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同安一中

廈門市同安一中

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學前身是1924年9月創辦的同安公立初級中學。1952年增設高中部。1958年被確定為省重點中學。1999年12月被確認為省一級達標中學,現為廈門市教育局直屬學校。

中文名:廈門市同安第一中學

創辦時間:1924年9月。

基本信息


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校園環境

學校坐落同安北郊,福廈公路從校門前經過。依山傍水,環境清幽。1970年學校遷入現址,系廈門師範學校原址,地處同安區文化旅遊帶,毗鄰千年古剎梵天寺,背倚輪山,遠眺雙溪入海,校園錯落有致,風景秀麗。

學校沿革

同安一中創辦於民國13年9月,原為同安初級中學。民國20年改名為縣立初級中學,民國25年因經費困難而停辦(其間曾改辦簡師和商業職業學校,各培訓學員一期)。民國29年陳嘉庚率“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回國時曾親臨同安視察,應同安縣父老的要求,在原縣立初級中學的基礎上創辦集美中學分校,次年改名為同安初級中學。1952年改為同安第一中學。1953年與同安第二中學(高中部)合辦為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學;1959年被確定為福建省重點中學,1979年重新確定為福建省第二批辦好的重點中學。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學校校址被占,後遷至新址,現位於同安縣大同鎮,占地面積6.14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08萬平方米。上世紀九十年代,學校建設開始起步。旅星華人李吉成先生捐建松林樓(1994年)、蘇頌科學館(1996年),大大地改善了學校辦學條件。1995年有36個班、學生1868人,其中,高中18個班、960人,寄宿生808人。教職工164人,專任教師114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31人。之後,學校籌集資金建設學思樓(學生宿舍,1999年)、毓秀樓(食堂,1999年)和致遠樓(辦公樓,2001年),學校功能用房基本完善。2002年學校投資600萬元,購買區勞動服務公司用地10.6畝(含地上建築),投資305萬元首期向東山村征地62.5畝,2005年投資340萬元再次向東山村征地42畝,校園占地面積擴大到215畝,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2004年投資6000萬元(市政府一次性投入1000萬,其餘的學校貸款政府貼息)建設1號、3號教學樓。2006年投資3000萬元(市政府一次性投入1600萬,其餘的學校貸款政府貼息)建設400米塑膠運動場、體育館、新疆學生宿舍。2004年來共投入3000多萬元裝配了內部設施設備。目前,學校校園面貌煥然一新,設施設備頗具現代化,語音室、音像閱覽室、電子備課室、動植物標本室以及航模、機器人、雕塑、集郵、書畫、舞蹈、健身等專用教室一應俱全;多媒體、網路、校園廣播進教室,自辦六套無線調頻英語廣播節目;圖書館藏書12萬冊,報刊400多種。辦學72年來,共培養國中畢業生10885人,高中畢業生7555人。考取各類大中專院校的3959人,其中考上大專院校的3119人。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初高中共66個班(含藝術體育特長班、科技班、新疆班),學生總數3105名。有特級教師、國家省市級傑出教師、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專業技術拔尖人才51人,高級教師68人,碩士學歷30人。教師平均年齡33歲。現任校長吳億年,福建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福建省特級教師,國家級骨幹教師,福建省普通高中示範性學校專家評審,福建師範大學兼職副教授,福建省第十、十一屆人大代表,廈門市第十一屆人大代表、教科文衛委員,廈門市同安區第十三、十四、十五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兼職)。
。。。。

辦學理念

 辦學思想:以人為本和諧發展 

 校訓:和諧求實繼承創新 

 領導作風:團結協作務實高效 

 教風;德高業精開拓進取

學風:尊師守紀勤學善思 

 辦學願景:創新進取的教園全面發展的學園個性張揚的樂園和諧美麗的校園

教學模式

近年來,學校開拓進取,求實創新,提出“以人為本、和諧發展”辦學思想,實施“和諧教育”整體改革方案,樹立“五觀”(全面發展的素質觀,整體最佳化的系統觀,和諧有序的過程觀,能動發展的學生觀,民主融洽的教學觀),營造“四園”學校(創新進取的教園,全面發展的學園,個性張揚的樂園,美麗和諧的校園)。通過狠抓德育、狠抓素質教育、狠抓質量管理促進辦學質量大面積提升。在素質教育方面趟出了新路,得到中央電視台等眾多媒體的廣泛關注和播報,在教學質量上提升了一個檔次,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肯定和社會的好評,“素質+質量”成為學校頗具特色的亮點。學校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特别致力“富有時代氣息,體現時代精神,與時俱進、民主、科學、開放的新文化”的建設。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讓學生多經歷、多感受、多體會,提高學生與自然、與社會、與人和諧相處的能力。學校建立“輪山藝術團”、“輪山書畫社”、“輪山文學社”、“輪山棋社”(全國首批50家棋類教學課題研究實驗基地)、“學生健身俱樂部”、“愛心社”、“海峽兩岸集郵文化研究會”、“陽光青年志願者協會”等社團,創造性地開展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周末藝苑、周末電影院、校園歌星擂台賽、校園吉尼斯、校園奧斯卡,聖誕party、愛心超市、書畫作品教輔材料義捐義賣活動,以及“相約未名湖”、“走進農家”、“快樂炊事”、“國防教育”、“海峽兩岸中學生集郵”等夏令營活動。2006年中國教育電視台專程來校拍攝《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DVD影視教材》並在全國發行。2004、2005、2006年,中央電視台三次來校專題拍攝同安一中《異想天開,創意無限》科技創新節目和通用技術課程的成果,在CCTV-10和央視少兒頻道熱播,並選送世界青少年節目展播,其中幾個項目獲得國家級專利,學校先後榮獲“最佳創意獎”和“優秀創意獎”。近十年,航模、車模88人次獲國家級或省級團體、個人冠軍。在福建省第20、21、22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有11個項目獲一、二、三等獎,其中《批駁“六合彩”我們在行動》課題組的三位同學榮膺中宣部、法務部、中央電視台聯合評選的“2005中國年度十大法治人物”,並先後在CCTV-1、CCTV-2和《中國青年報》等媒體報播。2004年學校獲福建省青少年創新教育突出貢獻獎,多名指導教師獲得盧嘉錫獎。2004-2008年,有18人考上北大清華;2007、2008連續兩年,聯考獲得大面積豐收,各批次完成市指標情況居一級學校之首,2007年作為市重點中學的唯一代表在全市範圍內介紹高三工作管理經驗,2008年市教育局組織全市六個區的教育局、進修學校、各完中校領導蒞臨同安一中召開高三管理工作現場會,給予充分的肯定。在全國五個奧林匹克學科競賽中,已有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獲得省級以上金牌,2003年林泓域同學獲全國化學奧賽決賽金牌,2008年梁希同同學獲得全國生物奧賽金牌。2010年紀金朝同學參加第23屆全國高中學生化學奧賽決賽獲得金牌,併入選國家集訓隊;蔡安慰同學獲得第26屆全國高中物理奧賽決賽銀牌。學校致力於管理文化的建設。一抓隊伍建設,樹立推動工作的形象,樹立求真務實的形象,樹立勤勉敬業的形象。二抓建章立制,強化分層管理、過程管理、規範管理,修訂、彙編學校規章制度20多萬字,提高制度管人,依法辦學的水平。三抓管理體制建設,做到校長負責制與民主集中制結合,行政管理與教代會民主管理結合,嚴格校務公開,自覺接受民眾監督。

對外交流

學校注重開放辦學。一是注重與國內外名校的交流合作,與德國卡爾—楚克邁爾中學、美國東洛杉磯學院、金門農工職校建立友好姊妹校關係,定期派師生互訪,吸引多種文化融入,開拓視野,培養現代新人。加入山東省實驗中學、湖北省黃岡中學等25所全國名校組成“全國部分省市重點中學、實驗中學聯合體”(經民政部註冊登記),定期開展學習交流活動。二是努力發揮對外輻射和示範作用,連續幾年派遣教師赴寧支教,與五顯中學、洪塘中學建立對口幫帶關係。三是從2006年起,承擔中央和教育部下達的每年接收一個新疆內地高中班(160人)來校學習任務,進一步豐富了學校辦學的內涵。

學校榮譽

學校先後被評為“和諧中國·首屆全國中國小校園文化建設百佳創新學校”、中國創造學會創造教育實驗基地校、福建省文明學校、福建省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先進校、全國計畫生育先進單位、全國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單位、全國先進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福建省藝術教育先進集體、福建省先進教工之家、福建省普通中學教學常規先進集體、福建省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福建省基層航模活動先進單位、省一級檔案管理單位、省基層航模活動先進單位、省“學校音樂周”先進單位、省中國小勤工儉學先進集體、省民眾性百日體育活動先進單位、廈門市文明學校、廈門市花園式單位、廈門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廈門市青年志願者行動先進集體、廈門市軍警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單位等。
廈門市同安一中廈門市同安一中

廈門市區中學名錄

廈門市是福建省的一個副省級城市,是全國首批實行對外開放的五個經濟特區之一,現代化國際港口風景旅遊城市,現代服務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本任務主要收集整理廈門市區的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