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窖鎮

玉窖鎮

玉窖鎮位於揭陽市揭東區東部,東與“中國瓷都”——潮州市潮安區鳳塘鎮接壤,南與榕城區登崗街道、榕城區炮台街道隔楓江為鄰,西與雲路鎮交界,北與潮州市潮安區登塘鎮以大脊嶺分水。 人口53445人。玉窖鎮山明水秀、環境雋美、人傑地靈。交通方便,集公路、水運、航空、鐵路四位一體。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圖)玉窖鎮玉窖鎮
窖鎮位於揭東縣東部,東與“中國瓷都”——潮州市鳳塘鎮接壤,南與登崗鎮炮台鎮楓江為鄰,西與雲路鎮交界,北與潮安縣登塘鎮以大脊嶺分水。全鎮總面積38平方公里,人口53445人。交通方便,集公路、水運、航空、鐵路四位一體。

歷史沿革

(圖)玉窖鎮玉窖鎮歷史

玉窖鎮因東漢末年在隴西先後設玉窖路便宜都總帥府、玉窖布政使司、玉窖府得名而延用至今,素有“玉窖雄鎮、南安福地”之美譽,一直為歷代郡、州、府治所在地,為古絲綢之路上的經濟文化重鎮之一。境內歷史積澱濃厚,地域文化特色鮮明,有仰韶文化、齊家文化等燦爛輝煌的史前文明,也有絲路文化、隴西李氏文化等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有建於唐中葉時期的李家龍宮、隴西堂、李賀墓及李賀南園等隴西李氏文化遺址遺存,有宋代威遠樓、清代保昌樓、文峰塔、古襄武邑牌坊、AA級仁壽山森林公園等二十多處人文景觀。為甘肅十大文化名城隴西縣縣城所在地,玉窖鎮不僅以悠久的歷史彪炳華夏文明史冊,更以獨具特色的隴西李氏文化享譽海內外。按照把隴西打造為成為天下李氏尋根祭祖聖地的的目標定位,玉窖鎮在隴西李氏文化遺址遺蹟修復保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別是投資13.5億元的隴西李氏文化產業綜合研發項目和李家龍宮景區的修復完善,使隴西李氏文化尋根祭祖游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每年有10多萬海內外李氏族人及遊客到李氏故里隴西尋根祭祖,旅遊觀光。

秦朝始設隴西郡,在今天的臨洮南面。據傳商朝姜太公釣魚,不是在隴西釣魚,而是在渭水的源頭——渭源。當年天王李靖生活的地方——城塘關就是現在的玉窖鎮.

交通

(圖)玉窖鎮玉窖鎮交通

玉窖鎮,明清代屬梅崗都,民國時期屬第四區,建國後屬梅崗區,1956-1957年設玉窖鄉,1958-1961年屬梅崗公社,1961年設玉窖公社,1982年改設區公所,1987年設鎮政府。

全鎮總面積38平方公里,下轄饒美、新寨、橋頭、東面、半洋、鳳美、大窖、謝坑、尖山、池渡等10個行政村和玉窖居委會,人口53445人。

玉窖鎮水陸交通方便,集公路、水運、航空、鐵路四位一體:省道335線橫貫全境,在建的汕揭高速公路和潮揭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並在鎮域置東西二個互通;廣梅汕鐵路穿境而過並設玉窖火車站。距在建潮汕機場4公里,水路方面,沿楓江輪船可直達汕頭港出海,橫跨楓江、連線潮安縣鳳塘鎮的玉窖大橋建成,此舉既保護宋橋——大窖橋,又服務兩地溝通,隨之大橋的竣工通車、“四合一”路的水泥化,境域實現村村通公路,鎮道、村道全面水泥化。基礎設施完善,揭東縣220千伏輸變電站、自來水廠直接向玉窖供電、供水,電訊、網路等通信設施齊備。處潮、汕、揭三市中心,是置業、發祥之勝地。

經濟發展

(圖)玉窖鎮玉窖鎮

鎮區面積6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廣汕大道。鎮區是全鎮政治、經濟、教育、文化活動中心。鎮區主要街道有廣汕大道、葵和大道、工業大道、工業中道、工業西道、葵新路、吉新街、大新街、新興街、崇德街、長安街、育才路、龍華街、世鏗校道、葵陽街、南華街、田缶街、茶街、米街、魚街等道路。鎮區內有玉窖、怡景2大工業園區。鎮區內有玉窖廣場、龍華廣場2個廣場。有水果、電器、菸草、摩托等4大專業市場,其中,玉窖鎮粵東水果市場是聞名粵東地區的水果貿易市場。鎮區內還有新興、鎮西、鎮南3大肉菜綜合市場,鎮區中心最繁華的地方是新興街與大新街,其次是崇德街與龍華街,是玉窖購物消費的天堂。鎮區交通便捷,國道324線、省道337線、普惠高速公路(設有玉窖出入口)、國家沿海大動脈——廈深鐵路經過玉窖,並在鎮區東南部設立玉窖中間站。鎮區內的世鏗院是聞名潮汕地區的旅遊景點,鎮東南還有錦鏵公園,是娛樂、休閒、文化、藝術交流的中心。鎮區東北部的龍溪河建設新水閘、建有新橋,沿水路可達隆江鎮、神泉港。鎮區西南部是玉窖政府機構,有玉窖派出所、玉窖郵電分局、玉窖中級人民法院、葵峰醫院等政府服務機構。鎮區內有農行、中行、郵政、招行、建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鎮區內有葵春、興隆等大型酒店。

工業擁有了造紙、彩印包裝、建築建材、小水電、農林副產品加工五大系列;農業已建立了杉木材、毛竹、茶葉、蠶桑和藥材五大支柱,是皖西地區萬畝杉木林基地鄉鎮,2.5萬畝毛竹基地所在鎮;擁有東風紙業公司、朝陽造紙廠、金馬彩印公司、膠粘帶廠等一批骨幹企業,成為全鎮經濟的脊樑。

1999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2億元,人均純收入超2300多元,財政收入493萬元,人均491元;擁有集體企業38家,私營企業25家,從業人數達1800人;鄉鎮企業營業收入實現25947萬元,企業發放工資880多萬元,全鎮人均近900元。

特色產業

(圖)玉窖鎮玉窖鎮銀狐養殖

境內已形成以“古山二號”龍眼為龍頭的“三高”農業種植基地。

橄欖、台灣青棗、茶葉、柚木、甜玉米等種植不斷擴大,中藥材、茶葉加工、淡水養殖也具相當規模,已逐步形成農業產業化趨型。

玉窖鎮山人傑地靈。背倚大脊嶺、前有楓江環繞,招引了南宋愛國詩人謝翱駐足並蕃衍子孫,造就了一代名臣——明兵部尚書翁萬達(梅崗書院藏修),誕生清代直隸總督加太子少傅鄭大進等一批英才,隴西世澤、寶樹騰芳;造化了騰龍寺、蓮花寺、鄭大進府、雨仙廟、梅崗書院等古蹟。

養殖業

玉窖鎮東巷村建立了銀狐養殖場、青定坪村建立了鵬飛養殖場;汪家門村建立了良種豬養殖基地;五一村建立了瑞豐養殖基地。玉窖鎮按照“抓好黨建促發展,抓好經濟促黨建”的工作思路,加強基層黨建工作,拓寬了農民民眾增收渠道。全鎮25個村黨支部全面創建達標“五個好”村黨組織,其中村級集體經濟純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5個,5萬元以上的村14個。

在積極培育創建東巷銀狐養殖場鵬飛養殖場、汪家門良種豬養殖基地等“雙培雙帶”工程示範點後,今年又新培育五一瑞豐養殖基地為縣級示範點,協調落實貸款150萬元,下設良種豬繁育場、優質肉羊繁育場、飼料經銷部三個經濟實體,年產值達到了20萬元以上,輻射和帶動五一村及周邊6名貧困黨員和32戶貧困戶發展良種養殖,戶均年增加收入在3000元以上。

旅遊資源

(圖)玉窖鎮騰龍寺
玉窖鎮山明水秀、環境雋美。背倚大脊嶺、前有楓江環繞、梅崗山筆聳,畫圖錦銹、風水迷人。 騰龍寺 背倚大脊嶺,是一座名聞遐邇的千年古剎。始建於唐朝貞觀(627—649)後期,屬唐代二類寺院。1993年3月獲縣宗教局批准登記,1999重建告竣,規模壯觀。1997年3月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現該寺占地面積一萬多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千多平方米,坐北向南,是四直巷四進式建築,分為山門、放生池、四面佛祖亭、天王殿、大雄寶殿、後面建九間二層藏經樓。採用中軸座堂式結構,雕樑畫棟,紅楹綠角,琉璃瓦飾。它仿潮州開元寺建築格局,保持宋代建築風格,結合當地藝術特色,使之更加莊嚴美觀。 鄭大進府 位於玉窖鎮仙美村。分新老二府。老府建於明代,是鄭氏祖居,府前有象徵鄭大進官階品級的石獅和旗桿斗座。新府在村南側,建於乾隆年間,屬官方建築,坐北朝南,三進廳、東西兩火巷。鄭府依山而建,府前有寬闊地埕,池塘,稻田一片平疇。府後有花園、書齋等建築梅崗書院 梅崗書院是一座建於清朝中葉、全盛於清末民初,毀沒於近代而且沒有在原址上再建、繼續辦學的古書院。1944年,日軍占領梅崗山後,搶走了書院的文物,並強行抽派壯丁拆下中廳杉木到梅崗山上築碉堡、架橋樑,又將支撐中廳的二條大石柱推倒,致使中廳全座倒塌,這座近200多年之久的書院毀於一旦。20世紀70年代初,院前村村民陸續在梅崗書院原址上建造私人房屋。現今除“梅崗書院”楷書石制匾額和《梅崗書院記》碑石被運往他處得以保存下來之外,梅崗書院原址已成為一片民居了。

投資環境

玉窖鎮在致力完善投資環境的同時,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多渠道、多層次進行招商引資宣傳。兆興、新威龍、美利嘉、燕寶、廣東中油油品銷售有限公司、廣塑實業有限公司、米其衛浴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在玉窖落戶創業;同時,玉窖鎮在廣梅汕鐵路北側規劃建設一個占地3500畝的陶瓷科技園——揭東陶瓷科技園。目前,該園區建設已實現市場化、企業化運作。首期計畫投入資金3500萬元,完善科技園內通水、通電、通路和山坡平整的“三通一平”工作。該園現已有7家陶瓷企業在該園落戶。

目前,該鎮擁有陶瓷、塑膠、建材、家具、食品加工、毛織、紙品等七大行業幾百家企業,企業結構初具規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