先後投入使用。市區污水處理廠也已投入使用。各縣城、中心鎮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正加緊規劃建設。

人文歷史

揭陽地靈人傑,歷代賢達志士輩出。宋代高士吳復古、明朝尚書翁萬達、清代武狀元林德庸、直隸總督鄭大進等均系揭陽籍名臣重將。南昌起義南下部隊指揮部決策會議在流沙召開,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郭沫若等革命先驅到過榕城、流沙、棉湖等地,二次革命戰爭時期的大南山八年游擊戰留下令人緬懷的史績。

文化習俗

境內居民主要是潮、客兩眾,民俗獨特,民情奇趣成了濃郁而富有特色的潮汕文化。

民俗風情

婚嫁
揭陽舊時婚俗,要經問名、納吉、納彩、請期、

揭陽揭陽
納徵、迎親等六道程式,謂之“六禮”;有些地方有女兒出嫁前夜睡草蓆之俗,相傳此俗源自昔年一後母虐待羞辱前人所遺之女,令其如此睡法,不料此女後發富起家,子女昌盛,自此人們便仿效相沿成俗;此外尚有“提油舅”、“做四句”等俗。“提油舅”即女兒出嫁當日要由其兄弟提五件禮品同往男家,稱之“提油舅”,其在新郎家最受歡迎,一般在首席宴座。“做四句”是指嫁娶的各種儀式,女家要聘一位如戲劇中賓相一樣的老婦女,唱四句“祝頌語”來主持,四句有約定俗成的,亦有現場自編的,大都押韻,詼諧。揭邑另有一俗,為其他地區少見,即將要結婚之男女,如遇家中出喪(一般指長輩),則必在百日內成婚,否則要三年後方可行嫁娶之禮。
這些舊俗一些地方尚有留傳,而大多數地區已是婚事新辦,簡辦,就連集體婚禮,旅遊結婚等時尚也漸成風氣。
賽龍舟
揭陽賽龍舟活動,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揭陽素稱水鄉,溪澗交錯環繞,榕江南北二河、練江、龍江水深流長,河面寬闊,波平浪靜,是划龍舟的好地方。賽龍舟活動,歷代不衰。
揭陽龍舟,規格較為統一,在潮汕各市縣中,最長最大:舟長32米、寬1.5米,共設槳25對,舵一支。揭陽龍舟,造型美、氣魄大,龍頸修長,龍首高昂,威武俊秀。每年端午節前,龍舟落水時要舉行儀式,然後進行訓練,稱“試槳”。

龍舟賽有四種形式:表演賽,友誼賽,勝負賽,錦標賽。清末曾任福建巡撫的丁日昌,晚年定居揭陽時,曾發起主持、邀請潮陽、普寧、揭陽等地龍舟隊在榕江南河進行比賽,結果,揭陽棉樹紅色舟奪魁,丁日昌授予“欽差大臣丁賞”紅絨錦旗一面。1980年“龍舟賽”被國家體委定為“民間傳統體育項目”,揭陽龍舟賽更為活躍。
英歌舞

揭陽揭陽
英歌舞是一種融舞蹈、南拳套路、戲曲演技於一爐的民間廣場舞蹈,表演氣勢豪壯,氣氛濃烈。相傳英歌舞始於明代,取材於《水滸》中梁山泊好漢元宵節大鬧大名府的故事。舞蹈隊分前棚後棚,前棚一般由36個人組成,大型的由108人組成,每人手執一對彩色木棒,配合鑼鼓點和吆喝,揮動雙棒交錯翻轉叩擊,邊走邊舞,一步一呼,佇列變化或“長蛇挺進”,或“雙龍出海”,“四虎並驅”,或“二龍相鬥”,翻騰穿插18套式。後棚人數多少不等,但最多不超過72人,扮成各式雜耍藝人配合前棚演出。

揭陽英歌舞已有300多年歷史,流行於普寧、揭東等地,以普寧的英歌舞最為聞名,被譽為“英歌舞之鄉”。1956年,普寧英歌代表隊到北京參加“中國首屆民間藝術表演大會”,1991年6月普寧燎原鎮泥溝英歌隊應邀參加深圳荔枝節表演,9月又應邀到廣州為第一屆世界女子足球賽抽籤儀式的文藝晚會演出。
潮劇
潮劇,是潮汕地方劇種,用潮汕方言演唱,明嘉靖年間,揭陽潮劇已有本地特有劇目《荔鏡記》、《蘇六娘》等。潮劇流布於廣東東部、福建南部以及台灣、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高棉、越南等國潮人聚居地區。唱腔是曲牌聯綴體和板式變化體兩種體制的融合,保留著一唱眾和、二三人以同唱一曲和曲尾幫唱的形式。樂調分輕三六、重三六、活五和反線,伴奏音樂吸收民間大鑼鼓樂、廟堂音樂、民間小調等;樂器有嗩吶、笛、二弦、胡弦、揚琴等,鑼鼓有大鑼、小鑼、蘇鑼等。角色早期生、旦、醜、外、貼、末、淨等七角,至當代發展為十種醜、七種旦、五種生、三種淨,其中以醜、旦表演最有特色。

晚清,揭陽不少潮劇班,行當齊全,陣容嚴整,演藝高超,蜚聲潮汕,其中知名的有揭西縣棉湖橋園的“老玉堂春”、揭東縣曲溪寨內的“老玉春香”、漁湖江夏的“老源正”等。新中國成立後,潮劇藝術及演出活動發展神速,揭陽潮劇團《丁日昌》等劇目曾上京參加匯演並獲獎,市境內許多潮劇團也先後多次到香港,新加坡、泰國等地演出,既加強了僑胞思鄉凝聚力,又促進了海內外文化交流。
紙影戲
紙影戲,俗稱皮猴戲,是用皮革或紙板平面雕刻成各種人物形狀,透過燈光在棚窗紙幕上投影演出的一種戲劇形式。至清未,改影現為形現,將原皮革或紙版平面雕形改為木偶立體造型,木偶背部和兩手各穿一根鐵線,以供操縱表演。低影改為木偶,但潮人習慣仍稱為紙影戲。

紙影戲也屬地方劇種,有正音戲、潮音戲、晚清以後,揭陽紙影戲十分盛行和普及,紙影戲班多達幾百家。紙影戲表演時,台內僅有五、七個人,包攬了生、旦、淨、醜各行角色的表演唱念和鼓樂,故潮俗有“手打鼓、腳打鑼、口唱歌、頭殼撞深波”之謠諺。
潮汕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歷史悠久,最具地方特色,發端於明代中晚期。
潮汕工夫茶,重在品味鑑賞,有一套講究茶具、茶葉、用水、沖法、品味的茶經:選茶,潮人最喜烏龍茶等。選水,以山泉為上,江水為中,井水為下。炭火,潮人最喜用“絞只條”炭,此炭無煙,具有炭香氣味,以此炭燒水,火勢均勻。茶具則有茶壺、茶杯、茶鍋、茶洗、茶碟等12件。泡茶之前,選用開水把茶壺、茶杯燙過,稱為“熱罐、熱杯”,裝茶葉時,講究小粒在底部,大粒在頂部。還有“高沖”、“低斟”、“關公巡城”、“韓信點兵”等講究。任日本口福會會長的日籍華人陳東達教授在《飲茶縱橫談》一書中說:“日本的煎茶法來源於潮汕工夫茶。”
潮州菜
廣東菜三大菜系中的潮州菜,其烹飪極具嶺南飲食文化特點:選料考究、製作精細、刀工精巧,燜、燉、煎、炊、炒、清、淋、焗齊備,清而不淡,鮮而不腥,郁而不膩,色、香、味、美俱全。揭陽菜以烹飪海鮮見長,湯菜、甜菜、素菜也各具特色,海鮮類如:生炊龍蝦、鴛鴦膏蟹、紅燜魚翅,皆以新鮮海族為原料,清鮮甜美;清鄴烏耳鰻、清湯蟹丸等湯菜,清純鮮美、原汁原味。甜菜類如:縐紗蓮蓉、金瓜芋泥等,甜膩相宜甘香可口,還有素菜名品如後菇芥菜、護國菜等,素菜葷做、香爛軟滑、素而不齋,是廣東素菜類的代表。揭陽菜除了注重刀工、拼砌精巧、造型賞心悅目外,還很講究調味,每菜必配相應醬料佐食。此外,民間點心、小食品種繁多,用料講究製作精細,鄉土風味濃厚,屬全國點心八大派系的潮州流派。
民間藝術方面,則有石雕、潮州木雕、剪紙、嵌瓷、潮劇、潮州音樂和舞獅最為著名,多姿多彩,琳琅滿目。

電視報刊

揭陽廣播電視台
揭陽廣播電視台全稱“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揭陽廣播電視台”,於2004年3月23日正式掛牌成立。對外呼號廣播是“揭陽廣播電台”和“揭陽電視台”。
揭陽日報社
《揭陽日報》是中共揭陽市委機關報,創刊於1992年4月1日。1991年12月7日,國務院批准設立揭陽市。不久,揭陽市委批准成立揭陽報社,出版《揭陽報》作為揭陽市委的機關報。1992年4月3日,第1期《揭陽報》出版。其時,新創辦的《揭陽報》以每周兩大報的形式出版。
揭陽新聞網
為市委、市政府機關網,由市委宣傳部主管,揭陽日報社主辦,是我市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後又一大型綜合新聞媒體,揭陽第一新聞入口網站。

美食特產

桌球粿:也稱檳醅粿,是揭陽的傳統小吃。由於潮汕話發音上的相近,潮汕民眾大致稱為“桌球粿”。作為相傳南宋末年,戰亂四起,民不聊生,揭陽從民為抵禦飢餓,用鼠麴草混合糯米碾成糯粉,製成粿品充飢。後來,人們又用這種粉擀成皮,用爆米粉做餡,製成了獨具風味的檳醅粿。1997年,被認定為全國首批“中華名小吃”。
粿條粿條
粿條:
潮州人將用米碾成粉末後做成的食品稱為粿,粿條就是其中的一種。粿條可以有許多吃法,或炒、或湯,伴以各種配料,口味可以因人而異。其中揭陽粿條,桐坑粿條(桐杭是揭東縣的一個小村),還有汕頭牛肉粿是廣東地區聞名的美食。
蚝烙:是揭陽久負盛名的傳統小吃,它以海產品“蚝”(即牡蠣)為主要原料,加上適量的生粉和黃花,加水拌勻,然後用慢為煎烙而成。它既可作小吃,也可入宴席。 

揭西擂茶:揭陽的客家人素有煮擂茶的習俗,筍粿分為“淨茶”、“菜茶”、“飯茶”、“米骨茶”和“烳米茶”等,春節期間,有配於小吃“米呈”的“米呈茶”,還有正月初七的“七樣菜茶”和正月十五元霄節的“十五樣菜茶”。夏秋季節,天氣酷暑,人們勞作之後,經常不大想吃飯,往往以擂茶為午餐。中午時候,客人來訪,主人家必定要煮擂菜招待。揭西擂茶既可作主食品,又可作飲品,還可作藥飲。

其它:坪上炒茶、大洋炒茶、侶雲寺連理秋楓、奎地烏葉荔枝、鄒堂青皮梨、華清竹筍、埔田筍粿、獅頭油甘、潮州柑、竹蔗、高埔育梅、惠來鳳梨、橄欖、永華茗茶、潮州工夫茶、揭陽桌球粿、揭陽醬油、新亨菜脯、新亨糖蔥、鹹菜、炮台南糖、棉湖瓜丁、河婆細粄、坪上青梅、五經富薑糖、線面、油炸豆乾、豆醬、榕湖牌味素、紅心胳皮蕉、珍珠糯米糰、紅燜豬腳、靖海鮑魚。

觀光旅遊

揭陽市揭陽市

揭陽是粵東右邑,見諸史載已有2200多年。市域內旅遊資源豐富,史、嶺、江、海各揚其勝,擁有聞名遺蹟的山海勝景,情韻獨持的園田風光,風格迥異的寺廟古蹟,豐富多彩的民風民俗,特色鮮明的地方文化,四季名花佳果飄香,人傑地靈,名人輩出,軼事廣傳,素有“海濱鄒魯”、“國畫之鄉”、“小戲之鄉”、“水果之鄉”、“著名僑鄉”之美譽。市區榕城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慣來被譽為“水上蓮花”。普寧市則是著名的“中國青欖之鄉”、“中國青梅之鄉”、“中國潮柑之鄉”。揭陽倚山瀕海,山川毓秀,名勝古蹟甚多,主要旅遊景點有: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榕城、揭陽學宮、雙峰寺、黃歧山風景區、桂竹園風景區;惠來金海灣植物園、神泉海角甘泉和海市蜃樓、百花峰、銘湖岩;揭西大洋高山旅遊。

近年來,揭陽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旅遊業發展,經幾年的奮鬥開拓,全市現已形成“一線九區”旅遊總體格局。“一線”就是榕江水上遊覽線。“九區”即黃歧山名勝風景區、榕城仙橋桂竹園岩遊覽區、揭東金獅旅遊區、揭西大洋旅遊度假區、普寧雲鶴旅遊度假區(含潮汕文化公園)、惠來南海海濱浴場度假區、惠來粵東金海灣植物園俱樂部、普僑區永華果林旅遊村、揭東埔田生態農業旅遊區。“一線九區”加上原具有一定規模的70多處景點,將形成揭陽的旅遊系列產品,並逐步形成以市區為軸心,向全市各地輻射,連線汕頭、潮州、梅州、汕尾的大旅遊網路。全市旅遊初具規模。已發展成為可供廣大市民遊玩、觀光、休閒、登高、避暑、度假的好去處。

各區速覽

揭陽市揭陽市

榕城區
榕城區地處揭陽市東北部、陸地總面積91.3平方公里,2006年末總人口39.29萬人,當年地區生產總值62.7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生產總值88.73億元,農業產值1.45億元。
支柱產業有:新材料、工藝鞋、不鏽鋼製品、微電機及玩具。

東山區
東山區地處揭陽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陸地總面積47.75平方公里,2006年末總人口17.47萬人,當年地區生產總值31.7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生產總值15.58億元,農業產值0.54億元。歷年來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亞洲玉都”、“中國玉都”、“廣東省專業區技術創新試點(金屬製品)”。
支柱產業有:玉器、不鏽鋼製品、五金製品、塑膠製品。

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
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地處揭陽市區東南部,陸地總面積44.22平方公里,2006年末總人口10.79萬人,當年地區生產總值18.3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生產總值30.71億元,農業產值1.14億元,素有“魚米之鄉”美稱。
支柱產業有:服裝毛織、塑膠鞋業、模具製作、不鏽鋼製品、鐘錶等。

揭東縣
揭東縣地處揭陽市東部,陸地總面積850平方公里,2006年末總人口123.52萬人,當年地區生產總值111.6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生產總值83.65億元,農業產值20.6億元,歷年來,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中國竹筍之鄉”、“古山二號”龍眼基地。
支柱產業有:服裝毛織、建材化工、五金機械、電子器件、醫藥食品。

揭西縣
揭西縣地處揭陽市西部,陸地總面積1365.3平方公里,200

6年末總人口93.26萬人,當年地區生產總值64.0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生產總值12.02億元,農業產值12.11億元。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國家生態建設示範試點縣”,被省有關部門評為“廣東省綠色名城”。
支柱產業有:電子玩具、紡織服裝、運動用品、五金塑膠、製藥、食品加工。
惠來縣
惠來縣地處揭陽市南部,陸地總面積1207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82公里,2006年末總人口119.9萬人,2006年地區生產總值58.4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生產總值39.39億元,農業產值14.75億元。歷年來,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中國能源工業大縣”、“漁業百強縣”、“中國荔枝之鄉”、“郵電百強縣”。

支柱產業有:能源發電、水產、水果生產加工、紡織服裝、五金機械。

普寧市
普寧市地處揭陽市西南部,陸地總面積1620平方公里,2006年末總人口216.81萬人,當年地區生產總值137.8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生產總值117.9億元,農、林、牧、漁業生產總值25.84。歷年來,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中國青梅之鄉“、“中國蕉柑之鄉”、“中國紡織產業基地”。
支柱產業有:醫藥、紡織、服裝、食品。

大南山華僑管理區
揭陽市大南山華僑管理區地處揭陽市南部,陸地總面積46.2平方公里,2006年末總人口1.84萬人,當年地區生產總值1.0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生產總值1.71億元,農業產值0.3億元。
支柱產業有:紡織、服裝、塑膠製品、食品、建材。

普寧華僑管理區
普寧華僑管理區地處揭陽市西南部,陸地總面積15.63平方公里,2006年末總人口1.08萬人,當年地區生產總值0.9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生產總值1.71億元,農業產值0.2億元。
支柱產業有:紡織、食品、化工、醫藥。

友好城市

2006年8月14日,揭陽市與泰國南邦市在南邦市政府會議廳舉行結好協定書籤字儀式,正是締結為友好城市。
城市名片

1、“中國五金基地市
揭陽是中國最大的不鏽鋼製品生產基地之一,五金產品大量出口歐美、非洲、澳洲、中東、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2005年8月,揭陽市被中國五金製品協會授予“中國五金基地市”稱號,並舉辦了首屆五金不鏽鋼製品博覽會。

2、“亞洲玉都”、“中國玉都”
揭陽玉器產業發展已歷經百餘年,擁有中國乃至亞洲最高檔、最大型、最集中的中高檔翡翠行銷專業市場和生產加工基地。產品銷往內地各省以及港、澳、台地區並東南亞乃至世界各國。據不完全統計,產自緬甸翡翠中高檔原料每年大約有80%流向陽美。連續舉辦了6屆“中華陽美(國際)玉器節”,2005年4月,揭陽市被亞洲珠寶聯合會授予“亞洲玉都”稱號,2006年1月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玉都”稱號。

3、“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市”(普寧市)
2006年,普寧全市擁有紡織服裝企業2086家,從業人員10.8萬人,企業總資產68億元,產值逾100億元,年產各式服裝13億件,其中襯衣3.5億件。紡織服裝已形成比較完善的產業鏈,連續6年成功舉辦了普寧國際襯衣節暨紡織服裝交易會,2004年普寧市被評為“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市”。

4、“中國中藥名城”(普寧市)
普寧中醫藥產業歷史悠久,湧現出了以“康美”藥

揭陽市揭陽市
業有限公司為龍頭的一大批規模大、產值高、技術設備先進的優勢企業和中藥材專業市場。去年以來,連續舉辦了全國中醫藥現代化論壇。2006年,普寧中醫藥完成總產值120多億元,產品銷售收入110多億元,利稅總額10多億元。2007年2月,中國中藥協會授予普寧市全國首個“中國中藥名城”試點城市稱號。

5、“中國能源工業大縣”(惠來縣)
2006年12月,惠來縣被中國能源協會命名為“中國能源工業大縣”。近年來,惠來以超常規的方式招商引資。惠來火電廠、石碑山風電場等項目的投產,核電、中海油LNG、太陽能等項目已簽約或在洽談,逐漸成為廣東省重要的能源石化基地。吸引了來自德國、韓國、新加坡、阿聯等各國能源工業投資商紛紛前來踏勘。

6、“中國優秀開發區”(揭東經濟開發試驗區)
揭東經濟開發試驗區已引進來自美國、日本、泰國、香港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170多家企業,世界500強和國內100強企業各一家,上市公司一家。1996年12月被評為“廣東省先進經濟開發試驗區”;2001年8月被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中國國際商會、中國開發區協會聯合推薦為“中國優秀開發區”。

7、“廣東省火炬計畫模具和塑膠製品特色產業基地”(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
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面積44.22平方公里。2003年初,被廣東省政府批准列為揭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7年,揭陽試驗區被廣東省科技廳命名為“廣東省火炬計畫模具和塑膠製品特色產業基地”。

8、揭陽市還是中國“竹筍之鄉”、“青梅之鄉”、“青欖鄉”、“柑之鄉”、“荔枝之鄉”。

著名人物

宋代高士吳復古(生於揭陽縣的蓬洲都(今屬汕頭市)後遷址:汕頭市龍湖區下蓬鎮漁洲鄉(時為海陽縣蓬州都)、明朝尚書郭之奇、黃奇遇,清代楊世達、武狀元林德庸、直隸總督鄭大進,太平天國名將林鳳祥、羅大綱,抗日名將翁照垣等均系揭陽籍名臣重將。另外有明代大儒薛侃,清末嶺南大詩人曾習經,民國著名學者、作家許地山(落花生),現代大學者洪子誠。

楊遵儀(1908.10.7~2009.9.17)揭東人。地層古生物學家。溫家寶在北京地質學院地質構造專業學習時的導師。中國地質大學教授。對無脊椎古生物的門類有深入研究,尤其是對腕足動物、軟體動物、棘皮動物的研究造詣頗深。組織領導了對古生代與中生代之間生物絕滅事件的成因、二疊系與三疊系界線及其上下礦產形成規律的研究,並選擇中國南方三個二疊-三疊系界線剖面作為國際候選層型,從而推動了這一研究的深入開展。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蔡翹(189710.11-199007.29),生理學家,醫學教育家。中國生理科學奠基人之一。1920年代首先發現視覺與眼球運動功能的中樞部位——頂蓋前核(後稱蔡氏區)。編著中國第一本大學生理學教科書。他在中國多所著名醫學院校擔任學術領導及教學、科研工作,在神經解剖、神經傳導生理、糖代謝和血液生理等領域有許多重大發現,並為中國的航天航空航海生理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研究神經遞質中樞途徑和痛覺神經機理的科學工作者,越來越多地認識到中腦被蓋網質、中央灰質區和前腦內側束在痛覺調製過程中的作用,並把蔡翹當年所著意描述的中腦內蓋網質一個地方稱為“蔡氏區”(Tsai’sarea)。

鄭度,1936年8月出生於廣東揭西。199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山地災害與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沙漠與沙漠化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理事長。

黃旭華(1926.3.12-),廣東揭東玉湖鎮新寮村人,著名船舶專家,核潛艇研究設計專家,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1964年研製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各項性能也均超過美國1954年的第一艘核潛艇。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黃麗松(英文名:RaysonHuang),1920年出生於汕頭市,祖籍廣東汕頭揭陽縣漁湖鎮(今屬榕城區)塘埔村。華人化學家,專長為自由基化學。曾任香港大學校長。黃麗松國小、中學皆就讀於香港民生書院,父為香港民生書院創辦人。

陳小明,1961年10月5日生於廣東省揭陽縣。無機化學家。2009年12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許寧生,1957年7月7日出生廣東普寧,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9年12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0年12月起任中山大學校長(副部長級)。

侯祥麟,曾名侯波,廣東省揭陽縣鳳江鎮(今屬揭西縣)人。中國化學工程學家,燃料化工專家,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委員(院士)。

莊世平,1911年出生於廣東省普寧縣果隴村(今屬廣東普寧市),從1959年起,歷任第二至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屆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委員、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常委,現任第九屆全國政協常委。2007年4月浦東中學新建體育館命名為“世平樓”,紀念校友莊世平。莊世平的生平拍攝成電視紀錄片,在揭陽廣播電視台播出。

孫淑偉,揭陽人,國家跳水運動員。1992年在巴塞隆納第25屆奧運會上奪得跳台金牌,創中國在奧運跳水史上男子第一枚金牌紀錄;也是中國第一位在世界大賽上獲“三連冠”的男子跳台跳水選手。其中,1990年當選為全國最佳跳水運動員;1991年被評為世界最佳男子跳台跳水運動員,《游泳世界》雜誌歷年來選出的最年輕的男子最佳運動員;1993年評為中國十佳運動員。

傅海峰傅海峰
傅海峰(1983.8.23~)惠來縣人,國家隊羽毛球運動員。在2012年第30屆倫敦奧運會上,傅海峰與蔡贇共同合作,取得了中國在該項目上的第一塊男子雙打金牌。

許銀川,1975年8月出生,惠來縣人。現為廣東省象棋隊運動員。“被譽為當今中國象棋之王”中國象棋特級國際大師。是繼趙國榮、呂欽之後第三位集世界、亞洲、全國冠軍於一身的“全冠王”。許銀川有“少年姜太公”之稱謂。

鄭佳欣,祖籍惠來縣,曾經主演和參演了十多部電視及電影,包括《小李飛刀》、《夢醒五棵柳》、《少年張三豐》、《低頭不見抬頭見》、《古宅魅影》等。在古龍筆下的《小李飛刀》中,她扮演的武林第一美女林仙兒被觀眾認可,且一路走紅。在中央八套播出的《欽差大臣》中,她又扮演崑曲名旦胭脂。

陳炳強,惠來縣人。知名影星周星馳的私人助理,在周星馳導演的電影《西遊降魔篇》中扮演豬剛鬣的人形,給廣大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杜琪峯,祖籍普寧市西隴村,出生地於中國香港,曾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作品亦多次在海外影展展出。第一部電影《碧水寒山奪命金》以清新紀實的手法在當時的武俠片中也算獨樹一格。

丁日昌(1823-1882)廣東豐順縣湯坑圩金屋圍客家人。清朝洋務運動主要人物,軍事家,政治家。20歲中秀才。初任江西萬安、廬陵知縣。1861年為曾國藩幕僚,1862年5月被派往廣東督辦厘務和火器,1864年夏任蘇淞太兵備道,次年秋調任兩淮鹽運使。1867年春升為江蘇布政使。1868年任江蘇巡撫,1875年9月任福州船政大臣,次年署理福建巡撫。

盧爍鑫(Lcv),1994年11月21日出生於廣東省揭陽市藍城區,內地男歌手,原創之音旗下藝人。

揭陽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揭陽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地跨東經115°36ˊ至116°37ˊ39",北緯22°53ˊ至23°46ˊ27"。北靠興梅,南瀕南海,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陸地面積5240.5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長82公里,沿海島嶼30多個;內陸江河主要有榕江、龍江和練江三大水系。
景點翁梅齋墓 | 黃岐山 | 桂竹園 | 關帝廟 | 古榕報石 | 百花山 | 揭陽城隍廟 | 流沙會議舊址 | 揭陽學宮 | 文昌閣塔 | 雙溪明月 | 神泉勝跡 | 桑浦山 | 培風塔 | 馬嘶岩寺 | 龍潭飛瀑 | 靖海古堡 | 進賢門城樓 | 京明溫泉度假村 |

廣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廣州市越秀區 | 荔灣區 | 海珠區 | 天河區 | 白雲區 | 黃埔區 | 番禺區 | 花都區 | 南沙區 | 蘿崗區 | 增城市 | 從化市
深圳市福田區 | 羅湖區 | 南山區 | 寶安區 | 龍崗區 | 鹽田區 | 光明新區 | 坪山新區
珠海市香洲區 | 斗門區 | 金灣區 | 珠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
汕頭市金平區 | 濠江區 | 龍湖區 | 潮陽區 | 潮南區 | 澄海區 | 南澳縣
韶關市湞江區 | 武江區 | 曲江區 | 樂昌市 | 南雄市 | 始興縣 | 仁化縣 |翁源縣 | 新豐縣 | 乳源瑤族自治縣
佛山市 禪城區 | 南海區 | 順德區 | 三水區 | 高明區
江門市蓬江區 | 江海區 | 新會區 | 恩平市 | 台山市 | 開平市 | 鶴山市
湛江市赤坎區 | 霞山區 | 坡頭區 | 麻章區 | 吳川市 | 廉江市 | 雷州市 | 遂溪縣 | 徐聞縣 | 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茂名市茂南區 | 茂港區 | 化州市 | 信宜市 | 高州市 | 電白縣
肇慶市端州區 | 鼎湖區 | 高要市 | 四會市 | 廣寧縣 | 懷集縣 | 封開縣 | 德慶縣 | 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惠州市惠城區 | 惠陽區 | 博羅縣 | 惠東縣 | 龍門縣 | 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 仲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梅州市梅江區 | 興寧市 | 梅縣 | 大埔縣 | 豐順縣 | 五華縣 | 平遠縣 | 蕉嶺縣
汕尾市陸豐市 | 海豐縣 | 陸河縣 | 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 | 華僑管理區
河源市源城區 | 紫金縣 | 龍川縣 | 連平縣 | 和平縣 | 東源縣
陽江市江城區 | 陽春市 | 陽西縣 | 陽東縣 | 陽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 崗僑管理區
清遠市清城區 | 英德市 | 連州市 | 佛岡縣 | 陽山縣 | 清新縣 |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 連南瑤族自治縣
東莞市
中山市
潮州市湘橋區 | 潮安縣 | 饒平縣 | 楓溪區
揭陽市榕城區 | 普寧市 | 揭東縣 | 揭西縣 | 惠來縣 | 東山區 | 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 | 普寧華僑管理區 | 大南山華僑管理區
雲浮市雲城區 | 羅定市 | 雲安縣 | 新興縣 | 鬱南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