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中醫醫院

廣州市中醫醫院

廣州市中醫醫院前身始建於三十年代,幾易其名。1960年正式命名為廣州市中醫醫院。

基本信息

醫院簡介

廣州市中醫院

廣州市中醫醫院座落在有“西關”之稱的荔灣區黃沙地段,與風景秀麗的沙面、白鵝潭相鄰,交通十分便利。醫院始建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1956年經市政府命名為“廣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1960年更名為“廣州市中醫醫院”, 2004年正式成為廣州中醫藥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我院是一所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於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中醫醫院,下設同德門診部和五羊門診部兩個分支機構,廣州市中醫中藥研究所設於院內。醫院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辦院理念,榮獲“省文明中醫醫院”、“省百家文明醫院”稱號。

全院有在職職工799人,其中衛技人員624人,正高職稱13人,副高職稱52人,中級職稱131人;擁有省、市名中醫6名,兼職正、副教授15名,任全國、省級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以上的有20多人,博士碩士22人。
該院開放床位422張,年門、急診量人次50多萬,每年出院人數達4600多人次,病床使用率達83%。
該院以中醫為主,中西醫並重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內分泌疾病、婦科、兒科、骨傷、周圍血管、肛腸等等方面的疾病,療效顯著。

院徽介紹

廣州市中醫院

中華太極陰陽圖,悠悠千古昭著於世,乃華夏傳統文化驕傲象徵。陰陽魚作為中醫志微由來已久,院徽構思取太極圖加以演化,組成漢字“中”字,即中醫、中醫院之意,代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和中醫理論的核心——陰陽學說。

負陰抱陽的太極圖意味著陰陽交錯分合,互生互化,循環往復,無窮無盡,在否定之否定中整體和諧發展,寓意中醫學既傳承古訓又不斷吸納新科技,必將蓬勃向前。

綠色的背景寓意生命春天大自然,表示中醫以使用天然草本植物為主的特色。白色部分似右手持針左手按押,象徵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針炙

左側及右下方綠色部分分別隱含字母“GZ”,意即“廣州”。

中國民俗崇尚“”,“圓”象徵各睦、和諧。院徽整體為圓形,左右環繞,表示醫患和諧共處。白色相交部分似“1人”,象徵廣大員工團結如一人,同舟共濟,攜手共進。

歷史沿革

廣州市中醫醫院前身始建於30年代,幾易其名,1960年正式命名為廣州市中醫醫院。1986年被列為廣州市重點建設單位,1995年通過三級甲等中醫醫院評審,1997年被批准為廣東省高等醫學院校教學醫院。是市屬唯一一所學科齊全、設備先進的現代化中醫醫院。

儀器設備

擁有全身CT機、800毫安多功能X光機、美國SLT接觸式雷射治療儀、A超、B超、彩色都卜勒超音波儀、血液透析機、PCR檢測系統、腹腔鏡、宮腔鏡、關節鏡、纖維電子內窺鏡、體外震波碎石機、自動生化儀等一批大型先進診斷治療設備。

科室設定

現有臨床一級科室9個,15個專業。住院部設有內科、外科、骨科、腫瘤科、婦科、痔瘡科、針灸科、兒科、急診科等,其中內科包括了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經、腎病內科,外科包括了普外、泌尿、脈管炎科,腫瘤科包括了普羅腫瘤治療中心、綜合科。並設有CCU、ICU病房。我院為廣州市120急救中心首批參加單位實行急診24小時開放。門診部除設有內、外、婦、兒、骨傷、痔瘡、耳鼻喉、眼科、針灸科等科室外,還設有脈管炎、心腦血管病、頭痛、咳喘、肝炎、糖尿病、腫瘤、乳腺病、前列腺增生、子宮肌瘤、中醫男科、不孕症、關節痛等具有中醫特色、療效顯著的中醫專科門診52個,慕名而來的有新加坡、美國、加拿大、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的病人

醫院優勢

醫院是全國《中醫血療》定點單位,先達雷射手術全國培訓中心和廣州腹腔鏡手術培訓中心。開展了中醫血療、雷射治療前列腺增生症、介入治療腫瘤、腹腔鏡手術、顯微外科、心血管病監護病房、血液透析和體外反搏等治療項目。我院建有中外合作普羅腫瘤治療中心,主要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研究和治療腫瘤。

醫院現有博士、碩士14人,科研力量較雄厚,現承擔省市級各類科研課題20多項,神經內科、急診科被列為廣州市重點中醫專科,乳腺增生病被列為省市重點中醫專病,嵌頓痔、潰瘍性結腸炎被列為廣州市重點中醫專病。

醫院榮譽

2007年9月,醫院護理部被評為“全國首屆中醫護理先進集體”

1978年就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腫瘤科是廣州市衛生系統唯一的全國“青年文明號”,近十年開展中藥介入治療晚期腫瘤3,000多例,居全國首位。血液科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血液專科協作單位。目前醫院承擔各級科研課題190餘項,獲10多項科研成果獎。

發展前景

適逢廣東省建設中醫藥強省、廣州打造中醫藥強市的良好機遇,醫院得到廣州市政府、市衛生局等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擬投資6個億,5年內把我院建成設施完善功能齊全、中醫特色和優勢凸顯、創新能力突出、文化氛圍濃厚、中醫藥人才隊伍壯大、中西醫綜合實力強、全市領先的現代化綜合性中醫醫院。至2010年醫院整體建築面積達到120,000平方米;設備總值達1.5億元;擁有2-3個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重點專科專病、8-10個省市重點專科專病;有200名左右、梯隊合理、名醫輩出的醫療技術專家隊伍;病床數1200張;年門診量200萬人次;年收治病人數10,000人次;年業務收入達到3億元。形成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的現代化醫院管理模式,建成環境優美、布局合理、學科齊全、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技術領先的華南乃至全國馳名的百年名院,創造出具有鮮明嶺南特色和廣州精神的中醫藥文化品牌,使醫院真正成為“人才一流、服務一流、設備一流、環境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的現代化綜合性中醫醫院。

地理交通

廣州市中醫院廣州市中醫院

珠璣路院本部:
廣州市荔灣區珠璣路16號
郵編510130
坐公車:1、6、9、25、38、57、64、75、81、105、123、176、181、208、209、217、236、270、281、297、308、530、538、556及夜1、夜5、夜26、夜37到市中醫院站或六二三路下車可達。
捷運黃沙站。

中國知名中醫院概覽

安徽省中醫院
北京中醫醫院
本溪市中醫院
北京市昌平區中醫院
北京安定門中醫院
北京中醫院
北京市宣武區中醫院
北京天安中醫院
北京市大興區中醫醫院
寶雞市中醫醫院
常州市中醫院
長垣縣中醫院
長興縣中醫院
常熟市中醫院
長沙市中醫院
昌平區中醫院
東莞中醫院
大連市中醫醫院
東陽市中醫院
東莞市中醫院
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
佛山市中醫院
封丘縣中醫院
阜新中醫醫院
福建省寧德市中醫院
廣東省中醫院
廣州市中醫醫院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
廣東省台山市中醫院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桂林市中醫醫院
甘肅省中醫院
杭州市中醫院
深圳市中醫院
蘇州市中醫醫院
石家莊市中醫院
上海市中醫醫院
紹興市中醫院
陝西省中醫醫院
泰州市中醫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
鐵力市中醫院
泰安市中醫院
桃源縣中醫院
太和中醫院
台州市中醫院
台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鐵嶺市中醫院
杭州市下城區中醫院
河源市中醫院
衡陽市中醫醫院
江西省中醫院
江門五邑中醫院
焦作市中醫院
濟南市中醫醫院
金壇市中醫院
濟寧市中醫院
嘉興市中醫院
濟南市中醫院
江蘇省中醫院
江西中醫院
津南中醫院
九江市中醫院
湖州市中醫院
虎門中醫院
洪湖中醫醫院
湖北省中醫院
無錫市中醫院
武漢市中醫醫院
無錫市中醫醫院
溫州市中醫院
武漢升華蛇療中醫院
蕪湖市中醫醫院
廈門中醫院
宣武中醫醫院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
徐州市中醫院
西安市中醫醫院
新鄭市中醫院
襄樊市中醫醫院
象山中醫醫院
仙桃市中醫院
江門市五邑中醫院
荊州市中醫醫院
晉江市中醫院
江蘇省第二中醫院
崑山中醫醫院
崑山市中醫院
崑山中醫院
開平市中醫院
開封市中醫院
廊坊中醫院
溧陽市中醫院
連雲港市中醫院
樂山市中醫院
臨安市中醫院
溧陽中醫院
鶴年堂
杭州市蕭山區中醫院
河南省中醫院
懷化市中醫院

雲南省中醫醫院
揚州中醫院
雲南省中醫院
揚州市中醫院
浙江省中醫院
淄博市中醫院
重慶市中醫院
張家港市中醫院
章丘市中醫院
漳州市中醫院
淄博中醫醫院
鄭州市中醫院
浙江省餘姚市中醫醫院
北京同仁堂中醫醫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
瀏陽市中醫醫院
漯河市中醫院
茂名市中醫院
寧波市中醫院
南通市中醫院
平陽縣中醫院
蓬萊市中醫院
黔南州中醫院
青島靜康醫院
曲阜市中醫院
衢州市中醫院
榮成市中醫院
日照市中醫院
日照市中醫醫院
上海市長寧區天山中醫
海南省中醫院
菏澤市立醫院
邯鄲市中醫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