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埠鎮

軍埠鎮

軍埠鎮,普寧市轄鎮。位於市境東部,面積27.3平方公里,人口13多萬。324國道從鎮境北部通過,地方公路四通八達。轄河東、河西2個居委會和大長隴、隴頭、樹腳、蓮壇、石橋頭、筆架山6個農村管理區。工業有服裝、汽車配件等。農業主產水稻、番薯,市場繁榮。

基本信息

自然地理

軍埠鎮軍埠鎮

軍埠鎮,普寧市轄鎮,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西緣,東毗汕頭市潮南區陳店鎮、仙城鎮,西南接下架山鎮,北接占隴鎮,距離普寧市區15公里,地處東經115°43′10″——116°21′02″,北緯23°05′40″——23°31′48″。

軍埠鎮內主要河流有練江支流,地勢自北向南傾斜,南部邊緣地區為丘陵,全鎮基本為平原。鎮境屬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日照充足氣溫高,夏長冬暖春來早,年日照時數在2000小時左右,每天平均約6小時,陽光充足氣溫較高,年平均氣溫在21℃——22℃之間。夏季長達半年以上,一般在4月份開始到10月中旬方見秋意,受海洋性氣候影響,夏季氣溫高而無酷暑,在氣溫最高的7月份,日平均氣溫28℃左右,日最高氣溫≥35℃的酷熱天數,每年在3天以內。冬季時間短,一般在每年12月份到次年1月份,這一段時間裡,本區受冷空氣控制,降水量小氣溫相對較低,但極少有嚴寒。最冷的1月份,日平均氣溫仍>13℃,高於氣象學以日平均氣溫≤10℃為冬季的標準,到2月份雨季開始來臨,氣溫回升草木萌生,雖然仍有寒流的威脅,但已經是一派生機勃勃的難過早春景象。1959年—2004年,年平均降水量為2101.5毫米,年降水量最多的1973年為3165毫米,最少的2004年為1233.3毫米,累年相對濕度平均為82%。

歷史沿革

1958年設軍埠鄉,後併入占隴公社

1962年析出自成軍埠公社

1983年改軍埠區

1986年建軍埠鎮

行政區劃

以下人口按保留本地戶口人數算,軍埠鎮有建制村13個(其中浮洋等5村組成隴頭鄉),社區2個,其中大長隴(全國人口第一村)、石橋頭(全國人口十大村之一)、隴頭、蓮壇為軍埠四大鄉,四大鄉占軍埠鎮總人口近87%,其中大長隴、石橋頭兩鄉總人口量占該鎮總人口62%,這是全省乃至全國所僅見的。

大長隴村

地處軍埠鎮南部,與汕頭市潮南區陳店鎮和仙城鎮相毗鄰,普寧大道從南面穿越,距離鎮區2.1公里,村總人口43100人。

大長隴為單姓鄉:陳,其下共分灰草(7291人)、深西(5920人)、長龍(5809人)、雙墳(5711人)、寨內(5972人)、灰下(6862人)、灰上(5635人)七片

石橋頭村

地處軍埠鎮東北部,與潮南區陳店鎮、普寧市占隴鎮毗鄰,國道324線從中間穿越,有軍石公路、雙橋公路、糖廠公路等主要幹線,距鎮區4公里,村總人口37953人。

石橋頭為單姓鄉:楊,其下共分石東(15989人)、石中(15389人)、石西(6775人)三片

蓮壇村

地處軍埠鎮中部,軍埠公路、軍石公路分別從東西兩旁穿過,距鎮區1.8公里,村總人口19269人。

蓮壇鄉基本上以陳姓為主,其餘莊、方、葉、林等姓僅占少數。共分上園(陳,4021人)、下園(陳,3973人)、豐美(陳,倪,3018)、安田(陳、3235)神仙溝(莊、方、陳4183)、沙堆六片(葉、陳,839)

隴頭鄉

地處軍埠鎮西部,包括後樓、浮洋、山家、東桂、新南五座自然村,該鄉與占隴鎮交界,國道324線從北面擦過,占湯公路貫穿全境,距鎮區約2.3公里,隴頭鄉總人口16339人。

隴頭為單姓鄉:王,共分後樓、浮洋、山家、新南、東桂五村。

後樓村:位於軍埠鎮西北部,與占隴鎮下隴、占楊、占梨村交界,國道324線從北面經過,距鎮區2.5公里,總人口數5372人。

浮洋村:位於軍埠鎮西北部、占湯公路從東面穿越,距鎮區2.3公里,總人口數2588人。

山家村:位於軍埠鎮北部,占湯公路及占圤公路從兩旁經過,毗鄰占隴鎮,距鎮區2.2公里,村總人口數2439人。

新南村:位於軍埠鎮西北部,占湯公路從東面穿過,距鎮區2公里,總人口數2829人。

東桂村:位於軍埠鎮西部,占湯公路從東面穿過,距鎮區1.4公里,總人口數3111人。

軍老居委:軍老居委單姓:陳(與大長隴同宗),位於軍埠鎮南(偏東)部,屬鎮中心組成片區,總人口數3301人。

軍新居委:軍新居委單姓:謝,位於軍埠鎮南(偏西)部,屬鎮中心組成片區,總人口數2236人。

筆架山村:該村單姓:何,位於軍埠鎮西南部,陳沙公路延長線穿越,毗鄰下架山鎮,距鎮區1公里,村總人口數2521人。

樹腳村:該村單姓:顏,地處軍埠鎮東部,毗鄰潮南區及大長隴村,無鎮級以上公路經過,距鎮區2.2公里,總人口數6002人。

何厝圍村:該村單姓:何,地處軍埠鎮東部,毗鄰陳店鎮及石橋頭村,無鎮級以上公路經過,距鎮區2.8公里,總人口數3422人。

三壇村:該村有林、翁二姓,地處軍埠鎮東部,新建的普寧大道從北面穿過,距鎮區1.5公里,總人口數4886人。

新厝村:該村有林、謝二姓,位於軍埠鎮西南部,陳沙公路延長線穿越,毗鄰下架山鎮,距鎮區1.2公里,總人口數1569人。

故軍埠鎮15個建制村,共11個村級聚落結構如下:

全國僅有的近二十個3萬人以上的村級聚落軍埠鎮有兩個:大長隴、石橋頭

2萬人以上村級聚落:無

1萬人以上村級聚落兩個:隴頭、蓮壇

5000人以上村級聚落一個:樹腳

3000-5000人聚落四個:三壇、軍老、何厝圍

小型村落三個:筆架山、軍新、新厝

軍埠鎮姓氏結構大致如下,本鎮戶口基本為陳、楊、王、顏、何、謝、林、莊、方、翁、葉11姓:

陳姓約占41.89%,楊姓約占27.76%,王11.51%,顏4.23%,何4.19%,謝3.45%,林3.01%,莊1.55%,翁1.41%,方1.40%,葉0.60%。

氣候條件

屬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日照充足氣溫高,夏長冬暖春來早,年日照時數在2000小時左右,每天平均約6小時,陽光充足氣溫較高,年平均氣溫在21℃——22℃之間。

夏季長達半年以上,一般在4月份開始到10月中旬方見秋意,受海洋性氣候影響,夏季氣溫高而無酷暑,在氣溫最高的7月份,日平均氣溫28℃左右,日最高氣溫≥35℃的酷熱天數,每年在3天以內。

冬季時間短,一般在每年12月份到次年1月份,這一段時間裡,受冷空氣控制,降水量小氣溫相對較低,但極少有嚴寒。最冷的1月份,日平均氣溫仍>13℃,高於氣象學以日平均氣溫≤10℃為冬季的標準,到2月份雨季開始來臨,氣溫回升草木萌生,雖然仍有寒流的威脅,但已經是一派生機勃勃的難過早春景象

1959年—2004年,年平均降水量為2101.5毫米,年降水量最多的1973年為3165毫米,最少的2004年為1233.3毫米,累年相對濕度平均為82%。

經濟概況

軍埠鎮是“襯衣王國”普寧市襯衣生產的發源地,也是現今普寧最重要襯衣生產基地之一。有全市最大的襯衣企業——雷伊。全鎮的經濟分布較散,呈沿鎮級公路和村落分布狀態,國道324線、普寧大道穿過境內,加工業較發達,是一個輕工業發達的城鎮,主導產業有紡織服裝、信息存儲、電子器材、塑膠等,紡織服裝支柱產業優勢尤為明顯。軍埠先後被評為“廣東省鄉鎮企業百強鎮”、“科技實力強鎮”、“揭陽市技術創新專業鎮”、“廣東省技術創新專業鎮”。

軍埠鎮是全國著名的僑鄉。從遠昔紅頭船漂洋過海的年代起,海外僑胞心繫故園,熱心家鄉事業的赤子之情便代代相傳,不僅為家鄉的建設、發展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物質支持,也為普寧了解世界、走向世界鋪設了虹橋,全鎮有旅居海外的華僑和港澳台同胞數萬人遍居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後湧現出謝水林這樣傑出的華僑。旅外僑胞中大多業有所成,有大批工商界巨子、政壇人物以及名人學者,他們不僅為僑居之地繁榮做出貢獻,愛國愛鄉之情也源遠流長,僅改革開放以來,在家鄉興建了大批公益事業,還投資數億元在家鄉興辦實業,為軍埠的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下轄單位

軍老村 大長隴村 軍新村 筆架山村 新厝村
隴頭山家村 三壇村 隴頭浮洋村 隴頭後樓村 隴頭新南村
石橋頭村 蓮壇村 隴頭東桂村 樹腳村 何厝圍村

下轄學校

三壇國小 後樓國小 新厝國小 燕英國小 石橋頭石西國小 蓮壇初級中學
東桂國小 寨內國小 樹腳國小 石橋頭初級中學 山溝國小 蓮壇國小
何厝圍國小 山家國小 植英國小 石橋頭石東國小 筆架山國小 長樂國小
軍新國小 新南國小 浮洋國小 石橋頭石中國小 第一國小 長太國小

綜合建設

軍埠鎮軍埠鎮

高埔改善投資環境,加強水、電、路、通訊等基礎建設,注意保護環境。

同時,商業、服務業、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公共福利、環境保護等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區內商場、郵電局、銀行、醫院、學校、幼稚園等一應俱全,給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大的方便。

民俗風情

軍埠鎮軍埠鎮

斗墟

趕集叫“斗墟”,(這裡,“斗”是“湊”的意思,如湊熱鬧之“湊”),將市場叫墟市或墟場。

古人說:“村市曰墟,……三日一趁之。”這“三日一趁之”就是三日一個墟期。逢墟期,萬商雲集,舟車往來,熙熙攘攘,好不熱鬧。潮汕的墟期,有每日一墟的,兩日一墟的,但多數是三日一墟。三日一墟者或者1、4、7日,或3、6、9日,各有定日。大抵相近墟期,但某些專業市場,如豬苗市場、牛市場等則仍有自然形成的墟期。

出花園

人活到虛歲15歲在當年的農曆七月初七,舉行拜“公婆母”、宴席上由其坐大位主持吃飯夾菜,菜式中要求由較多、較齊全的豬內臟做成,以示其長大成人後有“肚內”(胸懷),席中由家長宣布其已成大人。

著名人物

陳開芹

陳開芹(1905-1930)廣東省潮陽大長隴(今屬普寧市)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潮陽縣委書記、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第十六師第四十七團政委、中共潮(陽)普(寧)惠(來)縣委組織部長、東江紅軍獨立師第一團和第二團政委、中共東江特委軍委常委。1933年4月在作戰中犧牲。

1927年4月,汕頭的反動派大肆捕殺共產黨員,黨組織安排他回鄉進行隱蔽活動。他深入到大南山東部的一些鄉村發動民眾,組織農會和農民自衛軍,成為潮陽早期農民運動領導人之一。1928年初,他被選為中共潮陽縣委常委,同澎湃一起在金溪、潘岱一帶活動。是年秋,因特委機關被敵人破壞,仍在大南山一帶堅持鬥爭,晝伏夜出地開展工作。1929年初,任中共潮陽縣委書記。帶領縣委的同志,深入鄉村,發展黨組織和農會領導抗租抗債鬥爭。這期間,他在潮陽建立黨支部21個,建立了許多農民組織,還積極做營救被捕革命同志的工作。同年7月,擔任潮普農民武裝改編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第四十七團政委。1930年4月,敵軍2000多人進犯,他指揮部隊從大南山林招右側兩面夾攻,斃敵百多人,繳獲大批槍枝和軍用物資。5月,攻陷普寧縣城流沙鎮。11月,任新成立的中共潮普惠縣委組織部長。創辦了《潮普惠紅旗》,並寫了創刊詞。此後,先後擔任東江紅軍獨立師紅二團、紅一團政委。1933年1月,任新改選的中共東江特委軍委委員,帶領紅一團第三營留在激石溪保護海陸紫縣委機關。4月,敵軍發動進攻。他命部隊迅速掩護機關轉移,自己帶傳令兵殿後阻擊。戰鬥中,由於叛徒出賣,不幸英勇犧牲。逝年28歲。現葬於陸豐陸河縣

陳娘康

陳娘康(?一1854):洋烏都大長隴鄉(今屬普寧)人。據考證,他是清代後期廣東天地會東路潮州府屬農民起義洪兵的首領。自嘉(慶)、道(光)以來清朝政治腐敗內外交困,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當時義軍所到之處,毀衙署開獄於囚開倉濟貧懲治貪官酷吏劣紳。鹹豐四年(1854)陳娘康與梅花鄉鄭油春聚眾陳店墟揭竿起義舉“忠義安良”旗號。3月22日凌晨義軍數百人乘著濃霧突入潮陽縣城西門直闖游擊署。知縣汪政令緊閉城門守備李從龍率官兵抵抗並發射噴筒煙火。激烈巷戰後義軍墜城退出於郊外活動人數越來越多。4月潮州知府吳均聞報約會惠州協副將膺保、城司巡撿章坤同至潮陽鎮壓。膺保悍戰、章善帶兵官軍進駐潮陽吳均屯兵峽山膺保、章坤先驅清剿。4月14日陳娘康率眾於司馬浦之大布上、下村一帶迎擊誘敵陷入爛泥田中然後伏兵四起挫敗官兵膺保、章坤及外委、千總、把總等近10名頭目被殺吳均退守潮陽縣城。陳娘康乘勝追擊並分兵占據大長隴、峽山、司馬浦、石井、桑田、梅花、沙隴等地。4月27日陳娘康進軍縣城激戰於雙望官兵潰敗退入城內。

29日義軍駐城西南。5月初三夜義軍在南門橋置放火藥遇雨不能引爆,再架雲梯登城被官軍用抬槍射退。初四日早義軍分兩路攻城東路跨越紅橋殺死嶺東鄉兵蔡鴨逼近八公池,北路占據望樓嶺再進軍北壇。東路於八公池守棚兵燃放百子炮和惠州抬槍隊射擊攻城未遂,北路軍也因受後溪鄉兵和抬槍隊阻擊攻城未遂而撤退。數日後義軍於石港山聚眾萬餘人再次圍攻潮陽城並分兵進攻惠來。5月12日義軍攻克惠來縣城活捉知縣孫廷英、游擊孫鼎甲、教諭彭瑞龍等並就地處死。義軍開倉濟貧懲治劣紳,為民解決怨案。義軍路過惠來華湖見一大漢押一再嫁少婦以為她違犯族規而處死,於是阻住並宣傳三從四德違背天道好生之德應當廢除當眾釋放少婦大快人心。繼而普寧北山許阿梅起義回響,天地會潮州東路義軍風起雲湧。6月,陳娘康卒于軍中。吳均官軍趁勢出擊攻破梅花寨鄭油春逃亡海外,義軍潰散。

陳偉

陳偉,男,1930年出生,祖籍普寧市軍埠鎮大長隴管區。現旅居香港,任香港普寧同鄉聯誼會創會第一副會長、香港沙田區首屆議員、香港汕頭商會永遠名譽會長、香港新界工商業總會永遠名譽會長、香港陳偉企業公司董事長、汕頭市政協委員、汕頭經濟特區顧問。1992年普寧縣授予“鐵山蘭花獎”金質獎章和“榮譽證書”。

1940年到香港,1950年轉赴越南,1968年舉家回香港,創立陳偉企業有限公司和統權貿易有限公司,從事經營發展物業以及金融和出入口業務。

熱愛祖國,執心支持家鄉社會福利事業,在80年代初期,率先捐資700多萬元,在普寧居首位,深具帶動效應。

陳錫謙

陳錫謙,男.1933年出生,祖籍普寧軍埠鎮蓮壇鄉。現旅居香港,任香港寶龍製衣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普寧同鄉聯誼會永遠名譽會長、汕頭市政協委員,1992年普寧縣授予他“鐵山蘭花獎”金質獎章和“榮譽證書”,汕頭市授予“汕頭市榮譽市民”。

陳錫謙先生,1948年往香港,1965年開始經營服裝製衣小廠,1971年在香港創立寶龍製衣有限公司並任董事長.事業蓬勃發展。1984年.陳先生到汕頭經濟特區投資設廠,創辦錦龍企業集團公司,同時還在上海、北京、蘇州開設分公司。

陳先生愛國愛鄉,執心公益事業.自1984年以來,先後捐資人民幣828,3萬元建設蓮壇學校、購置教學設備,興修家鄉水利設施和鄉村道路。還捐資興建汕頭天壇花園等。

陳氏兄弟

陳克威、陳克光:祖籍普寧市軍埠鎮大長隴管區。現旅居法國巴黎,法國著名連鎖集團陳氏兄弟創始人。

楊江

楊江:祖籍普寧市軍埠鎮石橋頭管區,現旅居香港。一代僑領,赤子情深!普寧老一輩華僑,為其所在鄉鎮的學校、道路等基礎設施捐款已達千餘萬,其捐款項目包括石橋頭華僑國小、石橋頭第一國小、石橋頭庸道學校、石橋頭四知門大道、軍埠鎮區道路修築工程等,楊江於1998年被授予鐵山蘭花獎。為軍埠鎮歷來捐款最多的華僑之一。

陳文雄

陳文雄,祖籍普寧市軍埠鎮大長隴管區,現旅居法國巴黎,普寧大長隴人,於2008年當選法國巴黎第十三區副區長,區議員。

楊世榮

祖籍普寧市軍埠鎮石橋頭管區,現旅居香港。香港海龍集團董事長,曾多次給家鄉捐款,為家鄉教育贊助獎教獎學基金,至今為家鄉捐款數額達數百萬元,1998年被授予鐵山蘭花獎。

楊成波

1947年生,祖籍普寧市軍埠鎮石橋頭管區,現旅居香港。1971年創辦起香港互通氣動機器工程有限公司、新江絲印器材有限公司、互通國際事業有限公司等三家企業,曾任香港塑膠協會會長,1997年獲香港個人工業獎,至今為家鄉捐款達數百萬元,1998年被授予鐵山蘭花獎。

楊榮明

普寧軍埠鎮石橋頭人,中共黨員,1953年出生,研究生學歷,第十一屆廣州市政協委員。曾任鷹金錢集團、珠江啤酒集團董事長、現任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執掌廣藥集團進入足球領域,先後榮獲中國食品工業優秀企業家、廣東省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光榮稱號。

陳鴻成

陳鴻成:普寧市軍埠鎮蓮壇村人,祖籍蓮壇陳氏樂然祖祠。雷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楊和明

楊和明:普寧軍埠鎮石橋頭人,廣東省政協委員、中國書畫家協會廣東分會副主席、廣東畫院秘書長。

楊和明認為畫蘭能使人平心靜氣、恬淡文風、陶冶性情等,便“以書入畫”,即用書法的方式來表現蘭花,增強其寫意性和思想內涵。楊和明所畫的蘭花,婉麗圓潤,蕭散清逸,風度翩翩。此外,他還精於草書,筆墨酣暢淋漓,雄渾遒勁。著有《楊和明扇面書畫選輯》等。

楊宜城

1938年生,普寧軍埠鎮石橋頭人,兩彈功臣,為兩彈科研人員,負責零功率反應堆中子能譜測量和300號反應堆的組織安裝,並擔任機械組的副組長,曾工作於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現居住於廣州,身兼3家公司董事長、7家公司董事。

陳楚生

陳楚生,1981年7月25日出生於海南三亞,廣東省普寧市軍埠鎮大長隴管區人,中國當紅原創歌手,華語樂壇最具影響力男歌手之一。因奪得2007年“快樂男聲”全國總冠軍而名聲大震,當年的一曲《有沒有人告訴你》更是成為家喻戶曉的佳作。簽約華誼公司後的他,歌唱事業一路攀升。已有26首被奧運、亞運、青奧會等國際性體育賽事、大牌電影、各電視台節目、公益活動、書籍作為主題曲/宣傳曲。代表作《有沒有人告訴你》、《山楂花》等。

楊卓英

楊卓英:(1900-1924):普寧軍埠鎮石橋頭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烈士,生前任林樟區蘇維埃辦事處書記。

楊建生

(1931-1969):又名楊宜茂,普寧軍埠鎮石橋頭人,曾任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區工委委員、書記、中共區宣委、副書記,於1969年7月27日在潮陽縣西臚鎮抗風搶險中犧牲,後被追授革命烈士、為“模範幹部”、追記一等功。

楊錫波

普寧軍埠鎮石橋頭人,潮汕知名實業家,至今捐款已超五千萬。曾三度被授予鐵山蘭花獎。

楊丁周

普寧軍埠鎮石橋頭人,潮汕知名實業家,普寧慈善總會永遠名譽會長,至今捐款逾億,其個人於2011年5月為普寧慈善總會一次性捐款5000萬元。

楊明敬

1947年生,普寧軍埠鎮石橋頭人,中國著名舞蹈家,曾任廣東省藝術研究所副所長、廣東省民眾藝術館館長。

陳秀珠

籍貫普寧軍埠鎮大長隴管區,1979年參選香港小姐,雖然三甲不入,但清麗脫俗的她很快在娛樂圈闖出了名堂,與TVB簽約並受力捧。曾主持“K—100”,並是“體育世界”第一代主持人。

楊楚南

普寧軍埠鎮石橋頭人,廣東省穗凌電器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廣東省家電商會常務理事;出生於普寧市石橋頭頂東社,1982年赤手空拳到廣州闖世界,起初做點小本生意,從廣州販些小五金等貨物到普寧出售,賺取一點差價。楊先生至誠等人,認真做事,樹立良好信譽,客戶群越來越大,生意逐漸興隆起來。在積累了一筆資金之後,1992年開始從貿易業轉向辦實業,創辦廣州市穗凌電器有限公司和廣州市番禺穗凌製冷設備廠,生產“穗凌”牌冷凍櫃系列產品,旗下有“穗凌”和“東駿”兩大品牌,產品遠銷海內外。穗凌牌榮獲廣州市著名商標,公司榮獲“全國消費者用戶滿意企業”稱號,穗凌冷櫃更榮獲“全國質量服務信譽雙保障產品”。楊楚南先生10多年來多次為家鄉普寧以及揭陽、廣州等地捐款,其建學校、修道路、救困濟貧,亦常常親身探訪困難民眾,至今累計捐款逾千萬,於2009年4月在石橋頭楊氏廣祖祠成立獎教獎學和扶貧的“進德堂慈善基金會”,表達了一個旅外赤子的拳拳愛鄉情懷。

楊輝隆

普寧軍埠鎮石橋頭人,國際知名音響企業“得勝集團”董事長,其個人所有的“得勝集團”擁有完善的中心實驗室、研發部(工業設計、電聲工程、無線電子工程)、電容(專業)麥克風車間、動圈麥克風車間等專業生產部門。集科研、開發、生產、銷售、服務等綜合性發展能力於一身。

生活俗語

軍埠鎮軍埠鎮

“缶開嘴,大富貴”

大凡在舉辦喜慶的婚、壽宴時,或者逢年過節,有不小心而摔破盤碗鍋缽的,總被認為是一種不祥的預兆,往往使主人家在喜悅中,心裡朦朧上一層陰影,變成一種心理壓力,精神負擔,而這時候,有長者(大多為老婦女當眾高聲說了一句:“缶(在潮汕對陶瓷器皿的統稱)開嘴,大富貴”,這樣,把“不祥之兆”轉化為好兆頭。主人家即可去掉煩惱,疑慮釋然。

“唔識決、四散發”

在操辦婚姻喜事時,一些青年人往往不拘於舊習俗,舊禮節,在某些主面違了老年人的意願和安排,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他(好)們在親友間,往往會互相說上了一句:“哎!唔識(讀音北)決,四散發”。既諒解了青年人的隨意性,也使他(她)們得了寬慰,不致把好事耽擱延誤。

“紅花是皇帝,唔怕產和刺”

婦女生小孩未出月謂之產;喪事未脫孝謂之刺(讀音試)。有這兩主面情況的人,都不能上別人家的門,尤其小孩建新屋,做灶裝修,母豬產崽等,都不能接觸,如果出現違背這些禁忌,就會被認為不吉利,要趨吉避凶,消除不吉利的辦法,即用紅花(石榴枝帶葉),或插於門上,或樵清水潑灑,並念:“紅花是皇帝,唔怕產與刺”,認為這樣做,就可以達到保平安,保健康,逢凶化吉,變禍為福,這一習俗,在饒平沿海地區尤盛。

旅遊景點

軍埠鎮雲石岩

在月窟管理區雲石岩山,海拔160米,諸山環翠,古楓飛丹,中間一峰飛來直插雲霄。雲石岩建於半山,岩下石階鋪至山下共470級,古稱“雲石樵徑”,上岩必沿石徑拾級以登。岩後怪石嶙峋,有龍躍虎踞之勢,直欲凌雲而上,泉於石罅間流出,擅一方山林泉石之奇。

寺門上“雲石岩”三字為乾隆十一年(1746)書,前座為藏經樓、樓後有一秘泉稱“雲泉”,攀登石壁上梯台為大殿,上下梯台有兩側廂。其石構築小樓高臨石上。前庭左側一石塔墓,系乾隆九年(1744)重修。岩中台閣與林木掩映,聳峻奇特。遊客有“坐石看雲起,倚石待雲歸”之句,寫覽雲石之勝。今增建山門、噴池等,登山石級改為水泥路面,讓汽車直達山門。

1961年列為普寧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