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畫琺瑯

康熙畫琺瑯,康熙年間生產金屬胎畫琺瑯的機構主要是內廷設立的琺瑯作,最初生產畫琺瑯的技術不成熟,後期的畫琺瑯充分顯示出畫琺瑯器薄、平、光、艷、雅的特性。

康熙年間生產金屬胎畫琺瑯的機構主要是內廷設立的琺瑯作。畫琺瑯至遲在康熙三十年宮內已試燒成功,與康熙三十五年研發成功的瓷胎畫琺瑯相去不遠。從有關資料來看,畫琺瑯進入技術成熟的精製階段,應是在康熙五十七年,武英殿琺瑯作歸屬養心殿造辦處的前後。
最初生產畫琺瑯的技術不成熟,胎體與掐絲琺瑯一樣較沉重,器物體積小,以實用的碗、盤、壺、瓶、盒等日常用具為主。釉色少,顏色也不純淨,釉色灰暗無光,色彩互相浸染滲透,畫面模糊,這顯然是由於燒煉技術不成熟的緣故。
康熙後期的畫琺瑯充分顯示出畫琺瑯器薄、平、光、艷、雅的特性,胎骨由試製階段的厚重逐漸趨於輕薄,釉質溫潤細膩。器型種類增多,除碗、盤外,常見唾盂、香盒、花瓶、鼻煙壺等生活用品。還用畫琺瑯技法仿造宣德爐。釉色增多,顏色純正鮮艷,圖案清晰,顯示出燒造畫琺瑯的技術已達到較高水平。作品多以黃釉作地,黃釉呈明黃的色調,釉色光澤亮麗潔淨的程度,可居三朝之冠,亦有少量白釉或淡藍釉為地者,上壓紅、粉紅、綠、草綠、寶藍、淺藍、赭和紫等彩釉;黑色開始啟用,但色澀而無光澤。裝飾紋樣以寫生花卉及圖案式花卉(纏枝花卉、折枝花)為主,也有極少許傳統山水風景。花卉主題為玉蘭、牡丹、茶花、桃花、荷花、梅花與菊等。花間有的還綴以蝴蝶、蜜蜂、錦雞、鳥等,增添了畫面的活力。繪畫技法,圖案式的花卉是以淺色凸顯花瓣的輪廓,至花心漸深,並以深色的線條細緻地繪飾花葉的脈絡;相反的也有以深色細線精確地勾勒出花瓣和葉片形狀,再以暈染的方式表現出整體的形狀與顏色。寫生花卉部分也採用惲壽平、蔣廷錫的沒骨花卉的繪畫技法,至於傳統山水則具王石谷、王原祁的繪畫風格。畫風極細膩,色彩諧調。
新興的畫琺瑯色彩鮮艷明快,豪華富麗,深得康熙皇帝的賞識,凡精美之作,在器物上署“康熙御製”款。從文獻記載中可知康熙對畫琺瑯器的濃厚興趣,他不僅命西方傳教士畫家和宮廷內畫家為琺瑯處畫琺瑯器,還從法國召來燒畫琺瑯的匠人為其服務。但所有繪畫都必須符合皇帝的旨意,皇帝不喜歡西洋油畫的風格,所以,康熙時代的畫琺瑯都保持著中國傳統繪畫的特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