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頭捉刀

床頭捉刀

床頭捉刀,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是魏武曹操扮作捉刀人接見匈奴使者的事跡。

基本信息

原文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解釋

床:指坐榻;
捉刀人:指執刀的衛士;
床頭捉刀人:在坐榻邊的衛士 
魏武將見匈奴使的“使” :使者;
自以形陋的“以” :認為;
不足雄遠國的“雄” :稱雄;
使崔季珪代的“使” :讓;
既畢的“既” :在;
魏王何如的“何如” :怎么樣;
然床頭捉刀人的“然” :但是;
此乃英雄也的“乃”:是。

翻譯

魏武帝曹操要接見匈奴的使者,他自己認為相貌不好看,不能用威儀震服匈奴,就讓崔季珪代替他接見,他自己握刀站在坐榻旁邊做侍從。已經接見完了,就派間諜,去問匈奴使者:“魏王這人怎么樣?”匈奴使者評價說:“魏王高雅的氣質,不同尋常;但是坐榻邊上拿刀的那個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聽後,就派人追去,殺掉了這個使者。

典出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啟示:使者的眼光獨到,證明其有真才實學,曹操恐怕此人回到匈奴後會對自己不利,所以才派人追殺他。
因為曹操 嫉賢妒能,心胸狹窄,且不願此事傳出去。
1.深刻反映了曹操的矛盾心態。
2.表現出曹操嫉賢妒能,心胸狹窄,奸詐狡猾,殘忍的性格。
3.描寫曹操羞慚,自卑心理。
4.怕匈奴使者回匈奴後說不利於自己的話(醜行、醜貌)。
5. 匈奴使者是人才,不為己用必後患無窮。

示例

王鐸《又答石寓》:“昔人得魏墨跡,輒投水,曰:吾為魏藏拙,足下(袁可立子)今為我藏拙。床頭捉刀,人固英雄哉!”

備註:曹操之所以殺使者,其主要原因是擔心使者匯報情況時說明魏王無能,貼身侍衛有野心之狀況。如此匈奴會認為魏王上不能馭下,必生內亂,故會乘機進攻。此操殺使之用意。另外上文中提及曹操諸如嫉賢妒能,心胸狹窄之性格,及自卑之心態,實屬不當。恰恰相反,這正是曹操料事於未發之能力,為大局著想之眼光,謀略精深而又行動果決之氣概的體現。上文只評價,實屬畫臉譜,著實應當改正。

追殺原因

世說新語乃由南宋時期文人所組織編纂的記載魏晉名人言談軼事的,雖然人物都是歷史名人但所記之事大多無從考證。如果要非去探究一番倒是有以下幾種可能:

1、曹操本人平常長以英雄自居,卻在這時有些自慚。想必此次會見匈奴必是要事,而且此次必是匈奴占據優勢。所以曹操命人代替卻不想此使竟“慧眼”識人,認出捉刀而立的曹操有股英雄氣(當然,他可能沒認出曹操,但卻認出了英雄。)。曹操傻眼了,假使此使回去後稟報說:曹操此人面容清秀卻無霸主之相,而真正的英雄卻被曹操當成侍衛使喚。曹操即無英雄之像又無用人之能。所以此次所議之事大可由我們漫天要價~這樣的話,曹操能不怕?

2、曹操覺得此使已然認出他了,想必必具非常人之能,他在魏國所見所聞中也沒準就悟出了曹操的真正實力,那么曹操還是必殺此人不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