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

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

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是福建省文明學校,福建省示範性學校,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評估“成果突出學校。 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創辦於1919年,為紀念辛亥革命,取名“雙十”。1929年,該校正式定名為“廈門私立雙十中學”;1956年,改為公立中學;1957年成為福建省重點中學;1965年,改為“廈門第八中學”;1983年,恢復原校名“廈門雙十中學”。 據官網2015年7月顯示,該校占地總面積17萬平方米,設有42個教學班,擁有2100多學生,教職工196人,特級教師7人,高級教師45人,一級教師73人等。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創辦時期

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創辦於1919年10月。馬僑儒先生自任校長,設初級兩個班、高級一個班,另附設國小,學生120名。

1922年,林珠光與廈門商界人士石鼎宗、卓全成、林怡山、楊天乞、陳福星、陳清吉、高敬廷、余宗模、林逢春、梁繩國等相繼被邀為校董。募集資金建築新校舍,林珠光首先倡捐8000元,馬來亞華僑劉育才捐助1 000元,廈門諸校董捐助數千元,於外清保箭場仔花園地(即今鎮海校區校址)奠校舍之基。校舍為一座四方形兩層樓房(後命名為“馬僑儒紀念樓”)。1923年春,該校從霞溪遷至新校址,仍循舊制。共有學生110名。

1946年,從平和遷回現址。聘請國內教育界和知識界知名人士到校任教。

補充時期

1925年春,設商中一年級、二年級兩個班,預科一年級、二年級兩個班,學生總計80名(預科只設兩年,該年度後即不招生)。黃其華先生應聘擔任第一任教務主任,全校教職員總計12人。

1925年夏天,馬僑儒校長積勞成疾,英年早逝,年僅36歲。校董會為紀念其功績,將其遺體安葬於校內,立石銘記,並約定把第一座新校舍命名為“僑儒樓”,以資追念。

1926年春,校董會聘請廈門基督教青年會總幹事王宗仁兼任校長。王宗仁事務繁多,校務實由黃其華先生負責。

1927年2月,校董會改行董事長制,由林珠光擔任第一任董事長,余金隆、石鼎宗、白嘉祥、楊輝煌擔任常務董事,常年經費大部分由林珠光董事長捐助。

1927年春,該校開始招收女生,開廈門私立中等學校實行男女生同校之先河。

1927年8月,該校遵令改行新學制,改成普通中學。設國中、高中兩部,學制各三年,改校名為“雙十中學”。

1929年春,該校正式定名為“廈門私立雙十中學”。

1930年7月,王宗仁校長因受青年會新制度的限制(不得在會外兼職),辭其雙十中學校長兼職。8月,校董會聘黃其華任校長。黃其華以陶行知教育思想為指導,根據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理論,提出“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進”,提倡師生同生活、同甘苦。 學校積極籌募資金,添建校舍,增置設備,大力聘請優秀教師,擴大辦學規模。

1934年,該校還增設國小部,成為閩南一所學生數最多的中學。

發展時期

1956年,該校由政府接辦,改為公立學校,校名為“廈門雙十中學”。

1959年,該校躋身全省先進行列,被評為“紅旗中學”,榮獲中共省委、省人民委員會頒發的“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的獎旗,成為省重點中學。

1960年,在全國文教群英大會上,被授予全國“教育先進單位”的稱號。

挫折時期

1965年,該校改名為“廈門第八中學”。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間,該校在建國後所取得的成績被全盤否定,該校行政機構和黨組織曾一度被迫癱瘓,無法正常工作,大部分領導和教師慘遭迫害,整個教師隊伍被摧殘、肢解;學校教學設備遭受嚴重破壞,圖書和體育音樂等器材被洗劫一空;更嚴重的是幾代人不懈努力而形成的優良校風和優秀傳統在“文革,期間蕩然無存。

騰飛時期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結束,教學工作恢復正常。

1979年,該校重新被列為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

1983年,該校恢復原校名“廈門雙十中學”。

1984-1988年,連續五年榮獲市中學生田徑競賽團體冠軍,男牌、女籃、棒球、棋類等單項冠軍,榮獲省體育先進單位稱號。

1996年,通過省一級學校達標驗收。

1998年,該校高中合唱團榮獲首屆全國中國小文藝會演節目一等獎並晉京匯報演出。

2002年,該校與大唐教育投資有限公司合作開辦廈門康橋中學。

2003年,該校與飛人體育有限公司合作開設籃球特長班,為國內各專業球隊和高等院校培養高素質的籃球後備人才。該校還與廈門市新店中學、廈門市蓮花中學、廈門市湖裡實驗中學建立分校或合作校關係。

2005年,枋湖高中新校區建成並投入使用。

2006年,位於金尚路東、縣黃路西和枋湖東路北的枋湖校區(新校區)建成並作為該校的高中部投入使用。同年5月,該校與澳大利亞聖詹姆士學院舉辦“中澳雙學歷高中課程實驗班”。

2013年,該校獲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福建賽區團體第一名,並再次代表福建省參加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全國賽。

2014年,該校被評為“2014年度中招考務工作優秀學校”。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截至2013年12月,該校擁有兩個校區(枋湖校區和鎮海校區),占地總面積17萬平方米,設定100個班級,擁有5000名學生。

下屬學校
學校名稱創辦時間學校屬性
廈門雙十中學漳州分校2013年6月公立中學
廈門雙十中學思明分校2012年9月公辦國中
以上參考資料:

硬體設施

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

截至2015年7月,建有綜合教學大樓,建築面積2萬多平方米,內 有現代化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系統的。還建有圖書館、體育館、科學實驗樓、田徑場、校園網等。 新建有游泳館,游泳館是室內恆溫,共設8個泳道,25×50米標準建設,有更衣室和淋浴房。

師資力量

截至2013年,該校有教職工196人,特級教師7人,高級教師45人,一級教師73人,專家型教師1人、研究生學歷16人、省級學科帶頭人6人、市級學科帶頭人14人、外籍教師4人、省級骨幹教師8人、獲得碩士研究生學歷8人、市級骨幹教師3人等。

特級教師:陳紅珍、劉艷麗、肖培林、李海北、陳聰穎、趙祥枝、楊濱 。

省級學科帶頭人:黃錫棟(語文)、陳文強(數學)、張景銓(物理)、鄭昭琳(生物)、羅翔(藝術)、陸敏(語文)。

對外交流

2002年,該校與大唐教育投資有限公司合作開辦廈門康橋中學。2003年,與飛人體育有限公司合作開設籃球特長班。該校還與廈門市新店中學、廈門市蓮花中學、廈門市湖裡實驗中學建立分校或合作校關係。

據該校官網2006年12月顯示,該校還於英國蘇格蘭博尼斯學院、英國Westbourne House Prep. School、美國巴爾的摩理工高中、紐西蘭惠靈頓中學和惠靈頓女子中學多所國外學校結成友好校或姊妹校,互派師生交流訪問。該校還與澳大利亞霍爾姆斯學院合作“中澳高中課程實驗班”。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2015年,高考中朱志博獲得廈門市文科狀元。

2014年,高考中26人考上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4人被香港大學錄取,14人被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等香港高校錄取。

2013年,高考中總錄取人數894人,其中北京大學17人,清華大學9人,復旦大學9人。

2012年,高考總錄取884人,其中北京大學14人,清華大學9人,復旦大學8人。

截至2006年,該校培養出兩位高考個人總分省狀元,196名優秀畢業生考入或保送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每年均有數位學生通過高考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名校,每年還有5至8名學生經省教育廳組織選拔赴新加坡留學。

1999年起,該校高考成績連續十二年廈門市大連冠。進入新千年以來的15年高考,已有281名雙十學子被北大清華錄取。

雙十中學歷年來被清華北大錄取人數
年份人數年份人數
2000年9人2001年15人
2002年15人2003年13人
2004年20人2005年19人
2006年21人2007年10人
2008年16人2009年28人
2010年16人2011年15人
2012年23人2013年26人
2014年26人參考資料來源

科技競賽

姓名比賽名稱獲獎情況
陳誠斌2008“WRO世界奧林匹克機器人競賽中國區選拔賽高中組“創意賽”銀牌
方興第59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工程類一等獎
鄭深迪第14屆世界航海模型仿真錦標賽金牌
劉軼凡第六屆“ITT杯”全國中學生水科技發明比賽全國三等獎
競賽成績參考資料

學科競賽

2014年,中國數學奧林匹克榮獲國家銅牌;2013年,榮獲第二十七屆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競賽國家金牌和國家銀牌;2012年,中國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賽榮獲全國金牌和銀牌;2011年,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競賽榮獲一等獎;2011年-2014年,該校已獲得國際、國家級的金、銀、銅牌獎共19個。

姓名比賽名稱獲獎情況
羅陀平第39屆國際化學奧賽金牌
張興潭2005年中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全國二等獎
童哲、金鑫第21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全國二等獎
巫立凡亞洲與太平洋地區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APIO2010)金牌
李振東2005年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競賽全國一等獎
競賽成績參考資料

素質競賽

2015年,該校在由廈門市教育局和廈門市體育局主辦的廈門中學生籃球賽中獲得全市初高中女籃冠軍和高中男籃冠軍。

2014年,該校學生在2014廈門市趣味科學競賽活動中,獲得中學組一等獎,在“感動生命的故事”全省主題徵文評比活動中獲得三等獎,在第十二屆福建省音樂舞蹈節廈門賽區選拔賽中獲得第二名,晉級參加福建省舞蹈比賽總決賽。

2007年,該校獲得國際比賽2枚金牌、1枚銀牌、2枚銅牌,獲國內比賽17枚金牌,共有30多位同學獲國家二級運動員或國家運動健將稱號。

教師成績

教師榮譽

截至2015年4月,該校被評”福建省優秀教師“1人、”廈門市優秀班主任“3人、”廈門市優秀教師“3人、”廈門中國小傑出教師“1人、“廈門市先進教育工作者”1人、“廈門市師德表現先進個人”3人、廈門市“五一勞動獎章”。

教師榮譽
序號榮譽稱號姓名
1福建省優秀教師趙祥枝
2廈門市優秀班主任李爽、范代騰、趙祥枝
3廈門市優秀教師趙祥枝、許清龍、李增祥
4廈門中國小傑出教師趙祥枝
5廈門市先進教育工作者羅俊明
6廈門市師德表現先進個人吳一非、范代騰、李爽
7廈門市“五一勞動獎章”楊磊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課題研究

姓名課題名稱級別
楊磊化學基本觀念及以觀念建構為本的教學策略研究國家級課題
國中化學《酸和鹼》課堂中高效教學行為組合方式特徵的研究國家級課題子課題
李志東《高中語文讀寫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市級“十一五”課題
馬剛耀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教學策略研究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課題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出版作品

姓名參編著作出版專著
范代騰/ 心“病”還須心藥醫 獲第四屆全國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優秀成果評選獲二等獎
羅俊明《作文新突破》《中考語文百題大過關》
趙向波/《中學班主任》
李志東《文化經典文學名著閱讀指要》、《高中語文總複習導與練(福建版)》、《創新設計高三語文第一輪複習用書(福建版)》彙編《青春雙十》(第一期)《班級管理藝術》,第二期《今天如何當好老師》
馬剛耀《雙十考霸》《名校學案》《作為新突破》《作文帆》《高考文化文學名著導讀》《創新方案》/
林妮卿/《作文新突破》叢書責任主編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學校榮譽

年份所獲榮譽
2017年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
2013年 全國消防安全教育示範學校 全國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題教育活動示範學校
2012年 福建省“文明學校” 福建省“師德建設先進集體”
2011年 全國中國小外語教研示範學校
2006年 “健康杯”全國第四屆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優秀成果評選先進學校
2004年 中國瑞典合作“環境小碩士”中國項目實驗學校 國家課程改革實驗區(廈門市)中學綜合實驗基地學校
2001年廈門市雙擁工作先進單位
1960年福建省教育先進單位
參考資料來源: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校訓

勤毅信誠

釋義:校訓“勤毅信誠”源於1922年國學家賀仙舫先生為學校寫的校歌,創始人及首任校長馬僑儒先生將其選作校訓。

校歌

作者:《思明日報》主筆賀仙舫(名仲禹)先生

歌詞:

欽吾儕,學生雍融相聚一堂。鷺島上,鹿洞旁,共研磨,發憤圖強。

習琴書,和弦歌,樂未央。一班班,一行行,氣象煌。

勤毅信誠,敬業樂群,同學記著勿相忘,努力為國爭榮光。

解釋:第一句解釋為“值得欽佩的這一代學生們,和諧、融合地相聚在一起”。

譜曲者系20年代鷺江音樂界名人,因年久而佚其名。

社團文化

學生社團

校園社團活動 校園社團活動

截至2015年,該校有M.E.M.O模型公社、網球協會、 跆拳道社、街舞社DancePower、LoveStrings吉他社、繁星詩歌社、遇樂曲藝社、V.I.E.文學社、碎拍B-Box社、I.C.E動漫社、知默音樂社、攝影協會、驀然話劇社、夢辰天文社、初熏志願者協會、愛樂器樂社、繪畫社、羽毛球社等18個學生社團。

文化活動

截至2015年,該校舉辦的活動有“雙十中學文化講壇”、“書香校園系列講座”、籃球聯賽、足球比賽、歌手大賽、天文觀測等多個學習文化活動。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校長兼黨委書記 陳文強
副校長、黨委委員 蘇伯群
副校長兼紀委書記 姚育青
副校長、黨委委員 陳紅珍
校長助理、黨委委員 李康
校長助理、黨委委員 蔡芝禾
校長助理 黃學斌
註:以上數據是截至2015年

歷任領導

領導職務任期
張芝麟校長1937-1945
吳厚沂校長1946-1949
張堆金校長1951-1953
黃其華校長1926-1937
黃衛世校長1949-1950
陳江漢校長2001-2006
王毓泉校長1989—2001
吳叔苑1980—1988
李永裕校長1979-1980
張克萊1976—1979
“文革”複課負責人郭秀珍1969-1972
陳瑞蘭1972—1976
李永裕校長1953-1966
首任校長創辦人馬僑儒
參考資料

知名校友

李煥之:著名音樂家

莊炎林:社會活動家原全國僑聯主席

李景昀:國際知名醫學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