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區中醫院

北京市昌平區中醫院

北京昌平縣醫院的前身“昌平縣大眾醫藥社”於1946年在長陵鄉上口村成立,1948年12月12日隨縣政府遷至昌平縣城。1949年3月“昌平縣大眾醫藥社”改稱為“昌平縣衛生院”。1956年“昌平縣衛生院”改稱為“昌平區衛生院”,同年秋後遷至昌平鎮和平街4號(現在院址)。1957年12月27日“昌平縣衛生院”升為“昌平區醫院”,1960年1月,“昌平區醫院”改稱為“昌平縣醫院”。 醫院占地面積25.6畝,建築面積16880平方米,資產總計過億元,其中醫療設備6927萬元。現有職工544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占全院職工總數的81%,高級職稱45人,中級職稱124人,初級職稱303人。

基本信息

概述

北京市昌平區中醫院

北京市昌平區中醫醫院始建於1984年的昌平縣中醫門診部,於1992年12月26日正式建院。建院以來,醫院靠科學管理治院,以改革統攬全局,以不斷創新求發展,確定了“ 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以特色為優勢 ”的辦院方針,以“ 優質、高效、低消耗”為總體目標,走科技興院之路。全院幹部職工同心同德,積極進取,銳意改革,使醫院的醫、教、研、防各項工作均得到了全面發展和提高。
1995 年6月被聯合國基金會世界衛生組織、國家衛生部命名為“愛嬰醫院”;同年10月,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 二級甲等中醫醫院”。現已成為昌平地區集中醫醫療、教學、科研、防保、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中醫醫院。

基礎設施

北京市昌平區中醫院 路標

昌平區中醫醫院始建於1984年的昌平縣中醫門診部,於1992年12月26日正式建院。建院十年來,醫院靠科學管理治院,以改革統攬全局,以不斷創新求發展,確定了“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以特色為優勢”的辦院方針,以“優質、高效、低消耗”為總體目標,走科技興院之路。全院幹部職工同心同德,積極進取,銳意改革,使醫院的醫、教、研、防各項工作均得到了全面發展和提高。1995年6月被聯合國基金會、世界衛生組織、國家衛生部命名為“愛嬰醫院”;同年10月,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二級甲等中醫醫院”。現已成為昌平地區集中醫醫療、教學、科研、防保、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中醫醫院。
醫院占地面積25.6畝,建築面積16880平方米,資產總計過億元,其中醫療設備6927萬元。現有職工544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占全院職工總數的81%,高級職稱45人,中級職稱124人,初級職稱303人。年門診量44.3萬人次,開設病床285張,年住院人次8000餘人次,平均床位使用率為90%。醫院設有內、外、婦、兒等22個臨床科室,市重點專科1個,院重點專科2個,醫技科室4個,病區10個,急救中心1個,分院2個。
醫院在取得“愛嬰醫院”和“二級甲等中醫醫院”稱號後,加大管理改革力度,全面突出以內涵建設為中心,推出“六新”管理改革機制:即培養引進高新技術人才、開展新技術、擴大新病源、推出新機制、增加新設備、實行全新優質服務。
近年來,醫院堅持科技興醫、科教興院的戰略,獲得區、局科技進步獎16項。在國家級和省市級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90篇,其中國家級146篇,省市級44篇。
醫院先後引進了日本日立醫療AIRIS-mate永磁型核磁共振、西門子Sequoia-512Signature型高檔彩色都卜勒超聲診斷儀、aloka公司生產的ssd/alpha10新型彩超、日本日立醫療SF-VA200大型C臂血管造影裝置(DSA)、日本日立醫療DHF-105CX-9小C臂、HITACHIRADIX-PRONTO(XE)產螺鏇CT、數位化乳腺機、日本OLYMPUS大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AU400)、數位化影像處理系統、放免儀、免疫發光儀、R-50X光機、麻醉機、監護儀、“費森尤斯”4008S血液透析濾過機、“費森尤斯”4008S血透機、主動脈球囊反搏泵、奧林巴斯V70電子胃腸鏡、蛇牌腹腔鏡、陰道鏡、關節鏡及重症監護設備等大型醫療設備,使醫院診斷治療水平得到了長足發展。
為滿足廣大患者需求,醫院設有普通門診和專家門診,住院部設有普通病房和高級病房,實行全年365天無假日門診,隨時為患者提供全員、全程、全方位優質服務。
2003年12月一棟3128.66平方米的五層新的綜合病房大樓竣工並投入使用。

歷史沿革

北京市昌平區中醫院

1984年9月在昌平鎮鼓樓南街昌平縣中醫門診部正式成立。
1990年9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北京市衛生局、北京市中醫管理局積極扶持昌平中醫事業,由昌平縣政府投資開始興建昌平縣中醫醫院。
1992年12月26日門診樓及Ⅰ號綜合病房樓落成,建築面積為4493平方米,昌平縣中醫醫院正式成立。
1992年12月26日—1999年12月北京市昌平縣中醫醫院黨總支。
1995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衛生組織、國家衛生部命名為“愛嬰醫院”。
1995年10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定為“二級甲等中醫醫院”。
1999年8月昌平撤縣設區更名為北京市昌平區中醫醫院。
1999年12月北京市昌平區中醫醫院黨總支成立。
2000年6月南大街社區衛生服務站正式成立。
2000年10月科技園區社區衛生服務站正式成立。
2001年2月亢山及西關社區衛生服務站正式成立。
2001年6月南郝莊社區衛生服務站正式成立。
2001年11月西環里社區衛生服務站正式成立。
2002年4月北門診社區衛生服務站正式成立。
2002年6月醫技樓落成,建築面積為2200平方米,同時急救中心正式成立。
2002年8月介山社區衛生服務站正式成立。
2002年10月Ⅱ號綜合病房樓破土動工,建築面積為3200平方米,心臟介入治療中心將在此成立。
2002年11月天通苑分院落成,建築面積為2300平方米,昌平區中醫醫院天通苑分院正式成立。
2003年12月一棟3128.66平方米的綜合病房大樓峻工並投入使用。
2004年5月北京市紅十字會緊急救援中心昌平分中心成立。
2004年5月17日經昌平區衛生局黨委決定,原北京市昌平區昌平鎮醫院合併到北京市昌平區中醫醫院。
2004年6月西環南路社區衛生服務站正式成立。
2005年3月16日昌平區衛生局昌衛發【2005】48號《關於昌平區鎮村衛生機構改革與管理的實施意見》檔案中,調整衛生院行政區劃設定,撤銷北京市昌平區昌平鎮醫院,原北京市昌平區昌平鎮醫院併入到北京市昌平區中醫醫院。
2005年7月~12月昌平區中醫醫院參加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
2007年12月25日昌平區衛生局調令,昌平區中醫醫院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人員人事關係從昌平區中醫醫院剝離,歸屬昌平區衛生局設立的昌平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管理。
2008年11月24日昌平區中醫醫院黨委正式成立。
2009年2月27日成立北京中醫藥大學昌平臨床教學醫院。
2009年4月12日成立共青團昌平區中醫醫院委員會。

醫院管理

北京市昌平區中醫醫院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伴隨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必將促使醫療機構之間形成競爭,醫院將面向競爭的醫療市場。醫院生存與發展的核心是競爭力,即能否吸引患者,而吸引患者的關鍵則體現在服務、質量、人才、價格、特色等五個方面。為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醫療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醫院的管理橫式由“政策依賴型”轉向“市場導向型”。推出七項管理改革舉措:
舉措之一:推出了“六新”的內部管理機制:即培養引進高新技術人才形成人才優勢;開展新技術形成技術優勢;擴大新病源形成市場優勢;推出新機制形成管理優勢;增加新設備形成設備優勢;實行全新優質服務形成信譽優勢;最終形成中醫院的綜合優勢。
舉措之二:醫院在實行科學化、信息化、現代化管理的同時,先後成立了管理改革、科學技術、藥事、質控、事故鑑定、採購等八個管理委員會,形成了具有組織性、監督性、透明性高的正常良性循環。
舉措之三:醫院把2001年確定為質量管理年,把質量工作作為全年的中心工作,健全了管理體系,形成了全院臨床、職能、後勤整體質量管理網路。
舉措之四:“兩項文明建設”同步發展,注重工作效益、工作質量與精神文明的有機結合,運用經濟分配槓桿進行管理,推動各科室向最佳化管理的方向運行,進而使醫院的整體管理得以最佳化,徹底打破了原有的“陽光普照”與“平均分配”。
舉措之五:實行院務公開,規範財務管理,萬元以上支出由院黨政領導班子集體討論決定,院內各項收入與支出定期向全院中層幹部及全院職工公布。
舉措之六:實行院長行政查房制度,由柏桂山院長帶隊,院領導班子及相關人員參加,深入臨床一線,及時解決問題。
舉措之七:實行內部人事聘任制度,制定目標管理責任制,打破了在用人問題上存在的幹部終身制、壟斷制、論資排輩、能上不能下的不利於調動人的積極性的局面,對院科兩級幹部實施聘任制及目標管理責任制,提高了工作效益和工作質量。

科室設定

高檔彩色都卜勒超聲診斷儀高檔彩色都卜勒超聲診斷儀

一、臨床科室(22個):急救中心、心血管內科、腦血管內科、糖尿病內科、綜合內科(血液淨化中心)、外科(碎石中心)、肛腸科、骨傷科、婦產科、消化內科、手術室、兒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針灸按摩科、門診部、介入治療中心、防保科、體檢中心、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
二、醫技科室(4個):檢驗科、功能檢查科、放射科、藥劑科。
三、病區(10個):心血管內科病區、ICU病區、腦血管內科病區、綜合內科病區、外科病區、骨傷科病區、婦產科病區、糖尿病內科病區、特需病區、消化內科病區。
四、職能部門科室(18個):黨總支辦公室、醫院辦公室、人事科、工會、團總支、醫務科、護理部、科教科、質量控制辦公室、醫療保險辦公室、門診部、管理辦、財務科、微機室、保衛科、供應室、病案室、健康服務中心。
五、後勤部門科室(16個):總務科、採購科、膳食科、司機班、洗衣房、收費處、住院處、電工班、水暖工、木工房、電梯室、總機室、導醫室、掛號室、監控室、保全班。
六、分院(2個):鼓樓分院、天通苑分院。

榮譽稱號

柏桂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定為“二級甲等中醫醫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衛生組織評定為“愛嬰醫院”
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評定為“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
被評為規範化服務達標單位
昌平區委、人民政府評為“文明單位”
醫院科技園區暨西環里社區服務站市級達標
北京市愛國衛生先進單位
北京市醫療衛生計量合格單位
科技事業檔案工作目標管理市級先進單位
北京市人民政府評為“首都綠化美化花園式單位”
昌平區總工會評為“奔小康立功競賽先進單位”
昌平區政府評為“物價、計量信得過單位”
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北京市衛生局評定三病區護理組、一病區護理組為“青年文明號”先進班組
北京防治非典聯合工作小組評為“首都防治‘非典’工作先進單位”
北京市昌平區委、區政府評為“防治‘非典’工作先進單位”
中共北京市昌平區委員會評為“先進黨支部”
昌平區人民政府評為“退伍軍人安置工作先進單位”

中國知名中醫院概覽

安徽省中醫院
北京中醫醫院
本溪市中醫院
北京市昌平區中醫院
北京安定門中醫院
北京中醫院
北京市宣武區中醫院
北京天安中醫院
北京市大興區中醫醫院
寶雞市中醫醫院
常州市中醫院
長垣縣中醫院
長興縣中醫院
常熟市中醫院
長沙市中醫院
昌平區中醫院
東莞中醫院
大連市中醫醫院
東陽市中醫院
東莞市中醫院
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
佛山市中醫院
封丘縣中醫院
阜新中醫醫院
福建省寧德市中醫院
廣東省中醫院
廣州市中醫醫院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
廣東省台山市中醫院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桂林市中醫醫院
甘肅省中醫院
杭州市中醫院
深圳市中醫院
蘇州市中醫醫院
石家莊市中醫院
上海市中醫醫院
紹興市中醫院
陝西省中醫醫院
泰州市中醫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
鐵力市中醫院
泰安市中醫院
桃源縣中醫院
太和中醫院
台州市中醫院
台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鐵嶺市中醫院
杭州市下城區中醫院
河源市中醫院
衡陽市中醫醫院
江西省中醫院
江門五邑中醫院
焦作市中醫院
濟南市中醫醫院
金壇市中醫院
濟寧市中醫院
嘉興市中醫院
濟南市中醫院
江蘇省中醫院
江西中醫院
津南中醫院
九江市中醫院
湖州市中醫院
虎門中醫院
洪湖中醫醫院
湖北省中醫院
無錫市中醫院
武漢市中醫醫院
無錫市中醫醫院
溫州市中醫院
武漢升華蛇療中醫院
蕪湖市中醫醫院
廈門中醫院
宣武中醫醫院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
徐州市中醫院
西安市中醫醫院
新鄭市中醫院
襄樊市中醫醫院
象山中醫醫院
仙桃市中醫院
江門市五邑中醫院
荊州市中醫醫院
晉江市中醫院
江蘇省第二中醫院
崑山中醫醫院
崑山市中醫院
崑山中醫院
開平市中醫院
開封市中醫院
廊坊中醫院
溧陽市中醫院
連雲港市中醫院
樂山市中醫院
臨安市中醫院
溧陽中醫院
鶴年堂
杭州市蕭山區中醫院
河南省中醫院
懷化市中醫院

雲南省中醫醫院
揚州中醫院
雲南省中醫院
揚州市中醫院
浙江省中醫院
淄博市中醫院
重慶市中醫院
張家港市中醫院
章丘市中醫院
漳州市中醫院
淄博中醫醫院
鄭州市中醫院
浙江省餘姚市中醫醫院
北京同仁堂中醫醫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
瀏陽市中醫醫院
漯河市中醫院
茂名市中醫院
寧波市中醫院
南通市中醫院
平陽縣中醫院
蓬萊市中醫院
黔南州中醫院
青島靜康醫院
曲阜市中醫院
衢州市中醫院
榮成市中醫院
日照市中醫院
日照市中醫醫院
上海市長寧區天山中醫
海南省中醫院
菏澤市立醫院
邯鄲市中醫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