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埠鎮

慈埠鎮

慈埠鎮是著名的糧食、果桑、瓜菜之鄉,山東省100個噸糧整建制開發鄉鎮之一,濰坊市高效農業示範鎮,安丘市經濟強鎮。全鎮共有40個行政村,27000口人,土地總面積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1000畝,境內土地平坦肥沃,水資源豐富,素質“瓜菜之鄉”之美譽。

基本信息

概況

慈埠鎮位於山東半島中部,東瀕安丘市區,南倚汶河,北距世界風箏都----濰坊市30公里,安陽公路橫貫境內,東接206國道,交通十分便利;程控電話併網,連通世界各地;有線電視網深入千家萬戶;35千伏輸變電工程保證了充足的電力能源。全鎮共有40個行政村,26000口人,土地總面積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1000畝,境內土地平坦肥沃,水資源豐富,素質“瓜菜之鄉”之美譽。1998年,全鎮完成國民生產總值1.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85元。先後被授予山東省黨員電教先進單位、基礎教育先進鄉鎮,濰坊市文明鎮、瓜菜生產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連續三年被評為安丘市先進鄉鎮。

發展環境

慈埠鎮慈埠鎮
慈埠鎮的發展環境十分優越。鎮區建設日新月異,新一輪鎮區改造全面展開,該鎮正全力打造景色優美、社會和諧的安丘西部生態重鎮。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根據黨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要求,實施了新農村建設“六個一工程”,即抓住一個突破口,就是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衛生和綜合整治;夯實一個基礎就是經濟基礎;突出一個關鍵,就是提高農民素質;搞好一個創建,就是推進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完善一套機制,就是完善村級行政運行及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機制;創造一個環境,就是農民安居樂業的環境。全鎮“村村通”自來水總體規劃已完成,現已按規劃開工建設;在後河套、劉家院莊等4個村開展了“沼氣試點工程”,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對鄉村道路柏油硬化工程也已全面開工。完善鎮區基礎設施建設。在完善西鎮區學院街、鎮區東西主街基礎設施配套和美化綠化亮化的基礎上,重點對尹家村街進行了改造,已在街兩側栽植綠化苗木2000棵。隨之將鋪設地下排水管道1400米,安裝路燈50盞。完工後,鎮區各主要街道將全部實現基礎設施配套和美化、綠化、亮化,鎮區的品位也大大提升。為經濟發展搭建起良好的平台。鎮上大搞植樹造林,改善了生態環境。全面完成水庫及水源地綠化建設工程、生態鎮區建設工程、荒山綠化建設工程、河流綠化工程和道路綠化及林網建設工程等五大植樹造林工程。目前,以鎮區下小路為一縱,兩條南北街為二橫的“一縱二橫”的生態城鎮已初具規模。

特色農牧業

慈埠鎮瓜菜之鄉
近幾年,該鎮不斷調整最佳化農業內部結構,大力發展高產、高效、高值、高稅農業,已建成各類瓜菜大棚9250個,瓜菜種植面積達到26000畝,日產各類無公害瓜菜20多萬公斤。冬春季生產的西紅柿黃瓜茄子韭菜辣椒芸豆草莓西瓜洋香瓜等大棚瓜菜暢銷東北、西南、華北市場,夏秋季生產的日本大蔥、生薑、圓蔥、牛蒡等無公害蔬菜遠銷美國日本韓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箱裝無公害蔬菜暢銷北京、上海、瀋陽、濟南、青島等全國各大中城市。成為安丘市最大的無公害瓜菜生產基地。5000畝果園已進入盛果期,年產新喬納金、紅富士等優質果品550萬公斤;1200畝桑園年產優質鮮繭7萬公斤。1.1萬畝糧田年總產達到1200萬公斤,畝產過噸糧。養殖業,形成了孵化、養殖規模生產,年出欄肉雞、肉鴨400萬隻,生豬35000頭,出售仔豬70000頭,大家畜存欄5000頭。

興辦農業龍頭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圍繞瓜菜、果桑、畜牧養殖等主導產業,興辦起了山大肉雞養殖總廠宗家莊子恆溫庫宏發食品有限公司鑫海食品加工廠鎮蔬菜公司和粉條集團等40多處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年綜合加工能力2萬多噸,使大姜、出口大蔥、草莓等優質果菜打入了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市場,實現了蔬菜、果品、畜禽等農副產品的轉化增值,促進了高效農業的集約化、規模化發展。

構築市場,搞活流通。投資350萬元建成了占地4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的瓜果菜批發市場,並成立了蔬菜配送中心,日銷售蔬菜15萬公斤,交易額20多萬元,保證了農產品的順利銷售。“活市興商”,鎮駐地商貿區和瓜果菜批發市場已成為全鎮第三產業的龍頭。

建設高科技示範園,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為實施“科技興鎮”戰略,在鞏固完善鎮、片、村三級科技推廣網路的基礎上,投資50多萬元建成了占地35畝擁有無立柱、鋼架、磚混牆體、電動捲簾冬暖式大棚的高科技示範服務基地,引種新品種,推廣新技術,與20多家大中專院校及科研機構建立了協作關係,並與萊蕪農科所聯合建成了脫毒種苗繁育基地。科技在農村經濟中的貢獻率達到60%,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的上檔升級。

榮譽稱號

慈埠鎮榮譽稱號
慈埠鎮現轄40個行政村,6400戶,2.7萬口人。總面積51平方公里,耕地4.1萬畝,其中糧田1.4萬畝,果、桑園1.1萬畝,瓜菜園1.6萬畝。是著名的糧食、果桑、瓜菜之鄉,山東省100個噸糧鎮建制開發鄉鎮之一,濰坊市高效農業示範鎮,安丘市經濟強鎮。1994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4.63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2.4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94元,分別是1991年的7.4倍、4.3倍和1.2倍;糧食總產2100萬公斤,平均畝產1050公斤,提前1年建成了噸糧鎮;財政收入178.7萬元;農民人均存款740元,比1991年增加520元。1994年通過濰坊市政府小康鎮驗收。1991年以來,實施“一田兩園,一品一業”的農業產業化戰略。圍繞一個產業,抓好一個服務龍頭,形成一個服務體系,建立一個商品基地,使全鎮經濟向區域化、商品化、規模化、產業化邁進。全鎮初步形成了瓜菜、果桑、糧食、畜禽等10大主導產業。1994年,全鎮糧食與經濟作物面積比達到1:2,基本形成了噸糧田、瓜菜園、果桑基地。先後被授予山東省黨員電教先進單位、基礎教育先進鄉鎮,濰坊市文明鎮、瓜菜生產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連續三年被評為安丘市先進鄉鎮。

特色旅遊

慈埠鎮桃花源風景
慈埠鎮有一處著名的旅遊勝地——桃花源,它是根據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的意鋪陳開來的。若是從水上來,舟到水的盡頭,將小舟系好,登上岸來,就是碩大的五柳亭了。這亭實際是三亭相連,稱之曰軒亦無不可。三十四柱挺立,十二檐翼然,花崗石鋪地,光可鑑人。亭後巨大的影壁,素淨的大理石上鐫刻了《桃花源記》,足見主人的匠心。入門後的第一眼就是桃源賓舍。圓門洞開,門內碩大的盆景代替了影壁,又比影壁高了許多,活了許多。寬曠的庭院碧草如茵,依然是青石,青磚青瓦,粉壁,赭窗,古樸典雅,透著文化的底蘊。

桃花源另一處景點是“又一村”,這“村”是據唐宋人的畫意設計的。唐宋距晉不遠,自然寓了晉人那玄遠的意。大院子,敞而闊,東、西、北高低錯落的幾處房屋,有聚有散,皆矮牆低檐,淡雅不俗。院南不做什麼門,是一株高大的皂角樹,樹東側的廊,用原木穿以不經雕琢的山石而成,廊的盡頭是一對憨態可掬的翁仲。可以品味著現代與古典的和諧統一。

王修墓

慈埠鎮王修墓
王修墓,位於安丘城西13公里,關王鎮慈埠店子村東400米處。封土呈方形,邊長約20米,高約2.5米,其上植松柏數株,鬱鬱蔥蔥。向東50米有一古墓,傳為王修母墓。

王修,字叔治,三國時魏國營陵(今安丘市關王鎮)人。曾附袁紹,後歸曹操,任魏郡太守,後官至大司農郎中令奉常等職。王修少聰穎,博聞強識。後遠遊學,博覽群書,家藏典籍,汗牛充棟,是我國古代少有的藏書家。王修七歲喪母,因悲痛昏厥而感動鄰里,因母亡於社日,次年,王修思念母親,痛哭流涕,鄰里因此而罷社。王修母葬於桃花山前,因王修至孝,其母慈善,後人改此山名為“慈母山”。王修故後,葬於母墓西側。清同治十一年墓前立有碑誌,上書:“奉常王修,孝子也。母喪過哀,鄰里感而罷社。築墓近山,山因以慈母名,後修亦葬此。母慈子孝,堪為世所觀。”

王修不僅至孝,而且忠義,堪稱孝義雙全。王修年二十,遊學於南陽張奉家,逢張奉全家得病,親朋好友沒有去探視的,惟恐染病上身,王修渾然不顧,悉心照料,直到全家病癒才去。漢獻帝初平年間,孔融守北海郡,徵召王修為主簿,守高密令,時天下大亂,起義紛起,王修聞孔融有難,夜往奔赴,孔融謂左右曰:“能冒難來,唯王修耳!”言終而王修至。後孔融每有難,王修雖休歸在家,無不至,孔融常賴王修得以安。袁譚(袁紹之子)在青州時,徵辟王修為治中從事,袁紹又徵辟王修為即墨縣令,後復為袁譚別駕。袁紹死後,袁紹子袁譚、袁尚內亂爭權,袁譚兵敗,王修率吏民往救袁譚。袁譚喜曰:“成吾軍者,王別駕也。”後袁譚被曹操所殺,王修乞收袁譚屍體,曹操嘉其義,聽之。曹操禮辟王修為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將,遷魏郡太守,後為奉常。其後嚴才反叛,率徒屬數十人進攻掖門。王修聞有叛亂,召車馬未至,便領官屬跑步至官門救援。曹操在銅爵台望見之,曰:“彼來者必是王叔治也。”相國鍾繇對王修說:“舊京城有變,九卿各居其府。”王修說:“食俸祿,怎能避難不管?居府雖然是舊制,但不是赴難之義。”其忠義由此可見。不久卒於官,歸葬故里。王修子王忠,官至東萊太守散騎常侍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