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恐慌

年齡恐慌

年齡恐慌,通常是指年齡在25~40歲的職場人對於自己未來的一種焦慮。這種焦慮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對於年齡的慌張,認為有種“時不待我”的緊迫感。“年齡恐慌”是一種心理現象,也是一個社會現象,不少中年人的年齡恐慌是非常強烈的,有些中年人因情緒過於緊張及爭強好勝,以致患上憂鬱症。

概況

年齡恐慌年齡恐慌

一些年過30的白領,由於各種原因,往往會對自己年齡漸大、事業未成等境況產生悲觀、消極情緒,這就是所謂的白領“年齡恐慌”。中年白領在外資企業中優勢漸漸喪失,由年齡而產生的恐慌心理在中年白領中瀰漫開來。根據上海向陽職業生涯管理諮詢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在3000多名來訪者中,有86.5%的人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年齡恐慌,這種症狀的出現初期一般在25歲的職場人士身上,28~35歲的職場人士表現最為明顯。“年齡恐慌症”已成為職場人士的多發病。它不僅影響工作和學習,還會給家庭生活和身心健康帶來諸多危害。

原因

人的一生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人會因為年齡的增長,對自己從事的職業有一些重新的審視。年齡恐慌症”主要是由以下四方面原因引起的:

成就恐慌

年齡恐慌年齡恐慌

俗話說“三十而立”,然而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社會,不少30歲以上的人因為事業無成而感到恐慌,他們會產生消極心理,總覺得看不到未來,看不到希望。尤其看到人才招聘要求都註明“35歲以下”時,不少人深為自己的前景擔憂。

婚育恐慌

由於過多地專注事業,很多人往往忽視了家庭。一些人也一直在“要事業還是要孩子”的抉擇中徘徊不定,往往等到功成名就或者有了兩全其美方法的時候,卻已經錯過了婚育的最佳時期。

定位恐慌

人們在自由選擇職業、崗位的同時,也會有失業或對職業不滿意的時候,最可能產生職業危機有四個時段:即擇業時可能出現的定位危機,工作5~7年後可能出現的升職危機,40歲左右可能出現的方向危機,50歲以後可能出現的飯碗危機。而在這四種危機中,最令職場中人困惑的就是“定位危機”。

競爭恐慌

當前職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使人誠惶誠恐。幾乎所有的職業都具有替代性,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職業發展怕就怕在會有“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局勢。在一些公司就職時間較長者,在看到新人生龍活虎時,不禁會聯想到自己潛在的處境。“嫉賢”一詞用在此,是一種競爭恐慌心理的反應。

危害

年齡恐慌會給人們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由於總是有種“時不待我”的緊迫感,難免產生悲觀、抑鬱、消極等不良情緒和心理,這便減緩了奮鬥的動力,削弱了工作的熱情,影響了實現人生目標的進程。

預防

女白領更易年齡恐慌女白領更易年齡恐慌

1.合理制定工作計畫。有年齡恐慌的人,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列出計畫,每天要完成多少也要有個明確的目標,切忌不顧自己實際能力而盲目制定目標。

2.合理制定婚育計畫。婚育計畫也應該列為職業生涯規劃的一部分。婚育計畫不能忽視,因為這涉及到影響你整體職業規劃的問題,也是個人人生規劃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不能因為工作致使生活不完整。

3.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對自己職業還未定位以及定位不準的人,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找職業規劃師諮詢,然後確定自己的就業方向,總之,要清醒地認識自己、科學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要認識到,一個人年輕,接受事物快,思維活躍,的確有一定優勢,但年齡大一點,社會經驗豐富,生活閱歷多,思想也較成熟,這也是優勢,更重要的是,一個人只要具備堅忍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強烈的敬業精神,不斷學習,認真鑽研,一定可以立於職場不敗之地,如此便不會被年齡所困擾。

4.努力提升工作技能。有些人認為,只有年輕才有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而且因為精力充沛也容易就業。其實這是片面的想法。任何職業都有一個工作經驗的問題,一個30多歲的程式設計師記者,他們的經驗肯定不是一個20歲出頭的人所能比擬的。比如編程,在實際的開發中,經驗比技術重要,核心算法、行業經驗並不能簡單地依靠年輕人的拼勁去獲得,要有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澱。到了30歲才基本能在領域內小有成就,中年之後才能走向事業的巔峰。因此,年輕並不是最大的優勢,努力提升工作技能,刻苦修練“內功”,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5.心理減壓。要讓自己的心情放鬆下來,學會以平和心態面對現實,生活要有規律,戒除不良嗜好,保持充足睡眠。當感到巨大心理壓力時,要勇於向親朋好友傾訴,以消除不良情緒。

自我測試

“年齡恐慌”者通常有以下不良心態:

(1)事業、家庭以及過大的壓力使人不願面對年過30的現實;

(2)30歲還沒做出點成績,以後的人生更不可能成功;

(3)年輕時入錯行,年過30無法更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