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圖書館

廈門圖書館

廈門圖書館位於體育路95號廈門文化藝術中心,由廈門工程機械廠原廠房改建而成,館舍建築面積25732平方米,設計館藏能力200萬冊,閱覽座席1560個,網路節點1450個,擁有上、下兩層各六千平方米的“藏、借、閱一體化”的開放式閱覽空間,日接待讀者能力4000人次,是目前國內較具特色的綜合性公共圖書館。

基本信息

簡介

圖書館外觀圖書館外觀

廈門市圖書館現有館藏文獻182萬冊,電子圖書43萬冊,電子資源資料庫26TB,以閩南地方文獻為收藏特色;全年365天開放,常年為市民提供書刊外借、閱覽、文獻檢索、導讀、參考諮詢等服務;舉辦公益性培訓、展覽、講座、電影,開展讀書活動等各類型主題活動。設有IT體驗、數字資源閱覽、專家參考閱覽、視障人士閱覽、館藏資源自助掃描等特色服務。

歷史沿革

建國前

廈門市圖書館創辦於1919年,建立初期,因世事滄桑,經歷了諸多變革,僅館舍就動遷了九次。一批廈門文化名人周殿熏、余超、李熹等先後出任館長,為圖書館的辦館經費、館藏積累及業務發展奔走南北,鞠躬盡瘁。

建國後

1954年12月,愛國工商業者鄭忠益先生將思明北路一座大樓無償借給圖書館做館舍。1988年圖書館遷入公園南路2號原市政府辦公樓;1991年12月,旅居香港的老讀者楊貽瑤先生捐資450萬元興建的圖書館綜合樓落成開館。2007年,遷入廈門市思明區體育路95號廈門文化藝術中心。

場館布局

廈門市圖書館現擁有位於廈門文化藝術中心的總館以及分布於廈門市思明區、湖裡區、集美區和翔安區的17個分館。並與廈門市6個區級圖書館共同構建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聯合體。

服務理念

廈門市圖書館服務聯合體廈門市圖書館服務聯合體
廈門市圖書館以“全方位開放、全公益服務、全社會共享”為服務方針,以社會化辦館為理念,以人性化的平等、免費、便捷服務為原則,形成在建築設施、館藏資源、讀者工作等要素上實行全方位開放的辦館模式,為讀者提供多層次、多元化、多形式的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各種層次的信息需求。
全開放服務。主要包括服務對象開放、服務空間開放、服務布局開放和文獻資源開放等方面。服務對象開放主要體現在讀者進入各閱覽區不用任何證件不用寄包,無論是本地市民、外來務工人員甚至外地遊客,均可以不受限制地利用圖書館;服務空間開放主要體現在利用大廠房的開闊空間,以學科或主題劃為閱覽區,各閱覽區之間利用通道隔斷,保持了各閱覽空間的獨立性和開闊性。讀者進入門禁後,可室內室外(中庭花園)、樓上樓下自由活動;服務布局開放主要體現在各閱覽區採用“藏、借、閱、檢、咨”一體化的全開放服務模式,在大廳設總服務台,讀者辦證退證、借書還書一站式完成,各閱覽區設諮詢台,提供現場導讀服務;同時改變傳統的以文獻載體為劃分標準的布局方法,採取各種載體資源並存的布局模式,便於讀者綜合利用;文獻資源開放體現在所有利用率高的文獻資源全部開架借閱,同時全面開放數字資源,總館、各分館及各區圖書館的讀者均可遠程訪問我館的數字資源,體現高度的開放性。
全公益服務。廈門市圖書館早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就實現基本服務免費,是較早實行公益性服務的公共圖書館之一。2007年新館開館後,幾乎取消了所有收費項目,只保留圖書館超期罰款和複印兩項收費項目,文獻掃描、學生假期課業輔導、簡訊提醒等服務也全部免費。對殘聯人士和孤寡老人不僅免收借書證押金還提供免費送書上門服務。全館的免費服務項目達28項,體現出高度的公益性。
全社會共享。廈門市圖書館自2008年起牽頭市區兩級公共圖書館,構建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聯合體,以市圖書館為中心,各成員館為網路節點,實現書目聯合檢索、文獻集中編目、借書證通用、軟硬體平台共享、文獻通借通還、物流統一配送、數字資源共建共享、讀者活動互聯互動等聯合服務。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建立起包含1箇中心館、1個市級少兒圖書館、6個區級圖書館、2個區級少兒圖書館、62個街區自助圖書館、70個聯網分館及30個聯網流通點等共172個聯網服務點的區域性圖書館聯合服務網路。服務聯合體的構建促進了各區圖書館服務理念的更新,提升了全市公共圖書館的總體服務能力,提高了圖書館的辦館效益。
全年365天開放,並實行全免費服務,日均接待讀者近萬人次。館內無線網路100%覆蓋,並配置了觸控螢幕導讀系統和閱報系統、自助借書機、自助複印機、自助掃瞄器,同時還提供圖書外借預約、電話續借、網上續借、wap網站續借、簡訊續借、24小時自助圖書館等多種開放性服務措施,使讀者獲取文獻信息更為便捷、自由;全年開展公益性的讀書沙龍、專題講座、周末電影、故事會、展覽等多種形式的讀者活動;常年深入社區、學校、企業開展圖書館服務宣講活動,引導廣大市民利用圖書館,發揮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2009年以來,年均舉辦公益性培訓、展覽、講座,開展讀書活動等各類主題活動820場。成為目前國內開放程度較高、較具服務特色的綜合性公共圖書館。
廈門市圖書館常年堅持服務基層,以實現本地區公共文獻信息資源共享為目標,致力於構建一個以現代化網路通信技術為依託,以廈門市圖書館總館為中心,各區圖書館為骨幹,鎮(街)、村(居)圖書室為節點的公共圖書館聯合服務網路。2010年,還與國家數字圖書館簽訂戰略合作協定,實現“國家數字圖書館廈門全覆蓋”,有效地提升了廈門地區數字資源的服務能力。流通點,初步形成覆蓋全市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路。
“全方位開放、全公益服務、全社會共享”的服務方針和社會化辦館的服務理念為廈門市圖書館贏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2014年,廈門市圖書館接待讀者421萬人次,外借文獻399萬冊次。各項業務指標居全國各級公共圖書館領先水平,獲得了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全國巾幗文明崗、文化部一級圖書館、廈門市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並被命名為中國圖書館學會全民閱讀示範基地、福建省社科普及基地、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福建省第七屆文明行業創建工作示範視窗,成為融入社會、貼近民眾的市民終身教育的知識殿堂和廈門市公共文獻信息資源共享保障中心。

圖書館特色

聯合體借書證聯合體借書證

廈圖有個特別之處——任何人均可自由出入,只有借書才需辦證。借書證以社會保障卡替代,連工本費都省了。押金可多可少,讀者可借出與押金等值的文獻。

在功能布局上堅持藏、借、閱、檢、咨一體化,各服務區域以主題劃分,但各閱覽區間無阻隔,讀者可自由走動。開架借閱率占館藏文獻近60%,方便讀者自由選擇。讀者還可上圖書館網站利用20個外購資料庫和15個自建資料庫,實現館藏資源市民共享。

數字圖書館

廈門圖書館已建成數字圖書館,2010年與國家數字圖書館相連,市民可足不出家門看圖書。
廈門市文化局局長羅才福介紹,廈門圖書館規劃至2020年,全市人均公共圖書擁有量達到2.0~2.5冊。規劃全市形成以市圖書館總館、其餘市級區級圖書館為中心館、社區圖書館(室)為基層分館、流動書車穿插服務的三級圖書館體系。
廈門數字圖書館與國家數字圖書連線後,國家數字圖書會向廈門圖書館提供1TB(1TB為1024GB)數字資源,這批資源主要包括視頻、圖片、電子圖書、電子期刊、網路信息資源等多種類型。

開放時間

總館:
周一至周四:8:00——21:00
周五:8:00——12:00(周五下午閉館)
周末、節假日:8:00——21:00
總館少兒借閱區:
周一至周四12:00-18:30(周五不開放)
周六、日、寒暑假8:00-21:00(周五下午閉館)
鼓浪嶼中山分館:
8:00-20:00周一至周日(周五下午閉館)
杏林分館:
周一至周四:12:00-18:00
周五至周日:8:00-12:00(周五下午閉館)
周末、節假日:8:00——12:0014:30——17:30
灌口分館:
周一至周四:13:30-20:00
周五:8:00-12:00(周五下午閉館)
周末、節假日:9:00——12:0014:00——20:00
後溪分館:
周一至周四:9:00-20:30
周五:8:00-12:00(下午閉館)
周末、節假日:9:00-20:30
火炬(翔安)產業區一期分館:
周一至周四:12:00-20:00
周五:閉館
周末、節假日:12:00-20:00
火炬(翔安)產業區二期分館:
周一:閉館
周二到周日、節假日:12:00——20:00
殿前街道分館
周一至周四:8:00——21:00
周五:8:00——12:00(下午閉館)
周末、節假日:8:00——21:00
馬巷分館:
周一至周四:8:00——20:00
周五:8:00——12:00(下午閉館)
周末、節假日:8:00——20:00
新店分館:
周一至周四:8:00——20:00
周五:8:00——12:00(下午閉館)
周末、節假日:8:00——20:00
華夏職業學院分館:
每日:8:00——22:00
周二:14:00——17:00(閉館三小時)
新圩分館:
上課時間均對校內學生開放,周末及節假日閉館。
市行政服務中心分館:
周一至周五:9:00——17:00
周末及節假日:閉館
五通分館:
周一到周四:12:00——18:00
周五:8:00——12:00(周五下午閉館)
周末、節假日:8:00——12:0014:30——17:30
集美區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分館:
周一到周四:13:00——21:00
周五:8:00——12:00(周五下午閉館)
周末、節假日:9:00——12:0014:30——16:3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